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幼儿教育心理学的应用效果论文(共3篇)

幼儿教育心理学的应用效果论文(共3篇)

幼儿教育心理学的应用效果论文(共3篇)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第1篇:探究中专幼儿教育心理学课程教学的有效性幼儿教育心理思想起源于文艺复兴时期,强调的是儿童期在人的发展过程中的独立地位。

幼儿教育心理学是以研究幼儿学习的规律、特征以及教师有效开展教育教学活动为中心,以促进幼儿学习和身心健康发展为主要目的。

现如今,鉴于早期教育已经在世界范围内受到了普遍重视,幼儿教育事业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高速发展。

幼儿教学心理学是中专幼儿教育专业的必修课程和基础课程,所以,学好这门学科对学生日后的幼儿教育工作是至关重要的。

幼儿教育心理学的主要目标是教育学生掌握幼儿教育心理学的学科性质,让学生明确幼儿教育心理学的主要含义,深入了解幼儿教育心理学的任务及发展历程。

幼儿教育心理学是关于幼儿教育学与幼儿心理学互相交叉的学科,不仅强调较高的理论知识,还注重理论知识在幼儿教育实践中的有效运用。

所以,在实际的课程教学中,教师要学会运用先进的手法来提高学生学习这门课程的兴趣,提高学生有效学习的效率。

一、重视课本理论知识,重视课外实践,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中专院校开设幼儿教育心理学这门课程,就是以培养学生实际的能力为目标,通过理论知识的学习促进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目标一体化发展。

所以,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不仅要重视课本的理论知识,让学生系统地掌握幼儿教育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还要教会学生在幼儿教育实践中能够充分运用这些原理来分析幼儿教学活动,做到充分运用学习理论去分析幼儿学习活动中产生的心理现象、特点和规律,做到有效地指导幼儿学习与发展,引导学生尝试解决幼儿学习和指导中的实际问题。

教师要教育学生不仅要掌握基本的理论知识,还要将理论知识实际运用到指导幼儿教育活动的实践中,做到理论与实践相互依赖、相互共存。

二、充分运用计算机技术,丰富课堂活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幼儿教育心理学知识不仅具有很强的抽象性、理论性,还伴有一定的枯燥性。

作为学生很难运用抽象、形象的思维来理解这门学科,所以,部分学生就失去了学习这门学科的兴趣。

对于一些死记理论知识的学生又无法做到用理论知识联系和指导实际,所以,部分学生就会产生学无所用的错误想法。

让学生建立起学习这门学科的兴趣是教师教学的主要责任和目标。

只有建立对幼儿教育心理学的兴趣,才能做到主动学习、积极好学。

所以,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改变传统盲目灌输的教育模式,充分利用先进的教育方式;改变单一的教学模式,充分运用先进技术。

教师要利用计算机设备进行辅助教学,将幼儿教育心理学的理论知识通过多媒体途径进行展现,改变生硬的知识为灵活生动的图片、动画、影片等。

通过对抽象的内容具体化、复杂的知识简单化、死板的内容生动化,激发学生探知和求索的欲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有效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质量。

三、利用信息技术参阅已集成的资源库,借鉴和创新,实现幼儿教育心理学教学资源的互通与共享信息技术应用于教育行业为教育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契机。

信息技术带动了教育的现代化模式,推动着新型教育模式的发展,为教师的教学发展提供了资源整合的服务平台。

信息技术的充分利用促进了教学资源与学习资源的信息化,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优化过程。

在幼儿教育心理学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网络平台获取更多的教学资源,借鉴优秀教学的案例,吸取他人教学模式的经验,通过网络的共享与利用,丰富自身的教学资源与教学经验,构建科学合理的教育心理学理论体系,从而实现课程教学的丰富性。

四、创设真实情景,充分运用情景模式加强学生的深刻记忆《幼儿教育心理学》的教学目标具有很强的实践性,要求学生学会运用知识理论、方法,通过研究幼儿的各种心理现象与规律设计指导幼儿活动,从而有效地实施幼儿教育活动。

幼儿教育心理学是一门基础性学科,又是一门应用性较强的学科,它强调的是理论与实践应用的综合性与交叉性。

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充分重视教学内容,发挥自身的创新力和想象力,根据教学要求设计真实的互动教学情景,通过各种情景的互动模拟,提高学生对于理论知识的理解度,提高学生实际运用知识的能力,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探究他人心理的能力。

通过各种实际情景的模拟训练加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深刻记忆,从而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幼儿教育心理学有效教学,要以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为前提,以各种先进教育手段为媒介,以提高教师教学水平为准则,通过各种实际有效的方法使课堂变得生动有趣,从而有效提高课程教学的有效性。

作者:刑晓燕第2篇:浅谈中职幼儿教育心理学课程教学一、中职学校幼儿教育心理学课程教学问题分析1.教材的原因目前,中等职业学校幼儿教育专业所用的幼儿教育心理学课本是教育部推荐的中等职业学校(三年制)学前教育专业教学用书第二版。

教材体系科学、合理,例证丰富而恰当,具有较强的可读性和实用性。

当前,适合中职幼儿教育专业的幼儿教育心理学教材并不多,而这本教材总体来说内容较为丰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体系完整,因此被大多数中职学校用作幼教专业的主要教材,但在教学过程中笔者发现有以下几个问题的值得反思。

(1)理论性强,表述较难理解。

由于大多数中职生以前未接触过心理学,所以他们在理解教材中的一些概念和原理时存在困难。

如第四章《学习与幼儿心理》中除了讲学习、游戏的概念外,还介绍了几种具有代表性的学习的基本理论,其中对于“条件刺激”“无条件刺激”“操作行为”等概念的讲解不够明确,也比较晦涩,还有《幼儿心理发展的规律》这一章节理论知识点多,但缺乏实例说明,让学生有一头雾水的感觉。

(2)内容繁杂,易混淆。

幼儿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幼儿教育学和幼儿心理学的交叉学科,教材将幼儿心理发展观和教育观渗透于各章节之中,人们越来越关注的幼儿心理健康问题也编排在特定的章节中,这些添加的内容丰富但也比较繁杂,在无形中增加了学生学习的难度。

此外,与2012年版《幼儿教育心理学》相配套的其他教材如《幼儿教育学》之间有部分内容存在互相重复、概念不一致之处,这也容易导致混淆、概念模糊不清等问题。

2.学生的原因从学生本身来看,选择幼教专业的中职生大多是因为喜欢声乐、舞蹈、手工等艺术课程,这类可以动口动手的课程对他们来说更具趣味性,学会一首歌、一支舞蹈、完成一幅绘画作品都能给学生带来很大的成就感。

而幼儿教育心理学更多地要求学生运用抽象思维,去理解和接受概念,相对枯燥,因此很难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3.教师的原因现代教学论认为,教学应是一项双向活动,教师和学生是相互作用的两个主体。

幼儿教育心理学虽然是一门理论学科,但是更加注重知识的实践应用。

而目前中职学校的专业理论教师大多是毕业后直接到学校任教,甚至有部分专业教师是由语文、政治等其他学科转行来的,普遍缺乏幼儿园教学的实践经验,以致在教学中注重理论知识的讲解,而忽视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照本宣科,在教学中继续沿用普通中学的教学方法,这就很难创造出活跃的学习氛围,无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学生容易产生厌学的心理。

二、提高幼儿教育心理学课程教学有效性的对策基于上述分析,要提高教学的有效性,笔者认为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1.弥补书本的不足,丰富课堂内容教材的更新不可能完全跟得上时代的变化,因此在处理教材时,教师要注意与时俱进,除了讲述课本中已有的知识外,还要了解最新动态,结合当前的形势和热点话题进行教学。

如在讲授《社会规范的接受规律与德育》一章时,教师可结合“做谦恭有礼的中国人”“学习龚全珍同志的先进事迹”等系列活动进行讲解。

2.教师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正在成长着的人,教育的目的就是育人。

因此在教学中,教师首先要让学生意识到学好幼儿教育心理学的重要性,增强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讲解“幼儿教育心理学的作用和意义”时,教师可同时对学生进行专业思想教育,帮助学生深入了解所学专业的就业前景,激发学生对专业的热情。

教师要帮助学生树立认真学好专业理论知识的思想,让学生明白只有掌握相关的幼儿教育心理学知识,才能做好幼教工作。

3.开展课堂实践活动大多理论学科都提倡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去体验和理解,因此在幼儿教育心理学教学中,教师也应多创造学生亲身实践的机会。

如在讲授幼儿游戏时,教师可提供各种游戏素材给学生,将学生分成几组。

每组学生挑选一种游戏,准备之后,每组轮流带领全班进行游戏活动。

游戏结束后,教师进行反馈评价。

这样既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又能使他们对教学内容有更深刻的体验。

提高中职幼儿教育专业幼儿教育心理学课程教学的有效性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但只要教师以科学的教育理念为基础,从学生的自身特点和专业要求出发,多想、多实践,就一定能使学生在幼儿教育心理学课程的学习中有所收获,学以致用,进而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作者:钟茹第3篇:浅谈在幼儿教育心理学教学中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多媒体技术在教育教学改革的各个领域应用相当广泛。

幼儿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理论性较强的专业学科,恰当的应用多媒体技术,进行辅助教学,这种技术图、文、声、像并茂,激发了学生的视觉、听觉、触觉等多种感官,调动了他们参与学习活动的积极性,在解决大小互变、抽象与具体互变、静止与活动互变等方面,收到了其它教学手段所无法替代的效果。

1.弥补书本知识的欠缺,丰富课堂知识,将最新内容引入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以新的教学思想为指导,把握导向,驾驭课堂,每节课都要体现出教师应有的全新教学思想和理念。

除了书本所描述的知识内容外,还要掌握最新动态,结合当时的形势及情境开展教学。

例如,在讲授《幼儿心理问题及矫治》的内容时,作为幼师专业理论课的教师,就可结合地震孤儿、留守儿童、艾滋患儿、残疾儿童等特殊儿童,从网上下载相关信息及图片。

利用多媒体技术展开课堂教学,让学生围绕”珍爱生命,奉献爱心”的主题,从身边实例谈起,从而更大范围地开拓视野.增强幼儿教育心理学教学的时代气息。

既让学生理解和掌握了课堂相关知识,又上了一堂生动的道德礼仪课,这是以往的课堂教学手段所无法比拟的。

2.增加知识背景,创设情景。

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中职幼儿教育心理学教学,应本着少而精、理论联系实际、面向幼儿教育实践的原则,从中职学生的学习特点及已有的知识水平出发,精选、编排教学内容。

但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如果教师只是照本宣科,仅仅将书本上的一些内容进行简单描述,学生就不能透彻理解所学内容。

而如果利用多媒体技术来进行教学,并适当增加知识的背景。

创设一定的问题情景,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在向学生介绍《作品分析法》一节的内容时.教师将他们在幼儿园见习时搜集到的不同班次的幼儿作品进行分类、扫描,并通过放大屏幕来进行课堂展示,使他们结合自己所学的知识对幼儿作品进行心理分析,然后再将幼儿在进行作品创作时的有关想法及表现通过声频、视频播放出来,使学生对作品分析法的含义、作用及幼儿教师应怎样根据幼儿作品来了解其身心发展的水平与特点等,有一个完整、深刻、立体的印象。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