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历史与社会第三单元知识点整理

历史与社会第三单元知识点整理

第三单元知识点整理第一课第一框家住平原——稻作文化的印记P58-60(图册42页)(湄公河平原的自然环境、气候条件及当地居民的生产生活特点)1、世界上大多数人口居住在平原,平原主要分布在江河的中下游,大都由河流冲击而成,地势平坦或起伏较较小。

2、湄公河平原在亚洲东南部的中南半岛上,地跨泰国、越南、老挝、柬埔寨等国家,主要作物是水稻。

3、水稻种植需要的自然条件:(1)地形:河流冲积平原,地势低平(2)气候:热带季风气候,全年高温多雨,温度适宜,雨量充沛(3)水文:水网密布,灌溉方便(4)土壤:深厚而肥沃(5)纬度:地处低纬,阳光充足4、湄公河平原的生产方式(农业特色或水稻生产的特点):精耕细作,人工劳作5、水稻生产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什么影响?(稻作文化留下了哪些印记?)(1)水稻生产影响人口分布:水稻生产需要大量人力,因此人口稠密(2)水稻生产影响人们生活:物质生活:饮食——主食为米饭,因为这里粮食作物以水稻为主居住——高脚屋,又称干栏式建筑,因为这里气候潮湿交通——水上交通发达,因为这里水网密布精神生活:人们崇尚“谷神”“稻母”等神灵,能够团结互助,关爱弱者,以共度难关。

春耕礼(祭祀谷神、稻母,祈求风调雨顺,牛是主要的劳动帮手,因此对牛特别有感情)、“御耕节”等是当地人们的传统节日,因为水稻生产是人们的主要生产活动,人们期望农业获得好收成。

第一课第二框家住平原——用机械种庄稼P61-631、美国拥有世界上最发达的农业,美国的中部大平原是世界上著名的农业区之一。

2、地理位置:该地位于美国西部的落基山脉和美国东部的阿巴拉契亚山脉之间。

世界第四长河密西西比河自北向南贯穿平原东部。

3、农作物:该地是美国玉米、大豆和小麦的主产区。

4、美国大平原的自然环境:(1)地形:平原广阔,地形平坦(2)气候:处于中纬度地区,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冬冷夏热,降水较少(3)水文:美国境内有世界第四长河-密西西比河,灌溉较方便(4)土壤:土壤肥沃5、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农产品出口国,因此它的农业是一种商品性农业。

(商品性农业:绝大部分农产品是作为商品输出用的农业。

)6、发展商品性农业所需的条件或原因是:地广人稀,规模大,机械化生产,生产效率高,产量高,储存条件好,交通发达。

7、美国的农业生产具有怎样的特点?机械化程度很高(这点最重要),生产规模大;以家庭农场为主;农产品商品化程度高(商品性农业);劳动力需求少;机械化生产效率高、产量大;储存条件好、交通发达。

8、机械化生产的益处:生产效率高、人均产量高9、造成其与湄公河平原农业生产方式不同的根本原因是:经济和科技的发展水平不同。

10、美国中部平原和湄公河平原自然条件的异同:相同之处:都是平原,地势低平,土壤肥沃;都有河网分布,有利于灌溉。

不同之处:美国中部平原地处中纬度地区,气候属温带大陆性气候,热量和降水都不如湄公河平原,耕地类型为旱地,因而是小麦、玉米和大豆的主要产地。

11、湄南河平原和美国中部平原的差异:比较点稻作文化的印记(湄公河平原)用机器种庄稼(美国中部大平原)地理位置亚洲东南部的中南半岛(热带)(低纬度)美国中部(北温带)(中纬度)位于阿巴拉契亚山脉和落基山脉之间自然环境热带季风气候,高温多雨,水网密布,地形平坦开阔,土壤深厚肥沃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冷夏热,降水少,河流众多,地形平坦,土壤肥沃农作物水稻小麦、大豆、玉米耕地类型水田旱地生产方式人工劳作,精耕细作机械化耕作人口密度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人口稀少(劳动人手不多)生活水平低(生产效率低,人均产量也低) 高(生产效率高,人均产量也较高)12、不同的区域由于自然环境的千差万别,会形成各具风格的生产生活方式。

不同民族,不同国家在选择自己的发展道路时,要根据自己生存区域的自然环境,因地制宜,走适合自己发展道路。

第二课第一框与山为邻——垂直的生计P64-66(图册44页)1、秘鲁安第斯山脉的地理位置:从北到南纵贯南美大陆(南美洲西部),全长近9000千米,是世界上最长的山脉,素有“南美洲脊梁”之称。

秘鲁的大部分国土位于安第斯山区,中部地区平均海拔4000多米。

2、秘鲁安第斯山脉的自然环境(自然景观特点):气候和植被类型复杂多样,从山麓到山顶气候差异显著,自然景观呈现出明显的变化。

(垂直自然景观)3、根据《世界地形图》可以知道秘鲁安第斯山区的地形类型是山地,这里的地势高。

4、根据《世界气候图》可以知道这里的气候类型是高原山地气候。

5、安第斯山区从山麓到山顶自然景观的变化?海拔1500米以下:热带,分布着大面积的热带雨林。

海拔1500-3000米:暖温带,分布着灌木和林地。

海拔3000-4500米:寒温带,分布着大片的草原。

海拔4500米以上:积雪冰山带,终年积雪。

6、自然景观呈现垂直变化的原因:随着海拔的升高,气温逐渐降低,每升高1000米,气温下降6℃。

高海拔山区从山麓到山顶,导致自然景观垂直变化显著。

7、印第安人是如何利用山体不同高度发展生产的?(1)在海拔较低的山谷和山坡处,印第安人开辟梯田,种植水稻、玉米、马铃薯、小麦和大麦等农作物——发展种植业。

因为此处海拔较低,温度适宜。

(2)在山区的高海拔处,印第安人以放牧骆马和羊驼为生——从事畜牧业。

因为此处气候极为寒冷,经常遭受霜冻,形成了广阔的干旱草原地带。

8、印第安人的衣食住行与当地自然环境的关系:以适宜山区种植的玉米和马铃薯为食物;驯养羊驼和骆马提供奶、肉、皮革和毛;利用骆马作为山区的运输工具。

9、骆马是安第斯山区当地居民的主要运输工具。

羊驼毛有“纤维上帝”之称,是秘鲁外汇收入的重要来源。

秘鲁国徽左上角是骆马的动物图案,说明骆马在当地居民的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

9、小结:印第安人在长期与自然环境的接触中,掌握了安第斯山脉自然景观的变化规律,利用山体不同高度因地制宜的发展生产,把自己的生产与山区地势的变化融为一体,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之美。

第二课第二框与山为邻——山地之国P67-691、阿尔卑斯山:欧洲最高大、最雄伟的山脉。

(1)位置——大洲位置:欧洲纬度位置:中纬度五带位置:北温带半球位置:北半球、东半球(2)阿尔卑斯山跨越的国家(自西向东):法国、意大利、瑞士、列支敦士登、奥地利。

(3)发源于阿尔卑斯山的河流:莱茵河(注入北海)、多瑙河(注入黑海)、波河(注入亚得里亚海)。

2、瑞士——典型的山地之国:被称为大山之子。

(1)瑞士地形的主要特点:以山地为主,湖泊众多,河谷平原面积狭小,地势起伏变化大(2)瑞士的劣势:山区面积广大,耕地稀少;矿产资源奇缺。

——不利于发展工农业。

瑞士的优势:多样的地形;奇特的景观;古老的城镇;淳朴的乡村生活。

——有利于发展旅游业。

3、具体分析瑞士成为旅游热区的原因:(1)自然条件:海拔高,有冰川和积雪,风景优美,夏天成为观光和避暑胜地;冬天发展滑雪的条件十分理想;温泉资源也很丰富。

(2)旅游设施:旅游内容丰富多彩,配套设施完备、精良,服务周到、细致入微。

(3)交通条件:拥有发达的铁路和公路;游客乘火车可直接到达山峰观看冰川奇景;许多地方有电缆车直达山巅;还有直升机为遇到危险的游人提供救助等。

4、阿尔卑斯山旅游业的发展,给瑞士人生活带来了哪些影响?(1)有利方面:增加了人们的就业机会;人们收入增加,生活水平提高;带动当地相关产业发展,基础设施不断完善。

(2)不利方面:破坏了山区的生态环境、动植物灭绝(如:大量森林被砍伐碎石、泥土被冲进河道房屋、道路被冲毁、农田因水土流失而荒废、人满为患、交通堵塞)5、瑞士的知名产业除旅游业外还有哪些?说一说其与自然条件的关系。

除旅游业外,还有手表制造业、金融保险业也非常发达,这些产业对国土、资源等自然条件要求不同,适合耕地不足、矿产资源奇缺的瑞士。

6、瑞士发展旅游业的启示:人类与自然条件密切联系,人类如果能科学地加以利用和改造,就能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而如果人类盲目地去破坏和损害自然环境,就会遭到大自然的报复,影响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所以要合理、科学利用自然环境,保护自然环境,因地制宜,与自然和谐相处。

第三课第一框傍水而居——耕海牧渔P70-72(图册46页、书本70页日本地图)1、日本位于_亚洲东部_,是一个__地域狭小_、__人口众多、四面环海的岛国。

日本自北向南由__北海道_、__本州__、__四国___和___九州___四个大岛及其附近6800多个小岛屿组成,故日本又称“千岛之国”。

2、日本的地理位置:海陆位置: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北岸,四面环海大洲位置:亚洲纬度位置:中纬度五带位置:北温带半球位置:北半球、东半球3、日本的自然环境:(1)地形:地形以山地和丘陵为主(2)气候:北部是温带季风气候,南部是亚热带季风气候(3)水文:四面环海,水源充足4、北海道渔场是日本最大的渔场,也是世界最大的渔场,其附近暖寒流交汇(日本暖流和千岛寒流),渔业资源丰富。

5、世界四大渔场:北海道渔场(日本):日本暖流与千岛寒流交汇。

秘鲁渔场(秘鲁):秘鲁寒流经过。

纽芬兰渔场(加拿大):墨西哥湾暖流与拉布拉多寒流交汇。

北海渔场(欧洲):北大西洋暖流与东格陵兰寒流交汇形成的(图册46页)6、日本发展渔业的有利条件:(1)岛国,四面环海。

(2)国土南北狭长,海岸线曲折,多优良港湾(3)渔业资源十分丰富。

北海道附近处于寒暖流交汇处,鱼类饵料丰富,鱼群集中,是世界四大渔场之一。

(4)强大的工业对日本的渔业发展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造船业、先进的纺织工业和电子工业)7、日本在长期与大海共存、与渔业共生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独特的“__鱼文化_”。

8、说说鱼在哪些方面影响日本人民的生活?(1)生产:水产业,造船业……(2)饮食:鱼宴、众多的鱼料理……(3)节日:鲤鱼旗……(4)艺术:鱼的雕塑……(5)文字:带鱼旁的文字和谚语……9、影响日本渔业捕捞的因素(日本渔民的烦恼):(1)世界燃油价格的上涨, 大大增加捕鱼的成本;(2)世界各国对海洋资源的重视,大大缩小日本渔民捕鱼范围;(3)日本国内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加,填海造地,破坏了鱼类生长和繁殖的场所;(4)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的大量排放污染了沿海的水质.6、日本采取的解决措施:(1)设定休渔期;(2)制定一系列海洋环保法律法规,严禁废水的排放,水质逐渐恢复;(3)对沿海的围垦和其他开发活动进行控制;(4)渔民改变过去只捕不养的习惯,转而大力发展人工养殖,建设“海洋牧场”。

7、启示:开发利用资源,要注意可持续发展。

第三课第二框傍水而居——水上都市P73-751意大利位置:位于欧洲的__南部__,坐落在___亚平宁__半岛上。

2、威尼斯地理位置:位于意大利的东北部,地中海的北岸,濒临亚得里亚海。

3、威尼斯气候类型: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