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火力发电厂耐火材料技术条件与检验方法..

火力发电厂耐火材料技术条件与检验方法..

火力发电厂耐火材料技术条件与检验方法SDJ 66-82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电力部关于颁发《火力发电厂耐火材料技术条件与检验方法》的通知(82)水电基字第54号为了统一火力发电厂耐火材料技术条件与检验方法,电力建设研究所编制了《火力发电厂耐火材料技术条件与检验方法》,现颁发执行,可配合《电力建设施工及验收技术规范(锅炉机组篇)》第九章使用。

希各单位在执行过程中注意总结经验,若发现问题,请随时函告电力建设研究所。

一九八二年十月十五日第一章总则第1条本技术条件与检验方法是为统一火力发电厂用的耐火材料的技术条件与检验方法而编制的。

第2条本技术条件与检验方法是《电力建设施工及验收技术规范(锅炉机组篇)》关于耐火材料的补充规定。

第3条本技术条件与检验方法对火力发电厂用的耐火材料统一分为:粘土质、高铝质、碳化硅耐火材料及其制品,耐火混凝土(又称耐火浇注料),耐火捣打料及绝热混凝土。

第二章耐火材料技术条件第一节粘土质耐火材料及其制品第4条粘土质耐火砖按容重可分为重型和轻型两种,其主要理化性能指标、形状及尺寸允许偏差应分别符合YB 401—63、YB 399—63的规定。

第5条电厂锅炉砌筑用粘土质耐火泥的理化性能应符合下列要求:Al2O3含量≥34%耐火度≥1650℃水分含量≯6%第6条粘土质耐火泥的配料比例及颗粒组成应符合表2-1和表2-2的规定。

表2-1 粘土质耐火泥配料比表2-2 粘土质耐火泥颗粒组成第二节高铝质耐火材料及其制品第7条高铝质系指三氧化二铝的含量不低于48%的硅酸铝质耐火材料及其制品,其主要理化性能指标、形状及尺寸允许偏差应符合YB 398—63的规定。

第8条电厂锅炉砌筑用高铝质耐火泥的理化性能应符合下列要求:Al2O3含量>50%耐火度>1750℃灼烧减量≯5%第9条高铝质耐火泥的颗粒组成应符合表2-3的规定。

表2-3 高铝质耐火泥颗粒组成注:高铝质熟料、粘土熟料及结合粘土可单独购用,其颗粒组成应符合本表规定。

第三节碳化硅制品第10条碳化硅制品系指有人造矿物碳化硅(SiC)为主要原料组份的耐火制品。

其主要理化性能指标应符合表2-4和表2-5的规定。

表2-4 碳化硅制品的性能指标表2-5 碳化硅的主要化学成分(%)第四节耐火混凝土(浇注料)第11条耐火混凝土以烘干抗压强度作为耐火混凝土标号;其使用温度即为长期安全工作温度。

第12条耐火混凝土中配置的钢筋,常用的有耐热钢、渗铝碳钢及碳钢,各种钢筋均应有检验分析合格证件。

钢筋规格详见附录七。

一、高铝水泥耐火混凝土第13条高铝水泥耐火混凝土的主要技术性能指标及常用配合比应符合表2-6 的规定。

表2-6 高铝水泥耐火混凝土技术条件第14条高铝水泥耐火混凝土原材料的技术要求应符合下列规定:1.高铝水泥应符合GB 201—81的规定。

2.骨料性能应符合表2-7的规定。

表2-7 耐火骨料性能指标3.骨料粒度应按设计规定进行筛分,并分类堆放。

如设计无规定时,可按下列级配要求:当混凝土厚度为60~100mm时粗骨料:粒径5~10mm 比例55%~60%10~15mm 40%~45%细骨料:粒径0.15~1.20mm 比例55%~60%1.20~5mm 40%~45%粗、细骨料的比例可按40%~50%与50%~60%配制。

当混凝土厚度在60mm以下时骨料:粒径8~6mm 比例30%6~3mm 20%3~1mm 35%<1mm 15%二、硅酸盐水泥(纯)加掺合料耐火混凝土第15条硅酸盐水泥(纯)加掺合料耐火混凝土的主要技术性能指标及常用配合比应符合表2-8的规定。

表2-8 硅酸盐水泥(纯)加掺合料耐火混凝土技术条件第16条硅酸盐水泥(纯)加掺合料耐火混凝土原材料的技术要求应按下列规定:1.硅酸盐水泥(纯)应符合GB 175—77的规定。

2.骨料性能应符合表2-7的规定。

3.骨料粒度级配要求与第14条第3款相同。

三、铝酸盐耐火水泥耐火混凝土第17条铝酸盐耐火水泥耐火混凝土的主要技术性能指标及常用配合比应符合表2-9的规定。

表2-9 铝酸盐耐火水泥耐火混凝土技术条件第18条铝酸盐耐火水泥耐火混凝土原材料的技术要求应按下列规定:1.铝酸盐耐火水泥应符合JC 236—81的规定。

2.该种耐火水泥是以优质矾土和优质石灰石为原料按比例配合、烧结,而以铝酸钙为主要成分的熟料磨细制成的水硬性耐火胶凝材料,其耐火度不低于1580 ℃;细度4900孔/cm2筛余量小于或等于10%;水泥各龄期抗压强度指标:1天120kgf/cm2kg/cm2,3天230kgf/cm228天525kgf/cm23.骨料性能应符合表2-7的规定。

4.骨料粒度级配要求与第14条第3款相同。

四、磷酸盐耐火混凝土第19条磷酸盐耐火混凝土的主要技术性能指标及常用配合比应符合表2-10 的规定。

表2-10 磷酸盐耐火混凝土技术条件第20条磷酸盐耐火混凝土原材料的技术要求应符合下列规定:1.磷酸:工业用正磷酸,纯度≥85%,在20℃下比重为1.69,其中杂质最高允许含量:Fe——0.02%硫酸盐——0.05%磷酸的浓度测定及调制见附录六与附录二。

2.氢氧化铝:工业用零级(生产工业氧化铝的中间产品),比重2.423~2.510,其杂质含量:SiO2≯0.06%Fe2O3≯0.02%Na2O≯0.5%3.磷酸铝溶液:按氢氧化铝:浓度40%~50%的磷酸溶液=1∶7的比例现场配制而成(见附录三)。

4.熟料及粉料:矾土熟料中Al2O3含量应大于80%;粒径小于或等于0.088mm 的粉料大于80%(4900孔/cm2筛通过量大于80%)。

五、水玻璃耐火混凝土第21条水玻璃耐火混凝土的主要技术性能指标及常用配合比应符合表2-11 的规定。

表2-11 水玻璃耐火混凝土技术条件第22条水玻璃耐火混凝土原材料的技术要求应符合下列规定:1.水玻璃(液体钠水玻璃):模数M采用2.0~3.0,比重不低于1.36,检验方法见附录六。

2.氟硅酸钠:纯度不低于90%,含水率不超过1%,细度全部通过0.15mm的筛孔,检验方法见附录六。

3.骨料性能应符合表2-7的规定。

4.骨料粒度级配要求与第14条第3款相同。

六、矿渣水泥耐火混凝土第23条矿渣水泥耐火混凝土的主要技术性能指标及常用配合比应符合表2- 12的规定。

表2-12 矿渣水泥耐火混凝土技术条件第24条矿渣水泥耐火混凝土原材料的技术要求应符合下列规定:1.矿渣水泥应符合GB1344—77的规定。

2.骨料宜采用粘土熟料或烧粘土砖碎块,其性能应符合表2-7的有关规定。

3.骨料粒度级配要求与第14条第3款相同。

第五节耐火捣打料一、碳化硅捣打料第25条碳化硅捣打料是用碳化硅作耐火骨料加适量的胶结剂,经过拌和后以捣锤成型法施工的耐火材料。

碳化硅捣打料的主要技术性能指标及常用配合比应符合表2-13的规定。

表2-13 碳化硅捣打料技术条件注:现场原料规格不齐全时,可采用骨料∶粉料=50∶50的配合比。

第26条碳化硅捣打料原材料的技术要求应符合下列规定:1.磷酸铝溶液的配制与第20条第3款规定相同(见附录三)。

2.碳化硅(SiC)亦称耐火砂,呈绿色(或黑色)结晶,其中SiC含量97%~98.5%,Fe2O3等含量<1.5%,在还原性气氛中分解温度为2200℃左右。

3.碳化硅的颗粒尺寸要求见附录五。

二、铬质捣打料(涂抹料)第27条铬质捣打料(涂抹料)是用颗粒较小的铬砂、结合粘土和胶结剂,按比例调制成膏状或浆状物以捣打(涂抹)方法施工的耐火材料。

常用作电厂锅炉卫燃带的保护层。

第28条铬质捣打料(涂抹料)的主要技术性能指标及常用配合比应符合表2- 14的规定。

表2-14 铬质捣打料(涂抹料)技术条件第29条铬质捣打料(涂抹料)原材料的技术要求应符合下列规定:1.铬砂:Cr2O3≥35%,颗粒级配要求:粒径7~2mm 比例25%2~0.088mm 40%<0.088mm 35%2.水玻璃:模数2.6~3.0,比重1.32。

第六节绝热混凝土第30条绝热混凝土是用轻质骨料和粉料,以水泥或水玻璃作胶结剂加适量水配制而成。

在电厂锅炉设备上可作为隔热密封层。

第31条绝热混凝土的主要技术性能指标及常用配合比应符合表2-15的规定。

表2-15 绝热混凝土技术条件注:(1)蛭石绝热混凝土的体积比:水泥∶蛭石=1∶6~8;(2)硅藻土绝热混凝土的配料,可用高铝水泥或硅酸盐水泥,但两种水泥不得同时使用;(3)珍珠岩绝热混凝土的体积比:水泥∶珍珠岩=1∶9~11。

第三章耐火材料检验方法第一节体积密度第32条体积密度(俗称干容重)是指耐火材料干燥试样的质量与其总体积之比值。

单位用g/cm3或kg/m3表示。

检验方法如下:1.仪器设备(1)天平:最大称量5000g,分度值0.01g。

(2)电热干燥箱:带自动调温装置。

(3)带溢流管的容器(称量试样表观质量用)。

(4)抽真空装置:保证剩余压力小于20mmHg。

1mmHg=133.322Pa(5)其他器具:温度计、液体密度计、干燥器、毛巾等。

2.试样制备(1)试样每组三件,按附录一的规定分别制备。

(2)试验前应把试样上附着的细碎颗粒及灰尘刷净,并保证外观平整,无肉眼可见裂纹。

(3)将试样放在电热干燥箱中于110±5℃条件下烘干至恒量,然后置于干燥器中自然冷却至室温供检验。

注:恒量——指所检测的试样烘干至连续两次称量(间隔2h)质量差不超过0.1%。

3.检验程序(1)在天平上称量干燥试样的质量,准确至0.01g。

(2)采用真空抽气法排除试样气孔中的空气,即将试样放入抽真空装置容器中,抽真空达剩余压力小于20mmHg。

试样在此真空度下保持5min,然后缓慢地注入供试样吸收的液体(洁净水或工业煤油),直至试样完全淹没。

再保持真空5min,然后取出试样并静置在空气中30min。

对于耐火混凝土试样,应在液体内浸渍15min以上。

(3)将上述浸液饱和后的试样(简称饱和试样)迅速移到带溢流管的容器中,当试样被完全淹没后,吊挂在天平上称其表观质量,准确至0.01g。

注:表观质量——指饱和试样的质量与被排除的液体的质量之差,相当于饱和试样在液体中的悬浮重量。

(4)从液体中取出饱和试样,用浸液饱和的毛巾轻轻地擦去试样表面过剩的液体,再迅速称量饱和试样在空气中的质量,准确至0.01g。

(5)在试验温度条件下测出所用浸液的密度。

4.结果计算(1)体积密度按下列公式计算:Dm D m mb =-123液(3-1)式中:D b——试样的体积密度,g/cm3,当单位取kg/m3时,则将上式结果值×103;m1—干燥试样的质量,g;m2——饱和试样在空气中的质量,g;m3——饱和试样在液体中的表观质量,g;D液——浸液的密度,g/cm3。

(2)各组试样应取平均值,精确至小数点后第二位。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