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乔布斯成功的启示.

乔布斯成功的启示.

关于乔布斯成功的几点浅谈前言:“乔布斯才华出众, 充满激情与活力, 他是数不清的创新之源, 这些创新丰富和改善了人们的生活。

因为史蒂夫, 世界变得更加美好的程度是不可估量的。

苹果失去了一位有远见和创意频出的天才,世界失去了一位出色的人类。

”——苹果官网悼念乔布斯在 2011年 10月 4日苹果公司发布 iPhone4S 的演示会最后尾声时,已经接替史蒂夫·乔布斯出任首席执行官的提姆·库克, 突然做出了一个双手合十的佛教姿势。

似乎在为某人祈福。

10月 5日苹果教父乔布斯逝世。

乔布斯轰然故去的消息引发了海啸般的悼念。

Twitter 上一度有超过 15.6%的内容是关于乔布斯的,而在中国,几个小时间,仅新浪上的相关微博就超过 3500万条。

IT 业界内外的连篇累牍的报道及大量评论,字里行间饱含着种种极为复杂的感情因素,其间的意味,远远跨越了地域、领域、行业、也跨越了专业和企业。

言辞间,几乎用上了一切溢美之词,人们似乎读到对乔布斯的那种神祇、宗教式的崇拜,那种哲思化、诗意性的景仰。

人们谈论他, 不仅因为他缔造了一个又一个经典的苹果产品。

更因为他本人像他的产品一样:独特、复杂、神秘。

乔布斯和 iPhone 的共同之处是:很容易感受到其魅力,但想一窥究竟却很难。

乔布斯是令人倾慕的天才、艺术家、犀利的商业决策者,而他亦正亦邪的浪子一面,暴君般肆虐、魔鬼般欺骗、傀儡师般操控他人,则平添戏剧性和张力。

人们无法掩藏告别一个时代的失落、怅然、憾然的心情。

至乔布斯安然故去止, 他和他的苹果帝国, 已经创造了无数商业奇迹。

苹果Mac 电脑的 6.45%全球市场占有率, iPod 在音乐播放器市场的近乎横扫,还拥有占据全球手机市场份额 5%的 iPhone ,以及以 68.3%的绝对优势引领平板电脑市场走势iPad ,这还没算上 iTV 和 iTunes 音乐商店, 以及苹果自己的 App 应用市场和 iBook 电子书商铺。

1997年回归后的 14年时间, 乔布斯让苹果在所有可能涉足的消费电子领域全面出击, 并呈现出一种超越整个产业生态繁衍速度的自我生长。

更可怕的是乔布斯辞世时苹果公司的 3600亿美元市值,紧靠消费性电子产品的生意就压过了百年石化工业老店埃克森美孚, 成为全球市值第一的公司, 真正做到了富可敌国。

甚至在 10月 5日乔布斯去世股票停盘后, 苹果股价还能保持 1.1%的小幅上涨。

大家热都在热议乔布斯的成功能否被复制,甚至怀疑苹果能否延续奇迹。

但当我们冷静地、客观地观察乔布斯和他的苹果,使其去神圣化;就能够从非凡业绩中看到那些质朴的实践。

其实我自己较早接触苹果产品, 算是果粉, 也很崇拜乔教主, 我想他的成功大约可以从以下这几个方面去研究。

一:Think Different这是乔布斯 1997年为苹果公司构思的标语。

我分析这句话具体讲,可以分为两个内容,一是提升公司的区分度,另一是极具前瞻的趋势判断。

比如世界上其实只有两种电脑 mac 和 pc 。

除了苹果公司其余一切电脑公司如联想、戴尔、惠普,它们都是生产 windows 环境的 pc , 而苹果电脑生产的是 mac os 系统的 mac 。

再像 ipad 更是站在整个个人电脑行业的对面, 宣告了 pc 衰弱的丧钟,这就是区分度。

而就乔布斯把握业界趋势的能力来说, 这更像是乔布斯的一种天赋, 他如魔法的直觉总能敏锐感觉到信息汪洋里那一丝微漾,然后把握它,让它成长为狂风巨浪。

2001年第一代 iPod 问世时,正值 P2P 的交换传输工具 Napster 席卷唱片业,并且在短短两年时间内就彻底摧毁了传统以发行拷贝作为核心商业模式的唱片工业, 当其他科技公司看到的是如何为那些盗版数字音乐制造一个播放工具的时候, 乔布斯看到了因为音乐不佳或者用户下载不到自己想要的歌曲心存烦恼。

于是苹果公司大胆的创立了在线的 iTunes 音乐商店,每首单曲 99美分, 每张专辑 9.9美元,并且与唱片巨头们通过谈判采取发行分成的互惠商业模式。

这种将娱乐内容数字比特传输的去物理介质策略,天然迎合了音乐娱乐的电子商务基因。

在 iPhone 发布之前的 2007年末,全球已经售卖掉了 1.1亿部 iPod , iTunes 音乐商店的曲目也从 2001年的 20万首歌,暴增到了 600万首,在 2007年的时候就已经成为了仅次于沃尔玛和 BestBuy 的美国第三大音乐商店。

再比如说苹果在商业模式上的判断。

苹果从 2001 年开始运营苹果店,当时整个行业都在追随戴尔的直销模式,因此苹果店模式引人质疑。

但是,现在单看 2009年的官方数据,就已经足以证明乔布斯的成功:一家普通苹果店的“每平方米销售额” 为 4.3万美元,相当于同样面积的 5家百思买。

乔布斯拥有极佳的技术理解力及判断力。

他很在意科技发展的轨迹及影响, 他总会问:是否有一些技术阻碍了一个细分市场变成大众市场?未来的技术发展对这个市场是促进还是毁灭?如果利用新技术生产出一款新产品, 它能否创造新的价值?就连乔布斯的老对手盖茨也承认乔布斯对产品有着天才般的灵感。

其实归结讲, “区分度” 、“趋势前瞻”所代表的是一种创新的力量, Think Different,归根结底也是要鼓励创新。

对于苹果公司凭借突破性创新,过去十年里苹果改变的产业包括音乐、手机、数码产品零售,这种创新带来的领先同行两三年的优势,意味着一到两年的暴利。

熊彼特曾赞誉那些经过训练而具有超凡能力的人。

这些企业家高超的组织才能和构思一个规模庞大、层级复杂的企业如何动作的能力, 一如既往的警觉和敏锐, 确保了他们制订的设计方案不仅能够得到具体体现,而且能够持续发挥作用。

很显然, 乔布斯就是这样的人。

乔布斯承认:“说不清是为什么,尽管它们更难企及,更压抑。

但我老是被那些更具革命性的改变所吸引。

二、个性独裁、苛求完美乔布斯作为苹果的创立者具有很高的威望,同时上世纪 90年代乔布斯回归拯救苹果又使他戴上精神领袖的光环。

在这样的环境中, 尽管乔布斯管理的是一个帝国, 但在决策层有极端的自由度和空间。

乔布斯拥有一种不顾一切的投入感——混合了烈火般的热情、激光似的专注、以及疯子一样的不知妥协。

“我的工作不是待人友善, 而是让他们变得更优秀。

”所以苹果公司的员工常常被称为“现实扭曲力场”的乔布斯意志所吓到。

“你的时间是有限的,所以不要浪费时间活在别人的生命,不要被教条所困 , 这是为其他人的思维的结果生活,不要让噪音别人的意见淹没了你自己内心的声音, 而最重要的是, 按照你的心脏和直觉的勇气。

” 也正是这种独裁主义, 才使得乔布斯的完美主义在苹果每件产品上得以雷厉风行地贯彻。

乔布斯推崇永不停息的自我超越, 追求卓越的环境, 设计每个细节都近乎完美的产品。

他在苹果设计产品时, 这种深入每个细节的狂热更被释放到极致。

他要求藏在机箱中印刷电路板也必须设计漂亮, 他会把鼻尖贴在屏幕上一个像素一个像素的审视最新的设计稿, 乔布斯自己就是苹果最挑剔的用户,他会关注到细微像素的差异,在意机箱里数据线的排列是否美观。

比如 Macbook 背后的苹果标志,是嵌在外壳上的一块塑胶,如果是其他公司,肯定采用注塑方式制作这个白色标志。

但注塑的问题是, 它镶嵌到其它的材质里, 脱模一定会造成缝隙。

为了制造完美的标志, 苹果买了几百台数控机床, 日以继夜的进行塑胶切割, 以实现完美的曲线。

自然苹果的辉煌不是乔布斯一个人的辉煌, 商业上的壮举从来都不是一个人能搞定的。

需要一个团队。

乔布斯自己也讲自己推崇的是像《披头士》那样四个人相互监督, 避免负面倾向。

他们彼此制衡,结果是一加一大于二。

比如乔布斯曾很坦诚的讲苹果的设计主管Jonathan Ive 是难以替代的。

只是苹果公司内部对乔布斯的个人崇拜确实使得乔布斯天马行空的灵感和令人抓狂的细节苛求,得以在产品上呈现,创造一个又一个完美。

三:人文与科技的结合乔布斯的工作方法很像一个艺术家:他追求创作者内心的感受, 以及创作的完满感。

但与艺术家们不同的是, 商人乔布斯也会从理性层面猛烈的质疑一切。

正如每名艺术家都有其创作母题, 乔布斯的母题是将科技和人文两种力量结合起来。

乔布斯是一个具有独特天赋和艺术家气质的企业家, 在他最后亲自主持的几次苹果发布会的结尾, 深蓝色的幻灯片上, 伫立着一个路标,上面写着“科技街”和“人文街” ,仿佛自己就站在这两条道路的交汇处。

以清晰的头脑从科技、人文两个角度把所有需要审视的问题都梳理一番。

乔布斯的皮克斯公司出售高品质的软件和电脑, 但乏人问津。

可当它这些技术被制作成一个动画电影时。

很快就获得了 3.6亿美元的票房——它点醒了乔布斯:最好的科技固然重要, 但如果不能提供给人们美好的体验, 无异于屠龙之术。

皮克斯的口号一样, 他开始追求“艺术挑战科技,科技启迪艺术” 。

回归苹果后, 乔布斯几乎将自己的新领悟发挥到了极致。

他发布的第一款产品 iMac 虽然拥有果冻般诱人的彩色外壳,但它的所有配置都与前一代麦金塔电脑几乎一样。

仅靠其外壳,苹果就在三年间卖出了 500万台 iMac ,且利润高达 23%。

在那之后的很长一段时期里, 苹果宛然一家糖果店, 所有商品都精巧可爱:向日葵般半透明的果冻色的 iMac 、冰块一般的 G4 Cube、颜色绚烂的iPod mini……第一代 iMac 那惹人喜爱, 晶莹剔透的iPod 则拥有一种“令人震惊的无色” Macbook Air轻薄的令人不敢相信。

但在 2005年前后, 乔布斯风格再次巨变。

那个几乎可以在举手投足间创作出诱人设计的乔布斯突然转为返璞归真的素朴风格。

2007年之后,无论 iPhone 、 iPod touch 、第三代 iMac 还是 iPad , 它们都不再拥有炫目的外表, 而苹果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在一些更朴实的体验提升上:轻、薄、更高分辨率、完整的金属注塑, 甚至更快的拍照速度。

更为重要的是, 权倾一时的乔布斯可以利用其资源和谈判能力迫使音乐界、电信业、出版业追随他的方向。

这种跨界的高度统一的完整体验是同行无人可以企及的。

高科技产品在乔布斯的魔法下变成了艺术, 变成了时尚。

四:对宗教禅意的探寻1974年,在印度最炎热的季节 . 乔布斯黄河同样拥有宗教兴趣的同学丹尼尔寇特“光着脚穿着破烂衣服” . 背包到了印度。

在那获得了“一种那些没有踏上过相对文化寻根之旅的人永远都无法理解的思维方式” 这次印度改变了乔布斯的整个人生。

这种宗教思维直接的表现就是乔布斯莫名的自信和对死亡的坦然。

年轻时即开始研究禅宗的乔布斯, 始终保持着瑜伽者参禅的习惯, 当他直接与天地神灵交流融合时,他会感悟到,他像天地一样无限,他像神灵一样崇高。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