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最新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专项突破:古诗文基础知识与阅读(含答案)

最新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专项突破:古诗文基础知识与阅读(含答案)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专项突破:古诗文基础知识与阅读(含答案)一、选择题1.下列对《孙权劝学》中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初(当初)当涂(当道,当权)务(事务)B.孤(古代王侯的自称)博士(知识高深的人)辞(推托)C.涉猎(粗略地阅读)往事(历史)经(经过)D.见事(知晓事情)及(到,等到)非复(不再是)2.下列句中画线词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A.康肃笑而遣之濯清涟而不妖B.尝射于家圃霜叶红于二月花C.但当涉猎但微颔之D.以我酌油知之以钱覆其口3.下列“之”字用法相同的一组是()①睨之久而不去②何陋之有③以我酌油知之④水陆草木之花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③二、填空题1.积累性默写。

(1)念天地之悠悠,__________________!(陈子昂《登幽州台歌》)(2)__________________,阴阳割昏晓。

(杜甫《望岳》)(3)__________________,自缘身在最高层。

(王安石《登飞来峰》)(4)莫笑农家腊酒浑,__________________。

(陆游《游山西村》)(5)落红不是无情物,__________________。

(龚自珍《己亥杂诗》)(6)马上相逢无纸笔,__________________。

(岑参《逢入京使》)(7)可怜夜半虚前席,__________________。

(李商隐《贾生》)(8)苔痕上阶绿,__________________。

(刘禹锡《陋室铭》)(9)予独爱莲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香远益清,亭亭净植,______________。

(周敦颐《爱莲说》)2.综合性默写。

(1)北朝乐府民歌《木兰诗》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诗,通过环境描写,渲染出十年军旅生活的悲壮、严酷,烘托出木兰勇敢、坚强的性格。

(2)出自《木兰诗》的成语“__________”比喻事情错综复杂,不易辨清真相。

其原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陆游《游山西村》一诗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景物描写形象生动,又寓含了世间事物消长变化的人生哲理,千百年来被人们广为传诵。

(4)《春夜洛城闻笛》中体现对家乡亲人的思念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杜甫的《望岳》一诗中,表现其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解释画线的词语。

(1)公亦以此自矜()(2)有卖油翁释担而立()(3)朔气传金柝()(4)即更刮目相待()(5)山不在高,有仙则名()(6)宜乎众矣()(7)沧州南有一寺临河干()(8)众服为确论()4.给下列句中画线词语选择正确的解释。

(1)阅十余岁()A.经过 B.阅读 C.看 D.检阅(2)竟不可得()A.竟然 B.全,从头至尾 C.终了,最后 D.完毕(3)尝射于家圃()A.经历 B.曾经 C.吃 D.体验(4)尔安敢轻吾射()A.存着 B.安全 C.安定 D.怎么三、阅读题(一)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早梅(唐)张谓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村路傍溪桥。

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销。

【注释】销:同“消”。

1.对于“一树寒梅白玉条”中的“白玉条”三字,有人说不恰当,不符合梅花呈朵状的形态特征。

试谈谈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销。

”这两句语言质朴,但包含着不尽的意蕴。

请做简要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列文段,回答下面问题。

木兰诗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

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

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

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

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

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

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

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1.本诗选自宋代_______编的《__________》。

这首诗是_______时期北方的一首乐府民歌。

2.给下列画线字词注音。

可汗()()燕山()胡骑()辔头()3.全诗详略得当,哪些是详写?哪些是略写?为什么这样安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木兰回到家后的一系列举动表现了她什么样的心情?文中用哪些动词来表现她的心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画线句运用的修辞手法是_________,写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下列不是对偶句的一项是()A.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B.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C.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D.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7.结尾一段吟唱附文,以兔为喻,赞颂了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下列文段,回答下面的问题。

[甲]秋水时至,百川灌河。

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

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

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

东面而视,不见水端。

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

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

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选自《庄子•秋水》)[乙]黄帝将见大隗①乎具茨②之山,适遇牧马童子,问涂③焉,曰:“若知具茨之山乎?”曰:“然。

”“若知大隗之所存乎?”曰:“然。

”黄帝曰:“异哉小童!非徒知具茨之山,又知大隗之所存。

请问为天下。

”小童辞④。

黄帝再问。

小童曰:“夫为天下者,亦奚⑤以异乎牧马者哉?亦去其害马者而已矣。

”黄帝再拜稽首,称天师而退。

(选自《庄子·徐无鬼》)【注释】①大隗:传说中的神名。

②具茨:山名。

③涂:同“途”,路。

④辞:谢绝。

⑤奚:何,什么。

1.解释下列画线词。

(1)秋水时至()(2)今我睹子之难穷也(3)黄帝将见大隗乎具茨之山()(4)适遇牧马童子()2.下列画线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河伯始旋其面目亦去其害马者而已矣B.望洋向若而叹曰若知具茨之山乎C.河伯欣然自喜曰:“然。

”D.于是焉是进亦忧,退亦忧3.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闻道百,以为莫己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夫为天下者,亦奚以异乎牧马者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甲、乙两文中各提炼出一个成语,然后概括河伯和黄帝身上的共同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请说说黄帝的做法对我们今天的学习和生活有什么借鉴意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解析:一、选择题1.B2.C3.D二、填空题1.(1)独怆然而涕下(2)造化钟神秀(3)不畏浮云遮望眼(4)丰年留客足鸡豚(5)化作春泥更护花(6)凭君传语报平安(7)不问苍生问鬼神(8)草色入帘青(9)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2.(1)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2)扑朔迷离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3)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4)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5)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3.(1)自夸(2)放下担子(3)北方(4)重新(5)出名(6)应当(7)河岸(8)正确4.(1)A(2)C(3)B(4)D三、阅读题(一)1.“白玉条”是恰当的,因为这样更能体现梅花开得旺盛,压满枝头;同时,也能说明诗人当时立足点是远处,和第三句相呼应。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