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文学作品选笔记一、从《伊利亚特》第22章看作者对战争的态度是怎样的?本文的基本精神是歌颂英雄的行为和他们英雄主义集体主义精神。
从本章的、可以撤走出诗人对战争的态度是矛盾的:1、史诗一方面把战争看成英雄们大显身手,为部落的建功的时机。
这是主旋律。
歌颂英雄和他们的表现;2、另一方面,又描写了战争的残酷性,渲染了战争的悲剧色彩(命运决定胜负;众神的偏袒使英雄们蒙受不公平的待遇;战争给人们带来了种种忧虑和灾难)。
因为在当时,战争不完全为了部落集体的利益,已经变成贵族们乘机支取财物和奴隶的掠夺行为。
二、《伊利亚特》在情节结构方面的特点?可概括分成两点来说明:1、一个片断。
围绕的是“阿基琉斯的愤怒”来描写这51天的战争,这起到了提纲契领的作用。
2、人神两条线索交错平行发展。
在描写这场战争时,人与人在互相斗争,同时也穿插着神之间的斗争。
如在斗争中描写“天父取出那把黄金天秤,把两个悲惨的死亡判决放进秤盘……”三、分析《伊利亚特》这首史诗比喻方面的特点?多用和善用比喻是史诗语言艺术的重要特点。
这些比喻或来自大自然,或来自日常生活,对于刻画人物、加强诗句的形象性、丰富诗篇的色彩,都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如比喻赫克托尔“如一条长蛇在洞穴等待路人……眼睛露出凶光”;如比喻二者之间的斗争是“游隼”与“野鸽”的争斗等等。
四、如何认识但丁《神曲?地狱篇》第5歌在思想上所表现的两重性?这表现为他两个方面的两重性:1、思想内容上的两重性。
作为一个中世纪的意大利诗人。
他的作品构思具有宗教性,其思想内容也表现了中世纪的基督教观念,但是,其中已有人文主义思想的因素,透露出文艺复兴的曙光。
如他虽然按照宗教观念把弗兰采斯加和保禄打入地狱,但是他又赞许他们对真诚爱情的追求,甚至最后因怜悯他们而晕倒在地,表现了人文主义的色彩。
2、艺术形式上的两重性。
在艺术上既有中世纪文学的一般特征,也表现出新文学的特征。
(也是这篇诗在艺术上的特点)(1)、诗歌运用了中世纪宗教文学中常用的梦幻故事的写法,以及隐喻、象征等手法,具有宗教文学作品的特征。
但素材取自于现实生活,并从现实出发评价人物,因此并不让人感到虚幻玄秘。
使虚构的地狱具有可感性。
(2)、用人物自己的语言来叙述特定的处境和特定的心情,塑造出生动具体的富有立体感的艺术形象。
(3)、诗人鲜明的爱憎使作品具有浓厚的主观抒情色彩。
(4)、诗篇不用当时一般文学作品通用的拉丁文而用意大利民族语言写成。
五、分析哈姆莱特这个人物形象?(P73)哈姆莱特是古代丹麦的一个王子,他是一个人文主义形象。
这是一个充满矛盾的形象。
一方面他接受了人文主义的影响,心中充满了美好的理想,希望生活中的一切如理想一样完美。
而现实生活的一系列意外打破了他的理想。
于是他要为父报仇,可是他内心又是矛盾,因为他想的不光只是为父报仇,而是扭转整个乾坤。
在这样艰巨的任务面前,他想要行动也行动不起来,加上他性格过于内向、审慎及单枪匹马的处境,使他感到犹豫。
因此最后只能是与敌人同归于尽。
他的悲剧既有罪恶势力过于强大的客观原因,也有其内存性格弱点的主观原因。
所以,哈姆莱特的悲剧是时代的悲剧,是人文主义者的悲剧。
六、分析《哈姆莱特》这篇文章的艺术特点?1、莎士比亚善于在内外两重的矛盾冲突中,在矛盾冲突的发展过程中,展示人物性格,塑有血有肉的艺术形象。
哈姆莱特与克劳狄的斗争,构成剧中主人公所处的外部冲突;与此同时,他还进行着激烈的内心矛盾冲突。
二者相辅相成互相推进。
2、为了更好地塑哈姆莱特的形象,剧本充分发挥了独白和旁白的作用。
每当剧情和人物性格发展的关键时刻,剧本都安排独白或旁白来表现主人公的思想矛盾,表现他的思考,他的认识,他的自责,耸的怀疑。
七、分析堂吉诃德的人物形象?(P80)堂是塞万提斯的作品《堂吉诃德》中的主人公。
他是一个性格复杂而矛盾的人物。
1、一方面他耽于幻想,一切从主观出发。
行为荒唐、卤莽,不会吸取教训。
如把风车想像成巨人,被风车摔打在地,却说中了魔法师的诡计。
2、另一方面,他的所作所为的出发点却有着高尚的一面,即为了奉行一种崇高的原则。
他要作一个行侠仗义的骑士,要锄强扶弱、伸张正义,并为此而奋不顾身,具有自我牺牲的精神。
他在主观上是追求和维护真理,只是他所追求的是脱离实际、早已过时的“骑士道”,所以注定只能碰壁,害人害己。
他可笑又可悲,可乐又可敬,在他身上将喜剧性和悲剧性奇妙地结合在一起,成为古往今来文学史上独一无二的艺术形象。
八、分析《堂吉诃德》的对比手法?在作品中,桑丘与堂吉诃德无论在外形上,还是在形象的内涵上,都形成鲜明的对比。
一个高一个矮,一个重理想一个讲实际,一个耽于幻想,一个冷静理智,一个讲究献身,一个看重实利……两两对比,相得益彰。
这一构思也是塞万提斯的创造,它不仅有利于塑造人物,而且增添了小说的情趣,突出了作品的哲理意味。
九、分析《哀希腊》一文的艺术特色?1、最明显的特点是古今对比和大量用典。
这是由讲稿的主题和诗人对全诗的艺术所决定。
历史回顾可引发民族感情,古今对比可把这种感情引向对于现实的思考,起到明确方向、激励战斗精神的作用。
2、抒情手法的丰富和多变。
怀古伤今,催人振奋,是全诗的感情基调,然而其中包含着复杂的因素,而且基调也不是直线式进行。
与之相适应,采用了挽歌、颂歌、讽刺等手法,产生回肠荡气、感人肺腑的效果。
3、善于通过丰富的联想、运用具有典型意义的画面来构成诗歌意象。
4、具有音乐美。
十、分析惠特曼的《我歌唱带电的肉体》的艺术特点?1、灌注全诗的磅礴气势。
全诗如高川大峡,奔腾直下,不阻不隔,这种气吞山河的气势在诗史上是罕见的。
2、用语极其朴素。
词语都是日常言语,物象也是实情实景。
作者以此入诗,获得了一种特殊的力量。
3、喜欢排比,词与词是排比关系,句与句、段与段、甚至节与节都是排比。
4、排比增强了诗人的想象空间,实现了最大可能的铺陈搜索。
5、诗思大胆,奔放,市场诗体也自由挥洒,不传统格律约束。
十一、从《高老头》“父亲的死”一章,可以看出巴尔扎克塑造人物典型时运用的主要手法是什么?十二、《高老头》“父亲的死”一章对塑造拉斯蒂涅形象起了什么作用?十三、“死魂灵”有两个词义,分别指什么?这一书名与小说的思想倾向有哪些关联?1、费多尔?陀思妥夫斯基是俄国小说家,现实主义文学代表,被看成是西方现代派的鼻祖。
第一时期作品有《穷人》和《二重人格》;第二时期作品有《罪与罚》和《卡拉玛佐夫兄弟》。
他作品中的各种矛盾思想经常处于激烈辩论的“对话”状态。
2、马克?吐温,美国小说家,原名克莱门斯,代表作《汤姆?索亚历险记》、《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
3、亨利克?易卜生的作品《社会支柱》、《青年同盟》《玩偶之家》、《人民公敌》涉及到资本主义社会的政治、宗教、法律、道德、家庭、教育等诸多方面问题,被称为“社会问题剧”。
4、讨论的运用在《玩偶之家》第三幕是相当突出的。
5、托尔斯泰代表作:《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6、马克西姆?高尔基是俄国作家,无产阶级文学的奠基人,被当成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的榜样。
他的代表作《海燕》、《母亲》,自传体小说包括《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
《伊则吉尔老婆子》是他早期作品,《复活》是他晚期作品。
7、肖洛霍夫代表作《静静的顿河》、《被开垦的处女地》、《他们为祖国而战》。
8、斯蒂芬?茨威格,奥地利现代作家,主要代表作《罗蔓?罗兰》9、詹姆斯?乔伊斯,爱尔兰现代小说家,是20世纪西方最著名作家之一。
运用象征结构和“意识流”手法。
他的《尤利西斯》和艾略特的《荒原》被认为是西方现代派文学的经典作品。
10、詹姆斯?乔伊斯他的主要作品短篇小说集《都柏林人》、长篇小说《艺术家青年时期的画像》、《尤利西斯》、《芬尼根守灵夜》。
11、《尤利西斯》全书一共有三个主要人物:斯蒂芬?德达路斯是一个寻父的形象、奥波尔德?勃鲁姆是一个广告推销员、勃鲁姆的妻子莫莉?勃鲁姆是一个耽于肉欲的女子。
12、弗朗茨?卡夫卡,奥地利现代著名小说家。
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主要奠基人之一。
代表作长篇小说《美国》、《审判》《城堡》、《变形记》。
13、《变形记》的主题是揭示人的存在的荒诞、非理性,提示现代有人在一个异化环境中的异化及极度的焦虑和孤独感。
14、艾略特的代表作《荒原》、《阿尔莱德?普鲁弗洛克的情歌》、《四个四重奏》、《大教学谋杀案》。
15、书中所选的是《荒原》的第一章“死者葬仪”。
《荒原》三则关于繁殖神的神话是:阿童尼斯神话、阿提斯神话、奥西利斯神话以及关于圣杯的传奇故事。
16、萨特,法国哲学家,其思想是存在主义的哲学思想。
代表作中篇小说《恶心》、短篇小说集《墙》、长篇小说《自由之路》、剧本《苍蝇》、《死无葬身之地》。
其《禁闭》是独幕剧。
17、加夫列尔?加西亚?马尔克斯,哥伦比亚作家,拉丁美洲魔幻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
作品《百年孤独》想了15年、《一件事先张扬的凶杀案》想了30年。
因《百》获诺贝尔文学奖。
十四、什么是罪?什么是罚?1、在此文中的罪,不是指有罪恶的念头之类的,而是指确实有杀人的行为。
作家以一种纯写实的手法来描写这个场面,效果格外*真、格外紧张。
2、关于罚,作家写了这样几个内容:A、逃避惩罚;主人公在杀人之后,用反侦察的知识和侦察员周旋,一次次度过难关。
最后竟案情突变,另有人自首,看来拉斯柯尼科夫完全可以逃脱罪责。
B、何为罚。
心灵深处的冲突思考,这种争论让他崩溃,此时罚已开始。
作家写他在法律上的成功和心灵上的折磨,意在指明,罪的罚不在外部而在内部。
C、罚是救赎。
十五、分析《罪与罚》的艺术特点?1、首先体现在它的心理描写上。
篇幅长、分量重,而且独具特色。
展示细腻,甚至入微到潜意识中,深入到**、圆柱形、多重人格分裂的境地,令世人惊叹。
2、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小说都有很刺激的情节。
这包括外部情节冲突,也包括人物内存心灵的激烈冲突。
3、现实主义方法的深化和变异。
作家关注下层人物在现实生活中备受挤压的压抑的生命状态、集中关注罪人、白痴等高智商人物的心灵**、精神痛苦和多重人格的无理性状态,所以他的小说为后来的现代主义开了先河。
十六、分析《败坏了赫德莱堡的人》的主题?小说借一袋金币的故事,无情地揭下了资产阶级诚实和道德的假面具,暴露了他们拜金主义的丑陋,讽刺了他们的伪善本质。
赫德莱堡实际上成为整修美国社会的缩影,而那19们首要居民也就是全体资产阶级的代表。
作家把资产阶级的卑鄙贪婪暴露得体无完肤、淋漓尽致,对资产阶级的道德文明作了一个卓越的总结。
十六、分析《败坏了赫德莱堡的人》的高超技艺?(写作特点)1、小说的情节安排十分巧妙。
A、抓住了人们的普遍贪欲;B、作家安排了一个不在场的关键人物:死去的固德逊。
这样,19位首要居民才会自欺欺人;C、作家抓住理查兹这样的人物来揭发赫德莱堡的虚伪伪善,使整个败坏事件建立在坚实的基础之上,它是“外乡人”阴谋得逞的基础,也是所有人都理直气壮地虚伪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