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文学(一)复习资料:名词解释、简答和论述侯赛军特洛伊战争的起因和实质。
特洛伊战争的起因是古希腊妇女海伦被抢。
在古代,以妇女为导火线而进行征讨的战争是常有的事。
古代抢夺妇女是父权制社会掠夺财富的一种表现。
妇女被物化,她被当做男人的财产和性奴隶。
妇女被抢,侵占了被抢妇女丈夫的私有财产,私有财产是不可侵犯的。
为此引发战争,是为了争夺和抢劫财富,包括妇女在内。
为妇女而战只是一个借口。
特洛伊战争海伦被抢的实质也应如此。
简述《俄狄浦斯王》中的命运观。
《俄狄浦斯王》展示的是人与命运的冲突。
在索福克勒斯看来,俄狄浦斯为躲避杀父娶母的厄运四处奔走,力图自己来掌握自己的命运,这是值得肯定和歌颂的。
然而,他的抗争却归于失败,命运使这样一个优秀人物成了罪人。
因此,他对命运的正义性和合理性提出了怀疑。
这种对与命运抗争的英雄的肯定和在客观上对命运合理性的怀疑,正是雅典奴隶主政治由盛及衰时期民主派意识的特点。
面对尖锐的社会矛盾,雅典的自由民一方面相信自己的力量,另一方面又对社会危机感到惶惑与无能为力,表现出强烈的悲愤情绪。
简述《神曲》的主题思想。
《神曲》写的是诗人神游地狱、炼狱、天堂三界的故事,但通篇充满了象征的寓意。
黑暗的森林象征意大利的社会现实;豹、狼、狮象征当时阻碍社会前进的邪恶势力;森林迷路象征人类的迷惘;维吉尔象征理性;贝雅特丽齐象征信仰。
但丁通过这些具有象征意义的人物表现了作品的主题思想:意大利和人类只有在理性的指引下,经过各种苦难的考验,去除各种罪恶,在道德上得到净化,再经过信仰的引导,才能走出迷惘,达到至善至美的崇高境界,从而得到永恒的幸福。
简析但丁《神曲》思想内容及艺术上的二重性恩格斯认为意大利的但丁是中世纪最后一位诗人,同时又是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这个评述,既指出了但丁的二重性,也是理解《神曲》的二重性的关键。
《神曲》二重性首先表现在如何看待祖国的前途命运。
一方面但丁认识到统一意大利是拯救祖国的唯一途径,谴责党派纷争。
另一方面他所设想的统一方式却是空想的、错误的,把希望寄托在好皇帝和人们的道德完善上。
其次表现在对待宗教的二重态度上。
一方面主张信仰上帝,为天主、圣徒、苦行僧唱颂歌,另一方面对现实中的教会罪恶做了全面的揭发与批判。
第三表现在对待现世人生的态度。
一方面歌颂禁欲主义的伦理道德观念,另一方面又肯定现世人生,赞美人性,表现了人文主义的思想意识。
第四表现在艺术手法的运用上。
一方面采用中世纪文学的创作手法,如梦幻形式、象征手法、神秘主义描写;另一方面又显示出近代文学的创作特点,如写实手法、心理描写、运用意大利语写作,促进了意大利民族语言和民族意识的形成和发展。
凡此种种,都表现出《神曲》的二重性,既有中世纪的一面,又有新时代的一面。
什么是文艺复兴?14世纪初至17世纪中叶欧洲新兴资产阶级掀起了一场大规模的反封建反教会的思想文化运动。
先在意大利产生,接着席卷欧洲。
文艺复兴是资产阶级反封建反教会的世俗形式,以复兴与中世纪神学完全不同的古希腊罗马文化而开始的。
但它的意义并不在于复古,而在于创造,在于借用古代文化中有利于资产阶级的积极因素,实际上是资产阶级为了登上历史舞台而进行的一场运动。
怎样理解人文主义的进步性及局限性?文艺复兴时期所形成的资产阶级世界观,称为“人文主义”,亦即人道主义,它是文艺复兴运动的中心思想,资产阶级反封建反教会的思想武器。
它强调以人为本位,肯定人的价值,维护人的权利,反对神的绝对权威。
具体表现为:1、提倡以人为中心,反对神权。
2、提倡个性解放、个人幸福,反对禁欲主义、来世思想。
3、提倡知识、理性,反对蒙昧主义、神秘主义。
4、拥护中央集权,反对封建割据。
这是它的进步意义。
但人文主义有其阶级局限性,它的哲学基础是人性论,其实质是个人主义,它所强调的人是抽象的,形式上是全人类,实际上是资产阶级自身。
他们把个人主义视为天经地义的准则。
人文主义者承袭了古希腊罗马文化中的人本精神,同时保留了对上帝的承认。
它反对教会,并不否定宗教,只是反对教会里不合理的、扼杀人性的部分和教会的神权统治。
简述人文主义文学的基本特征。
答:(1)内容上有鲜明的反封建倾向,主张人性,现世幸福。
(2)文学手法上摒弃了梦幻、象征手法,注重写实,真实地反映人生和社会生活,也包含了追求理想的浪漫主义因素。
(3)文学形式丰富多样,不仅继承和发展了希腊罗马文学的各种样式,还开辟了新的文学样式。
(4)用本民族语言进行创作,促进了各民族语言的统一,使文学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
什么叫十四行诗?又译“商籁体”,是欧洲一种格律严谨的抒情诗体。
最初流行于意大利,彼特拉克的创作使其臻于完美,又称“彼特拉克体”,后传到欧洲各国。
什么叫流浪汉小说?它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怎样的影响?流浪汉小说是16世纪中叶西班牙在中世纪市民文学传统影响下产生的一种新的小说类型。
以城市下层人物的活动为中心,从城市下层人物的角度去观察分析社会上的种种丑恶现象,用人物流浪史的形式,幽默的风格,简洁流畅的语言,广泛反映当时的社会生活。
代表作是无名氏的《小癞子》。
西班牙流浪汉小说对于欧洲近代小说的发展,特别是在长篇小说的结构方法和人物描写方面,有过积极的启迪作用。
简析《十日谈》作为欧洲第一部现实主义作品所反映的思想内容。
薄伽丘的《十日谈》故事来源不一,有的取材于历史事件,有的取材于民间文学,有的借鉴东方故事,有的是作家的创造。
作家以人文主义思想对这些故事进行再创造,从而广泛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被认为是欧洲第一部现实主义文学作品。
其思想内容主要表现在:第一,歌颂爱情,反对禁欲主义。
作者把爱情看作是人的一种重要而自然的高尚情感,人人都有权利享受爱情。
他歌颂爱情的力量,能使愚者变得聪明;他赞美至死不渝的爱,真正的爱情能够冲破一切封建的罗网;他反对门当户对和包办婚姻,认为“只有品德才是区分人类的标准”。
特别是《第四天故事第一》中的男女主人公纪斯卡和骑思梦达的爱情故事更是感人至深,具有强烈的反封建意义。
第二,讽刺、揭露和批判了教会与封建君臣的虚伪、狡诈和愚蠢。
作者以辛辣的笔调大胆地揭露了教会的腐败和堕落,撕破了教会神圣的外衣,把它们的种种罪恶暴露在了光天化日之下。
第三,赞美妇女才能,宣传男女平等。
作者认为妇女既不是圣母,也不是魔鬼,而是与男人一样有个性、有能力、有智慧的活人,体现了对妇女人格的尊重。
简析《堂·吉诃德》的思想意义。
《堂·吉诃德》是一部反封建的杰作。
它以深刻的内容、典型的人物和辛辣的讽刺,抨击嘲笑了腐朽荒唐的骑士制度和流行的骑士小说,生动地表现出骑士的长矛、甲胄已进了历史陈列馆,逆时代车轮而行必将碰得头破血流。
事实上,小说问世后,骑士小说在西班牙就销声匿迹了。
小说为后人提供了16世纪末到17世纪初西班牙社会的政治、经济、道德生活的广阔画面,揭露了封建贵族的骄奢淫逸,官僚衙门的贪污纳贿,反映了封建统治下人民的苦难生活。
小说在典型人物的塑造上为后人提供了很多借鉴。
全书中虽然只写了两个主要人物:堂·吉诃德和桑丘,但以他们的游侠经历为线索,反映了广阔的社会生活。
堂·吉诃德以其脱离实际、盲目蛮干的性格特征而成为这类人物的代名词,但是他的人文主义理想和他为实现理想勇往直前的精神,又令人感动,有值得肯定的可贵品质。
他和桑丘都不是类型化的人物。
分析堂吉诃德形象。
答:堂吉诃德是一个耽于骑士幻想的人文主义者,其审美属性既具有喜剧性又包含了悲剧性。
堂吉诃德最突出的性格特征是脱离实际,耽于幻想,行动盲目。
他读骑士小说入了迷,满脑子都是骑士小说中那些古怪念头,决心献身于骑士之道。
他明明是个年过半百、又高又瘦的老头,却夸口自己是天下少有的骑士。
他的坐骑明明是骨瘦如柴的弩马,他却声称是世间难得的骏马。
他的“意中人”明明是一个和他素无往来,身体粗壮,胸口上还长着毛的养猪姑娘,他却认为“她的美貌世上无双,她的名声女中第一”,她是世上最尊贵的公主,要为她终生效劳。
他带着幻想中的骑士狂热,以为处处有鬼怪妖魔,时时都是他行侠仗义的机会,疯疯癫癫,干出了一系列蠢事。
先后三次游侠,历经大小二十余次冒险,屡遭失败,仍执迷不悟,不能不成为一个滑稽可笑的喜剧人物。
另一方面,堂吉诃德并不同于那些效忠封建领主的骑士。
他献身骑士游侠是为了主持正义,消除世间的不平,是出于济世救人的责任感,动机是高尚的。
他大战风车,是因为他把风车当作危害人类的巨人。
他释放苦役犯,是因为“人是天生自由的”。
而且只要不触及骑士道,他就谈吐高雅,见解深刻。
他一再咒骂自己的时代世风日下,邪恶横行。
他追求平等,告诉桑丘不以出身贫贱为耻。
他的社会理想是建立没有人剥削人、人压迫人的太平盛世。
他对社会、人生乃至文学艺术都有不少真知灼见,显示出渊博的学识。
他本身又具有慷慨大度、正直无私、善良忠贞等美德。
这些思想和品质,闪耀着人文主义理想的光辉。
更为重要的是,他为了实现理想,行动中还表现出一种敢于赴汤蹈火而在所不辞的自我牺牲精神,一种近乎殉道者的圣洁。
他不怕讥笑、不怕打击和失败,坚忍不拔、百折不挠,真心实意要改造世界,无休无止地战斗。
但由于他思想脱离实际,行动违反历史进程,他的理想不可能实现。
当他最后从幻想中醒悟过来时,又离开了人世。
因此,他又使人怜悯和同情,在他令人可笑的喜剧性背后,隐藏着深刻的悲剧性。
简析桑丘·潘沙形象桑丘·潘沙是《堂·吉诃德》中的另一重要人物形象。
他是西班牙农民的典型形象。
他清醒冷静,讲究实际,他跟堂·吉诃德出行,当他的侍从,只是想通过冒险摆脱贫穷现状。
但后来,他身上的机智、善良等农民的优秀品质逐渐占了主导地位。
堂·吉诃德为了真理奋不顾身的崇高品质深深打动了他,随着游历,他的思想境界也在变化、发展。
他常常指出堂·吉诃德的错误,对友情十分忠诚。
他当上了“总督”以后,决心保护好人,决不宽容坏人。
他在“任期”中间做了许多好事。
桑丘是与堂·吉诃德对立而又互补的形象,在他身上体现了普通人民的智慧和美好品质。
简述《堂吉诃德》的艺术特色。
艺术特色:(1)采用骑士小说的结构方式。
(2)着力刻画两个典型。
(3)锐利、强烈的讽刺。
(4)鲜明生动的大众化语言。
此外,还借人物之口,直接提出了小说创作的有关理论。
莎士比亚化指的是莎士比亚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及其戏剧艺术手法,即要求作家不从抽象概念而是从现实生活出发,通过生动丰富的情节、优美的语言,塑造性格鲜明的典型人物,用形象化的艺术描绘和再现现实生活,表现时代精神。
请谈谈莎士比亚在《威尼斯商人》中是如何对待夏洛克形象的。
答:(1)夏洛克是原始积累时期高利贷商人。
他集贪婪、吝啬、狡猾和残酷于一身,他的一切行为的出发点都归结为对金钱的贪欲。
对他的贪婪吝啬、凶险残忍,莎士比亚给以强烈的讽刺批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