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国汽车市场简况发布时间:2007-10-13 10:43:11 作者:信息来源:阿里巴巴印度汽车市场简况印度近年来国民收入稳定增加,中产阶级数量上升,加上汽车货物税近年来逐渐下调,以及贷款税率的下降,使得印度汽车销售每年都在增加,汽车工业每年复合增长率约在20%左右,产值约200亿美元。
印度第一大车厂为印日合资的Maruti Udyog,年产约40余万辆;其次为印度本土车厂Tata Motor,该公司在成功并购韩国Daewoo印度公司后,销售量突飞猛进,年产30余万辆;第三大车厂为本土车厂Mahindra & Mahindra,主要生产货车、牵引车及客货多用途车,年产各种车辆约12万辆。
摩托车最大厂为印日合资的Hero Honda,年产200万余辆,全国市场占有率约4增以上;第二大摩托车厂Bajaj Auto,年产150万余辆;第三大摩托车厂TVS Motor,年产110万余辆。
印度汽车零部件主要厂商约有400家,其中以年营业额在100万至1,000万美元规模的厂商最多,有198家;100万美元以下的小厂有95家;3,000万美元以上的大厂则有25家,总产值约60亿~70亿美元,直接从业人员达25万人。
印度汽车零部件业所面临的问题包括:技术落后、质量不佳、不良率过高、过多小厂不具有经济规模、缺乏研发能力以及仿冒品、瑕疵品充斥等。
其中,仿冒品及瑕疵品充斥是印度汽车零件业最大的问题,市场中约有4成系原装进口,3成为当地品牌,另约3成则为质量低劣的仿冒品及经过翻修的瑕疵品。
印度汽车零部件生产中OEM约占3成,主要的客户包括美国的通用、福特、戴姆勒-克莱斯勒,德国的梅塞德斯-奔驰、宝马、奥迪,瑞典的沃尔沃,日本的五十铃、尼桑及意大利的比亚乔等。
日本汽车市场简况2004年日本国内新车总生产台数为1,050万余台,市场规模庞大。
日本整车厂本身零配件自制率较低,仅约30%(欧美成车厂约40%~70%),但由于日本汽车厂与汽车零配件厂间建构了密切垂直分工体制,外人极难介入其间。
但近年来,随着国外资本进入日本汽车厂家,以及国际汽车价格竞争日趋激烈,传统交易系统已逐渐崩溃,形成外国汽车零配件开拓日本市场的良好契机。
其市场概况如下:日本汽车零配件进口金额约1兆750亿日元(93亿美元),主要进口产品分别为安全带、剎车板、方向盘、离合器、车轮、前保险杠、换档杆、车用电线组件、活塞内燃机、轮胎、车用音响、车灯(照明机器)、雨刷、底垫、钥匙,安装用具等;就进口地区来看,以亚洲地区最高,其次为欧州和北美州,亚州地区的主要进口国家和地区依次为中国大陆,泰国、菲律宾、韩国、印度尼西亚、越南及中国台湾等。
日本国内销售金额较大的产品依次为轮胎、机油、汽车导航系统、蓄电池、CD/MD、轻合金轮圈、车灯,这些产品约达8,110亿日元(70亿美元)市场规模。
另外,去年(2004)销售增长最高的产品分别为ETC感应器、HID车灯、车用液晶电视、HDD汽车导航系统、LT用轮胎、CD/MD、夏季轮胎、汽车地板垫、手持式汽车导航系统、维修涂料,这些产品增长率与2003年相比皆达1倍以上。
日本汽车零配件市场主要销售渠道有汽车零配件专卖店(约占30%)、汽车经销商(30%)、汽车服务站(15%)、家用品中心(Home Center,4%~5%)、二手及折价品店(2%~3%)、量贩店(1%~2%)。
全国较有名的汽车零配件专卖店有Autobacs(店铺数490家)、JMS(68家)、Auto-wave (21家)、Driver Stand(58家)、Autotech(17家)、AutoR'(42家)、Montecarlo(36家)、Autoway(14家)。
泰国汽车市场简况泰国汽车工业在1991年前长期受政府保护,为泰国建立了汽车装配和汽车配件工业条件。
1991年,泰国对汽车工业实行自由开放政策,使新旧装配企业投资日益增加。
截至2003年底,泰国共有14家汽车装配厂,日本丰田、尼桑、三菱等公司已将工厂完全迁移至泰国装配生产。
2004年,泰国国内汽车销售量达60余万辆,比2003年同期增加17.9%。
在生产方面,轿车生产量较2003年同期增加18.9%,商用车产量增加19.9%,摩托车销售量达197万辆。
汽车、摩托车及其零配件出口约达100亿美元,较2003年增加44.75%。
另外,泰国目前为1吨小货车的最大生产国,欧盟、亚洲及大洋洲是其主要出口市场。
2004年,泰国出口小货车约达20万辆,价值21亿美元,较2003年增长40%。
其中,出口欧盟约计8万辆(占小货车总出口41%),较2003年欧盟出口额增长60%;三菱是目前自泰出口欧盟小货车的最大出口品牌,其次是五十铃、褔特及马自达,丰田则是在2004年底才进入该市场的。
但目前欧盟正考虑将泰产小货车自GSP除名,恐影响其竞争力。
韩国汽车市场简况出口高达188万台,比2003年大幅增长32.6%,创历史最高纪录;内销却仅94万余台,比2003年减少18.9%,自2003年连续两年下降。
不过,由于出口大增,2004年汽车总产量仍比2003年增加6.6%。
出口大幅增长的原因,包括产品质量与品牌价值的提升、对欧洲市场的供应量增加、GM Daewoo正式开始出口、先进国家的消费意愿恢复以及韩国与智利的FTA 生效等;内销减少的最大原因为景气恢复缓慢,消费意愿萎缩,青年失业率持续攀升及油价上涨等问题。
由于出口大量增加,2004年韩国汽车产业的设备投资比2003年增长8.8%,达到3兆9,684亿韩元。
不过因内销仍在衰退,且出口增加也仍不稳定,所以韩国汽车厂大都只增加自动化机械以应付产能,尚不愿多雇用人力或增加生产线、厂房等做实际的扩编。
虽近两年内销持续减少,但是因为技术的提升及景气恢复,预估2005年内销可能会恢复增长,由于具备国际竞争力,出口也将持续增长,故2005年韩国汽车场将会有辉煌增绩,生产量将创历史高峰。
在汽车零部件产业方面,除了2001年因为世界经济全面衰退,以致出口出现负增长以外,其它几年皆有明显增长。
从2003年开始,汽车零部件呈现大幅增长,2004年增长40.7%,达到59亿9千万美元。
从出口国别来看,原本即为主要出口对象的日本与美国分别增长21.5%与31.3%,另外中国与印度市场也各增加85.7%与41.7%。
韩国汽车零部件出口大部分系由于其整车厂在外国生产,但由国内供应零部件。
近年来,韩国车厂在中国、印度等海外生产整车大幅增长,因而带动汽车零部件大幅增长。
波兰汽车市场简况波兰约有3,900万人口,拥有车辆超过1,500万辆,其中1,100万辆属各式客车,预计到2010年波兰客车数会增加到1,500万辆。
2004年全年新车销售量31万余辆,较2003年下降10% ,其中国内生产4万余辆,从国外进口26万余辆,新车销售前五名分别为Fiat、Skoda、Toyota、Opel、Renault。
2004年波兰汽车年产量近60万辆汽车,相比2003年增长近65%,除了内销外,主要以外销到西欧国家为主。
2004年波兰汽车零配件市场规模近24亿5,000万美元,除了国内生产外,主要进口来自其它欧盟国家,如德国37.26%、法国5.22%、意大利 4.85%。
2004年上半年新车销售尚可,加入欧盟后因价格调涨,以致对新车需求减弱,使新车的销售量大跌,其中商用载货车不能减免VAT,对新车销售量影响最大。
另加入欧盟后,因解除对二手车进口限制,及从欧盟进口二手车免付加值税等因素下,使进口二手车暴增,是近十年来二手车进口量增加最多的一年。
据估2004年全年进口二手车总共83万辆,(2003年约2万辆),其中4年以内车龄者占3.72%,4~10年占23.61%,10年以上占72.67%,大多是西欧国家淘汰的车,因此维修市场是一块很大的商机,值得我国零配件厂商开发。
由于2004年二手车的突然增加,对于非波兰本地生产车种维修所需的零配件及耗材的需求,都有增加的趋势。
只是本地的进口商缺乏资金,无法备足库存,所以大部分时间仍需由西欧进口才能更换。
波兰汽车零配件市场有三部分,分别为原厂公司,直接由零件生产厂商供应、维修厂,直接向零件生产厂商购买或向进口商购买及连锁大卖场、专卖店、加油站的市场。
国外厂商除非获得汽车原厂认证,否则只能争逐后二者市场。
在波兰原来汽车厂都要求维修厂只能使用原厂核准零配件,但是加入欧盟后这样的措施违反欧盟规定,故加入欧盟后,已开放各维修厂可同时使用数家不同公司的零件。
巴西汽车市场简况2004年巴西汽车生产量共计达220万7,000辆,与2003年的182万7,000辆相比,增长20.7%,为巴西汽车工业有史以来的最高生产纪录,2005年业者估计产量可再创新高,达230万辆,再增长5.4%。
其中,内销方面,由于巴西国内经济复苏,销售量达158万辆,较2003年增长10.5%;外销方面,2004年出口量为64万2,300辆,较2003年增长20.12%;在出口金额方面,2004年巴西汽车出口金额为83亿美元,较2003年的55亿美元,增长51.8%,预计2005年出口金额约可达89亿美元,较2004年增长7%。
在汽车零组件方面,2004年产值估计达123亿美元,进、出口金额分别为55亿9,550万美元和60亿5,730万美元,分别较2003年同期增长29.24%和26.42%,显示出2004年巴西国内汽车零组件产业增长快速。
巴西汽车零组件增长快速,主要原因为跨国公司如Delphi、Eaton、Goodyear、LUK、Magneti Marell、Tenneco、MWM等外商在巴西大举投资设厂制造。
巴西外资汽车零组件制造商比例中,美国资本占28.2%、德国占24.1%、法国占7.2%、意大利占6.9%、西班牙占5.6%、日本占4.1%、英国占2.8%,其中欧、美汽车零组件制造商所占比例较高,这是因为巴西目前四大汽车制造商菲亚特、福特、雪佛兰及大众均为欧、美大型车厂。
巴西汽车零组件业的总营业额中,销往汽车组装业占59.8%、维修市场只占12.4%,而出口占25%。
另外,在摩托车方面,巴西2004年产量达105万7,333台,增长率达10%,创历年来最高纪录,预计2005年将再增长8%,其中90%为内销,外销占约10%,主要的出口国家以美国、墨西哥、阿根廷、法国及西班牙为主,摩托车在巴西75%被当成谋生工具使用,特别是公共运输不发达的小城市民众除了以摩托车作为主要交通工具外,大量出现的“计程摩托车”也是助长销售量增长的原因。
目前巴西的摩托车市场几乎为日本本田公司所掌控,约占全国84.6%的销售量。
本田2004年在巴西生产了90万辆摩托车,其中12万辆外销,其余78万辆均为内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