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初中物理概念题大全(含答案)

初中物理概念题大全(含答案)

初中物理概念八年级(上)1.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单位是米。

测量长度的工具是刻度尺。

游标卡尺和螺旋测微器是测量的工具。

测量结果由数值和单位组成。

2.使用刻度尺前,首先要观察零刻度线、量程、分度值。

3.使用刻度尺时,要把刻度尺与被测物体平行,读数时视线要正对刻度线,读数时要读到分度值下一位。

4.在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基本单位是秒,测量时间的工具是停表/秒表。

5.测量值和真实值的差异叫误差。

误差可以减小,但不能消除 .。

6.在物理学中把物体位置随时间的变化叫机械运动,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这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有:相同时间比较路程、相同路程比较时间、比较速度的大小。

7.在物理学中,把路程与时间之比叫速度。

8.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它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公式为v=S/t ,在国际单位制中,速度单位是m/s 。

1m/s= 3.6 km/h。

9.我们把物体沿着直线且速度不变的运动叫匀速运动。

10.测量平均速度的原理是v=S/t ;需要的测量工具是刻度尺和秒表。

11.声音由物体振动产生,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声源;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能在气体、液体、固体传播,在不同介质声速不同,常温下空气中声速为340 m/s。

12.回声是声音的反射现象,声音的三要素是音调、响度、音色。

13.发声体振动的快慢叫音调,音调与频率有关; 声音的强弱叫响度,响度与振幅和距离有关。

不同的物体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我们能闻其声知其人是根据声音的音色来辨别。

14.物理学中把每秒振动的次数叫频率,频率的单位Hz 。

15.人的听觉范围是20 Hz至20000 Hz。

高于20000Hz的声叫超声波;低于20Hz 的声叫次声波。

16.从物理学的角度看,噪声来源于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

人们以分贝为单位来表示声音的强弱。

减弱噪声可以从以下三条途径进行:一是防止噪声产生;二是阻断噪声传播;三是防止噪声进入耳朵。

17.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和能量。

18.我们把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测量温度的工具是温度计。

19.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规律做成的。

温度计的℃表示采用的是摄氏温度,它把一个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把沸水规定为100℃.。

20.温度计的使用:温度计的玻璃泡应该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

读数时等示数稳定再读数。

21.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叫熔化,熔化要吸热;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叫凝固,凝固要放热。

晶体熔化时的温度 .叫熔点。

22.固体分晶体和非晶体两种。

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是:晶体有固定熔点,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不变;非晶体无固定熔点,在熔化过程中温度改变。

23.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汽化有沸腾和蒸发两种方式,汽化要吸热。

24.蒸发是液体在任何温度都能发生、并且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汽化现象。

沸腾是液体在确定温度、发生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电冰箱是利用制冷剂在冰箱的冷藏室里汽化、吸热,在冷凝室里液化、放热的原理工作的。

25.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液化有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两种方式,液化要放热。

26.物质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升华要吸热;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叫凝华,凝华要放热。

27.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光在两种介质的交界面,发生折射和反射。

小孔成像、影子、日食等说明了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28.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108 m/s。

29.光的反射定律是: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在光的反射中,光路是可逆的。

30.我们能从不同方向看到本身不发光的物体是由于物体发生了反射。

31.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是:大小相等、距离相等、像物连线垂直于镜面、像物关于镜面对称。

32.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方向发生偏折的现象叫光的折射,在光的折射中,光路是可逆的。

33.红、绿、蓝叫色光的三原色。

光的色散说明了白光是由各种色光混合而成的。

34.红光之外的辐射叫红外线;紫光之外的辐射叫紫外线。

35.透镜分凸透镜和凹透镜两种。

凸透镜有会聚作用;凹透镜有发散的作用。

平行于主光轴的光会聚在一点叫焦点,焦点到光心的距离叫焦距。

36.①当物距u>2f时,成倒立、缩小、实像的像,应用是照相机;②当u=2f时,成倒立、等大、实像的像。

应用是测焦距;③当f<u<2f时,成倒立、放大、实像的像。

应用是投影仪;④当u<f时,成正立、放大、虚像的像。

应用是放大镜;37.人眼睛里的晶状体相当于一个凸透镜,成像在视网膜上。

近视眼是由于晶状体过厚,对光的折射能力过强,成像在视网膜之前,戴凹透镜做的眼睛纠正;远视眼是由于晶状体过薄,对光的折射能力过弱,成像在视网膜之后,戴凸透镜做的眼睛纠正。

38.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质量,在国际单位制中,质量的单位是kg 。

在实验室里质量的测量工具是天平。

质量是物体的属性,不随形状、物态、位置、体积而改变。

39.使用天平时,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把游码放在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线,调节横梁右端的平衡螺母,使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间,这时横梁平衡。

在把被测物体放在左盘,砝码放在右盘,由小至大加减砝码并移动游码直至天平平衡,此时物体质量为砝码质量加上游码在标尺上所对的刻度。

40.用天平称量的物体的质量不能超过量程,要保持天平的水平平衡。

41.某种物质质量与体积之比叫密度。

密度公式为ρ=m/V 。

在国际单位制中,密度的单位为kg/m3,1g/cm3= 103kg/m3。

水的密度为1×103 kg/m3,它表示每立方米的水质量是1千克。

42.密度是物质的一种属性。

在数值上等于物体单位体积的质量。

它的大小与物质质量、体积无关。

一般情况下不同物质的密度是不同的。

43.量筒是测量液体体积的工具。

初中物理概念八年级(下)第七章力1.什么是力: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一个物体对别的物体施力时,也同时受到后者对它的力)3.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还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4.力的单位是:牛顿,1牛顿大约是你拿起两个鸡蛋所用的力。

5.弹力:物体发生弹性形变时所产生的力。

物体发生的弹性形变越大,产生的弹力越大。

6. 实验室测力的工具是:弹簧测力计7.弹簧测力计的原理: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弹簧的伸长就越长的原理制成的。

8.弹簧测力计的用法:(1)要检查指针是否指在零刻度,如果不是,则要把指针调至零刻度;(2)认清量程和分度值;(3)轻拉秤钩几次,看每次松手后,指针是否回到零刻度,(4)完成上述三步后,即可用弹簧测力计来测力了,测量力时不能超过弹簧测力计的最大弹性限度。

9.力的三要素是: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叫做力的三要素,它们都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10.力的示意图:从作用点开始,沿着力的方向画一条带箭头的线段来粗略地表示力。

11.重力:地面附近物体由于地球吸引而受到的力叫重力。

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

12.重力的计算公式:G=mg (式中g是重力与质量的比值:g= 9.8N/kg ,在粗略计算时也可取g= 10N/kg );重力跟质量成正比。

13.重垂线是根据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原理制成。

重心:重力在物体上的作用点叫重心。

第八章运动和力1.英国物理学家牛顿在伽利略等科学家研究的基础上,总结得出了牛顿第一定律:内容为: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牛顿第一定律是在大量经验事实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的推理而概括出来的,因而不能用实验来证明这一定律)。

2.物体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

牛顿第一定律也叫做惯性定律。

惯性是物体的一种固有属性。

3.二力平衡:物体受到几个力作用时,如果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我们就说这几个力平衡。

4.二力平衡的条件: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在同一直线并且作用在同一物体。

5.物体在不受力或受到平衡力作用下都会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6.静摩擦:物体将要滑动而未发生滑动,接触面粗糙。

(人走路时,脚和地面的摩擦力)滑动摩擦的大小跟压力和接触面粗糙程度有关,它的方向跟物体运动方向相反。

7.增大摩擦力的方法有:(1)增大压力;(2)增大接触面粗糙程度。

减小摩擦力的方法有:(1)使接触面光滑和减小压力;(2)用滚动代替滑动;(3)加润滑油;(4)利用气垫。

第九章压强1.压力: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压力。

2.压强: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压强。

压强是表示压力作用效果的物理量。

3.压强公式:p=F/S ,式中p单位是:帕斯卡/Pa ,1帕=1 N/m2 ,表示的物理意义是每平方米的面积上受到的压力是1N 。

4.由压强公式可以推出:F= pS ;S= p/F 。

5.增大压强方法:(1)S不变,F 增大;(2)F不变,S 减小(3)同时把F增大,S减小。

而减小压强方法则相反。

6.菜刀用久了要磨一磨是为了增大压强,书包的背带要用而宽是为了减小压强,铁路的钢轨不是直接铺在路基上而是铺在在枕木上是为了减小压强,钢丝钳的钳口有螺纹是为了增大摩擦。

7.液体压强产生的原因:是由于液体受到重力,而且液体具有流动性。

8.液体压强特点:(1)液体对底部和侧面都有压强,(2)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3)液体的压强随深度增加而增大,在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4)不同液体的压强还跟液体密度有关系。

9.液体压强计算:p=ρgh (ρ是液体密度,单位是kg/m3;h表示是深度,指液体自由液面到液体内部某点的竖直距离,单位m 。

)10.液体压强公式:P=ρgh,液体的压强与液体的密度和深度有关,而与液体的体积和质量无关。

11.连通器:上端__开口___,下端_____连通____的容器,连通器里的液体__静止__时,各容器中的液面高度总是__相平__的。

12.证明大气压强存在的实验是马德堡半球实验。

13.大气压强产生的原因:空气受到重力作用而产生的,大气压强随高度的增大而减小。

14.测定大气压的仪器是:气压计,常用金属盒气压计测定大气压。

飞机上使用的高度计实际上是用气压计改装成的。

1标准大气压= 1×105帕= 76 cm水银柱高。

15.沸点与气压关系:一切液体的沸点,都是气压减小时减小,气压增大时升高。

高山上用普通锅煮饭煮不熟,是因为高山上的气压低,所以要用高压锅煮饭,煮饭时高压锅内气压升高,水的沸点升高,饭容易煮好。

16.流速和压强的关系:在液体中流速越大的地方,压强越小。

第十章浮力1.浮力:一切浸在液体的物体,都受到液体对它竖直向上的力,这个力叫浮力。

浮力方向总是竖直向上的。

(物体在空气中也受到浮力)2.物体沉浮条件:(开始是浸没在液体中)法一:(比浮力与物体重力大小)(1)F浮<G 下沉;(2)F浮>G 上浮;(3)F浮= G 悬浮或漂浮法二:(比物体与液体的密度大小)(1)物ρ > 液ρ 下沉;(2)物ρ < 液ρ 上浮 (3)物ρ = 液ρ 悬浮。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