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学生作文选材之四性

小学生作文选材之四性

浅谈小学生作文选材指导
厦门市集美区兑山小学陈经灌学生学语文,最怕的是什么?作文。

特别是每到小学毕业考时,作文这一幽灵就困挠着大多数学生,甚至包括一些学业优良的尖子生。

尤其是农村小学,学生的作文错误百出,错别字连篇,文不对题的现象屡见不鲜。

摆在小学语文教师面前的难题便是如何在这薄弱的基础上尽快地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要解决这一难题,多写多练是最重要也是最常见的方法。

但写什么?怎么练?不同的语文老师自有不同的做法,可谓“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我对此谈谈自己的几点拙见:
一、把握材料的真实性
现在学生的作文雷同之处越来越多。

比如写到助人为乐的事,他们就会写出五子登科式的笑话(扶瞎子,推车子,让座子,拾夹子,死老子);写到母爱就会写母亲在雨中送雨伞,在雨夜深一脚浅一脚地背他去看病,织毛衣到深夜之类;写到教师就是如何带病上课又如何在深夜批改作业。

这些文章给人“假、大、空”的感觉。

怎样才能让学生作文内容真正充实起来呢?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早已提出作文“由教师命题,学生见题而知的,审题而立意,此其程序与实际作文违异。

”所谓的作文,本应是作者“情郁于中,发之于外”,“有所感而发”,绝非无病呻吟,更非瞎编乱造。

应鼓励学生大胆写自己经历过的生活,写自己身边的人和事,抒发自己的真实感受,这样才能提高他们的写作兴趣。

命题作文至今流行,其实是应试的思想在作祟,提倡不得。

怎样做才能真正提高学生在写作时把握材料的真实性呢?
有人主张多写日记,日记确是遵循了写作的规律,是一种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极好手段,但老师毕竟精力有限,哪有时间天天去批改学生的日记呢?所以我们提倡写周记,它既避开了命题作文的弊端,语文教师又可以从容批改学生的周记而不会耽误其他教学工作。

初写周记,学生也会觉得困难重重,但只要经过三、四个学期的训练,大多就能过关,所以学生不会像写命题作文那样对写周记畏如虎蛇的。

特别是对于周记内容,老师无需限定,应让学生把内心想说的话说出来,想表达的情感抒发出来,一人、一事、一草一木,都可写入周记中,渐渐地,学生周记写得多了,材料的选择,字词的运用,自然也“水涨船高”了,这也可以
叫做“不锻自练”,对学生智力的开发,提高学生的文学素质也有很大作用。

是否可以这样认为,命题作文是“拔苗助长”,而周记是“自然生长”。

周记集锦:
一个学生写道:“到了夏天,龙眼成熟了。

龙眼一大串一大串地挂在绿叶底下,有淡绿色的、有浅褐色的,可爱极了,要是现在你到我们的家乡来,热情好客的农民们,准会摘下最甜最大的龙眼让你吃个够。

不过老人们常说龙眼吃多了要喝酱油的。

收成的龙眼有人来收购,也有的加工成龙眼干或罐头等,总之我们厦门是个好地方。


红龟粿。

厦门过年,家家户户都要准备许多食物,其中两种食物特别有意思:红龟粿和甜果(年糕),有人解释为“年年高升”,这两种意义是代表甜头甜尾的祭品与食物。

做红龟粿的果模十分精致,雕有龟甲纹、龟甲形,有的中间有福禄寿三个字。

果模各种图案富有艺术形态,是吉祥的象征。

二、把握材料的典型性
选材的典型性,就是选取具有代表性的能表现中心的人物或事件。

只有典型的材料才能够揭示事物本质,给人以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但是有的同学就喜欢给材料戴高帽,认为立意越大,就会越典型。

比如要写好人好事,就写希望工程,捐钱捐物,救人救火;写最崇拜的人就写雷锋、张海迪、爱迪生。

其实典型的素材不一定是重大的素材,只要是能引起读者共鸣,有积极意义的素材都可以称为典型。

比如《我的伯父鲁迅先生》通过选取谈“水浒传”、抨击旧社会、救助车夫、关心女佣等这几件小事,就生动地写出了作者对伯父的深深爱戴。

再如《理想的风筝》一课中,选择了老师上历史课,课堂提问,春天放风筝,这些材料其实都很普通,不是同学们所想象的大事,就生动地写出了孩子对老师的深深爱戴,且发挥了以一当十的功效,“平凡中见伟大”、“平常中见神奇”,就是这个道理。

三、把握材料的细节性
“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写好细节需要把握好两点:
①“真实” 真实是细节的生命,也是整个文章的生命。

如果没有真实的生活体验而去虚构生活的细节,文章写出来了也打动不了读者。

《一夜的工作》一文,作者就很注重细
节真实性的描写,写出了他陪同周总理审稿时,在总理身边所看到、感受到的一切。

总理工作到天将破晓吃夜宵的情况是这样写的:“花生米并不多,可以数得清颗数,好象并没有因为今夜多了一个人而增加份量。

”几句朴实的话就把总理生活简朴的形象描绘出来了,本文的作者并没刻意的用一些大事件来烘托总理的伟大形象但深深打动了读者的心。

②“准确”能否描写出典型细节,还需要同学们有准确生动的描写能力,即能真切地再现生活中的典型细节。

又如《游金华的双龙洞》一文,本文作者叶圣陶可称得上文学大师,文学素养之深更不必说,但他的这篇文章却风格独特,不像一般的游记,为了表现山水之美,游兴之浓,多用一些瑰丽的词句加以夸饰。

而是特别注重准确性的细节描写:如作者介绍由外洞进入内洞的孔隙时写道:“虽说是孔隙,可也容得下一只小船进出,怎样小的小船呢?两个人并排仰卧,刚合适,再没法容第三个人,是这样的小船。

”语言虽朴实,但我们读后却有身临其境之感。

本班优秀习作:
五香卷是我们闽南富有地方特色的民间传统菜肴,家家户户都会做,可请客可拜拜。

采用原料有猪五花肉、鲜虾仁、净荸荠、淀粉、豆腐衣、油炸葱花、鸡蛋、葱白、芫荽、五香粉、花生油等。

制方法:1、将猪五花肉切成丝状,把虾仁、葱白切成粒状, 2、将猪五花肉丝、虾仁放入盆中,加精盐、味精、白糖、五香粉、鸡蛋搅拌均匀,稍稍微腌一会,然后放入干淀粉再拌匀,最后加入葱白、荸荠、油炸葱花,搅拌成馅料。

3、把豆腐衣平放在案板上,将馅料放在豆腐衣的一端,弄成圆条状卷,卷成长条,即成五香卷。

这篇习作的细节做到了准确:如把豆腐衣平放在案板上,将馅料放在豆腐衣的一端,理成圆条状卷,即成五香卷的生坯。

真实:如制作方法的每个步骤。

让我仿佛看到我的母亲在做五香卷一样很有亲切感,我喜欢这样的文章,虽无精妙之语,但细节真实,准确。

常言说:“一滴水中见太阳,半瓣花上说人情。

”作者牢牢地抓住“视线”的落眼点——五香卷的制作方法,准确写出了平常、细小的生活画面。

于细微之中展现了生活的真实性,收到了以小见大,以细节凸显主题的作用。

四、把握材料的新鲜性
唐代大诗人白居易说过“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时代是不断发展变化的,这就要求我们作文的选材也要跟上时代的步伐,体现时代性。

而要做到材料鲜活而不老套,就要到生活中去体验,所以大力提倡学生多看课外书和多写周记。

把发生在身边的有意义的新鲜的人和事记下来,还可以利用寒暑假有目的到社会上去观察,到大自然中去采集,多多了解现实生活中层出不穷的新人、新事、新潮流、新风尚、新观念,然后分析感悟,把它写到你的文章中去。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