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讲解:洋流与四大渔场的分布一、典题示例阅读非洲局部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描述几内亚湾海域等深线的分布特征。
(2)甲.乙两海域附近渔业资源丰富,试分析其不同成因。
(3)海雾由海面低层大气中的水汽凝结所致。
图中甲海区是世界海雾的多发区之一,试分析该海区多雾的原因。
答案:(1)近海海域等深线密集,坡度陡。
远离海岸海域等深线稀疏,坡度缓。
(2分)最深处位于图示区域西南部。
(2)甲海域盛行离岸风,形成涌升流,底层海水上泛,将海底营养物质带到海面,使甲处浮游生物富集,形成了渔场。
乙海域有寒.暖流(西风漂流和厄加勒斯暖流)交汇,海水搅动带来大量营养物质,有利于浮游生物的生长,浮游生物又为鱼类提供了丰富的饵料,吸引大批鱼群;同时冷水性鱼类和暖水性鱼类在此聚集,成为重要的渔场。
(3)(本格拉)寒流经过甲海域,对该海域有降温作用;东南信风(盛行风)带来的热空气遇海面冷海流,空气中的水汽凝结形成雾气。
二、知识讲解洋流与四大渔场的分布:三、跟踪训练读“太平洋部分海域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下图中表示①处洋流流向及其附近海域等温线的是A. aB. bC. cD. d2.下列关于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的说法,正确的是A. 洋流①有利于污染物向北扩散,加快净化速度B. 洋流②延长了上海至旧金山的船只航行时间C. 世界性大渔场最有可能位于②③海域之间D. 洋流④对欧洲西部气候的降温减湿作用明显下图为某海域等温线分布图。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3.甲洋流可能是A. 日本暖流B. 千岛寒流C. 北大西洋暖流D. 秘鲁寒流4.该洋流对自然环境的影响表现在A. 对流经地区的海洋生物没有影响B. 减小污染范围,加重污染程度C. 导致沿岸地区沙漠广布D. 增大沿岸地区的降水量下图为世界某区域海陆分布示意图。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5.关于图中等温线的叙述,正确的是A. 实线符合等温线实际弯曲状况B. 等温线的数值②大于①C. 洋流流向与虚线弯曲方向一致D. 等温线弯曲受暖流影响6.图中甲地沿岸大雾天气多发的原因有A. 盛行风由海洋吹向陆地B. 暖流流经,水汽含量较充足C. 植被茂密.蒸腾作用强D. 寒流流经,下垫面温度降低下图示意南半球某海域洋流的形成。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7.下列洋流的形成原因与图甲相似的是A. 巴西暖流B. 秘鲁寒流C. 西澳大利亚寒流D. 东澳大利亚暖流8.下列有关甲、乙两图的说法,正确的是A. 图甲沿海地区可能形成渔场B. 图乙沿海地区可能形成渔场C. 图甲中海水对海岸的冲蚀作用强烈D. 图乙中海水对海岸的冲蚀作用较弱读我国东南沿海侵蚀海岸分布图”,回答下面小题。
9.台湾岛东岸受海水侵蚀较西岸严重,主要原因是东岸A. 海平面上B. 风浪大C. 降水量大D. 河流输沙量大10.图中所示的沿岸寒流受盛行风影响,其最强盛的时段是A. 3~5月 B. 6~8月C. 9~11月D. 12~2月下图为理想大陆周围洋流分布的模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1.下列有关洋流说法正确的是A. ③处洋流向南流B. ④处洋汉是暖流C. ⑤处洋流向南流D. ⑥处洋流是寒流12.有关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正确的说法有A. 同纬度地区,冬季①沿岸气温高于②B. 在寒暖流交汇的海区往往能形成重要渔场,如甲处C. 厄尔尼诺现象是洋流⑥势力增加的结果D. 促进了高低纬度间水热的交换二、综合题13.下图为(局部)洋流分布示意图。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①②③三处可能形成渔场的是________处,试说明其原因。
(2)试说明洋流对图中R地区气候的影响。
(3)推测该洋流系统使马六甲海峡表层海水流向产生何种季节变化。
14.下图为两地区某月等温线示意图。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甲、乙两图所示季节分别是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甲图中等温线在海洋和陆地上都发生了弯曲,请分析其影响因素。
(3)在甲、乙两图中各有一洋流,用“→”标出其运动方向,并标明洋流的名称。
(4)分析甲图中洋流对沿岸气候和乙图中洋流对海洋资源的影响。
参考答案1.C2.C【解析】1.由太平洋部分海域示意图可知,该图为北太平洋洋流图,越往南温度越高,①处为加利福尼亚寒流,寒流流经地区等温线向低纬度弯曲。
2.洋流①向南流,有利于污染物向南扩散;洋流②为日本暖流,自西南向东北流,可以缩短上海至旧金山的船只航行时间;②③洋流之间有北海道渔场;洋流④对北美西海岸有增温增湿作用。
3.A4.D【解析】3.图示海域等温线数值北部低,南部高,应位于北半球;洋流由南向北流动,应为暖流;图示海域位于大陆的东侧,即在大洋的西部,应为中低纬度海区的暖流,因此可能是日本暖流。
4.根据上题结论,该洋流为日本暖流,暖流对沿岸的气候起增温增湿的作用,增大沿岸地区的降水量,使得沿岸地区植被茂密,对流经地区的海洋生物有影响,加快污染物净化速度,同时也扩大污染范围。
5.A6.D【解析】5.读图,根据经纬度判断,图示为南半球非洲大陆西岸,沿岸洋流为寒流,从较高纬度流向较低纬度。
洋流流向与等温线凸出方向一致,所以实线符合等温线实际弯曲状况,A对,C错。
寒流由水温低的海域流向水温高的海域,等温线的数值②小于①,B错。
等温线弯曲受寒流影响,D错。
6.甲地沿岸有寒流流经,下垫面温度降低,导致形成下冷上暖的逆温状况,所以大雾天气多发,D对。
甲地盛行东南风,由陆地吹向海洋,B错。
寒流流经,水汽含量较少,C错。
植被稀少.蒸腾作用弱,D错。
7.B8.A【解析】7.从图甲中可以判断,该洋流是在离岸风的影响下,冷海水上泛形成的寒流,秘鲁寒流的形成原因与其类似,B正确。
8.从图中可以判断,图甲沿海地区吹离岸风,海水上泛,可能形成渔场,海水对沿岸的冲蚀作用较弱,图乙正好相反,A正确。
9.B10.D【解析】9.台湾岛东岸直接濒临太平洋,外侧没有陆地阻挡,受夏季风和台风等影响大,风浪大,海水侵蚀严重。
台湾岛西岸位于夏季风和台风的背风岸,风力较弱,风浪较小。
10.图中所示的沿岸寒流主要受冬季风影响,该沿岸寒流最强盛时也就是冬季风最强盛时,冬季风最强盛时就是海陆热力差异最大,北半球最寒冷时期。
故选D。
11.AB12.AD【解析】11.读图,③处洋流是北半球中低纬度环流,在大陆西岸,向南流,A对。
④处洋流在中低纬度大陆东岸,是暖流,B对。
⑤处洋流位于南半球大陆西岸,向北流,C错。
⑥处洋流在南半球中低纬度大陆东岸,是暖流,D错。
12.同纬度地区,①沿岸受暖流影响,②沿岸受寒流影响,冬季①沿岸气温高于②,A对。
在寒暖流交汇的海区往往能形成重要渔场,甲处不是交汇处,不能形成,B错。
厄尔尼诺现象是洋流⑤势力增强的结果,C错。
促进了高低纬度间水热的交换,D对。
13.(1)①原因:①处受西南季风的影响形成上升补偿流,有利于渔场的形成。
(2)R地区受沿岸寒流降温减湿作用的影响,气候干旱程度增加,形成热带沙漠气候。
(3)北半球冬季时,北印度洋海区的季风洋流整体上由东北向西南流,导致马六甲海峡表层海水整体上由东南向西北流动;北半球夏季时,北印度洋海区的季风洋流整体上由西南向东北流,导致马六甲海峡表层海水整体上由西北向东南流动。
【解析】(1)根据经纬网和轮廓图,可知图中海洋为印度洋,①②③三处中①为寒流,属于上升流,将海底营养物质带到表层上来,所以可能形成渔场的是①处。
(2)寒流对沿岸地区起到降温减湿作用,R地区位于非洲的索马里地区,夏季受沿岸索马里寒流降温减湿作用的影响,降水量减少,气候干旱程度增加,形成热带沙漠气候。
(3)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北印度洋海区属于季风洋流,北半球冬季时,受到东北季风的影响,北印度洋海区的季风洋流整体上由东北向西南流,导致马六甲海峡表层海水整体上由东南向西北流动;北半球夏季时,受西南季风的影响,北印度洋海区的季风洋流整体上由西南向东北流,导致马六甲海峡表层海水整体上由西北向东南流动。
14.(1)北半球夏季南半球夏季(2)海洋上是受洋流(寒流)的影响;陆地上是受地形的影响。
(3)(4)甲洋流对气候的影响:起到降温减湿的作用。
乙洋流对海洋资源的影响:促使渔业资源丰富。
【解析】(1)根据图中经纬度和海陆轮廓可判断出,甲图中陆地为北美洲局部,乙图中陆地为南美洲局部。
甲、乙两图中陆地等温线都向高纬凸出,因此图中所示地区都处于夏季。
(2)甲图和乙图中等温线弯曲分别是受洋流和地形的影响。
(3)等温线的指向即洋流的流向,这两股洋流都是寒流,分别是加利福尼亚寒流和秘鲁寒流。
(4)寒流对沿岸气候的影响是降温减湿,秘鲁寒流是上升补偿流,使流经海区渔业资源丰富,形成渔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