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3第二章概念 外延间的关系

3第二章概念 外延间的关系


a
b
需要注意的是: 需要注意的是:具有属种关系的概念一般 是不能并列使用的。 是不能并列使用的。 例如, 例如,“参加大会的有来自祖国各地的运 动员和女运动员” 这里的“运动员” 动员和女运动员”,这里的“运动员”和“女 运动员”是属种关系,把二者并列在一起使用, 运动员”是属种关系,把二者并列在一起使用, 就把“女运动员”排斥在了“运动员”之外, 就把“女运动员”排斥在了“运动员”之外, 犯了“使用概念不准确”的逻辑错误。 犯了“使用概念不准确”的逻辑错误。
二、真包含于关系和真包含关系 如果一个概念的全部外延与另一个概念的 部分外延重合, 部分外延重合,这两个概念之间的关系就叫 作属种关系。其中外延较大的称作属概念, 作属种关系。其中外延较大的称作属概念, 而外延较小的称作种概念。用图表示如下: 而外延较小的称作种概念。用图表示如下: b
a
例如: ①“监狱 监狱” 中国监狱” 例如: ①“监狱”与“中国监狱”
普通逻辑
刑事侦查系 齐家福 教授
第三节 概念间的关系
教学目的:通过本节的学习, 教学目的:通过本节的学习,使学生理解概念 间的关系, 间的关系,能够对任何两个概念间的关系进行 分析,并能用欧拉图表示概念间的关系。 分析,并能用欧拉图表示概念间的关系。 教学重点: 、属种关系。 教学重点:1、属种关系。 2、全异关系。 、全异关系。 3、交叉关系。 、交叉关系。 教学难点: 、属种关系。 教学难点:1、属种关系。 2、全异关系。 、全异关系。
由此看来,判定全同关系有两个要点: 由此看来,判定全同关系有两个要点:一是外延完全重 合,二是内涵不完全相同。在说话或写文章时,交替使用具 二是内涵不完全相同。在说话或写文章时, 有全同关系的概念,可以从不同的角度、 有全同关系的概念,可以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面反映同 一思维对象,从而加深对思维对象的认识,而且可以避免语 一思维对象,从而加深对思维对象的认识, 言重复、罗嗦的缺点。例如, 言重复、罗嗦的缺点。例如,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中 有这样一段话: 日下午两点三刻, 有这样一段话:“3月14日下午两点三刻,当代最伟大的思 月 日下午两点三刻 想家停止思想了。 这位巨人逝世以后所形成的空白, 想家停止思想了。……这位巨人逝世以后所形成的空白,在 这位巨人逝世以后所形成的空白 不久的将来就会使人感觉到。 不久的将来就会使人感觉到。正象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 规律一样,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这位科学巨 规律一样,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 匠就是这样。 匠就是这样。” 文中用“当代最伟大的思想家” 这位巨人” 文中用“当代最伟大的思想家”、“这位巨人”、“马 克思” 这位科学巨匠”等具有全同关系的概念, 克思”、“这位科学巨匠”等具有全同关系的概念,从不同 方面对马克思作出了恰当的评价,而且避免了语言上的重复, 方面对马克思作出了恰当的评价,而且避免了语言上的重复, 从而加深了人们对革命导师马克思伟大一生的认识。 从而加深了人们对革命导师马克思伟大一生的认识。
以上三种情况四种关系都是相容关系。 以上三种情况四种关系都是相容关系。
哪三种情况? 哪三种情况? 第一种情况可以说是全部与全部的重合 第二种情况可以说全部与部分的重合 第三种情况是可以说部分与义之分。 全异关系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全异 关系即不相容关系, 关系即不相容关系,是指外延一点也不重合的 两个概念间的关系。它又具体分为三情况, 两个概念间的关系。它又具体分为三情况,即 狭义的全异关系、矛盾关系和反对关系。 狭义的全异关系、矛盾关系和反对关系。 (一)狭义的全异关系 狭义的全异关系是指没有共同属概念的两 个概念之间外延一点也不重合的关系。 个概念之间外延一点也不重合的关系。
②“学生” ②“学生”与“大学生” 学生 大学生” ③“法律 法律” 婚姻法” ③“法律”与“婚姻法”
属概念和种概念并不是绝对的,不是说属概念永 属概念和种概念并不是绝对的, 远是属概念,种概念永远是种概念。 远是属概念,种概念永远是种概念。属概念和种概念 是相对而言的。例如, 学生” 相对于“大学生” 是相对而言的。例如,“学生” 相对于“大学生”来 说是属概念,而相对于“ 来说则是种概念。 说是属概念,而相对于“人”来说则是种概念。属种 关系反映的实际上类与子类或类与分子间的关系。 关系反映的实际上类与子类或类与分子间的关系。 属种关系从不同角度来看, 属种关系从不同角度来看,又可以分为真包含 于关系和真包含关系。种概念对属概念而言, 于关系和真包含关系。种概念对属概念而言,称作 真包含于关系,属概念对种概念而言, 真包含于关系,属概念对种概念而言,称作真包含 关系。 关系。 例如: 发展中国家” 例如:“发展中国家”与“国 家” “婚姻法”与“法律” 婚姻法” 法律”
a
b
交叉关系表明:有的 是 ,有的a不是 不是b,同时,有的b 交叉关系表明:有的a是b,有的 不是 ,同时,有的 不是a。 是a,有的 不是 。 ,有的b不是 判定交叉关系有两个要点: 判定交叉关系有两个要点: 一是两个概念有重合的外延; 一是两个概念有重合的外延; 二是重合部分分别只是两个概念的部分外延。 二是重合部分分别只是两个概念的部分外延。 注意:具有交叉关系的概念一般也是不能并列使用的。 注意:具有交叉关系的概念一般也是不能并列使用的。 例如, 今天下午2点全体党员和干部到大礼堂听报告 点全体党员和干部到大礼堂听报告。 例如,“今天下午 点全体党员和干部到大礼堂听报告。” 这里的“党员” 干部”就是具有交叉关系的概念, 这里的“党员”和“干部”就是具有交叉关系的概念,把 二者并列在一起使用,就把“干部”排斥在了“党员” 二者并列在一起使用,就把“干部”排斥在了“党员”之 外,也把“党员” 排斥在了“干部”之外,犯了“使用 也把“党员” 排斥在了“干部”之外,犯了“ 概念不准确”的逻辑错误。 概念不准确”的逻辑错误。
例如: 例如: ①“桌子 桌子” 美国” ①“桌子”和“美国” ②“霸权主义 霸权主义” ②“霸权主义”和“苹果 树” ③“罪犯”和“阳光” ③“罪犯” 阳光” 罪犯
狭义的全异关系可以用欧拉图表示为: 狭义的全异关系可以用欧拉图表示为: a b
狭义的全异关系表明: 狭义的全异关系表明: 所有的a都不是 ,并且,所有的b都不是 都不是a。 所有的 都不是b,并且,所有的 都不是 。 都不是 判定狭义的全异关系有两个要点: 判定狭义的全异关系有两个要点: 一是两个概念没有共同的属概念, 一是两个概念没有共同的属概念, 二是两个概念没有任何重合的外延。 二是两个概念没有任何重合的外延。
一般来说,相容关系有四种:全同关系、 一般来说,相容关系有四种:全同关系、真包 含于关系、真包含关系、交叉关系。 含于关系、真包含关系、交叉关系。 不相容关系有三种:狭义的全异关系、矛盾关系、 不相容关系有三种:狭义的全异关系、矛盾关系、 反对关系。 反对关系。 后面判断部分在用到概念间关系的时候, 后面判断部分在用到概念间关系的时候,只 需要五种关系,即全同关系、真包含于关系、 需要五种关系,即全同关系、真包含于关系、真 包含关系、 包含关系、交叉关系和广义的全异关系
概念之间的关系实质上是概念之间 在外延上的关系, 在外延上的关系,而且通常指的是两个 概念外延之间的关系。 概念外延之间的关系。 概念之间在外延上有相容关系和不 相容关系之分。 相容关系之分。
这是根据两个概念是否有重合部分 来分的。 来分的。
如“青年人”与“学生”这两个概念之间 青年人” 学生” 在外延上有重合部分, 在外延上有重合部分,它们之间的关系就是 相容关系。 相容关系。 马克思主义” 非马克思主义” 再如 “马克思主义”与“非马克思主义” 这两个概念之间在外延上没有重合部分, 这两个概念之间在外延上没有重合部分,它 们之间的关系就是不相容关系。 们之间的关系就是不相容关系。
真包含于关系可用欧拉图表示为: 真包含于关系可用欧拉图表示为: 真包含于关系表明:所有 都 真包含于关系表明:所有a都 不是a。 是b,但有的 是a,有的 不是 。 ,但有的b是 ,有的b不是 判定真包含于关系有三个要点: 判定真包含于关系有三个要点: 一是两个概念有重合的外延; 一是两个概念有重合的外延; 二是重合部分是一个概念的全部外延, 二是重合部分是一个概念的全部外延, 同时是另一个概念的部分外延; 同时是另一个概念的部分外延; 三是种概念对属概念而言。 三是种概念对属概念而言。 b
三、交叉关系
交叉关系是外延部分重合的两个概念之间 的关系。 的关系。外延部分重合是指一个概念的部分外 延与另一个概念的部分外延重合。 延与另一个概念的部分外延重合。 概念间的交叉关系可 以用欧拉图表示为: 以用欧拉图表示为: 例如: 例如: ①“工人 工人” 党员” ①“工人”与“党员” ②“罪犯 罪犯” 青年” ②“罪犯”与“青年” ③“亚洲国家 亚洲国家” ③“亚洲国家”与“社会主义国 家”
注意
狭义的全异关系是本节的重点和难点
整体和部分的关系看起来像属种关系, 整体和部分的关系看起来像属种关系,但绝 对不是属种关系,而是狭义的全异关系。例如: 对不是属种关系,而是狭义的全异关系。例如:
河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与河北司法警官 职业学院刑事侦查系 树与树叶 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与中央委员
我们将分四个大问题来学习。 我们将分四个大问题来学习。
一、全同关系
全同关系是指外延完全重合的两个概念间的关系。 全同关系是指外延完全重合的两个概念间的关系。 例如: ①“北京 北京” 中华人民共和国首都” 例如: ①“北京”与“中华人民共和国首都” ②“鲁迅 鲁迅” 正传》 ②“鲁迅”与“《阿Q正传》的作者” 正传 的作者” ③“长江 长江” 中国最长的河流” ③“长江”与“中国最长的河流” 如果用a、 表示两个不同的概念 表示两个不同的概念, 如果用 、b表示两个不同的概念,那么 全同关系可以用欧拉图表示为: 全同关系可以用欧拉图表示为:
a、b
全同关系表明: 全同关系表明: 所有的a都是 都是b,同时 所有的 都是 同时 所有的b都是 都是a。 所有的 都是 。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