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性学习设计方案模板研究课题名幼儿园语言特色活动研究称:设计者姓名文所在学校所教年级中班研究学科语言联系电话电子邮件一、课题背景、意义及介绍1、背景说明(怎么会想到本课题的):课题源于问题。
我园课题提出主要源于社会背景、教育现状、课题深入三方面问题的思考:问题一、全球化时代正在来临,新时期的幼儿园语言教育如何应对社会发展的需要?二十一世纪经济的发展正越来越快地使全球演变成一个小小的“村落”,全球一体化时代正在来临,各种文化正在相互融合、交织。
细细观察,我们可以看到,一些引导世界潮流的强势文化正以各种方式悄无声息地渗入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语言首当其冲,特别是英语,它正以“国际普通话”的强势冲击着我们的语言教育,中国孩子们吃着肯得基、说着“A、B、C”已经在不自觉地“享受”异域文化。
这些方方面面,潜移默化影响着孩子们,也对幼儿语言教育带来冲击。
我们认为在全球一体化的教育新背景下,幼儿园开展语言教育与其说是幼儿语言能力的培养,不如说是一种民族文化的熏陶。
幼儿园语言教育既要面向将来,广泛吸纳,与时俱进,为幼儿终身发展奠定基础,又要侧重于发挥语言的文化功能,让幼儿学好中国话,在母语教育中得到民族精神的培育,为幼儿将来走向世界做一个“有根”的地球人奠定基础。
那新时期的幼儿园语言教育该如何强化语言的奠基功能呢?这是我们要思考的问题。
问题二、幼儿接受语言教育的文化现实有待改观,如何推陈出新,通过创新活动更有效地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就目前幼儿园语言教育的现状来说,语言教育较多指向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语言教育的社会性功能挖掘较少、整合性功能开发不够,教育手段较为单一,教育方法有待创新。
如何与时俱进地创新语言教育内容、更新语言教育方法、提高语言教育效能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问题。
幼儿语言教育效能的提高离不开教师和家长二方面的素养。
但目前的情况是,二十一世纪的青年教师受网络文化和外来语的影响,语言存在着异化现象,语言表达空泛、怪异,不规范,课堂教学语言也缺乏一定的艺术性。
在幼儿家庭教育层面,一些家长缺乏幼儿语言教育的科学方法,需要正确的导向。
如何通过创新活动,家园合力共同推进幼儿语言教育的发展?这是我们工作中要研究的问题。
问题三、我园通过十多年课题研究形成了和合理念,现在如何从理论走向行为,指导幼儿园语言教育实践呢?我园的“乐教”课程源自“八五”起步,经历了从“组合”到“整合”,又从“整合”到“融合”,再从“融合”到“合和”的过程。
经过十多年课题研究,目前,我园已形成了鲜明的乐教特色,形成了较高层次上的和合理念,和合教育理念体现为互补的、支持的、生长的、和谐的一种教育思想。
马克思主义理论告诉我们,实践上升为理论,又要反馈到实践中,用以指导新的实践。
现在,如何把和合理念落实到某一个教学领域的具体教育实践中去指导新的教育实践呢?在“十五”课题研究中,我园运用同构理论开展了初步的乐语之教的研究,研究目标主要是就学科间挖掘音乐与语言相通的要素,把语言要素有机地融合到音乐活动中,以一定的教学策略组合而形成个性鲜明的音乐教育活动。
乐语同构活动中,音乐的成分多,语言的成分少;音乐活动研究较多,语言活动研究少。
在我园乐教课程的背景下,运用和合理念开展语言特色活动研究是我园课题研究向纵深发展滋生的一个新的生长点,也是我园课题研究可持续发展的亮点。
如何运用和合理念开展深入的、有一定特色的语言活动呢?这是我们教育研究中具体要解决的问题。
2、课题的意义(为什么要进行本课题的研究):首先,该课题研究体现了全球化背景下幼儿园语言教育新的价值取向。
该课题的研究通过挖掘语言教育在婴幼儿一生成长中的奠基功能,让幼儿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接受民族文化的熏陶,培养幼儿对民族文化的认同。
文化传承、实际运用是该课题的基本特征,它是语言教育在婴幼儿发展中重要价值的进一步验证,既符合幼儿语言学习规律,同时又把幼儿民族性格、民族精神的培养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
其次,该课题研究在语言教育整合性、特色性建设上体现了独特的实践意义。
通过探索和合理念在语言领域转化为教育行为,促进家园教育共同体的形成,促进教育内容和手段的更新,促进乐语之教向纵深发展,最终都落实到促进幼儿身心整体和谐发展。
这一课题研究对构建新时期语言教育实践操作样式及和合理念在语言领域的探索具有较大实践意义。
3、课题介绍1、哲学和谐观。
在中国古代的天人合一、天人相应、阴阳相合、对立统一的哲学观点中,“合一”与“相应”实际上便是对天人间、事物间和谐关系一种说法,是谈论各种系统中的阴阳两面如何“相和”的。
只有相和才能产生和谐共振,只有在“和谐共振”的情况下才能产生创生最可持续的功效。
幼儿园语言教育追求教育效益、审美情感、可持续发展,在本质上是与哲学“和谐”观相通一致的。
2、语言整合观语言整合观既表现为幼儿语言发展有赖于社会知识、认知知识和语言知识三种知识的整合习得,同时本质上更深层次体现为工具性和文化性双重性能的整合。
语言既是人际交流的工具,同时又是精神思想的外在体现,这二种要素是整合一体的,其中文化性是语言的灵魂,是最具生命力的。
幼儿园培养幼儿的语言能力,这是语言作为交流工具使用的一种培训,而语言文化性的挖掘,则是要关注语言内容选择的精神内涵。
这是幼儿园语言教育的二方面,二者缺一不可。
幼儿是未来中国公民培养的奠基阶段,幼儿园语言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把幼儿语言能力的培养和民族性格、民族精神的培育有机融合在一起的语言教育活动。
3、教育生态观。
和合理念下的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体现为教育活动的一种生态。
它是一种以人为本的教育,是语言本质的、教师的、幼儿的、家长的、环境的等共同因素的有机联系、相融相和、支持互补,最终达到时代的、审美的、和谐的、可持续发展的一种教育效果。
它符合幼儿语言学习规律、幼儿学习方式、我国新时期人才培养的需要,它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发展。
二、研究性学习的教学目的和方法(可按新课程标准的三维目标(或布鲁姆目标分类法)进行研究性学习的教学目和方法的阐述)三、参与者特征分析(重点分析学生有哪些共性、有哪些差异,尤其对开展研究性学习有影响的因素。
)1、大部分幼儿在三至四左右,有倾听和表达的欲望。
2、幼儿存在表达不清的情况。
3、幼儿不够大胆自信。
四、研究的目标与内容(课题研究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什么,通过哪些内容的研究来达成这一目标)目标:1、以和合理念为指导,开展教育资源、教育内容、教育领域、教育形式几方面的语言创新活动,构建二十一世纪全球化背景下具有本土特色、本园特色、儿童特色的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新的操作样式。
2、以整合手段下的语言教育活动为切入口,增强民族文化在幼儿身心发展中的奠基功能,激发幼儿说中国话、爱祖国、爱家乡的情感,通过语言活动最大化地促进幼儿思想的、认知的、能力的、身体的、情感审美的多方面和谐发展。
3、在语言活动研究过程中,通过开拓新的教育资源,形成一个家园合一的教育共同体,造就一批新的科研型教学新秀、教学能手、名师,形成一支善于思考、勇于创新、具有较强科研能力、教学个性鲜明的教师队伍。
内容:(一)教育主体的和合——“家园共振”的语言特色活动研究在教育活动中,和合的最高境界体现为教育思想的和谐。
对学龄前幼儿来说,0-6岁时期正是从家庭向走幼儿园的过渡阶段,家长和教师一并对幼儿身心发展产生举足轻重的教育影响,家长和教师教育思想是否和谐,以及由他们所构成的隐性教育环境是否和谐对幼儿发展有重要意义。
研究幼儿语言学习活动,首先需研究通过何种活动促使教师、家长达成教育思想的和谐,家园共育促进幼儿和谐发展。
1、探索家园平等对话的语言教育平台,改变家长在教育中的从属支配角色,提高家长的教育地位,形成家园互助互协、相互促进的教育共同体。
2、开发家园共育的特色性活动,探索科学的家园共育活动方式,使家长与教师在教育思想上和谐一致,形成“思想共振”的关系状态。
如开展以图书阅读为核心的“家园书友俱乐部”活动,通过平等交流活动商讨幼儿图书选择、阅读指导方法,在活动中家园合力教育幼儿。
再如,充分发挥家长的教育影响,让家长走进课堂,用一己所长进行展示活动,改变教师在课堂中单一的教育者角色,使幼儿的课堂教学更具“宽度”。
3、良好的情感状态是幼儿学习活动的即时动力,情感化的语言学习活动是培养幼儿创造性思维,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有效学习样式。
探索以情感体验为通道的语言活动,变硬性灌输式的上课为妙趣横生的活动,变幼儿机械被动的学习为幼儿想学、会学的主体性学习,变教师、家长盲目地教为巧秒地导。
如分享阅读活动。
通过家长与老师间指导幼儿阅读经验的分享、家长与孩子间亲子阅读情感的分享、师幼阅读中良好关系体验,共同构建和谐的语言教育环境。
4、探索提高教师、家长语言教育素养的有效途径,开发提高教师语言教育技能的特色活动。
(二)教育内容的和合——“情系乡土”的语言特色活动研究探索母语的文化功能,建构继承与吸纳和合的语言教育内容体系。
在语言内容思想性上突出民族精神、民族文化传承与时代发展、现代文明和谐统一,传统思想与现代理念和谐统一,文化熏陶和创新发展和谐统一,古今兼容促幼儿在民族文化继承的基础上有创新发展。
1、对原有语言教材进行优化、整合,精选适合幼儿的、民族的、精要的、时代性强的语言教材建构具有陶冶幼儿心性的语言内容体系。
如:改编、选编、创编具有本民族、本土地域气息的文化故事、歇后语、谚语,让幼儿体验语言的个性特色,感受民族文化的精髓。
2、探索具有认知冲突的语言活动,即引导幼儿对经典故事、寓言故事进行创造性讨论,通过辩论式学习活动促进幼儿思想的、语言的、心理的发展。
3、探索戏曲观赏、名著欣赏、故事听赏活动的有效途径,通过欣赏品味、演绎体验促进幼儿认知的、情感的、能力的发展。
(三)教育领域的和合——“悦耳审美”的语言特色活动研究音乐是由节奏、旋律、音响效果构成的听觉的艺术。
语言是由语气、音韵、声调快慢构成的听觉艺术。
音乐和语言都是流动的艺术,具有很多的相似性。
运用乐语同构的方式,探索音乐与语言学科间诸要素的相互作用,充分运用音乐的元素作用于语言活动,开发以乐促教的语言活动新形式,促进幼儿想象力、创造力、审美能力的发展。
1、运用乐语相通的节律、音韵、音响、速度特点培养幼儿语言表达的艺术性,使幼儿的语言表达更具表现力和感染力,并以此体验到民族语言特有的艺术美。
2、迁移运用音乐的节奏、音色等音响形式表现语言内容的情感、体验。
如:在理解文学作品的基础上迁移音乐的表现形式表现自己对文学活动的理解。
3、迁移运用音乐的表现形式进行语言文字组合,表达认知经验、思想感受。
如:从音乐节奏入手,引导幼儿创造性地随机编构儿童诗、顺口溜、快板等。
4、提取乐语中的有关要素互为融合重组,构建乐语一体的语言活动,促进幼儿音乐的、语言认知的、技能、情感等各方面整体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