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一诺千金的故事

一诺千金的故事

一诺千金的故事
成语一诺千金,比喻说话算数,极有信用。

下面就是一诺千金的故事,由整理提供,欢迎阅读。

出处:《史记·季布来布列传》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

释义:“诺”,许诺,诺言。

一句许诺就价值千金。

比喻说话算数,讲信用。

季布一诺千金的故事:秦朝末年,在楚地有一个叫季布的人,性情耿直,为人侠义好助。

只要是他答应过的事情,无论有多大困难,都设法办到,受到大家的赞扬。

楚汉相争时,季布是项羽的部下,曾几次献策,使刘邦的军队吃了败仗,刘邦当了皇帝后,想起这事,就气恨不已,下令通缉季布
这时敬慕季布为人,都在暗中帮助他。

不久,季布经过化装后到山东一家姓朱的人家当佣工。

朱家明知他是季布,仍收留了他,后来,朱家又到洛阳去找刘邦的老朋友汝阴候夏候婴说情。

刘邦在夏候婴的劝说下撤消了对季布的通缉令,还封季布做了郎中,不久又改做河东太守。

有一个季布的同乡人曹邱生,专爱结交有权势的官员,
借以炫耀和抬高自己,季布一向看不起他。

听说季布又做了大官,他就马上去见季布。

季布听说曹邱生要来,就虎着脸,准备发落几句话,让他下不了台。

谁知曹邱生一进厅堂,不管季布的脸色多么阴沉,话语多么难听,立即对着季布又是打躬,又是作揖,要与季布拉家常叙旧。

并吹捧说:“我听到楚地到处流传着‘得黄金千两,不如得季布一诺’这样的话,您怎么能有这样好的名声传扬在梁、楚两地的呢?我们既是同乡,我又到处宣扬你的好名声,你为什么不愿见到我呢?”季布听了曹邱生的这番话,心里顿时高兴起来,留下他住几个月,作为贵客招待。

临走,还送给他一笔厚礼。

后来,曹邱生又继续替李布到处宣扬,季布的名声也就越来越大了。

其它有关一诺千金的故事
商鞅
春秋战国时,秦国的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主持变法。

当时处于战争频繁、人心惶惶之际,为了树立威信,推进改革,商鞅下令在都城南门外立一根三丈长的木头,并当众许下诺言:谁能把这根木头搬到北门,赏金十两。

围观的人不相信如此轻而易举的事能得到如此高的赏赐,结果没人肯出手一试。

于是,商鞅将赏金提高到50金。

重赏之下必有勇夫,终于有人站起将木头扛到了北门。

商鞅立即赏了他五十
金。

商鞅这一举动,在百姓心中树立起了威信,而商鞅接下来的变法就很快在秦国推广开了。

新法使秦国渐渐强盛,最终统一了中国。

吴起:
昔吴起出遇故人吴起守信昔吴起出,遇故人而止之食。

故人曰:“诺,期返而食。

”起曰:“待公而食。

”故人至暮①不来,起不食待之。

明日早,令②人求故人,故人来,方③与之④食。

起之不食以俟⑤者,恐⑥其自食其言也。

其为信若此,宜其能服三军欤?欲服三军,非信⑦不可也! (选自《龙门子凝道记》宋濂) 译文从前吴起外出遇到了老朋友,就留他吃饭。

老朋友说:“好啊,到时再回来吃饭。

”吴起说:“我等待您一起进餐。

”老朋友到了傍晚还没有来,吴起不吃饭等待他。

第二天早晨,(吴起)派人去找老朋友,老朋友来了,才同他一起进餐。

吴起不吃饭而等候老友的原因是怕自己说了话不算数。

他坚守信用到如此程度,这是能使军队信服的原因吧!要使军队信服,(作为将领)不守信用是不行的。

韩信
韩信落魄的时候,一个漂母给他饭吃,韩信离开她的时候,告诉她以后一定来报答她。

后来韩信做了楚王,不忘旧恩,奉黄金千两以漂母
宋庆龄
宋庆龄有一次与一所小学约定去看望小学生,可是到了约定日期,天下起了大雨,同学们都以为宋庆龄奶奶不能来了,但宋庆龄依然冒雨前去赴约,这让同学们很感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