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西方国际政治经济学第7-8讲
西方国际政治经济学第7-8讲
七、依附论与经典马克思主义
1、马克思是第一位研究经济发展理论的学者。 2、马克思主义发展理论经历了三个阶段 经典的马克思主义: 研究资本主义的内生发展形态,剩余价值理论和阶级剥削理 论只局限于资本主义发达国家内部。 发展的马克思主义: 以列宁和布哈林为代表,从研究西欧发达国家转达向研究落 后国家,但没有直接指向发展中国家内部,侧重于分析发达 国家与落后国家的关系架构。 修正的马克思主义 以继承了列宁的分析思路,同时加强了对不发达国家内部结 构的探索。
弗兰克的宗主-卫星国论 弗兰克的宗主 卫星国论
萨米尔阿明的脱钩论 萨米尔 阿明的脱钩论
代表作 《不平等的发展》,1973 《帝国主义和不平等的发展》, 1976 《全球化的挑战》,1999 理论贡献 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中的中心-外围结 构造就不平等的发展 主要观点 以中心地区的自主式积累和外围地区 的依附式积累为基础的中心-外围矛 盾结构,是不平等发展的根源所在。 外围地区的无产阶级能够担负起解决 这一矛盾的任务,走社会主义道路。
普雷维什的发展主义
贸易条件恶化论 发展中国家通过实行 进口替代型工业化路 线实现发展 发展主义的概念体系 成为依附论的分析基 础(中心、外围、依 附等概念)
三、依附论的三种倾向
激进的依附论 弗兰克的宗主-卫星论 萨米尔阿明的脱钩论 正统的依附论 多斯桑托斯的新依附论 改良的依附论 卡多索的联系性依附发展理论
Gyorgy Lukacs
Antonio Gramsci
3、战后新马克思主义的主要特征 批评斯大林模式,探索资本主义平稳发展的原因 探索五个方面的问题: 1 当代资本主义的异化问题 2 关于当代资本主义的危机 3 关于资本主义的阶级 4 关于资本主义社会的国家 5 关于资本主义的变革 马尔库塞(Herbert Marcuse),《苏联的马克 思主义》、《单向度的人》 弗洛姆,《马克思关于人的概念》
Herbert Marcuse
Erich Fromm
六、依附论与新马克思主义
依附论与列宁的帝国主义论 依附论与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 不平等发展说的实质 伊曼纽尔(A. Emmanuel)认为:在资本主义条 件下的资本的自由流动性与劳动的非自由流动性 之间的矛盾决定了建立在低工资基础上的发展中 国家的剩余价值被发达国家无偿占有和转移。 冷战后依附论面临的挑战
(5)马克思承认资本主义经济关系是生产力和生 产关系的统一,对资本主义持一分为二的辩证态度。 尽管马克思主义理论有所缺失,譬如注重生产而忽 略交换,强调剥削性质而忽略私人产权制度和资本 主义精神(企业家精神)等推动经济发展的作用, 但马克思始终认为,资本主义有利于发展生产力, 它不仅为社会主义创造了物质前提,而且还创造了 这个社会得以产生的阶级力量。依附论基本上对资 本主义持否定态度,因为资本主义是一个地区对另 一个地区的剥削系统,一些地方的发展必然以世界 大多数地方“不发达的发展”为代价,“中心”通 过直接榨取利润、不平等交换和对贸易的垄断控制 来剥削“外围”。
冷战后依附论面临的挑战
前苏联东欧集团的崩溃使依附论者所向往的社 会主义革命蒙上了一层阴影; 发展中国家争取国际经济新秩序的斗争开始停 滞不前; 1997年发生的东南亚金融危机使卡多索的联系 性依附发展观受到了怀疑; 全球化的后果激起了发展中国家对全球化的质 疑,依附论和新马克思主义者站在反全球化浪 潮的前列。
代表作:《拉丁美洲:欠发达还是革命?》 (1969);《依附性积累与不发达》(1978) 《白银资本——重视经济全球化中的东方》 (1998) 理论贡献:不发达的发展 主要观点:资本主义体系的宗主-卫星、卫星国的 中心-农村双重结构,宗主国不断从卫星国榨取资 本和经济剩余,以致使发展中国家无法取得真正 的自主发展。因此,发展中国家应同资本主义体 系脱钩(delinking),进行社会主义革命。
(3)中国的和平发展代表着第三条路线,既 非简单地回归资本主义制度,又非从资本主 义体系“脱钩”,既坚持马克思主义和社会 主义制度,又倡导回归马克思的著述和文本, 反映了价值理性和工具理性的统一。
第三,在拉丁美洲、非洲和亚洲的新兴国家,知识 分子开始对有关马克思主义的主题——西方资本主 义将按照其自身的形象创造一个世界并在这样做的 时候实现普遍的经济增长——提出质疑。一些拉美 学者认为,马克思解释的资本主义运动规律——资 产阶级剥削剩余价值导致工人阶级贫困化——已经 不是无条件地适用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了,因为发 达资本主义国家分配结构正在调整,工人的工资和 福利水平有很大提高,超过了其生存需要,尤其是 工人阶级不再被排斥于政治过程之外。相反,资本 主义的发展继承下来的贫困化特点,现在被转移到 了第三世界”。 因此,在国际范围内的剥削现象就 成了左派知识分子分析的核心问题。一些学者认为, 发达工业中心的资本、技术扩散并不必然带来欠发 达地区的经济发展,反而导致边缘地区停滞不前和 资本外流,不断加深发展不足的情况。
(3)马克思以动态方法来看待资本主义,认 为资本主义起源于少数几个地方,伴随着资 本国际化而在地理上向全世界扩散,经过工 业革命等几个关键性转折点后,开始向外大 规模输出资本(而不是商品)。依附论把资 本主义看作一种静态的剥削体系,认为资本 主义世界体系从16世纪开始,至今没有发生 过改变。
(4)马克思认为资本积累发生在资本国 工人阶级剩余价值的剥削,并成为扩大再生 产的前提。而依附论认为,资本积累只不过 是一种再分配形式,是由受剥削的外围向中 心的一种资源转移,更加关注普遍存在的剩 余价值的国际转移及其后果。
八、社会主义与全球化
发展中国家似乎正沿着三条路线发展。 第一条是回归马克思 第二条是回归依附论 第三条是在马克思和依附论之间寻求中间路 线
(1)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回归马克思” 在东欧和前苏联非常流行。东欧和前苏联实 行了激进改革,从集权社会主义后退,回归 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描述的发展路径, 回到资本主义体系内,重新发展资本主义的 生产力。东欧改革者认为西方资本主义发达 国家能够驱动落后国家走向现代化,落后国 家只有回到世界资本主义体系并在资本主义 依附状态下才能实现发展目标。
第7-8讲 依附论与“新马克思主义” 讲 依附论与“新马克思主义”
本讲在阐述依附论的理论内涵、政策主张的基础上分析 依附论与西方新马克思主义的相互关系。
依附论 概述
依附论 的三种 倾向
依附论的 理论渊源
新马克思 主义的形 成与发展
依附论与 新马克思 主义
一、依附论兴起的三个历史条件
首先,资本主义列强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遭受极大 削弱,需要重建经济,列强间的国际关系总体上处 于和平状态,列宁有关帝国主义竞争与冲突的理论 难以诠释这个现象。 其次,美国在两次世界大战中崛起,成为世界霸主, 它要按照自身利益改造世界政治经济结构,通过支 持非殖民化运动以便拆散传统意义上的欧洲帝国, 这个过程导致国际体系从资本主义中心国家向边缘 国家扩大,新独立的国家被纳入资本主义交换的市 场体系之中,这样维持来自外部的政治控制的必要 性就削弱了。“帝国主义的冲动”的削弱,导致帝 国主义理论的衰落。
(2)马克思的阶级分析主要建立在对欧洲历 史考察的基础上,强调在先进工业化国家无 产阶级的解放是落后地区摆脱依附状态的先 决条件,而依附论者认为,先进国家的无产 阶级从资本主义发展中分得了利益,作为资 本主义制度的受益者,他们对于在制度上谋 求革命已不再感兴趣。依附论者对本国无产 阶级革命动力估计过低,把无产阶级背后的 大众(特别是农民)视为革命的主要动力。
(2)典型的依附论路线,说到底就是“脱钩”政 策,摆脱资本主义的依附关系,走社会主义道路。 20世纪70年代以来,“脱钩论”引起了巨大的争议, 政学两界对它的质疑从未停止过,特别是在东欧前 社会主义国家发生资本主义的“和平演变”之后, 东欧剧变突然间成了依附论的“反题”,作为拉美 地区影响最大的发展理论,依附论是否失败似乎要 依据其“反题”是否成功来判断。由于东欧在资本 主义道路上仍然步履蹒跚,而拉美掀起的新自由主 义狂热也未能从根本上解决发展问题,于是社会主 义在拉美地区呈现复兴趋势。迄今为止,被国际媒 体视为左派领袖当政的拉美国家已达8个,包括委 内瑞拉、阿根廷、玻利维亚、巴西、智利、厄瓜多 尔、尼加拉瓜和乌拉圭。
五、新马克思主义的形成与发展
1、概念 新马克思主义:西欧北美主要发达国家的共产党领 导人和从事马克思主义研究的理论工作者在现代资 本主义环境下对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和重要观点 进行新的理论探索。强调重新研究(Research)、 重新思考(Rethinking)、重新塑造(Reshaping)
战前新马克思主义的主要特征 探索什么是真正的社会主义革命,什么是正统的 马克思主义 卢卡奇(Gyorgy Lukacs),《历史与阶级意识》 强调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意义 葛兰西(Antonio Gramsci),《狱中札记》 提出 实践哲学和市民社会理论 科尔施,《马克思主义与哲学》 马克思主义与哲学的关系是理论与实践的关系
二、依附论的理论渊源
1、现代化理论 罗斯托(W. W. Rostow)的经济发展阶段论 刘易斯(William Arthur Lewis)的二元经济结构论 2、普雷维什的发展主义
罗斯托的经济成长阶段论
人类社会分为五个阶段 传统社会阶段——“经济起飞 前阶段”——经济起飞阶段— —成熟阶段——高消费阶段 每一个成长阶段对应一个主要 经济部门,每个主要经济部门 有相应的中心人物(农民中的 新教徒——企业家——垄断资 本家——白领管理人员) 布登勃洛克式动力(欲望的更 替是社会发展的动力) 未能阐明发展中国家同样有欲 望却得不到发展的机会
Samir Amin
多斯桑托斯提出依附的三种形式
代表作:《帝国主义与依附》1978 三种依附形式 1、商业-出口依附 2、金融-工业依附 3、技术-工业依附 技术依附条件下,发展中国家的工 业化的三重限制 1、发展中国家的工业化受中心发 达国家的消费需求的限制; 2、受制于国际收支的波动; 3、受中心国家技术垄断的制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