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职教云护理药理学网课考试答案

职教云护理药理学网课考试答案

1.(2分) 单选题2药物代谢动力学是研究A 药物在机体影响下的变化及其规律B 药物如何影响机体C 药物发生的动力学变化及其规律D 合理用药的治疗方案E 药物对机体的作用参考答案:A解析:考查药物代谢动力学的定义2.(2分) 单选题2男,63岁,心慌、气短、呼吸困难、心率120次/分,口唇发绀、颈静脉怒张、肝脾肿大、下肢水肿,诊断为充血性心力衰竭,给予地高辛每日0.25mg治疗,已知地高辛半衰期为36小时,患者用药后约几天症状得到改善A 3天B 5天C 7天D 9天E 11天参考答案:C解析:药物达稳态血药浓度需要大约5个半衰期3.(2分) 单选题2下列有关药物表观分布容积的叙述中,叙述正确的是A 表观分布容积大,表明药物在血浆中浓度小B 表观分布容积表明药物在体内分布的实际容积C 表观分布容积不可能超过体液量D 表观分布容积的单位是“升/小时”E 表观分布容积具有生理学意义参考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表观分布容积概念4.(2分) 单选题2不同给药途径中,吸收程度的排列顺序为A 吸入>舌下>肌注>口服>皮肤给药B 吸入>肌注>舌下>口服>皮肤给药C 肌注>吸入>舌下>口服>皮肤给药D 吸入>舌下>肌注>皮肤给药>口服E 舌下>吸入>肌注>口服>皮肤给药参考答案:B解析:考查给药途径对药物吸收速度的影响5.(2分) 单选题2药物在体内主要经哪个器官代谢A 肠黏膜B 血液C 肾脏D 肝脏E 肌肉参考答案:D解析:药物的主要代谢器官是肝脏,故选答案D6.(2分) 单选题药物消除的零级动力学是指A 吸收与代谢平衡B 单位时间内消除恒定的量C 单位时间消除恒定的比值D 药物完全消除到零E 药物全部从血液转移到组织参考答案:B解析:零级动力学消除,即单位时间内体内药量易恒量消除,血中药物消除速率与血药浓度无关7.(2分) 单选题2静脉恒速滴注某按一级动力学消除的药物时,达到稳态浓度的时间取决于A 静滴速度B 溶液浓度C 药物半衰期D 药物体内分布E 血浆蛋白结合率参考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稳态血药浓度概念8.(2分) 单选题2普萘洛尔口服,经过肝以后,只有30%的药物达到体循环,以致血浓度较低,这表明该药A 药物活性低B 药物效价强度低C 生物利用度低D 化疗指数低E 药物排泄快参考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生物利用度概念9.(2分) 单选题2药物经过生物转化后A 不会成为有活性的药物B 有利于肾小管重吸收C 脂溶性增加D 大多数失去药理活性E 极性降低参考答案:D解析:药物经过生物转化后,大多数被灭活,10.(2分) 单选题2对表观分布容积描述错误的是A 根据Vd的大小可以推测药物在体内的分布情况B Vd反映的是药物在体内的实际分布容积C 血浆蛋白结合率高,但是与组织蛋白亲和力低的药物,Vd通常很低D 根据Vd可以计算期望浓度E 分布容积小,血浆浓度高参考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表观分布容积概念11.(2分) 单选题2临床上可用丙磺舒以增加青霉素的疗效,原因是A 在杀菌作用上有协同作用B 二者竞争肾小管的分泌通道C 对细菌代谢双重阻断作用D 延缓耐药性产生E 减少抗菌作用的不良反应参考答案:B解析:考查肾小管分泌的竟争性抑制,丙磺舒与青霉素为弱酸性药物,通过同一个机制(酸性药物转运机制)经肾小管分泌,出现竟争性抑制作用,两者合用后青霉素血药浓度增高,疗效增强,故答案选B12.(2分) 单选题2无吸收过程的给药途径是A 静脉给药B 皮下注射C 皮内注射D 肌内注射E 吸入给药参考答案:A解析:考查不同给药途径的吸收程度13.(2分) 单选题2在碱性尿液中弱酸性药物A 解离少,再吸收多,排泄慢B 解离多,再吸收少,排泄快C 解离少,再吸收少,排泄快D 解离多,再吸收多,排泄慢E 排泄速度不变参考答案:B解析:考查体液的pH与药物的解离度,弱酸性药物在为偏碱性尿液中解离多,不易吸收,排泄增多,在偏酸性尿液中解离少,易吸收,排泄慢,弱碱性药物在偏酸性尿液中,解离增多,吸收少,排泄多,故答案选B14.(2分) 单选题2药物与血浆蛋白的结合A 是不可逆的B 加速药物在体内的分布C 是可逆的D 促进药物的排泄E 对药物主动转运有影响参考答案:C解析:考查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的特点15.(2分) 单选题2药物吸收到达血浆稳态浓度时意味着A 药物吸收过程已完成B 药物的消除过程正开始C 药物的吸收速度与消除速度达到平衡D 药物在体内分布达到平衡E 药物的消除过程已完成参考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稳态血药浓度概念的理解16.(2分) 单选题2影响肝药酶活性的因素不包括A 遗传B 年龄C 籍贯D 机体状态E 疾病参考答案:C解析:影响肝药酶活性的因素包括遗传、年龄、营养、机体状态和疾病,故选答案C 17.(2分) 单选题2药物通过血液进入组织器官的过程称为A 吸收B 分布C 贮存D 再分布E 排泄参考答案:B解析:考查分布的定义18.(2分) 单选题2反映药物进入体循环的相对量的是A 药-时曲线下面积B 清除率C 消除半衰期D 药峰浓度E 表观分布容积参考答案:A解析:药-时曲线下面积反映药物进入体循环的相对量19.(2分) 单选题2在胃中易吸收的药物是A 弱碱性药物B 弱酸性药物C 中性药物D 解离型药物E 不溶性药物参考答案:B解析:考查局部pH环境对吸收的影响20.(2分) 单选题2t1/2的长短取决于A 吸收速度B 消除速度C 转化速度D 转运速度E 表观分布容积参考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半衰期概念理解21.(2分) 单选题2影响生物利用度较大的因素是A 给药次数B 给药时间C 给药剂量D 给药途径E 给药间隔参考答案:D解析:生物利用度=进入血循环药量/给药总量*100% 22.(2分) 单选题2肝药酶诱导剂能使A 药酶生成增多,活性减弱B 药酶生成增多,活性增强C 药酶生成增多,活性不变D 药酶生成减少,活性减弱E 药酶生成减少,活性增强参考答案:B解析:能使药酶生成增多,活性增强的称为药酶诱导剂,故选答案B23.(2分) 单选题2体液的pH值影响药物转运是因为它改变了药物的A 解离度B 稳定性C 脂溶性D 溶解度E 结合率参考答案:A解析:体液的pH值影响药物转运是因为它改变了药物的离解度,离解度越小,转运愈快。

24.(2分) 单选题2被肝药酶代谢的药物与肝药酶抑制药合用后其效应A 减弱B 增强C 不变D 消失E 相反参考答案:B解析:肝药酶抑制剂减弱肝药酶活性或减少肝药酶的生产,可减慢药物的代谢,升高其血药浓度,增强药效,25.(2分) 单选题2药物肝肠循环影响了药物在体内的A 起效快慢B 代谢快慢C 分布D 作用持续时间E 与血浆蛋白结合参考答案:D解析:考查肝肠循环的临床意义,肝肠循环属排泄影响因素,其作用主要影响药物作用持续时间,故答案选D26.(2分) 单选题2生物利用度是指A 药物吸收进入血液循环的速度B 药物跨膜转运的速度C 药物分布到靶器官的量D 口服药物被机体吸收利用的程度E 药物吸收进入血液循环的相对量和速度参考答案:E解析:本题考查生物利用度概念27.(2分) 单选题2药物在体内超出消除能力时,其消除方式应是A 经肾消除B 一级动力学消除C 零级动力学消除D 经肠道消除E 经胆汁消除参考答案:C解析:用药量过大时,血浆药物浓度超过机体恒比消除能力的极限,机体只能以恒定的最大速度使药物自体内消除,待血浆药物浓度下降到较低浓度时,又可转化为恒比消除28.(2分) 单选题以下关于零级消除动力学的说法哪个是错误的A 零级消除动力学是药物在体内以恒定的比例消除B 无论血浆药物浓度的高低,单位时间内消除的药物量不变C 在半数坐标图上药-时曲线的下降部分呈一直线D 通常是由药物在体内的消除能力达到饱和所致E 与原药物浓度无关参考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零级消除动力学概论及意义29.(2分) 单选题2被肝药酶代谢的药物与肝药酶诱导剂合用后,可使A 原有效应减弱B 原有效应增强C 产生新的效应D 原有效应不变E 原有效应被消除参考答案:A解析:与药酶诱导剂合用后药物代谢速度加快,血药浓度降低,故选答案A 30.(2分) 单选题2药时曲线的主要降支反映A 吸收快慢B 分布快慢C 代谢快慢D 排泄快慢E 消除快慢。

参考答案:E解析:药时曲线的降支反映药物消除快慢31.(2分) 单选题2药物的首关消除可能发生于A 舌下给药后B 吸入给药后C 口服给药后D 静脉注射后E 皮下给药后参考答案:C解析:考查首关消除的定义32.(2分) 单选题2无吸收过程的给药途径是A 静脉给药B 皮下注射C 皮内注射D 肌内注射E 吸入给药参考答案:A解析:考查不同给药途径的吸收程度33.(2分) 单选题2影响肝药酶活性的因素不包括A 遗传B 年龄C 籍贯D 机体状态E 疾病参考答案:C解析:影响肝药酶活性的因素包括遗传、年龄、营养、机体状态和疾病,故选答案C 34.(2分) 单选题2药物在体内主要经哪个器官代谢A 肠黏膜B 血液C 肾脏D 肝脏E 肌肉参考答案:D解析:药物的主要代谢器官是肝脏,故选答案D35.(2分) 单选题2药物与血浆蛋白的结合A 是不可逆的B 加速药物在体内的分布C 是可逆的D 促进药物的排泄E 对药物主动转运有影响参考答案:C解析:考查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的特点36.(2分) 单选题2临床上可用丙磺舒以增加青霉素的疗效,原因是A 在杀菌作用上有协同作用B 二者竞争肾小管的分泌通道C 对细菌代谢双重阻断作用D 延缓耐药性产生E 减少抗菌作用的不良反应参考答案:B解析:考查肾小管分泌的竟争性抑制,丙磺舒与青霉素为弱酸性药物,通过同一个机制(酸性药物转运机制)经肾小管分泌,出现竟争性抑制作用,两者合用后青霉素血药浓度增高,疗效增强,故答案选B37.(2分) 单选题极量是指A 药物能产生效应的最小效应量B 药物能产生毒性反应的最小量C 不能产生药理效应的量D 介于最小有效量与最小中毒量之间的量E 能产生最大效应但不引起毒性反应的量参考答案:E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极量的概念。

38.(2分) 单选题2治疗指数A 比值越大药物越安全B ED50/LD50C ED50/TD50D 比值越大,药物毒性越大E LD50/ED50参考答案:E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治疗指数的概念。

39.(2分) 单选题2服用巴比妥类药物后次晨的“宿醉”现象称为药物的A 副作用B 毒性反应C 后遗效应D 变态反应E 特异质反应参考答案:C解析:后遗效应是指停药后药物低于阈浓度时发生的不良后果,产生的药理学基础是药物的药理活性较高,而服用巴比妥类药物后次晨的“宿醉”现象就是巴比妥类药物的中枢抑制作用过强所致。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