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界有句名言:“有什么样的班主任,就有什么样的班集体。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班主任的言传身教对学生的影响到底有多大,估计连教师本人都无法估量到,俄罗斯教育家乌申斯基说:“教师的人格对于年轻的心灵来说,是任何东西都不能代替的。
”所以班主任首先应当以自己的人格魅力教育感化学生,以自己的精神力量震撼带动学生,以一颗爱子之心对待学生,有这样境界的班主任怎能不占据学生心灵?占据了学生的心灵,何愁治理不好一个班?因此,作为班级灵魂的班主任,应充分认识到自己的责任与重担,将班风建设作为班级文化建设的重心。
以下是我在这十年班主任工作中的几点体会:
一、关爱学生是班主任工作的前提
常常以这样的标准来要求自己:希望自己的孩子遇到什么样的老师,那我就做怎样的老师。
我希望孩子的老师严格、充满爱心、宽容、乐观、积极上进。
所以,在工作中,我尽量做到如此,因为我相信,只有对学生多一点理解和尊重、多一点支持和信任、多一点表扬和鼓励、多一点体贴和温暖,才能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
曾经,刚参加工作的我以为,只要努力工作,对学生严格要求,取得优异的教学成绩就可以了。
然而,经过教育教学实践,我才明白,一味的严格并不能真正获得学生的信任与尊重,只会让他们对自己望而生畏。
而关爱他们,却能赢得他们的亲近与敬佩。
一次,从学生的周记里得知当天是某同学的生日。
于是,在晚自习前,我组织全班同学为她唱生日歌,给她送上祝福,还送给她一个写上我祝福的精美笔记本。
整晚,我都感受到班里那其乐融融的氛围。
从那以后,我发现,孩子们见到我,眼里多了一份友好与亲近,言谈之中也多了一份信任。
我终于明白,关爱的力量远远胜过枯躁的说教。
亲近学生,给他们温暖,自己也收获幸福快乐。
有了这次快乐体验,我时时提醒自己要以一颗爱子之心来爱学生,使他们感受到来自集体
和老师的温暖。
一天,晚睡前,我进男生寝室查看,发现一男生正拿着自己的衣服在努力地做着打结的动作,好像都不满意。
我拿过衣服仔细一看,才发现他的衣服被划破了好长一道口子,看着他无助的双眼,对他说:“交给老师吧,明天给你。
”第二天早上,当我把补好的衣服给他时,一丝羞涩与惊喜在他脸上荡漾开来,寝室里一阵欢呼“老师万岁”“老师,你太棒了!”
从那以后,孩子们更加的喜欢我,路上相遇向我打招呼时再没了往常的畏惧与拘谨,而是充满了纯真与友善。
他们快乐地生活在这个集体中,我作为班级的导演,也乐在其中。
野炊活动时,我和孩子们一起炒菜、嬉戏、打闹;课余时间,我和他们一起唱歌、打乒乓、做游戏;文体活动,我们一起设计、编排,总能赢得大家的好评。
在这个温暖的集体中,大家感受到了家庭的温馨与自在。
我,作为这个家的家长,孩子们幸福健康的成长,就是我最大的快乐。
二、切实有效的规章制度是班风建设的基础
班级管理,离不开规章制度的建立,制度产生于学生、执行于学生、约束于学生。
然而这是否有成效,关键在于执行是否到位以及班主任是否重视。
因此,班主任应要求班干部们公平、严格考核。
每月、每期评出操行分前五位进行表扬、奖励。
所以,一直以来,学生都很重视操行评定。
也有和操行分无关的记录:比如:午睡或自习进出教室的时间和缘由都有登记,班主任每天在班里检查并公开记录情况,所以学生在无特殊情况下,是不会随意出教室的,而作为班主任的我,也不用长时间驻守于教室。
三、培养班干部是班风建设的关键
传统的班级管理是以班主任为主导,班主任管理,学生们被动的服从。
我认为,新型的班级管理班主任应学会“放权”,由班主任管理变为学生自主管理。
当然,管理得好与坏,取决于班干部队伍是否
得力,所以,在班务工作中,我重视班干部的选拔与培养。
对于班干部的选拔,我向来主张人人参与竞选。
“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
在竞选班干部前,我都提醒同学们多看到别人的优点,尽量各个层面的学生都有人当选,班干部不能成为所谓好学生的“专利”,应该让更多的同学参与到班级管理中来。
在班级管理的过程中,一些班干部也有知难而退的时候,所以,我要求班干部定期召开总结研讨会,将自己难以解决的问题提出来,请班干部或全班同学共同研讨解决,大家共同制定方案,自主参与班级管理,为创建一个和谐、文明的班风而努力。
四、树立榜样是班风建设的先导
1、适时地树立学习的榜样,对于优良班风的形成具有很强的导向作用。
榜样一经树立便成了大家学习、竞争和赶超的对象,在榜样的带动下,大家竞争意识觉醒,学习兴趣剧增,学习效率提高,这就是榜样的作用。
我班的罗仁同学,老实厚道、性格内向,但他总是默默无闻地为班级服务,每次放学最后离开教室的肯定有他,总是关好窗户、摆好桌凳、锁好门;每次集会,也总是主动对我班区域进行清洁管理。
他对班级的热爱,大家都看在眼里,一致主张评他为“爱班之星”。
有他做榜样,我班大多数同学都能做到爱班如家。
每月总结,班里总会评出各方面的榜样:干部榜样、学习榜样、进步榜样、文明之星……等。
2、榜样促使学生积极行动,共同维护班级荣誉,舆论对于班风建设也同样重要。
通常我会及时针对班里存在的问题开展主题班会课,树立正确的舆论导向。
为营造和谐班级氛围,我常和学生开玩笑,比如,某男生留长发,我会半开玩笑半认真地说:“别出去说是初三三班的。
”如此一来,这句话在班里流行开来。
若学生有不文明的言
行,同学们会不约而同的说:“别说你是三班的。
”这样,在一种和谐的氛围中,学生们都尽量不会做出有损班级荣誉的事。
五、转化后进生是班风建设的核心
班级要平顺,班主任就得“摆平”“捣蛋鬼”,而“捣蛋鬼”一般都是由学习较差的学生组成。
对于他们,老师要更多的理解与尊重。
凭心而论,他们学习相当吃力,甚至有些学科他们基本学不懂,却还一直坐在教室里陪听、陪学,还得应付各科老师的作业,实在不易。
他们在学习上找不到出头之日,就有可能通过干坏事来出风头。
所以,作为班主任,就得发掘其闪光点,帮他们找点有意义的事做。
我的法宝之一就是给他们“封官”,并且是他们能够出色当好的“官”。
比如,李果同学,他身体有先天性缺陷,现在都还没长牙齿,智力比平常人低下,识字困难,老师们也在学习上对他放松要求,然而同学们却有些排斥他。
为了帮他找到自我存在的价值,我问他是否愿意当“班级园丁”,为我们管理教室后面的花草,他一脸惊喜的答应了,从此积极投身于花草管理。
自那以后,他变得自信快乐了,同学们对他也多了些尊重和友好。
有了这一成功的例子,我又为班里设置了一些其他的特殊岗位:“个人卫生监督员”专门负责检查同学中是否留长发、长指甲等;“信息报送员”专门关注班级考核扣分情况,然后向相关负责人或班主任汇报……如此以来,班里的后进生都没闲着,他们乐在其中,班里的大小事宜都有人负责、班务工作井井有条。
对于那些“个性生”,我始终相信,他们的心灵是纯洁的,他们也很希望得到大家的认可。
所以,我在工作中,从不排斥他们,在课间时尽情和他们玩闹,真诚对他们微笑,赢得他们的信任与尊重。
一味的说教和批评对他们来说,几乎无效。
曾有这样一个学生,他在班里调皮捣蛋,总爱和班干部顶嘴,时不时地还参与打架,并且犯了错总不承认。
对他,我曾三番五次将他
请进办公室,语重心长的教育,可事隔三五天后,他必然故伎重演,我伤透了脑筋。
然而,后来的一件小事却改变了他。
一次,我们同乘一辆公共汽车,他被挤在过道的人群当中,一只手艰难地拉着扶手,一只手还提着一大包东西,我坐在后排目睹到这一情况,大声叫他把手里的东西递过来我帮他拿着,他眼里闪过惊喜与羞涩。
这事我没怎么放在心上,然而,他却把这一幕记在了他的周记里,他说:“真感谢老师那天在车上帮了我忙。
一直以来,我都以为只有学生帮老师做事,没想到,在我心里,高高在上的老师居然像邻家姐姐一样帮我拿东西,太感动了。
以前常给老师找麻烦,现在想来是我太不懂事、太幼稚了。
以后我一定做一个好学生来回报老师。
”就这么一次举手之劳居然改变了一个“个性生”,我从中获益匪浅。
所以,对于“个性生”,要监督、更要鼓励与信任。
或许,一个赞许的眼神、一次胜利过后的击掌、一个拍肩膀的动作都有会成为他向上的动力。
总之,班风的好坏决定于班主任,班主任——班级的灵魂,对学生的影响无疑是长远的。
所以,我在工作、生活中尽力做到遇顺境不骄傲,遇逆境不消沉。
努力表现出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孜孜不倦的工作作风、乐观豁达的心理状态。
坚持用自己的人格风范去感染学生,以轻松愉快积极向上的心境去迎接生活中的每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