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黄河河口近期治理防洪工程建设环境影响报告

黄河河口近期治理防洪工程建设环境影响报告

黄河河口近期治理防洪工程建设环境影响报告黄河河口近期治理防洪工程建设环境影响报告书建设单位: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评价单位: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协作单位:黄河勘测规划设计有限公司山东省淡水水产研究所山东省林业科学研究院二○○九年九月目录前言 (1)1总则 (3)1.1编制目的 (3)1.2 编制依据 (3)1.2.1 法律法规 (3)1.2.2导则、规范 (4)1.2.3 技术文件 (4)1.3 评价标准 (5)1.3.1 环境质量标准 (5)1.3.2 污染物排放标准 (7)1.4 评价工作等级 (8)1.5评价范围与时段 (9)1.5.1评价范围 (9)1.5.2评价时段 (10)1.6环境保护对象与目标 (12)1.7 环境敏感区域及敏感点 (13)2工程概况 (16)2.1工程地理位置 (16)2.2流域规划简况 (16)2.3 工程建设河段概况 (17)2.4 工程建设的必要性 (17)2.4.1目前河口河段的防洪形势 (17)2.4.2 目前河口防洪工程存在的主要问题 (18)2.4.3 工程建设是黄河三角洲综合治理开发的要求 (19)2.5 工程建设任务与目标 (20)2.6 工程规模组成与特性 (20)2.6.1 堤防工程 (29)2.6.2 险工工程 (38)2.6.3 河道整治工程 (41)2.7 施工布置及进度 (47)2.7.1 施工总布置 (47)2.7.2 施工进度 (57)2.8 工程占地及移民安置规划 (59)2.8.1 工程占地 (59)2.8.2 移民安置规划概况 (62)3工程分析 (64)3.1 工程与相关规划的协调一致性分析 (64)3.1.1 本工程与《黄河近期重点治理开发规划》的关系 (64)3.1.2 本工程与《黄河流域防洪规划》的符合性 (64)3.1.3 工程建设与生态功能区划的符合性 (66)3.1.4 工程建设与水功能区划及水环境功能区划的符合性 (67)3.1.5 与《东营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的协调性 (67)3.2 施工布置的环境合理性分析 (68)3.2.1 施工料场环境可行性分析 (68)3.2.2弃渣场环境可行性分析 (69)3.2.3施工道路布置环境合理性分析 (72)3.3 工程作用因素分析 (74)3.4 主要影响源分析 (76)3.5 环境影响识别与筛选 (77)3.5.1工程特点与区域环境特点 (77)3.5.2 环境影响因子识别 (78)3.5.3 评价因子筛选 (79)3.5.4 评价重点 (81)4 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82)4.1 区域环境概况 (82)4.1.1 自然环境 (82)4.1.2 社会环境 (86)4.2 陆生生态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94)4.2.1 陆生植物现状调查与评价 (94)4.2.2 动物资源 (101)4.2.3 生态完整性评价 (102)4.3 水生生态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112)4.3.1调查断面布设 (113)4.3.2 浮游生物调查结果 (114)4.3.3 底栖动物调查结果 (117)4.3.4 水生维管束植物调查结果 (117)4.3.5 鱼类调查结果 (117)4.4 自然保护区现状调查与评价 (121)4.4.1自然保护区概况 (121)4.4.2自然保护区功能区划分 (122)4.4.3自然保护区土地利用 (123)4.4.4自然保护区植被 (124)4.4.5自然保护区动物资源 (127)4.4.6自然保护区主要存在问题 (131)4.5 水环境质量现状调查与评价 (132)4.6 环境空气与声环境现状评价 (135)4.7 主要环境问题 (135)4.7.1 黄河入海流路不稳定,洪水威胁依然存在 (135)4.7.2 生态系统脆弱、土壤盐渍化程度高 (135)4.7.3 自然保护区保护与经济开发、洪水危害与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矛盾突出 (136)5 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137)5.1 已建工程环境影响评价 (137)5.1.1 堤防工程 (137)5.1.2 河道整治工程 (138)5.2 水文情势影响预测与评价 (138)5.2.1控导工程对水文情势影响 (139)5.2.2工程对河势影响 (139)5.3 陆生生态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144)5.3.1 对植物资源影响 (144)5.3.2 土地利用格局影响评价 (145)5.3.3 区域生态完整性影响评价 (147)5.4 水生生态系统影响预测与评价 (149)5.4.1 对水生生物影响 (149)5.4.2对鱼类影响 (149)5.4.3 水生生态环境影响小结 (152)5.5 施工期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153)5.5.1 地表水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153)5.5.2 大气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156)5.5.3 声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156)5.5.4 固体废物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1585.5.5 施工期人群健康影响分析 (160)5.6 水土流失预测 (161)5.6.1 预测内容 (161)5.6.2 扰动土地面积 (161)5.6.3 损坏水土保持设施 (161)5.6.4 弃土弃渣量 (161)5.6.5 水土流失量预测 (168)5.7 社会、经济影响预测与评价 (180)5.7.1 增强地区防洪能力 (180)5.7.2 确保地区社会经济持续发展 (180)5.8 移民安置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181)5.8.1移民安置环境容量分析 (181)5.8.2 移民安置对土地资源影响 (182)5.8.3移民生活水平影响分析 (191)6 自然保护区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193)6.1 工程与自然保护区相对位置关系 (193)6.2 对自然保护区植物资源影响 (194)6.2.1 对植物区系组成影响 (194)6.2.2 工程占地对植被生物量的影响. 1956.3 对自然保护区野生动物影响 (197)6.3.1对鸟类的影响 (197)6.3.2 对其他动物影响 (213)6.4 工程建设后对自然保护区影响 (213)6.4.1 对自然保护区补水影响 (213)6.4.2工程占地对自然保护区结构与功能影响 (216)6.4.3 土地利用格局影响 (217)6.5 自然保护区环境影响评价小结 (219)6.5.1 对自然保护区重要保护对象的影响 (219)6.5.2 对自然保护区结构与功能的影响2206.5.3 相关意见 (220)7 环境保护对策措施 (221)7.1 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221)7.1.1 陆生生态保护措施 (221)7.1.2 水生生态保护措施 (224)7.2 施工期环境保护措施 (224)7.2.1 水环境保护措施 (224)7.2.2 环境空气保护措施 (225)7.2.3 声环境保护措施 (225)7.2.4 固体废弃物处置措施 (226)7.2.5 人群健康保护措施 (226)7.3 水土流失防治措施 (226)7.4 小结 (228)8 环境管理与监测计划 (238)8.1 环境管理 (238)8.1.1 环境管理目标 (238)8.1.2 环境管理机构设置及职责 (238)8.2 环境监理 (239)8.3 环境监测计划 (240)8.3.1 大气环境监测 (240)8.3.2 声环境监测 (240)8.3.3 水土流失监测 (241)8.3.4 人群健康监测 (242)8.4 生态环境管理与监测 (243)8.4.1 生态环境管理机构 (243)8.4.2 生态环境监理 (247)8.4.3 生态环境监测 (247)8.5 环境保护竣工验收 (248)8.5.1 目的 (248)8.5.2主要验收内容 (248)9 环保投资估算与环境经济损益分析 (253)9.1 环保投资估算 (253)9.1.1 编制依据 (253)9.1.2 投资项目划分 (253)9.1.3 环境保护投资估算 (254)9.2 环境经济损益分析 (261)9.2.1 环境经济效益 (262)9.2.2 工程投资与环境损失 (268)9.2.3 经济损益综合分析 (268)10 公众参与 (269)10.1 公众参与的目的 (269)10.2 公众参与的方式 (269)10.3 发放公众参与调查表 (269)10.3.1 调查范围与调查对象 (269)10.3.2 调查内容及时间 (270)10.3.3 调查结果统计 (273)10.3.4 公众意见汇总及处理 (276)10.4 召开座谈会 (276)10.5 公众参与结论 (277)11 环境影响评价结论与建议 (279)11.1 环境现状评价结论 (279)11.1.1 陆生生态系统 (279)11.1.2 水生生态系统 (280)11.1.3 自然保护区现状调查与评价.. 28011.1.4 水环境现状 (281)11.1.5大气环境与声环境现状 (281)11.2 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结论 (281)11.2.1 对水文情势影响 (281)11.2.2 陆生生态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28111.2.3 水生生态系统影响预测与评价 28211.2.4 自然保护区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283)11.2.5 施工期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28511.2.6水土流失 (285)11.2.7社会经济影响 (285)11.3 环保效益评价结论 (286)11.4 公众参与调查结论 (286)11.5 综合结论 (286)11.6 建议 (287)附件:附件1 任务委托书附件2山东省环境保护局《关于黄河河口近期治理防洪工程建设环境影响评价执行标准的复函》附件3 《国务院关于黄河流域防洪规划的批复》附件 4 山东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关于《关于黄河河口近期防洪工程建设涉及山东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函》函的答复附件5山东省林业局《关于黄河河口近期治理防洪工程建设需占用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实验区的请示》附件6 公众参与调查表样表附图:附图1 黄河河口近期治理防洪工程建设地理位置示意图附图2 黄河河口近期治理防洪工程建设总体布置示意图附图3 黄河河口近期治理防洪工程建设施工总体布置图附图4 区域土壤类型图附图5 项目区水土流失三区划分图附图6 项目区土壤侵蚀类型图附图7 山东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功能区划图附图8 自然保护区植被类型图附图9 项目区遥感影像图附图10项目区土地利用类型图附图11东营市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图附图12项目区土地利用类型变化图附图13 工程与自然保护区位置关系示意图附图14施工布置与自然保护区位置关系示意图附图15 工程与自然保护区重要生态保护区位置关系图附图16工程与自然保护区重要物种分布位置关系示意图前言黄河河口地区位于渤海湾与莱州湾之间,地理位置为东经118º10′~119º15′,北纬37º15′~38º10′,属陆相弱潮强烈堆积性河口,是1855年黄河改道入渤海以来由黄河泥沙淤积、填海造陆所形成的一片新陆地,该地区又称黄河河口三角洲。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