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成长理论
由此可见,钱德勒强调了三种投资,即为扩大生 产而进行的设备投资,为大规模营销进行的投资,为 有效的开展生产、营销活动而对管理进行投资。
企业管理能力与事业规模协同性所反应的可持续成长性分析 B1
规 模 能 力
B0 C1 A C0
事业规模曲线 企业管理能力 曲线
成长力平衡点
成长力盈余空间
D1
D0
可能寿命时间
20世纪初25年间(以 泰罗制为代表)古典 理论--X理论 核心观点:人是单纯 的“经济人”一切动 机都是经济动机。 管理方式:以物为中 心的刚性管理,对人 员的管理 用强制和 惩罚的方法。 案例:泰罗为工人提 工资20%,生产扩大 80%,成本降低30% 。
协调型阶段
20世纪初25年后(以 行为科学为代表)人 际关系理论--Y理 论 核心观点:人是自我 实现人、社会人 管理方式:创造适宜 工作环境,以激发员 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以人为中心”的柔 性管理。 案例:霍桑实验:改 善工作条件以重视工 人引起产量上升。
而应该保持组织效率和效果与企业扩张能力同步提高。
二、日本经验:企业价值观激励企业发展
80年代初,根据当时日美企业的竞争态势的变化,国外 对企业的成长有一些代表性的研究,如:彼得斯和奥特曼合 著的《成功之路》、帕斯卡尔和艾索的《日本的管理艺术》 等。 他们通过大量的考察和研究,发现在企业的经营活动 中,企业的经营战略、组织和价值观对企业的发展起着积极 作用,尤其是企业的价值观。一个成功的企业价值观,能在 企业组织成员中引起共鸣、产生同感,并对该企业的经营思
三、 建立学习型组织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斯隆管理学院的一群专家学者们在佛 思特和彼得.圣吉等人的领导下,开创了学习型组织的研究, 其目的在于建立一些实用的方法和工具,帮助企业组织建立 一种适应动态变化的学习能力。他们指出,1970年美国幸福 杂志列出的““500家大企业”排行榜的公司,到了20世纪 80年代却有1/3已经销声匿迹,其原因就在于这些企业组织 没有具备强大的学习和自适应发展的能力。圣吉认为,在当 今世界上只有能够设法使企业组织的所有成员全身心地投入 并有能力不断学习的企业,才能适应瞬息万变的环境,赢得 长期的发展。 因此,未来最成功的企业将会是“学习型组织”,企业 持久的优势源于有能力比你的竞争对手学习得更快。
创造型阶段
20世纪80年代后(以企 业文化为代表:日本经 验)--Z理论 核心观点:人是整体的 统一 管理方式:企业管理从 技术经济上升到文化层 面。 案例:通用的“别克” 装配厂当时是全公司效 率和质量最低的工厂, 考察后经用日本文化管 理方式重新设计,最终 成为最先进的工厂。揭 示出使工人关心企业是 提高生产率的关键。
一、钱德勒:投资促进发展
钱德勒通过对近代欧美企业管理史的实证分析, 认为企业发展的动力是组织能力,而组织能力是靠企业 在其历史发展过程中,充分利用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 获得的生产能力、营销能力和管理技能,是从企业内 部组织起来的物质设施、能力和人力的集合。
根据钱德勒的研究,认为美国一些长期绩优大企 业就是长期不断对生产、营销、管理三方面进行巨额 投资,产生了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美国企业发展到 一定的规模,就以四种方式不断扩大,即横向一体化、 纵向一体化、开拓新市场、开发新产品,实现庞大的 组织结构和组织能力,获得持续的竞争优势。
《第五项修炼》具体的总结了学习型组织的理论与实践。 圣吉认为,企业是一个系统,这个系统可以通过不断学
习来提高生存和发展的能力。一些组织之所以“ 昙花一
现”,不能持续性发展的原因,是因为这些企业组织在
学习上存在着学习障碍,即“ 学习智障”。 针对组织中
存在的这种学习障碍,圣吉提出要在组织中实行:共同 愿景、自我超越、团队学习、改善心智模式和系统思考 的“ 五项修炼”,建立一个相互关联、彼此通融的 “ 学习型组织”,使组织形成“ 学习 、 持续改进、建
想和经营行为产生影响,这种价值观和思想引导、激励着全
公司的人,它成为企业进行决策的一系列根本指导思想和思 维方法,成为组织成员的行动指南。
这种建立在价值观上的统一和基本理念之上的激励, 并将这种思想贯彻到企业文化中去的行为,充分体现了
以人为本的思想。这种企业文化管理对企业的发展最为
重要。 操作中要求,企业的最高管理层要利用一切手段、寻 找一切机会渗透企业的价值观念,反复宣传、灌输经营 理念,在企业中形成一种积极向上的强文化机制,从而
《企业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工业资本主义的原动力》
钱德勒认为组织的能力来源于企业对三个方面的投资:
第一,企业为使其技术和能力充分发挥,实现规模经 济和范围经济,进行大规模生产设备的投资,。
第二,企业为配合大规模生产和迅速增长的销售需要, 对全国乃至国外的营销、流通网络的投资。
第三,由于生产、流通的扩大,企业需要增加管理人 员,用以监督、调节这两个基本职能活动,而且还要 为将来的生产和流通制定计划、分配资源而培养具有 领导作用的管理人才,对管理的投资。
企业成长理论
成长这一概念的英文是Growth,中文可译为生长、发肓、发展、 成长、增长、增加、增大等。在经济学中,多用增长一词。如增长 经济学(growth economics)、增长理论(growth theory)。在经营 管理学中,则多用成长一词,如成长战略(growth strategies)、成 长曲线(growth curve)、成长期(growth stage)。本研究中成长 理论(growth theory)即指企业发展问题的研究。
振奋员工的精神,加强员工对企业组织的认同感。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企业文化建设的一般模式
企业高级管理人员 制定并努力实施基于经营战略的价值观、经营理念
企业经营行为 企业员工运用受价值观/经营理念指导的行为方式 实施各项经营实务工作;
企业文化 包含了企业经营理念/ 核心价值观以及企业存在的 意义,并通过企业行为反映出来
机械型阶段
如图1 在企业能力曲线A不变情况下,如果事业规模曲线B。由于追求规模扩张而 达到B1,则可能扩大成长亏损空间,造成成长力平衡点回移,由C0变为C1,相应地 ,可能寿命时间由D0变为D1,这是追求规模扩张的“ 巨婴型”企业失败和短命的 原因。由此可以看出,一个企业要实现可持续成长,不能一味地追求规模扩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