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高二下学期理科物理期中考试试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单选题 (共6题;共12分)
1. (2分)自然界的电、热和磁等现象都是相互联系的,很多物理学家为寻找它们之间的联系做出了贡献。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法拉第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揭示了电现象和磁现象之间的联系
B . 欧姆发现了欧姆定律,说明了电现象和热现象之间存在联系
C . 奥斯特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揭示了磁现象和电现象之间的联系
D . 焦耳发现了电流的热效应,定量给出了电能和热能之间的转换关系
2. (2分) (2017高二下·赣州期中) 下列四幅图涉及到不同的物理知识,其中说法不正确的是()
A . 图甲:普朗克通过研究黑体辐射提出能量子的概念,成为量子力学的奠基人之一
B . 图乙:玻尔理论指出氢原子能级是分立的,所以原子发射光子的频率是不连续的
C . 图丙:卢瑟福通过分析α粒子散射实验结果,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
D . 图丁:根据电子束通过铝箔后的衍射图样,可以说明电子具有粒子性
3. (2分) (2017高二下·宝鸡期末) 如图为氢原子能级示意图的一部分,则氢原子()
A . 从n=4能级跃迁到n=3能级比从n=3能级跃迁到n=2能级辐射出电磁波的波长短
B . 处于不同能级时,核外电子在各处出现的概率是不一样的
C . 从低能级向高能级跃迁时,氢原子向外辐射能量
D . 一个氢原子处于n=4的激发态,当向低能级跃迁时总共可辐射出6种不同频率的光
4. (2分) (2017高二下·河南期中)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 卢瑟福通过a粒子散射实验证实了在原子内部存在质子
B . 波尔的原子理论第一次将量子观念引入原子领域,提出了定态和跃迁的概念,成功地解释了所有原子光谱的实验规律
C . 氡的半衰期为3.8天,若有4个氡原子核,经过3.8天后就一定只剩下2个氡原子核
D . 铀核( U)衰变成铅核( Pb)要经过8次α衰变和6次β衰变
5. (2分)同样大小的整块金属和叠合的硅钢片铁芯放在同一变化的磁场中相比较()
A . 金属块中的涡流较大,热功率也较大
B . 硅钢片中涡流较大,热功率也较大
C . 金属块中涡流较大,硅钢片中热功率较大
D . 硅钢片中涡流较大,金属块中热功率较大
6. (2分) (2017高二下·黑龙江期末) 如图所示,在匀强磁场中有一个用比较软的金属导线制成的闭合圆环.在此圆环的形状由圆形变成正方形的过程中()
A . 环中有感应电流,方向a→d→c→b
B . 环中有感应电流,方向a→b→c→d
C . 环中无感应电流
D . 条件不够,无法确定
二、多选题 (共6题;共18分)
7. (3分)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显像(PET)的基本原理是:将放射性同位素注入人体,在人体内衰变放出的正电子与人体内的负电子相遇湮灭转化为一对γ光子,被探测器采集后,经计算机处理生成清晰图像。
则根据PET原理判断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 . 在人体内衰变方程是→ +
B . 正、负电子湮灭方程是+→2γ
C . 在PET中,主要用途是作为示踪原子
D . 在PET中,主要用途是参与人体的新陈代谢
8. (3分)(2016·普兰店模拟)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卢瑟福通过α粒子散射实验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
B . 结合能越大,原子核结构一定越稳定
C . 如果使用某种频率的光不能使某金属发生光电效应,则需增大入射光的光照强度才行
D . 发生β衰变时,元素原子核的质量数不变,电荷数增加1
E . 在相同速率情况下,利用质子流比利用电子流制造的显微镜将有更高的分辨率
9. (3分) (2019高二下·梅河口月考) 如图甲所示,在匀强磁场中,一矩形金属线圈两次分别以不同的转速,绕与磁感线垂直的轴匀速转动,产生的交变电动势图象如图乙中曲线a,b所示,则()
A . 两次t=0时刻线圈平面均与中性面重合
B . 曲线a,b对应的线圈转速之比为2∶3
C . 曲线a表示的交变电动势频率为25 Hz
D . 曲线b表示的交变电动势有效值为10 V
10. (3分)发电厂发电机的输出电压为U1 ,发电厂至学校的输电线电阻为R,通过导线的电流为I,学校输入电压为U2 ,下列计算输电线损耗的式子中,正确的是()
A .
B .
C . I2R
D . I(U1-U2)
11. (3分) (2017高一下·黑龙江期末) 如图所示,一木块放在光滑水平面上,一子弹(可视为质点)水平射入木块中,射入深度为d,平均阻力为f.设木块离原点s远时开始匀速前进,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 用fs量度木块增加的动能
B . 用f(s+d)量度子弹损失的动能
C . 用fd量度系统增加的内能
D . 用fd 量度子弹、木块系统总机械能的损失
12. (3分) (2018高二下·广安期末) 如图所示,在同一水平面内有两根足够长的光滑平行金属导轨,间距为,电阻不计,其左端连接一阻值为10Ω的定值电阻.两导轨之间存在着磁感应强度为lT的匀强磁场,磁场边界虚线由多个正弦曲线的半周期衔接而成,磁场方向如图.一接入电阻阻值为10Ω的导体棒AB在外力作用下以10m/s的速度匀速向右运动,交流电压表和交流电流表均为理想电表,则()
A . 电流表的示数
B . 电压表的示数是1V
C . 导体棒上消耗的热功率为0.1W
D . 导体棒运动到图示虚线CD位置时,电流表示数为零
三、实验题 (共1题;共7分)
13. (7分) (2016高二上·静海开学考) 某同学在做“研究平抛物体的运动”的实验时得到了如图实所示的物体运动轨迹,a、b、c三点的位置在运动轨迹上已经标出(a点不是抛出点),则:
(1)
小球平抛运动的初速度v0=________(g=10m/s2).
(2)
开始做平抛运动的位置坐标x=________,y=________.
四、解答题 (共3题;共35分)
14. (10分) (2017高二下·池州期中) 如图所示,一个半径为r的半圆形线圈,以直径ab为轴匀速转动,转速为n,ab的左侧有垂直于纸面向里(与ab垂直)的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为B,M和N是两个集流环,负载电阻为R,线圈、电流表和连接导线的电阻不计,求:
(1)
感应电动势的最大值;
(2)
从图示位置起转过转的时间内负载电阻R上产生的热量;
(3)
从图示位置起转过转的时间内通过负载电阻R的电荷量;
(4)
电流表的示数.
15. (15分)(2017·新疆模拟) 如图所示,水平地面上固定一斜面体,其底部与水平面平滑连接,h=0.8m,L=1m,斜面上有一质量为m=4kg的木块A,木块A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0.6,质量为M=6kg的木块B静止在水平面上,木块B上面定着一个轻弹簧,不计A、B与地面的摩擦,木块A从斜面顶端由静止滑下并与木块B发生弹性碰撞,重力加速度g=10m/s2 ,求:
(1)
木块A第一次滑到斜面底端的速度;
(2)
运动过程中弹簧的最大弹性势能Ep.
16. (10分) (2018高二下·博兴期中) 如图甲所示,长、宽分别为L1=0.3m、L2=0.1m的矩形金属线框位于竖直平面内,其匝数为n=100,总电阻为r=1 ,可绕其竖直中心轴O1O2转动.线框的两个末端分别与两个彼此绝缘的铜环C、D(集流环)焊接在一起,并通过电刷和阻值为2 的定值电阻R相连.线框所在空间有水平向右均匀分布的磁场,磁感应强度B的大小随时间t的变化关系如图乙所示.在时间内,线框保持静止,且线框平面和磁场垂直;时刻以后线框在外力的驱动下开始绕其竖直中心轴以角速度匀速转动,求(运算结果中可保留π);
(1)线框匀速转动后,在转动一周的过程中电流通过电阻R产生的热量;(2)求在时间内,通过电阻R的电荷量为多少?
参考答案一、单选题 (共6题;共12分)
1-1、
2-1、
3-1、
4-1、
5-1、
6-1、
二、多选题 (共6题;共18分)
7-1、
8-1、
9-1、
10-1、
11-1、
12-1、
三、实验题 (共1题;共7分)
13-1、
13-2、
四、解答题 (共3题;共35分) 14-1、
14-2、
14-3、
14-4、
15-1、
15-2、
16-1、
16-2、
第11 页共11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