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导师带徒活动发言稿.pptx

导师带徒活动发言稿.pptx


实际工作能力,充实公司技术队伍,全面增强公司竞争力。
很荣幸,我将在本次活动中担任导师,开始为期一年的“
导 师带徒”。作为导师,本人将根据工作目的、要求,结合导
师的 “八项职责”,制定具体的培训计划,将我掌握的专业知
识、工
作经验、方法,毫无保留地传授给我的“徒弟”。 现结合计划合同管理工作特点,与各位交流一下参加“导师
带徒”活动的一些想法,及如何充分发扬“传、帮、带”的优良 传统。
一是做好传,即传授,传理论知识、传工作方法。 表面上,作为“导师”的我工作多年,经验很丰富,可是有 些知识仅仅停留在自己的感性认识上,知识体系较为松散,自身 应借此机会进行系统地总结和梳理,明确在工作中应具备的理论 知识及其指导作用。这样既可促进自身提高,又列出了教学大纲。
“三人行、必有我师”。最后,希望在本次“导师带徒”活 动中,能创建学习型组织和团队,形成和谐、互助的企业文化, “导师”和“徒弟”亦师亦友,互学互助,共同进步!
谢谢大家!内容将涵盖建筑行业的
1
学海无涯
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公司规章制度、合同体系、造价规程、预 算定额、软件应用等。
学习宜采取自学和指导相结合的方式,对于学习中遇到的困 惑,或者与日常工作相冲突的问题,要有“打破砂锅问到底”精 神。在学习过程中不断总结和记录,从而做到“会学”和“学会” 。
三是做好带,即身教。公司开展“师带徒”的初衷是明确的 , 就是希望活动,能快速的让新进的员工成长起来,能建设一支 “兵 强马壮”的专业技术队伍,让公司的核心竞争力上一个台阶 。这 就要导师能具备领头雁的本领,以身作则带领徒弟合格的融
2
入队
学海无涯
伍。 1. 明确目标。一年的“导师带徒”时间不能虚度,在制定培 训 计划的时候,就要确定具体的培训目标,每个季度对照培训计 划 对徒弟进行考核,了解徒弟在实际工作开展中的表现。动态地 掌 握培训效果,及时纠正培训过程中的偏差。确保按期完成每季 度 的培训任务。在现场实习的半年时间里,将每周定期组织交流。 2. 树立榜样。榜样的力量是无声的,无穷的。只有自身展 现 出爱岗敬业的工作作风,才能潜移默化地引导和影响他人。导 师 们严谨认真的工作态度,必然会对徒弟产生影响。徒弟的行为 也 将像镜子一样,展现出导师的工作水准和精神风貌。因此,作 为 导师,不仅应在业务上担当起“导师”的称号,还应在思想品 行方面严格要求自己,做好思想教育工作,引导“徒弟”树立正 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争取带出品学兼优的“高徒”。
“导师带徒”,既是导师的荣幸,也是责任,结合自身成长 的一些经历,再讲一下作为师傅对徒弟的几点建议:
一是德为先,要谦虚、谨慎、切勿浮躁,有责任心。团队文 化是公司成长的基石,作为企业的一员,应依托团队、依托项目、 依托实践,服从组织的安排,一切行动听指挥,做好“接班人”
。 二是要学而不倦、学而不厌,要有一切归零的勇气,坚持 实 践出真知。建筑行业具有多样性的特点,积累在工作中拥有举足 轻重的作用,师傅领进门、学艺在个人,只有“多学”、“快学 ” 才能尽快实现量变向质变的转化,脱颖而出。
3
学海无涯
三是多专业、多岗位融合。很少人能看到多年后未来的自己, 公司安排的半年的现场实践活动非常好,可以很好的接触多岗位 的内容,为后续发展打好基础。本人从事过测量、资料、结构、 合同、预算、设计管理等多项岗位,自身经历告诉我,要做到“专 ” 与“全”的结合。
四是实践与理论相结合,勇于创新,勿固化思维。你们都拥 有 4-7 年的高等教育经历,应该说具有很高的理论素养,具有创 新的潜力。结合公司的“二次创业”目标,发挥你们的聪明才智 , 在公司治理、技术创新、投资模式上提出自己好的建议。作为 “导 师”的我,对于业务的处理经常沿用以往的经验和模版,而 没有 根据新的形势不断提高和创新。在“导师带徒”过程中,也 应允 许“徒弟”求新、求变,通过年轻人的开创性思维打破自己 的一 些传统方式方法,鼓励、允许甚至借力你们的创新意识。
学海无涯
授之以鱼,同时授之以渔
各位领导、同事:
---写在“导师带徒”活动之前
大家上午好!
为加速青年职工成长成才,激发青年职工的工作热情,营造
“比、学、赶、帮、超”的团队建设氛围,公司开展了“导师带
徒”的活动。要求工作经验丰富、业务水平高、职业道德好的老
员工,以老带新,新老结合,从而提高青年职工业务理论水平和
二是做好帮,即帮助,打好理论基础的同时,“导师”更重 要的职责应是帮助“徒弟”开展工作,提高实际工作技能。
荀子在《劝学》中说:“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 不知地之厚也。”告诉我们在学习过程中要注重实践。只有将理 论应用于实际工作中,才能做到“学有所用”,并在用的过程 中 对掌握的理论知识进行检验和巩固。
中国有这么两个成语,一个叫“事倍功半”,一个叫“事半 功倍”,相信很多人都希望自己做任何事情都能起到后者的功效。 作为“导师”的我,一定将多年工作积累的经验技巧,毫无保 留 地传授给自己的“徒弟”,让“徒弟”少走弯路。
合同、造价管理工作更多时候表现为协商性,工作能力更多 的体现在对范本、定额、规程的灵活应用,因此,对“徒弟”的 帮重点体现在做上,工作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