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报道策划书篇一:深度报道策划方案深度报道分镜头脚本镜头一:图片加字幕(时间:30秒)2012年12月,深圳龙岗一名父亲因儿子殴打同学大怒,用皮带“教训”6岁的儿子,致其送院抢救无效身亡。
2013年5月,上海浦东一名父亲因夫妻矛盾,把年仅1岁的亲生儿子狠狠摔砸在水泥地上,男童被甩出5米远,颅骨骨折、伤势危重。
2012年19月,洛阳市瀍河区洛阳东方外国语学校门口,因为女儿与别人发生冲突,一个家长帮女儿殴打三个女生。
2013年11月,只因为8个月大的女儿被邻家男童推倒,献县女子徐某竟丧失理智手持铁锤猛砸男童??并抛尸玉米地。
镜头二:记者介绍主题(时间:20秒)镜头由远及近最后定格在中景:家庭是第一所学校,父母是第一任教师,父母的家庭教育对孩子在德、智、体各方面的发展与形成,都是至关重要的。
不管父母虐待孩子还是溺爱孩子,这都是不正确的家庭教育方式,没有给孩子建立一个健康成长的环境。
现在我们就站在一所小学门口镜头三:记者采访2位家长,平行交叉镜头(时间大概5到7分钟)问题一镜头对准记者和家长,家长回答是对准家长,接下来的问题与回答大部分镜头对准家长。
一共十个问题:您的孩子多大了,平时听不听话,(会不会偶尔犯错,不听话的时候您是怎么解决的,) 平时会不会耐心的和他沟通,陪他的时间多不多,会不会辅导他写作业,会不会关注他的学校的表现,对孩子能不能做到言行一致,有没有给孩子树立一个学习的榜样,您是否有过把自己在工作中、在家庭中产生的不良情绪转嫁给孩子身上, 镜头四(中近景):记者根据家长的回答做一个总结(时间:30秒到一分钟) 镜头五(平行交叉镜头):采访不同年龄的人(25岁以上,四位)(时间:3到4分钟)对象1:孩子问题:你喜欢和父母在一块吗,父母多你好吗,如果你犯错误了,父母会怎么样,对象2 刚结婚的问题:如果以后有宝宝了,你感觉什么样的教育方式对孩子以后的发展好, 对象3、4 有宝宝的您认为家庭教育对孩子的成长重不重要,平时应该怎样给孩子树立一个健康成长的环境,镜头六(中景):专家给出建议(截取专家视频,时间:2分钟左右)镜头七:记者最后总结(时间:20秒)父母的话语,父母的眼神是世界上最美好的教育媒介,孩子的成长离不开成功的教育。
既要牵着他的手,不断引导他,还要在适当的时刻放开你的手,给他更多自由、自立的机会。
学会做合格的父母,做亦师亦友的父母,做和孩子一起成长的父母,孩子成长的天空将少些阴霾,多些阳光和雨露。
镜头八:父母和孩子在一起远去的画面(时间:10到20秒) 片名:和孩子一起成长节目名待定篇二:深度报道策划方案列表[2]深度报道策划方案列表一、获取新闻线索:媒介渠道:自去年十二月三十一号,国务院下发了关于生产销售使用塑料袋的通知后,便陆续从网络中获取大量有关限塑令的新闻。
在我看来,最让我关注的是对于世界各地禁止或限制使用塑料袋的报道,从别国实行线塑令的经验和教训来看我国实行限塑令的前景和弊端。
但搜索中发现当前这些主流媒体在报道这些国家实施限塑令都是大致只停留在介绍何时开始实行,如有违反将如何具体的对商家进行惩罚,并没有详细的列举一些典型性的国家,并且对他们政策的实行前后及实行一段时间是否得到预期的效果与我国进行比较性地报道。
虽说各国的国情不同,但还是可以从中得到一些启发的,一些国家如韩国甚至实行了已达八年之久,分析比较中国与两三个典型的国家是有一定的价值性。
人际渠道:在与同学朋友的交流中了解到民众对限塑令不同看法,这些看法也分别代表不同阶层对限塑令的真实看法。
自身观察:走访中看到,在宁波市的各大超市、商品专业市场、农贸市场等自六月一日都不再免费提供塑料袋,环保袋成了新宠,各种材质、样式、大小的环保袋让人眼花缭乱,“限塑令”真的得到全面的实施呢,还是三分钟热度呢,这些都需要时间来验证。
因而也提供了需要系列报道这一时间跨度的必要。
二、分析相关信息:目前事实发展状态:限塑令于六月一日开始正式实施,在全国范围内禁止生产、销售、使用厚度小于0.02 5毫米的塑料购物袋,超市、商场、集贸市场不得免费提供塑料购物袋。
这项办法正在实施中。
事实的可能发展趋势:实施后短时间内,质监部门对塑料购物袋生产企业产品进行管制,及工商部门加强对超市、商场等场所进行监督,都会有较好的成效,时间长了,管理部门对这些方面的监督还是不是一样进行有力全面地监督就要靠大众媒介发挥媒介监督的作用。
还有这个办法实施用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行到底有没有取得本质上的成功,就是对保护环境做贡献,还是有拆东墙补西墙的现象,会不会派生出其他不利生态的因素存在,比如环保袋再利用的程度不高,产生其他材料的污染。
新闻价值点确认:一是通过对现阶段市民、商家、还有以及政府相关部门和专家的采访,对限塑令前景的预测,发掘限塑令潜藏的意义,实施后又会对现存的规范和观念造成什么样的冲击和反思,二是对典型性国家和我国进行对比,具有一定的独特性,这些内容是中国公民很少会接触到的,超出人们的经验范围,而大大增加了对事件本身的关注。
三是诸如在菜场、批发市场等地点来说管理监控方面难以实施,真正贯彻落实很难,通过调查走访,看看限塑令从国务院下达到下层有没有真正合理的落实好,是不是只是在做表面的功夫,这些都是可以深度探究的。
新闻背景搜集: 国务院办公厅于去年底下发了《关于限制生产销售使用塑料购物袋的通知》,对塑料袋的生产销售使用作出了具体规定,以从源头上采取有力措施,督促企业生产耐用、易于回收的塑料购物袋,引导、鼓励群众合理使用塑料购物袋,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
根据商务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联合发布的《商品零售场所塑料购物袋有偿使用管理办法》,从今年,月,日起,商品零售场所有不标明塑料购物袋价格,向消费者无偿或变相无偿提供塑料袋等行为之一的,将受到最高,万元的罚款。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围绕塑料袋环保、安全和标识等要求制定了,项标准。
其中,标准规定了塑料袋的最小厚度,并规定塑料袋必须有类似“为保护环境和资源请多次使用”的环保声明。
此外,国家工商机关也将于,月,日至,月,日对销售塑料购物袋的经营者开展一次全面的集中检查行动,检查塑料袋销售单位是否有合法的证照,及经营者是否停止使用超薄塑料购物袋,依法取缔无合法证照的塑料袋销售单位,重点检查销售单位使用塑料袋的情况。
各方对事态的反应: 消费者质疑与无所谓者不少,超市商店观望和随众者居多,生产厂家乐观和彷徨并存,相关部门表明对策加强源头控制和监管。
其他媒体的相关报道新华网《发改委介绍国外限塑收费替代回收各有招数》、《记者现场直击限塑令第一天效果尚需时间检验》、《北京告别塑料袋免费时代选用环保布袋渐成时尚》等。
三、组织报道团队:团队成员构成:团队成员角色(策划与组织协调、采访协调、版面协调等) 一名采访记者并录音(采访消费者,超市、集市、菜场中的商户和管理部门,环保局、发改委、工商局等国家部门的相关人员,对限塑令有发言权的专家学者,对限塑令有方面意见的专业人员等等),若干名境外记者(采访美国、韩国环保局的相关人员,以前曾推行实施限塑的人员,还有采访公民等。
)一名资料收集人员(翻阅往期新闻报纸,最好是外刊,了解美国、韩国的限塑整个过程。
)一名编辑人员(负责资料和采访所得素材的整合,并进行撰稿) 一名排版人员(合理安排稿件的发表顺序,并整体规划好版面的统一性)四、:确定报道选题影响选题决策的因素:1、社会关注; 2.媒介定位;1、确定选题从这几个方面出发:限塑令的实施对我们的生活产生很大的影响,这是毋庸置疑的,所以事件本身就潜藏着深远的现实意义,贴近人们的现实生活,引起社会的极大关注,一些观念上的不同又使得大家在限塑令有许多想法,所以让受众了解限塑令做的怎么啦,适当的分析预测一下限塑令的将来也是很容易引起受众的兴趣。
通过比较两三个国家不同的实行方式,但相同的出发点就是让环境少收到一些污染,各国是怎么样的不同,具有相当好的独特性。
2、媒介定位在中国商报中的深度版面。
五、制定报道预期目标:报道应达到的目标或产生的影响。
使得受众了解本国与其他国在限塑问题上的异同点,更加明确国家发布限塑令的原因,有利于民众积极主动的配合政府做好限塑令这一决策。
与此同时,让有关部门了解民意,看到一些存在的不合理实行的方面,有助于办法的完善。
六、设计报道方案(一)确定报道范围报道对象是哪些人和事,报道面有多大。
美国韩国两国当年负责限塑的相关官员,请他们讲述一下当时实行限塑的过程,还有两国的公民,及两国环保界的学者专家。
在本国也如法炮制,但要更全面的采访,外国的还要通过相关的报道中了解一些现在已经无法取证的信息。
有条件做个民意调查,更有客观的说服力。
(二)确定报道重点报道的核心事件、核心人物、核心问题。
限塑令在世界各自实行的异同。
人物:中国、美国、韩国的环保学者、消费者、商家等。
(三)确定报道周期报道持续进行多长时间,分多少阶段进行,何时开头,何时推进与扩展,何时结束。
持续一月,分三个阶段,六月一日开始,至于七月一日。
(四)制定发稿计划确定报道进程中各阶段刊出新闻稿件的统筹规划。
1、每条稿件的题目、内容、体裁和篇幅。
2、稿件刊出的顺序组合与大致时间。
3、稿件的初步版面位置。
第一阶段先对实行一周的总体市场情况概括,从采访、网上论坛上列出不同种观点,学者和民众的意见,赞成与反对甚至抱无所谓态度的人,进行总结比较,并调查现阶段限塑的实施情况。
题目:限塑之路系列报道之各方代表论限塑,内容:消费者、商家、专家、学者对限塑的观点,不同的观点和相似的观点形成碰撞和凝合中分析这些身份背后与限塑之间的利益关系,只做叙述不作评说,尽量客观呈现给读者面前。
用新闻通讯这一体裁,比较详细生动的报道客观事物,兼用议论等表达方式。
篇幅在两千字左右。
第二阶段,在第二周连续,刊载中国与美国和韩国的限塑之路对比,分析异同,从昨到今更有说服力,并对我国的限塑之路进行发展性的预测。
题目:1、限塑之路系列报道之限塑在美国,2、限塑之路系列报道之限塑在韩国,体裁:新闻分析评论文,对两国的限塑经历和中国的国情结合比较分析,从实施之难度,实施之效果,公众之反响等各方面入手,找出值得做为中国所用的范本,和需要注意的误区。
篇幅每篇在一千五百个字左右。
第三阶段,在第四周时,从统计部门了解相关限塑成效的数据,更直观的表现,在列举五月份的数据和同年六月份的书籍进行比较分析,从而引出限度的优缺点。
版面占深度版面的一半。
题目:限塑之路系列报道之限塑之路能走多远,体裁:新闻评论,对限塑一个月实行的分析,还有将来的预测。
篇幅在两千字以上。
七、可能意外及应对评估1.可能会出现什么意外或突变境外记者采访的论据不够,特别的是韩国,一九九九年就开始实行购物袋收费,时间之久可能会对采访带来一些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