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碎基本原理概要
粉碎过程中细粒物 料的凝聚及覆膜现 象
物料细磨时,表面积急剧增大,颗粒表 面能增大,物料颗粒会自发地聚集在一 起以降低表面能,即发生凝聚现象
微细颗粒布朗 运动的影响
胶体分散体系是指分散相大小在1μm 到lnm之间的分散体系,具有明显的布 朗运动现象 . 采用较稀的料浆浓度或使用化学药剂 改变料浆系统的流动、凝聚等性质, 才可抵消因颗粒变细而引起的细磨恶 化的现象
第二章 粉碎原理----可碎性
可碎磨性系数
该粉碎机在同样条件下 破碎指定矿石的生产率 某粉碎机粉碎中硬矿石 的生产率
第二章 粉碎原理----粉碎方法
矿石是硬而脆的晶体聚合材料,它的力学性质依破碎力的不同 而表现出不同的抗破碎性能。 矿石是不同矿物的聚合体,力学性质极不均匀,矿石块中存在 不少力学上的脆弱面,故抵抗冲击的能力很差,因而,用冲击 破碎矿石耗能会是最低的 .
100~40;
30~10; 1~0.3;
30~5;
1~0.3;
1~20
1~100
磨矿
0.1~0.075;1~100
超细粉碎 超微粉碎
0.1~0.075;0.075~0.0001;1~1000 0.075~0.0001; -0.0001;1~1000
粉碎与分级--粉碎原理----粉碎产品的细度与性能
针对不同的矿石性质而选用合适的破碎力是破碎中的一条重要原则, 即破碎力要适应于矿石性质,才会有好的破碎效果。
对于硬矿石,应当用弯折配合冲击来破碎它,如采用磨剥,机器必遭严重磨损。
对于脆性矿石,弯折及劈开较为有利,如采用磨剥,则产品中的过细粉末就会太 多
对于韧性及粘性较大的矿石,宜采用磨剥方式破碎,若采用冲击及弯折均效果不 好。
矿石的性质是多种多样的,针对矿石的性质而选用合适的破 碎力方式是提高破碎效率的重要途径
第二章
粉碎原理----粉碎理论体积粉碎粉 碎源自模 型表面粉碎均一粉碎
粉碎产品粒度分布
第三章 粉碎与分级---粉碎原理----粉碎理论
混 合 粉 碎 与 选 择 性 粉 碎
混合粉碎与单独 粉碎的比较
选择性粉碎现象的原因
(1)颗粒层受到粉碎介质的作用力即使不足以使强度高 的物料颗粒碎裂,但其大部分(其中一部分作用能量消耗于 直接受力颗粒的裂纹扩展)会通过该颗粒传递至位于力的作 用方向上与之相邻的强度低的颗粒上,该作用足以使之发生 粉碎,从这个意义上讲,倒是硬质颗粒对软质颗粒起到了催 化作用。 (2)当两种硬度不同的颗粒相互接触并作相对运动时, 硬度大者会对硬度小者产生表面剪切或磨削作用,软颗粒在 接触面上会被硬颗粒磨削而形成若干细颗粒。此时,硬质颗 粒对软质颗粒起着研磨介质的作用。 (3)两种硬度不同的颗粒在破碎过程中,硬度大的大颗粒 的表面不均匀性(锐角)会对硬度小的颗粒起劈裂、压碎等 作用,有利于硬度小的颗粒破碎
粉碎与分级---粉碎原理----分阶段粉碎
粉碎的四个阶段:破碎、磨矿、超细粉碎、超微粉碎
阶段;给料最大块粒度mm;产品最大块粒度mm;粉碎比
粉碎 各阶 段产 品粒 度特 征
破碎
粗碎 中碎 细碎 一段磨矿 二段磨矿
1500~300; 350~100;3~15 350~100; 100~10; 3~15
A C 100% A:该矿物的单体解离粒子个数; A B B:含有该矿物的连生粒子个数。
矿物解离度的测定
矿物单体解离度的测定,由于采用的测试技术不 同可分为矿物分离测量法和矿物显微图像测量法。
矿物分离测量法,是利用产物中矿物间性质(密度、磁性、可 浮性等)上的差别,将产物按其组分含量的不同分为一系列组 分含量级别。具有比重差异的矿物组分,常用的分析手段是重 液和重介质沉浮分离.有时也采用上升水流管或磁流体静力分 离技术;若产物中矿物组分磁性差异明显,则采用磁力分离技 术;而对于某些特定产物,也可采用浮游或浸出技术进行分析。
大多数物料的力学性质是不均匀的,粒度 愈粗微裂缝愈多,机械强度愈差,愈易磨 。而粒度愈细则机械强度愈好,愈难粉碎 物料粉碎过程随粉碎粒度的变细,效率下 降,能耗大幅度上升,被粉碎颗粒粒度愈 细,其抗粉碎的能力愈强
矿石硬度的影响
粉碎粒度与粉碎 效率及能耗
选择性粉碎
力学性质不均匀的物料在细磨过程中强度 小的被磨细,强度大的则残留下来,这种 现象称选择性粉碎
随颗粒粒度变细,表面电 化学力增强,料浆的粘度 增加,料浆的流动性及粒 子的分散性变差
第三章 粉碎原理----单体解离及解离度
单一颗粒:只含有一种组分的均相固体颗粒; 单体解离粒:在矿石粉碎产品中,只含有一种矿物的颗粒; 连生粒:粉碎产品中,两种矿物或两种以上矿物连生在一起的颗 粒
单体解离度:物料群中,某矿物的单体解离颗粒数占该 粒群中含有该矿物的颗粒总数的百分数。 C:——某矿物的单体解离度;
抗压强度>抗剪强度>抗弯强度>抗拉强度 按材料内部的均匀性和有否缺陷分为理论强度和实际强度。
f
p 100
σ p——抗压强度 ; F----普氏硬度系数,为抗压强度的百 分之一。
通常用“可碎(磨)性系数”来衡量矿石粉碎的难易 程度,可碎(磨)性系数的表示如下: 可碎性系数
破碎指定矿石的生产率 该粉碎机在同样条件下 某粉碎机粉碎中硬矿石 的生产率
2 粉碎基本原理
概述 粉碎原理
粉碎 本 章 主 要 内 容 分级
粉碎理论 影响粉碎过程因素
助磨作用
筛分分级
水力分级
气流介质分级 分级结果的描述
第二章 粉碎原理
粉碎比
粉碎的工艺特征 粉 碎 原 理
分阶段粉碎 粉碎产品的 细度与性能
粉碎方法
粉碎理论
单体解离及 解离度
可碎性
粉碎与分级---粉碎原理----粉碎比
粉碎比:被粉碎物料粉碎前的粒度与粉碎产物粒度的比值。以i表示
三种 表示 形式
极限粉碎比:物料粉碎前后的最大粒度之比,i=Dm/dm
名义粉碎比:粉碎机给料口的有效宽度(0.85B)和排料 口宽度(S)的比值,i=0.85B/S;
真实粉碎比:粉碎前后物料的平均粒度的比值,i=D/d
部分粉碎比或阶段粉碎比,用in表示 相应地,整个粉碎过程中达到的粉碎比叫总粉碎比, 显然,i=i1×i2×i3×…×in=Dmax/dmax
矿物解离度的测定
矿物显微图像测量法,是目前矿物单 体解离度测定普遍采用的方法
实体显微镜测定法、 反光显微镜测定法、 图像分析仪测定法
MLA系统组成
第二章
粉碎原理----可碎性
材料的强度:材料抵抗外界破坏的能力,以材料破坏时单位面 积上所受的力即N/㎡或Pa 来表示 ;
按接受力破坏的方式不同,分为压缩强度、拉伸强度、扭曲强 度、弯曲强度和剪切强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