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脱隔离衣法
【适应范围】
1、进入严格隔离病区时,需穿隔离衣。
2、检查、护理需特殊隔离病人,工作服可能受分泌物、排泄物、血液、体液沾染时,需穿
隔离衣。
3、进入易引起院内播散的感染性疾病病人病室和需要特别隔离的病人(如大面积烧伤、器
官移植和早产儿等)的医护人员均需穿隔离衣。
【准备工作】
穿衣前须戴好帽子、口罩,取下手表,卷袖至前臂以上并行清洁洗手。
【操作方法】
1、穿隔离衣
(1)手持衣领取下隔离衣,清洁面朝自己将衣领向外折,对齐肩缝,露出袖笼。
(2)左手伸入袖内并上抖,依法穿好另一袖,两手上举,将衣袖尽量抖上。
(3)两手持衣领顺边缘向后扣好领扣,然后系好袖口。
(4)双手在腰带下约5cm处平行向后移动至背后,捏住身后衣服正面的边缘,两侧对齐,然后向一侧按压折叠,系好腰带。
2、脱隔离衣
(1)解开腰带的活结再解袖口,在肘部将部分袖子塞入工作服袖下,尽量暴露双手前臂。
(2)双手于消毒液中浸泡清洗,并用毛刷按前臂、腕部、手掌、手背、指缝、指甲、指尖顺序刷洗两分钟,再用清水冲洗干净。
(3)洗手后拭干,解开衣领,一手伸入另一手的衣袖口,拉下衣袖包住手,用遮盖着的手从另一袖的外面拉下包住手。
(4)两手于袖内松开腰带,然后双手先后退出,手持衣领,整理后,按规定挂好。
(5)如脱衣备洗,应使清洁面在外将衣卷好,投入污衣袋中。
【问答】
1请指出已使用过的隔离衣的污染区与清洁区。
已使用过的隔离衣正面是污染区,衣里及衣领是清洁区。
穿脱时应避免污染区与清洁区相互碰触,以保持清洁区不受污染。
2.已穿过的隔离衣如需继续穿用,应如何挂放?
隔离衣如挂在污染区,应将污染面折叠在外,若挂在清洁区,则清洁面在外。
3.使用隔离衣有那些注意事项?
①隔离衣只能在隔离区内使用,不同病种的传染病病人不能共用隔离衣。
②隔离衣应每日更换,如有溅湿或清洁面受污染时,应立即更换。
③依照不同隔离分区正确挂放。
现场心肺复苏术
【适应症】
因各种原因所造成的循环骤停(包括心搏骤停、心室纤颤及心搏极弱)。
【禁忌症】
1.胸壁开放性损伤。
2.肋骨骨折。
3.胸廓畸形或心脏压塞。
4.凡已明确心、肺、脑等重要器官功能衰竭无法逆转者,可不必进行复苏术。
如晚期癌症
等。
【操作方法】
心肺复苏(CPR)是一个连贯、系统的急救技术,各个环节应紧密结合不间断地进行。
现场心肺复苏术的步骤如下:
1.证实:迅速用各种方法刺激病人,确定是否意识丧失,心跳、呼吸停止。
主要采用“一
看”:看形态、面色、瞳孔;“二摸”:摸股动脉、颈动脉波动;“三听”:听心音。
证实病人心跳停止后应立即进行抢救。
2.体位:一般要去枕平卧,将病人安置在平硬的地面上或在病人的背后垫一块硬板,尽量
减少搬动病人。
3.畅通呼吸道:其操作方法是仰额举颌法:一手置于前额使头部后仰,另一手的示指与中
指置于下颌骨近下颏或下颌角处,抬起下颏(颌)。
有义齿者应取出。
4.人工呼吸:一般可采用口对口呼吸、口对鼻呼吸、口对口鼻呼吸(婴幼儿)。
具体实施
方法如下:
⑴在保持呼吸道通畅的位置下进行。
⑵用按于前额之手的拇指和示指,捏住病人的鼻翼下端。
⑶术者深吸一口气后,张开口紧贴病人的嘴,把病人的口部完全包住。
⑷深而快地向病人口内用力吹气,直至病人胸廓向上抬起为止
⑸一次吹气完毕后,立即与病人口部脱离,轻轻抬起头部,面向病人胸部,吸入新鲜空
气,以便作下一次人工呼吸。
同时使病人的口张开,捏鼻的手也应放松,以便病人从鼻孔通气,观察病人胸廓向下恢复,并有气流从病人口内排出。
⑹吹气频率:12~20次∕min,但应与心脏按压成比例。
单人操作,心脏按压15次,吹
气2次(15:2)。
双人操作按5:1进行。
吹气时应停止胸外按压。
⑺吹气量:一般正常人的潮气量500~600mL,目前公认以800~1200mL∕次为宜,绝对
不能超过1200mL∕次,以免引起肺泡破裂。
5.胸外心脏按压:在人工呼吸的同时,进行人工心脏按压
⑴按压部位:胸骨中、下1∕3交界处的正中线上或剑突上2.5~5cm处。
⑵按压方法:①抢救者一手的掌根部紧放在按压部位,另一手掌放在此手背上,两手并
行重叠且手指交叉互握抬起,使手指脱离胸壁②抢救者双臂应绷直,双肩中点垂直于按压部位,利用上半身体体重和肩、臂部肌肉力量垂直向下按压,使胸骨下陷4~5cm(5~13岁3cm,婴幼儿2cm)。
③按压应平稳、有规律地进行,不能间断;下压与向上放松时间相等;按压至最低点处,应有一明显的停顿,不能冲击式的猛压或跳跃式按压;④按压频率:传统惯用80~100次∕min。
小儿90~100次∕min,按压与放松时间比例以
0.6:0.4为恰当。
⑶按压有效的主要指示:①按压时能扪及大动脉,收缩压﹥8.0kPa。
②病人面色,口唇、指甲及皮肤等色泽再度转红。
③扩大的瞳孔再度缩小。
④出现自主呼吸。
⑤神志逐渐恢复,可有眼球活动,睫毛反射与对光反射出现,甚至手脚抽动,肌张力增加。
⑷在胸外按压的同时要进行人工呼吸,更不要为了观察脉搏和心率而频频中断心肺复苏,按压停歇时间一般不要超过10秒,以免干扰复苏成功。
【问答】
1.胸外心脏按压的机制是什么?
按压主要是引起胸内压力普遍性增高,胸内动脉,静脉,以及胸外的动脉压亦相应增高。
但周围静脉压力仍然是低的,从而形成周围的动静脉的压力梯度,使血液自动脉(高压)流向静脉(低压)。
放松时,胸腔内压力下降,动脉血因主动脉瓣关闭,反流量甚少。
实验室及临场观察证明,按压时胸腔内压力升高与血压和颈动脉搏动强度呈正相关。
此
称之为胸腔泵的机制。
2.试述8岁以下儿童胸外心脏按压应注意的事项。
⑴婴儿颈动脉不易触及,可检查肱动脉。
⑵婴儿按压部位:两乳头连接与胸骨正中线交点下一横指处(儿童应在胸骨中部)。
⑶按压方法:用示指和中指两个手指头按压,或采用环抱法及双拇指重叠下压。
⑷下压深度:婴儿2cm左右;儿童3cm左右。
⑸频率:婴儿>100次∕min;儿童80~100次∕min
⑹按压与人工呼吸之比为5:1
3.胸外心脏按压常见的错误有那些?
⑴按压除掌根部贴近胸骨外,手指也压在胸壁上,易引起肋骨骨折。
⑵定位不当;若按压部位偏下,易使剑突受压折断而致肝破裂。
⑶按压用力不垂直,尤其是摇摆式按压不仅无效,更易出现肋软骨骨折等严重并发症。
⑷按压时,抢救者肘部弯曲用力不当,致使按压深度不够。
⑸放松时如手掌根离开胸骨定位点未能充分松弛,胸部仍承受足够的压力,致使血液难以回到心脏。
股静脉穿刺术
【目的】
常用于急救时作加压输液、输血或采血标本等。
【部位】
股静脉位于三角区的骨鞘内,在腹股沟韧带下方紧靠股动脉内侧。
【准备工作】
治疗盘内放皮肤消毒剂、无菌持物钳、棉签、弯盘、无菌干燥10ml注射器及7—8号针头、试管、输血或输液用物。
【操作步骤】
1.携用物至床旁,做好解释取得合作。
病人仰卧,将一侧大腿外旋,小腿屈曲成90
度角,穿刺侧臀下垫一小沙袋或小枕。
2.常规消毒穿刺部位皮肤及操作者左手示指。
3.用左手示指在腹股沟韧带中部,扪准股动脉最明显处并固定。
右手持注射器,使针
头与皮肤成45度角,在股动脉内侧0.5CM处刺入,然后缓缓将空针上提并抽吸活塞,见抽出血液后即固定针头位置,抽取需要的血量或输入液体。
4.注射完毕后,局部用无菌纱布加压止血至不出血为止。
5.采血则取下针头,将血顺标本管壁缓慢注入,贴标签送检。
【问答】
1.如何确定股静脉穿刺注射的部位?
股静脉位于三角区股鞘内。
穿刺点位于紧靠股动脉内侧0.5cm处。
2.股静脉穿刺时应注意哪些事项?
⑴严格无菌操作,防止感染。
⑵如抽出为鲜红色血液,提示穿入股动脉,应立即拔出针头,用无菌纱布紧压穿刺处5—10分钟,直至无出血为止。
⑶抽血或注射完毕,立即用无菌纱布压迫数分钟,以免引起局部出血或血肿。
⑷尽量避免多次反复穿刺,以免形成血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