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心脑血管疾病培训

心脑血管疾病培训

当今威胁中老年人生命的三大杀手是:第一大杀手:心脑血管疾病每年新增加脑中风病人150万,死亡超过120万,病死率80%。

第二大杀手:癌症老年人癌症发病率是年轻人的50倍,这是由于免疫力下降。

第三大杀手:糖尿病我国现有糖尿病人3000多万,每年新增加70多万,老年人糖尿病发病率已达到11.6%。

心脑血管疾病成为威胁中老年人生命的第一大杀手,这引起了世界的重视。

心脑血管疾病的种类很多,高血脂、高血压是引起心脑血管疾病主要两大元凶。

因此在这里主要讲与高血脂、高血压有关的心脑血管疾病。

(一) 高血脂与心脑血管疾病1、什么是血脂?血液中的脂肪类物质,统称为血脂。

血浆中的脂类包括胆固醇、甘油三酯、磷脂和非游离脂肪酸等,它们在血液中是与不同的蛋白质结合在一起,以“脂蛋白”的形式存在。

大部分胆固醇是人体自身合成的,少部分是从饮食中获得的。

甘油三酯恰恰相反,大部分是从饮食中获得的,少部分是人体自身合成的。

2、什么是高血脂:正常人体内的脂类物质的吸收、产生与消耗、转化维持动态平衡,所以血脂含量基本恒定不变。

当它们中的一项或多项超过合适水平时,便是高脂血症了。

高血脂是指血中胆固醇(TC)和/或甘油三酯(TG)过高或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过低,现代医学称之为血脂异常。

3、血脂正常值总胆固醇(TC)低于5.20mmol(毫摩尔)/L(》200mg/dl) 正常,高于 5.72mmol /L (200mg/dl) 异常;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低于 3.12mmol/L (120mg/dl)正常,高于3.64mmol/L(140mg/dl异常;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高于1.04mmol/L(40mg/dl) 正常,低于0.91mmol/L(35mg/dl)异常;甘油三酯(TG)低于1.70mmol/L(150mg/dl)正常,高于1.70mmol/L(》150mg/dl)异常。

4、胆固醇生理功能早在18世纪初期,科学家们第一次从胆石中提取出一种物质,并把它称为胆固醇。

人体中胆固醇的总量大约占体重的0.2%,各组织中的含量差别很大,例如骨质中胆固醇含量最少,按每100克计,骨质约含10毫克,骨骼肌约含100毫克,内脏多在150~250毫克之间,肝脏和皮肤含量稍高,约为300毫克。

脑和神经组织中含量最高,每100克组织约含2克,其总量约占全身总量的l/4。

胆固醇有三个主要生理功能:(1)形成胆酸:胆汁产于肝脏而储存于胆囊内,经释放进入小肠与被消化的脂肪混合。

胆汁的功能是将大颗粒的脂肪变成小颗粒,使其易于与小肠中的酶作用。

在小肠尾部,85%~95%的胆汁被重新吸收入血,肝脏重新吸收胆酸使之不断循环,剩余的胆汁(5%~15%)随粪便排出体外。

肝脏需产生新的胆酸来弥补这5%~15%的损失,此时就需要胆固醇。

(2)构成细胞膜:胆固醇是构成细胞膜的重要组成成分,细胞膜包围在人体每一细胞外,胆固醇为它的基本组成成分。

有人曾发现给动物喂食缺乏胆固醇的食物,结果这些动物的红细胞脆性增加,容易引起细胞的破裂。

因此,可以想象要是没有胆固醇,细胞就无法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生命也将终止。

(3)合成激素:激素是协调多细胞机体中不同细胞代谢作用的化学信使,参与机体内各种物质的代谢,包括糖、蛋白质、脂肪、水、电解质和矿物质等的代谢,对维持人体正常的生理功能十分重要。

人体的肾上腺皮质和性腺所释放的各种激素,如皮质醇、醛固酮、睾丸酮、雌二醇以及维生素D都属于类固醇激素,其前体物质就是胆固醇。

血脂又是供应人体热能的主要来源,是人体必需的营养成分之一。

5、高血脂的危害:血脂是人体中一种重要的物质,有许多非常重要的功能,但是不能超过一定的范围。

如果血脂过多,容易造成“血稠”,在血管壁上沉积,逐渐形成小斑块(就是我们常说的“动脉粥样硬化”)。

这些“斑块”增多、增大,逐渐堵塞血管,使血流变慢,血栓形成,严重时血流被中断。

这种情况如果发生在心脏,就引起冠心病;发生在脑,就会出现脑中风;如果堵塞眼底血管,将导致视力下降、失明;如果发生在肾脏,就会引起肾动脉硬化,肾功能衰竭;发生在下肢,会出现肢体坏死、溃烂等。

此外,高血脂可引发高血压(由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增多、增大,逐渐堵塞血管,使血管腔变小,血流阻力增大,血压增高,造成高血压。

)、诱发胆结石、胰腺炎,加重肝炎、导致男性性功能障碍、老年痴呆等疾病。

最新研究提示高血脂可能与癌症的发病有关。

a.血脂与冠心病:椐统计,心脑血管病的死亡率已超过人口全部死亡率的1/2。

冠心病也叫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冠状动脉是专门给心脏供血的动脉,由于过多脂肪沉积,造成动脉硬化,使血流受阻,引起心脏缺血,发生一系列症状,即冠心病。

引起冠心病的危险因素:高血脂、吸烟、糖尿病、肥胖、高血压、缺乏体力活动、精神过度紧张、冠心病家族史、口服避孕药等,其中、高血脂是引起冠心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

调节血脂是防治冠心病最基本疗法:血清总胆固醇水平下降1%,则冠心病的发生率下降2%。

只要有冠心病,不论你血脂高或不高,均应长期服用调脂药。

目前冠心病的治疗办法:1、一般治疗2、扩冠治疗3、降血脂治疗4、抗凝治疗5、溶栓治疗6、介入治疗(PTCA)7、冠状动脉旋磨术8、冠脉支架置入术9、冠状动脉搭桥术10、中药:银灵通。

b.血脂与脑梗塞的关系:当血液中胆固醇增高时,容易形成动脉硬化斑块,这些斑块在动脉壁内堆积,使动脉管腔狭窄,阻塞血液流入相应部位,引起脑梗塞,医学证明:长期调脂治疗不仅能治疗脑梗塞,还能预防脑梗塞。

因此,高血脂、脑动脉粥样硬化是脑梗塞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

c.血脂与糖尿病:高血脂、高血压与高血糖被称为“三高”,是威胁糖尿病患者健康与生命的主要危险因素。

三者密切相关,高血脂可加重糖尿病,所以糖尿病患者除治疗高血糖外,还需要调节血脂,这是减少糖尿病患者死亡率和致残率的关键。

糖尿病患者应注意调血脂:糖尿病合并高血脂更容易导致脑中风、冠心病、肢体坏死、眼底病变、肾脏病变、神经病变等,这些糖尿病的远期并发症是造成糖尿病患者残疾或过早死亡的主要原因。

半数以上糖尿病患者合并高血脂,积极治疗高血脂对控制血糖、预防并发症大有好处。

d.血脂与脂肪肝:脂肪肝是脂肪在肝内大量蓄积所致,常合并有血脂增高。

B 超检查是目前检查脂肪肝的主要手段。

脂肪肝发病率高达5~10%,成人体检中转氨酶增高者约35%为脂肪肝,部分患者可发展成肝硬化、肝癌。

因此,脂肪肝的防治对防止慢性肝病的进展和改善预后十分重要。

哪些人易患脂肪肝:高血脂患者、糖尿病患者、腹部脂肪堆积者、长期大量饮酒者、肥胖者和患有病毒性肝炎者。

脂肪肝有哪些症状:轻度脂肪肝多数无自觉症状,中度、重度表现为肝肿大、食欲减退、肝区胀痛、转氨酶升高,少数出现轻度黄疸、脾大等。

脂肪肝患者应该怎么办:早期治疗,可以阻止脂肪肝的发展,大多数脂肪肝是可以治愈的。

包括祛除病因、改善生活方式、调节饮食结构;应用调脂药进行治疗。

6、胆固醇不是越低越好胆固醇是人体组织结构、生命活动及新陈代谢中必不可少的物质。

它参与细胞与细胞膜的构成,对生物膜的透性、神经髓鞘的绝缘性及保护细胞免受一些毒素的侵害起着不可低估的效用。

其次,人体的免疫系统只有在胆固醇的协作下,才能完成其防御感染、自我稳定和免疫监视三大功能。

第三,胆固醇是类固醇激素的基本原料,这些激素与人的生理反应、水和电解质代谢、生殖繁衍关系密切,若其原料匮乏,势必影响人体的健康发育。

近10年来,科学家发现胆固醇在抗御癌症方面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科学实验表明,体内血胆固醇水平过低的人,患结肠癌的机会是胆固醇水平较高的人的3倍。

胆固醇过低还会造成机体功能紊乱,免疫功能下降,精神状态不稳,血管壁变脆,脑溢血的危险性增加等。

日本东京大学研究人员还提出一种新观点,认为吃高胆固醇食品对老年人反而有益。

10年的研究发现,胆固醇含量丰富的食品能降低那些与动脉硬化和心血管疾病有关的有害胆固醇。

当然,胆固醇也并非越高越好。

多余的胆固醇沉积在血管壁上,会导致心血管疾病。

因此,营养学家提出:要少量摄入含饱和脂肪酸与胆固醇的食物。

中老年人,尤其患有冠心病、高血压、动脉硬化者尤应注意慎食或不食猪油、黄油、动物内脏及鹌鹑蛋、墨鱼等高胆固醇食物。

营养学家建议:胆固醇日摄入量以控制在300毫克以下为宜。

7、哪些人易得高血脂:有高血脂家族史者;体型肥胖者;中老年人;长期高脂肪、高糖饮食者;绝经后妇女;长期吸烟、酗酒者;习惯于静坐运动少的人;生活无规律、情绪易激动、精神处于紧张状态者;肝肾疾病、糖尿病、高血压等疾病者。

8、高血脂的相应症状由于高血脂的发病是一个慢性过程,轻度高血脂通常没有任何不舒服的感觉,较重的会出现头晕目眩、头痛、胸闷、气短、心慌、胸痛、乏力、口角歪斜、不能说话、肢体麻木等症状,最终会导致冠心病、脑中风等严重疾病,并出现相应症状。

(二)高血压——“隐形杀手”高血压病是一种严重危害人体健康,影响生活质量的一种疾病。

我国患高血压有1.1亿,每年新增350万人。

临床表现有头痛,多发生在后脑部,还可有头晕,头胀,颈部扳住感,耳鸣,眼花,健忘,失眠,烦闷,乏力,四肢麻木,心悸等。

也是造成肢体偏瘫,心力衰竭,脑梗塞,脑出血,肾衰竭的重要原因,临床上因高血压病发生致残致死的病例屡见不鲜,故学者称之谓“隐形杀手”。

1、什么叫高血压?高血压是指动脉血压超过正常值的异常情况:正常血压:舒张压=<85mmHg,收缩压=<130mmHg 正常高值:舒张压85—89mmHg,收缩压130—139mmHg高血压:舒张压>=90mmHg,收缩压>=140mmHg高血压的分级:1级、140—149/90—99mmHg2级、160—179/100—109mmHg3级、>180/110mmHg高压在120 至140毫米汞柱之间,或低压在80至90毫米汞柱之间,将被视为“高血压前期”。

2、高血压的发生因素有:(1)年龄与性别高血压病的发病率随年龄增加而升高。

据国内资料,40岁以下的发病率平均为3.4%,40~49岁为10.2%,50~59岁为17.2%,60岁以上为24.1%。

男性高血压病患病率6.96%,女性为8.4%,女性高于男性。

一般来说,在35岁以前男性患病率略高于女性,35岁以后则女性高于男性,这可能与女性的妊娠与更年期内分泌变化有关。

(2)劳动性质不同的职业人员,高血压病的发病率有很大差别。

有关资料显示,脑力劳动为主者发病率达7.78%,体力劳动者达4.68%,而从事神经紧张度高的职业如司机、售票员,其高血压病患病率高达11.3%左右。

(3)肥胖或超重许多流行病学资料都说明肥胖者患高血压的机会比正常人高2~4倍,减轻体重血压往往会随着下降。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