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泌尿系统肿瘤-掌握肾肿瘤及膀胱肿瘤的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原则PPT
泌尿系统肿瘤-掌握肾肿瘤及膀胱肿瘤的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原则PPT
• 尿流改道:耻骨上膀胱造漏、输尿管皮肤造口、 回肠膀胱、可控膀胱、原位膀胱。
膀胱肿瘤的治疗原则
(中国泌尿外科疾病诊断治疗指南解读[2007版])
膀胱尿路上皮癌的治疗 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的治疗 肌层浸润性膀胱的治疗 原位癌的治疗 转移性膀胱癌的治疗
膀胱尿路非上皮癌的治疗
膀胱肿瘤的预后
• 浸润性膀胱癌预后取决于肿瘤的分期、分级及p53改变 等,不在于治疗方法本身。
膀胱肿瘤的预防
1、关怀职业劳动者 2、规律复查和药物灌注
(保留膀胱者手术者) 3、减少致癌物接触
了解肿瘤部位、大小、数目、形态、蒂部情况、基底部浸润 程度,与膀胱颈及输尿管开口的关系,并可随机活检。
镜下见膀胱癌
膀胱腔内药物灌注(局部治疗)
1、药物 2、溶剂 3、尿管 4、体位 5、时间
• T4期:平均生存10个月,放化疗可减轻症状,延长生 存时间。
• Ta、T1期: 5年生存率G1>80%, G2-G3为40%,但保留膀 胱者半数复发。
• 膀胱部分切除术:5年生存率T2期45%,T3期23%。 • 膀胱全切术: 5年生存率T2及T3期16~48%。 • T4期:不治疗1年内死亡,放疗5年生存率达6~10%。 • 膀胱癌死亡:转移及肾功能衰竭。
3、影像学检查:B超、IVU、CT和MRI。
4、膀胱镜检查
5、膀胱双合诊:肿瘤浸润的范围、深度、活动 度
6、尿端粒酶、BTA、NMP22、ABO抗原、流式细 胞计染色体、癌基因、抗癌基因
鉴别诊断
主要是血尿的鉴别 如:非特异性膀胱炎、肾结核、腺
性膀胱炎、尿石症、放射性膀胱炎、前 列腺增生、前列腺癌、子宫颈癌侵犯膀 胱。
C、辅助致癌质:香 精。
2. 其它可能病因: A、 色氨酸和菸酸
代谢异常
B、膀胱埃及血吸 虫病
C、膀胱白斑 D、腺性膀胱炎 E、尿路结石 F、尿潴留
病理:
肿瘤的组织类型、生长方式、细 胞分化程度和浸润深度、基因异
常(p53)对Bt生物学行为的影响。 其中分化程度和浸润深度对预后 的影响最大。临 床表现、诊断及治疗原则
概述
1、在我国肿瘤中总发病率并不高。 2、在泌尿外科疾病中常见,其发病率及死亡
率有增长趋势。 3、在我国最常见的是膀胱癌,其次是肾肿瘤。 4、欧美国家最常见的是前列腺癌,我国也有
明显增长。 5、我国过去最常见的肿瘤是阴茎癌。 6、间歇性无痛性肉眼血尿,首先考虑泌尿系肿瘤 7、尿路上皮性(Urothelium)肿瘤
尿路上皮的胚胎学来源
尿路上皮肿瘤的特点
1、多器官性 2、多灶性 3、多发性 4、复发性
B超的诊断作用
一、特点 1、经济无创、操作简便 3、能够及时报告检查结果
二、作用 1、泌尿道疾病普查的基本工具 2、广泛用于泌尿道疾病的诊断 3、术中辅助定位和治疗
膀胱肿瘤
全身较常见肿瘤之一,我国泌尿 生殖系统最常见肿瘤。
三、 生长方式
1、原位癌
2、乳头状癌 3、浸润性癌
(不同生长方式可单独或同时存在)
四、浸润深度
肿瘤临床(T)和病理(P)分 期的依据,根据癌浸润膀胱壁的 深度(乳头状瘤除外),多采用 TNM分期。
临床上习惯将Tis, Ta, T1期肿瘤 称为表浅膀胱癌。
膀胱肿瘤浸润深度
浸润深度: • Tis-原位癌 • Ta-限于上皮基底膜
3、血行转移
多在晚期,主要转移至肝、肺、骨、皮肤等处。
膀胱肿瘤的临床表现
1.高发年龄:50~70岁,男:女为4:1,分化差的浸润性 癌好发于高龄患者
2.血尿:80%病人就诊时有血尿,间歇性无痛性血尿最 常见为全程血尿,15%病人无血尿,非上皮性肿瘤血 尿不明显。
3.膀胱刺激症状:因肿瘤坏死、溃疡、感染所致出现 在10%病人。
膀胱肿瘤的治疗
• 治疗原则:手术为主,放疗化疗为辅,联合化疗。 • 手术方式:TUR-Bt、膀胱部分切除术、膀胱全
切除术。
• TUR-Bt:Ta、T1、局限的T2(表浅性), 术后灌 注、复查。
• 膀胱全切术:多发的、反复复发的表浅肿瘤; T3期以上 的浸润性肿瘤。
• 膀胱部分切除术:高龄高危、不能耐受全切术 的浸润性肿瘤 ( 2cm范围);不主张此种手术。
4.起始症状为排尿困难、尿潴留及下腹肿块多属晚期。 • 盆腔广泛浸润时腰骶部疼痛、下肢浮肿。 • 鳞癌常见于憩室内结石患者。 • 小儿横纹肌肉瘤常以排尿困难为主。
诊断
1、临床表现
2、尿:尿脱落细胞学检查、流式细胞术测定 DNA含量,二倍体及非整倍体,结合细胞学及 细胞图像分析,提高膀胱肿瘤的诊断。
1、膀胱壁各层均可发生,近1/3为多病灶。 2、复发率高,生存时间较长。 3、好发年龄50~70岁,男女发病率4:1。
膀胱肿瘤
特点:复发性、多灶性 要求:1、全面检查
2、术后定期复查
定期复查
上
一
皮
次
肿
割
瘤
尽
似 野 草
可 再 生
病因
1.环境和职业:
A、肯定致癌质:含 苯类化工原料,吸 烟。
B、可能致癌质:燃 料、橡胶塑料制品、 油漆、洗涤剂等。
1、上皮性肿瘤 占95%以上。 其中移行上皮细胞癌占90%以上; 磷癌和腺癌占2%~3%。
2、非上皮性肿瘤约 5%,源于间叶组织。 良性非上皮性肿瘤;
恶性非上皮性肿瘤: 极少见,好发于婴幼儿。
二、分化程度
根据肿瘤细胞大小、形态、染色、 核改 变及分裂相等分为三级。
I、 高分化乳头状癌,属低度恶性 II、 中分化乳头状癌,属中度恶性 III、低分化乳头状癌,细胞分化不良, 属高度恶性
A、噻替哌30~60mg+0.9%NS60ml(或注射水)每周一次×6~8
B、丝裂霉素20~40mg+NS或注射水60ml每周一次×8后每月一 次×12
C、B.C.G120mg+NS50ml每周一次×6后每二周一次×6
内 • T1-限于固有层内 • T2-浸润浅肌层 • T3-深肌层 • T4-浸润前列腺或膀
胱周围组织
膀胱肿瘤的分布
其侧 次壁 为及 三后 角壁 区最 和多 顶, 部
五、肿瘤扩散
1、壁内浸润
直至累及膀胱外组织及邻近器官。
2、淋巴转移:最主要的转移途径。
浸润浅肌层者约50%淋巴管内有癌细胞; 浸润深肌层者几乎全部淋巴管内有癌细胞; 浸润至膀胱周围者,多数已有远处淋巴结转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