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8年浙江省杭州市江干区中考化学三模试卷

2018年浙江省杭州市江干区中考化学三模试卷

2018年浙江省杭州市江干区中考化学三模试卷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3分)氢有三种同位素分别是氕(H)、氘(D)、氚(T),与氧原子形成的水分子也有三种,分别是普通水H2O、重水D2O、超重水T2O,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三种氢原子的核外电子数相等B.三种水分子的化学性质基本不同C.三种氢离子都可以表示为H+D.三种水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不同2.(3分)如图是某化学反应的微观模型,“”、“”分别表示不同元素的原子,下列对图示模型理解正确的是()A.该反应有单质生成B.参加反应的两种物质分子个数之比为2:3C.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D.若生成物中有NH3,反应前后氮元素化合价降低3.(3分)下列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是()A.验证可燃物燃烧的条件B.检验铵态氮肥C.检验CO32﹣的存在D.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4.(3分)某温度下NaNO3溶液80g,若保持该温度不变连续三次蒸发溶剂,有下表实验数据记录,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第1次第2次第3次蒸发溶剂10g20g15g析出晶体 4.4g17.6g13.2gA.该温度时,80gNaNO3溶液为饱和溶液B.蒸发过程中NaNO3的溶解度先升高后降低C.该温度时,100克NaNO3饱和溶液中溶质和溶剂的质量比为30:35D.蒸发溶剂前,NaNO3原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43.75%5.(3分)某溶液含有Cu(NO3)2和AgNO3,现向其中加入一定量的锌粉进行处理,并绘制参加反应的锌与溶液中溶质种类的关系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Cu的活动性比Ag强,只用盐酸无法探究两者活动性强弱B.当溶质种类为1种时,金属单质种类可能为1种C.c~d间(不含两点)的溶液中金属离子为Zn2+、Cu2+D.从m1变化到m2时,溶液中硝酸铜的质量分数变大6.(3分)下列四个图象分别对应四种实验操作过程,其中不正确的是()A.甲表示向一定质量的稀硫酸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B.乙表示向盐酸和氯化铁的混合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C.丙表示t1℃时,向一定质量的饱和石灰水中加入氧化钙D.丁表示向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两份稀硫酸中分别加入足量氧化锌、碳酸锌固体二、填空题(本大题共24分)7.(4分)甲同学取某种的氧化铜与炭粉的混合物样品a 克,加强热充分反应后,发现生成的气体不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再将反应后的固体与足量的稀硝酸微热[已知3Cu+8HNO3(稀)=3Cu(NO3)2+2NO↑+4H2O,且炭不与稀硝酸反应],充分反应后,有b 克固体剩余。

该混合物样品加强热时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参加反应的氧化铜和炭粉的总质量为克(以含a,b的代数式表示)。

8.(3分)甲、乙是科学中常见物质,由氢、碳、氧、钠、钙5种元素中的2﹣3种组成。

如图所示(夹持仪器略去,K1、K2均关闭),打开K1,液体全部流下,立即关闭K1,观察到产生大量气泡,且烧杯中乙的溶液变浑浊。

充分反应后,打开K1和K2,使液体全部流入锥形瓶,瓶中无明显现象。

(1)用化学方程式表示烧杯中溶液变浑浊的原因;(2)取反应后锥形瓶中的溶液,测得pH=3,则锥形瓶中溶液含有的溶质是。

三、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44分)9.(8分)为了探究某种淀粉酶催化分解淀粉的最适温度,某同学进行了如图实验设计和操作,请分析回答:(1)实验设计:步骤1:取10支试管,分为五组。

每组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1mL某种淀粉酶溶液和2mL5%淀粉溶液。

步骤2:将每组淀粉酶溶液和淀粉溶液混合并振荡。

步骤3:将装有混合溶液的五支试管(编号1、2、3、4、5)分别置于15℃、25℃、35℃、45℃、55℃的水中水浴。

反应过程中,每隔1分钟从各支试管中取出一滴反应物,滴在点滴板上,加1滴碘液显色。

此实验设计存在一个明显的错误,在进行步骤2之前,应;(2)实验操作:纠正该实验错误步骤后,进行操作。

一段时间后,当第3组试管中的反应物与碘液混合开始呈棕黄色时,各组实验现象如表(“+”表示蓝色程度):组别12345处理温度/℃1525354555结果+++棕黄色+++①试管中取出的反应物滴加碘液后,呈棕黄色,说明;②分析上述实验结果,可以得出该淀粉酶的最适温度在之间。

为进一步确定最适温度,需要(简述后续实验操作)。

10.(6分)小黄发现某薯片包装内的一个小袋,上面标有“成分:CaO、Fe”作用;防潮、防氧化;警告:禁止食用”等字样。

撕开小袋,发现里面装的是固体粉末,大部分呈灰白色,少部分呈棕红色。

经过初步分析成分,他认为棕红色粉末是Fe2O3,灰白色粉末中应该含有CaCO3和Fe.小黄想用实验来验证自己的判断,请你一同参与。

【实验目的】证实灰白色粉末中含有CaCO3和Fe。

【实验设计】装置如图所示【实验预测与分析】(1)若要证实灰白色粉末中含有CaCO3和Fe,仪器的连接顺序是①⑥(填序号)。

(2)若观察到,可证实样品成分中含有Fe。

(3)装置A中气密性检查的方法是。

(4)依据小黄的结论分析思路,灰白色粉末样品中应该还可以有别的成分,请你写出其中一种物质的名称。

11.(8分)小刚等四人组成的兴趣小组对锌与酸的反应进行了实验与探究:(1)该兴趣小组在实验中通过仔细观察发现纯锌粒和硫酸的反应明显比粗锌粒慢。

通过查阅资料了解其元素组成得知粗锌中含有一些不活泼金属,他们猜想可能是粗锌粒中不活泼金属促进了锌和硫酸的反应。

为了验证该猜想,你认为应该在盛有纯锌粒和稀硫酸的试管中,加入少量的(填序号)。

A.黄沙(主要成分SiO2)B.氯化铜C.氯化钠D.氯化钙(2)实验中小刚发现加入上述第(1)问选项中后三种物质,纯锌粒和稀硫酸的反应都有不同程度的加快,请你分析可能的原因是;(3)小刚想通过如图日常用品制作的装置和托盘天平,用m1克的粗锌粒和足量的稀盐酸(m2克)反应,测量粗锌粒样品中锌的纯度。

实验步骤如下:步骤操作现象1称量m1克的粗锌粒和m2克的稀盐酸(足量),称量实验所用实验器材质量m3克/2将粗锌粒放在铜网中,按图示装置组装后,称得仪器和药品的总质量m4克/ 3将铜网插足量的稀盐酸中,充分反应有大量气泡4反应完全后,称得整个装置m5克/若要计算出粗锌的纯度,最少需要上述实验数据中的(填m1、m2、m3、m4、m5);(4)若去掉碱石灰,则所测定的粗锌纯度(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四、解答题(本大题共32分)12.(4分)如图所示是浓盐酸试剂瓶标签的部分内容。

请回答下列问题:(1)配制10%的稀盐酸200g,需要这种浓盐酸的体积约为mL(精确到1mL)(2)某固体氢氧化钠在空气中敞口放置一段时间后部分变质,取该固体10g,加入质量分数为10%的盐酸恰好至不再产生气泡为止,生成气体的质量为2.2g,试通过计算说明:该固体中未变质的氢氧化钠的质量是多少克?13.(10分)2015年我国女药学家屠呦呦因创制新型抗疟药﹣﹣青蒿素和双氢青蒿素而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请回答问题:(1)已知青蒿素的化学式为C15H22O5,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青蒿素属于有机化合物B.一个青蒿素分子中含有42个原子C.青蒿素的含碳量为28.4% D.青蒿素中C、H、O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5:22:5(2)早在东晋时期,葛洪的著作《肘后备急方》中就有抗疟法“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的记载。

屠呦呦受此启发,提出把黄花蒿浸泡在低沸点的乙醚中(沸点为35℃)加热煮沸来提取青蒿素,从而避免了传统的高温水煎易破坏青蒿素的弊端。

为什么此法可避免高温破坏青蒿素?请对此做出解释:;(3)现今,研究人员发现,把相关基因转入酵母菌内后,酵母菌就能产生合成青蒿素的中间产物,其原因是;(4)某兴趣小组的同学在同一地点采集黄花蒿的根、茎、叶(叶龄7天),共采集3次。

并测定样品中青蒿素的含量,记录如下表。

青蒿素的含量(mg/g)﹣﹣﹣第1次第2次第3次根 1.02 1.05 1.14茎0.090.110.10叶(叶龄7天) 4.57 4.65 4.58请补充完整表格内的栏目;此实验的研究目的是?。

2018年浙江省杭州市江干区中考化学三模试卷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B;2.D;3.A;4.D;5.B;6.C;二、填空题(本大题共24分)7.CuO+C Cu+CO↑;a﹣b;8.CO2+Ca(OH)2═CaCO3↓+H2O;HCl;NaCl;CaCl2;三、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44分)9.先将五组试管分别在15°C、25°C、35°C、45°C、55°C的水浴中保温一段时间;淀粉完全水解;在25°C〜45°C;25°C〜45°C之间设置更精确的温度梯度重复上述实验;10.④⑤③②;D中黑色粉末变为红色,E中无水硫酸铜白色变蓝色;关闭导管①的止水夹,往漏斗中加水,形成水柱,一段时间后水柱无变化则气密性良好;氢氧化钙;11.B;三种溶液中的Cl﹣对溶液起了促进作用;m1、m4、m5;偏大;四、解答题(本大题共32分)12.47;13.AB;乙醚沸点低,当加热到35℃时就会汽化带走热量,温度不能持续升高,就不会破坏青蒿素;根据基因工程可以完全按照人的意愿重新组合基因,使生物按照人类的要求定向产生新的性状;研究比较植物根茎叶三个部位中青蒿素的含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