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心脑血管疾病知识培训.ppt1

心脑血管疾病知识培训.ppt1


1-6血液和血液循环-认识心脏
1-6血液和血液循环

认识心脏:心脏分为四个腔,后上部为左、右心房,
二者之间借房间隔分开;前下部为左、右心室,二者 之间隔以室间隔。同侧房室间是相通的。左心房与左 心室之间有二尖瓣,右心房与右心室之间有三尖瓣, 二尖瓣与三尖瓣类似泵的闸门,它们保证了心内血液 的定向流动。心的右半接受和排出的都是静脉性(缺氧) 血,心的左半接受和射出的都是动脉性(充氧)血。心 脏之所以能够圆满完成这一任务,就是因为各腔的流 入道和流出道能够有规律地启闭开合的缘故。
1-6血液和血液循环-认识心脏
1-6血液和血液循环

认识心脏:心脏是人体内泵血的肌性动力
器官,重约300克,约占人体重量的0.5%, 其大小相当于本人的拳头。有趣的是,它的强 弱也常和拳头的强弱成正比。一个粗手粗脚的 人(多半是体力劳动者),除了拥有一副较大的 拳头之外,同时也拥有一个强大的心脏。反之, 一个细手细脚的人(多半是脑力劳动者),则多 半具有较小的心脏。很久以前,由于人们受封 建礼教的影响,不敢解剖人体,因此,并不清 楚心脏在人体内真正的位置,也因此对心脏产 生了许多错误的观念和看法。
1-3血液及血液循环

血浆:血液中去除血细胞和血小板后余
下部分就是血浆。它是一种半透明的淡 黄色粘稠状液体,约占血液的55-60%。 血浆中含水分92%左右,其余为球蛋白、 白蛋白、纤维蛋白元、酶、激素和无机 盐等。当血液流出血管时,其中纤维蛋 白元即可变为纤维蛋白,并和血细胞凝 固成块,有止血作用。
1-6血液和血液循环-认识心脏
1-6血液和血液循环

认识心脏:右房有三个入口,一个出口。入口即位
于腔静脉窦的上、下腔静脉口,位于下腔静脉口与右房 室口之间的冠状窦口。出口即右房室口,位于冠状窦口 的前方,沟通右心房和右心室。右室有出、入口各一。 入口即右房室口,周缘附有3块叶片状瓣膜,即三尖瓣, 瓣膜垂向室腔,并借许多线样的腱索与心室壁的3组乳 头肌相连。出口称为肺动脉口,周缘有3个半月形袋状 瓣膜,称肺动脉瓣。左房有4个入口、1个出口。在左心 房后壁的两侧,各有一对肺静脉口,为左、右肺静脉的 入口。左心房的前下方有左房室口,通向左心室。
要脂类有总胆固醇即游离胆固醇和胆固醇酯、
甘油三酯。当其中一种或几种脂类升高均称为
高脂血症。高脂血症中90%以上是高脂蛋白血
症。测定血浆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浓度即可诊断
高脂蛋白血症。
2-4 .血脂及高脂血症

中药治疗

近年来临床研究证明,许多中药都具有降低血脂 的作用,如草决明、泽泻、何首乌、蒲黄、山楂、大 黄、红花、银杏叶、虎杖、月见草、茵陈、麦芽等。 (1)草决明 又叫决明子,为豆科一年生植物钝叶 决明或决明的成熟种子。是一种味甘苦微寒的中药, 主要含有植物固醇及蒽醌类物质,具有抑制血清胆固 醇升高和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作用,降血脂效果 显著。 (2) 何首乌 含有大黄酸、大黄素、大黄酚、芦 荟大黄素等蒽醌类物质,能促进肠道蠕动,减少胆固 醇吸收,加快胆固醇排泄,从而起到降低血脂,抗动 脉粥样硬化的作用。何首乌有补肝肾、益精血,通便 泻下等功效,尤其适用于老年高血脂症兼有肝肾阴虚、 大便秘结的病人。
心脑血管疾病 基础知识培训
一、心脑血管疾病 严重威胁我国中老年人健康
1、心脑血管疾病具 有发病率高、致残 率高、死亡率高、 复发率高、并发症 多等“四高一多” 的特点。
1-1
发病率高:
卫生部统计,我国中老年人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情况:
高血脂:现有病人2亿,年增500万;
高血粘:现有病人1.5亿,年增400万; 高血压:现有病人1.5亿,年增400万; 冠心病:现有病人1亿,年增360万; 脑中风:现有病人2000万,年增200万;
2-2.血脂及高脂血症

甘油三酯:
能使低密度脂蛋白不进入肝脏代谢,而直接进 入导致动脉硬化和粥样斑块崩解的途径。甘油 三酯又使高密度脂蛋白进入肝脏灭活,结果高 密度脂蛋白减少。高密度脂蛋白对以上血脂造
成的血管损害有保护作用,是对人有益的脂蛋
白。
2-3.血脂及高脂血症

高脂血症:是指血中脂类浓度升高。血浆中主
高血糖、糖尿病人9000万,年增350万;
全国每11人中,就有1个高血压患者; 每20个人中就有一个高血脂患者; 每25个人中就有一个冠心病患者。
1-2
致残率高
90%的脑中风患者会留下半身不遂、痴 呆等后遗症。
1-3 复发率高 心脑血管疾病的 复发率高达95%。
1-4 死亡率高

WHO的统计:2001年,全世界心脑血管疾 病的死亡人数为1550万人,占整个死亡人 数的1/4。 国家卫生部统计:因高血压、冠心病而死 亡的人数占全国总死亡人数的41%,比肿瘤 高出25个百分点。在北京等大城市,因患 高血压、冠心病、脑中风死亡的人数占北 京总死亡人数的53%。 据调查:我国每年心脑血管病的死亡人数 为200万,平均每小时死亡300人。
2-2.血脂及高脂血症

总胆固醇: 损伤血管内皮细胞,促使动脉硬
化形成和发展。总胆固醇聚积在血管内膜,使 内膜增厚及粥样斑块形成,使管腔变窄,而冠 状动脉狭窄会影响心脏供氧。低密度脂蛋白使 内膜表面的粥样斑块变得松脆,容易脱落。脱 落的碎屑即栓子,小的栓子又不是一次脱落的, 全引起不稳定性心绞痛。大的栓子堵住了较大 的冠状动脉,可引起心肌梗塞。

大循环起始于左心室,左心室收缩将富含氧气和营养 物质的动脉血泵入主动脉,经各级动脉分支到达全身 各部组织的毛细血管,与组织细胞进行物质交换,即
血中的氧气和营养物质为组织细胞所吸收,组织细胞
的代谢产物和二氧化碳等进入血液,形成静脉血。再 经各级静脉,最后汇合成上、下腔静脉注入右心房。
1-8血液和血液循环


1-5并发症多


心血管病人往往患有高血压、糖尿病、 脑血管疾病等并发症; 因脑血管病后遗症患者抵抗力低下,易 于发生各种并发症,如肺炎、尿路感染、 褥疮等,随时都威协患者的生命
2、心脑血管病具有四低的特点
2-1 知晓率低: 在卫生部的全国普查中,50%以上的人不 知道自己患有高血压和冠心病、脑中风。 2-2 服药率低: 知道自己患病,并且按医生要求服药的 不到25%,缺乏防治意识。 2-3 综合治疗率低: 心脑血管疾病是心、脑、血管、血液等 多个脏器都受到损伤的疾病,是气和血两个方 面都发生生理性病变的疾病。传统方法只活血 化瘀,而没有从气血两个方面综合治疗。不从 气、血两方面综合治疗,治疗效果差。
1-5血液和血液循环

血管:是血液流动的管道,分为动脉、
静脉和毛细血管三种。动脉起自心脏、 不断分枝,口径渐渐变细,管壁渐渐变 薄,最后分成大量的毛细血管,分布到 全身各组织和细胞之间。毛细血管再逐 渐汇合成静脉,最后返回心脏、动脉和 静脉是输送血液的管道,而毛细血管则 是血液与组织进行物质交换的场所。
1-4血液及血液循环

血小板:血小板是形态不规则的小体,由骨
髓巨核细胞的细胞质分隔而成。在正常情况下, 每立方毫米血液中有10-30万个。血小板在血 液内可存活8-12天,衰老的血小板大多在网状 内皮系统中破坏。血小板的主要功能参与凝血 过程,当组织受伤出血时,血小板常成群聚集, 促进血液凝固而起止血作用,当血小板减少到 每立方毫米5万个以下时,可引起皮肤或粘膜 出血。
1-6血液和血液循环

认识心脏:一百多年来,医学科研人员通过大量的
人体解剖,清楚地认识到,心脏位于胸腔内,在膈以 上居二肺之间,约有2/3在中线左侧,1/3在中线右 侧。前方是胸骨和肋骨,后面为食管、大血管和椎骨, 两旁是肺脏,因而心脏受到有力的保护。心脏的形状 近似一颗桃子,这颗桃子的尖端称做心尖,指向左前 下,底朝右后上方。因此,心的长轴倾斜,与正中矢 状面约成45°角。因心底是大血管出入的地方,所以 固定不动,而心尖可自由活动,如把手掌放在左侧乳 头附近,可以清楚地触到心尖的搏动。在发育过程中, 心沿纵轴向左轻度旋转,故右半心在右前,左半心偏 居左后。

概念:血浆中的脂类物质称为血脂,
包括甘油三酯、磷脂、胆固醇、胆 固醇酯和非酯化脂肪酸等。 血浆脂类含量虽只占全身脂类总量 的极小一部分,但外源性和内源性 的脂类物质都需经过血液运转于各 组织之间。

2-1.血脂及高脂血症

食用高脂肪膳食后,血浆脂类含量大幅度上升,
但这只是暂时的,通常在3-6小时后可逐渐趋 于正常。故测定血脂时,常在饭后12-14小时 采血,这样才能较为可靠地反映血脂水平的真 实情况。由于血浆胆固醇和甘油三脂水平的升
2-4 治愈率低
综上,对心脑血管病的严重危害认识 不足,治疗不及时、不科学等综合因素, 导致治疗效果差,只能一时缓解症状,不 治本,从而导致致残率高、死亡率高、复 发率高。
三、心脑血管疾病基础知识构成



血液和血液循环 血脂及高脂血症 动脉硬化 高血压 冠心病 脑血管病(脑中风) 糖尿病
高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有关,因此这两项成
为血脂测定中的重点项目。
2-2.血脂及高脂血症
199》: 总胆固醇(TC):3-5.2mmol/L左右 甘油三酯(TG):1.7mmol/L以下 低密度脂蛋白(LDL-C):3.12mmol/L以下 高 密 度 脂 蛋 白 (HDL-C):1.04mmol/L 以 上

小循环:则起于右心室,右心室收缩时,将大
循环回流的血液(含代射产物及二氧化碳的静 脉血)泵入肺动脉,经肺动脉的各级分支到达 肺泡周围的毛细血管网,通过毛细血管壁和肺 泡壁与肺泡内的空气进行气体交换,即排出二 氧化碳,摄入氧气,使血液变为富含氧气的动 脉血,再经肺静脉回流于左心房。
2.血脂及高脂血症

1-8血液和 血液循环
体循环 肺循环

1-8血液和血液循环(血氧交换)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