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新铁路安红标段电气化改造变电专业工程
编号:安红变电-14 电缆二次配线施工作业指导书
单位:中铁电气化局集团兰新线红乌项有限公司兰新线安红段
电气化改造工程项目经理部
编制人:
负责人:
审核人:
批准人:
电缆二次配线施工作业指导书(AHBD-14)
1.1 适用范围
适用于兰新线室内外牵引变电所、AT所、分区所工程电缆二次配线施工。
1.2 作业准备
1.2.1 内业技术准备
在开工前组织技术人员认真学习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施工安全保证措施、应急预案,阅读、审核施工图纸,澄清有关技术问题,熟悉规范和技术标准。
已对参加施工人员进行上岗前技术培训,考核合格后持证上岗、进行技术安全交底。
1.2.2 外业技术准备
电缆二次配线施工所涉及的各种外部技术数据收集,施工劳动组织配备、材料准备及设备工器具的配置。
1.3 技术要求
1 引进盘、柜及配电装置内的电缆及其芯线应符合下列要求:
1)引进盘、柜的电缆应排列整齐,避免交叉,并固定牢固。
固定方式如图AH-14-01所示,电缆外护层切口与固定卡子上沿呈水平,卡子直接固定在盘、柜下沿的专用型钢
上。
图AH-14-01电缆固定示意图
1-电缆外护层;2-电缆内护层;3-电缆钢带卡子;
4-电缆固定卡子;5-盘底型钢
2)铠装电缆的钢带不应进入盘、柜内,钢带的断口处必须扎紧。
3)当采用屏蔽电缆时,其屏蔽层应接地;如不采用屏蔽电缆时,其备用芯线应有一根接地。
4)盘、柜内的电缆芯线,应有规律的按垂直或水平配置,不得任意歪斜或交叉连接;备用芯线应留有适当余度。
2 电缆芯线的端部应标明回路编号,接线正确可靠。
3 每个端子每侧接线一般为一根,不得超过两根。
4 电缆芯线采用线槽布线时,线槽与端子排之间应有不小于50mm的间距,以便于接线及维修。
5 电缆芯线的连接采用压接端子时,所用压接工具、端子及芯线之间的规格应互相对应。
在每个工作日开始时,应该对端子的压接强度进行检测,确保其耐拉力强度指标满足规定。
1.4 施工程序及工艺流程
1.4.1 施工程序
施工准备→电缆校线→套标号牌→固定电缆头→芯线排把→接线→校线
1.4.2 工艺流程
施工准备
电缆校线
套标号牌
固定电缆头
芯线排把
接线
校线
图AH-14-02电缆二次配线
1.5 施工要求
1.5.1 施工准备
1 以端子排接线图为标准,检查核对配电装置或盘、柜的端子排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并将与设计要求不符的部分进行更换。
2 以原理接线图和端子排接线图为依据,以制造厂提供的背面接线图或原理图作参
照,分回路对配电装置或盘、柜的内部配线进行一次全面校对,并将校线中发现的问题按设计要求改正过来,同时在背面接线图中把改正的部分标注清楚。
3 检查配线对象引入的电缆规格、型号、走向是否符合设计要求,检查各电缆开剥的长度能否满足接线要求。
4 在采用线槽布线的配电装置或盘、柜内按技术要求安装塑料线槽。
1.5.2 电缆校线套标号牌
1 确定校对电缆的操作顺序,准备好相应的芯线标号牌。
2 用剥线钳剥除待校电缆两端电缆芯线端头的绝缘层,设定校线电话或电子校线器的通话回路。
3 用查号线或校对端子在电缆两端查找出同一根芯线,确定该芯线的编号,并套上标号牌。
4 每根电缆所用芯线都确定之后,再将所有芯线重新校对一遍,防止发生混淆。
1.5.3 固定电缆头
1 按配线顺序把所有电缆头排列整齐,在电缆头以下100mm处用细绑线把所有电缆绑扎成一束。
2 测出电缆束的尺寸,制作电缆固定卡子。
3 用电缆固定卡子把电缆束固定在盘、柜的支架上。
4 对于铠装或芯线有接地要求的电缆,把所有接地线编成一束,按技术要求焊接或压接接线端子,连接在设定的接地点上。
1.5.4 芯线排把
1 为便于排把,先用一根硬芯塑料线把同一束电缆的电缆头绑扎在一起,如图AH-14-03所示,使其相互密贴。
2 计算电缆束芯线的总数,确定线把排列的形式。
如:总数为72根,可按9(根)×8(层)或12(根)×6(层)排列。
当总数为奇数时,可在线把后排填充假线。
图AH-14-03电缆头临时绑扎示意图
1-电缆头套;2-电缆固定卡子;3-硬芯塑料线
3 芯线排把以端子排编号顺序按倒计数方法排列,即线把第一层靠近端子排侧的第一根芯线为连接在端子排最下部的第一根线,如图AH-14-04所示。
4 排把时,每层芯线按连接顺序排好后,用铝包带做一个可移动的卡子使芯线排列整齐。
5 芯线分层排好后,在电缆头上与端子排之间选一合适位置进行第一道线束绑扎。
由于芯线是由各电缆中分别引出,线把根部必然出现交叉,因此在绑扎时要把芯线根部压紧压实。
6 把每层芯线的卡子分别向上推200mm左右,把线束理顺,再绑扎第二道。
7 依上述顺序直至全部绑扎好,即可进行接线。
图AH-14-04电缆线束的绑扎方式
a.电缆线束排把方式;
b.采用线槽布线方式
1-端子排;2-电缆固定卡子;3-塑料线槽
当电缆采用线槽布线方式时,按以下顺序操作:
1 把同一束电缆头绑扎好后,按芯线的自然排列顺序在距电缆头上沿30~50mm的
位置上进行第一道绑扎。
2 将芯线理顺全部放入塑料线槽中,在线槽的中部和上部用硬芯塑料线作一临时绑扎,避免芯线从线槽中脱出。
3 自下而上将电缆芯线按编号镶入与端子排相对应的线槽槽孔中,芯线预留长度暂预留在线槽外,接线后再收回槽内。
4 按技术要求把线槽内的芯线每隔400mm进行一次绑扎固定,然后即可进行接线。
如图AH-14-04所示。
1.5.5 接线
1 确定芯线预留长度及线端绝缘剥除长度。
2 截断芯线多余长度,按线芯实需长度剥除绝缘层。
3 从截断的线头上取下标牌号,套在刚剥好的线芯上。
4 按接线要求煨线环或压紧接线端子。
采用线环方式接线时,线环应按螺钉旋紧的方向煨弯,线环根部距芯线绝缘层的外缘,应留有不小于2mm的间距,如图AH-14-05所示。
图AH-14-05电缆芯线的连接方式
a.煨线环方式;
b.压接端子方式
1-烫印管;2-压接端子
采用压接端子接线时,线芯应伸出端子压环1mm,如AH-14-05所示,并确保压接紧密。
5 将预留长度进行弯曲或抽回线槽,按连接要求把芯线接到端子排上。
6 按上述程序,自端子排最下端开始接线,直至全部完成。
7 备用芯线一律不截断,其长出端子排高度的部分,均绕成圆环与端子排顶部取齐排列整齐即可。
1.5.6 校线
1 将电缆配线全部从端子排上拆开。
2 按电缆走向逐一将所有芯线重新校对一遍,并随校随将其恢复到原连接位置上。
3 在确认所有配线连接无误后,撤除电缆头上的绑线,扣严线槽盖板。
1.5.7 填写施工技术记录(见盘、柜组立施工作业指导书中表AH-14-03)。
1.6 劳动组织
电缆二次配线工作每个变电所设一名施工技术负责人,配电装置和配电盘、柜按每处或每面设一名技术工人考虑,校线工作由配线人员互相配合完成。
1.7 材料要求表AH-14-01
序号名称规格单位数量备注
1 烫印管φ4-6 M
2 接线端子φ1.5-4 个
3 聚氯乙稀带20×30m 盘打线把
4 铝包带10×1 Kg (同上)
5 螺栓带帽M5×14 套
6 钻头只
7 钢锯条根
8 塑料线槽M 配线
9 调合漆白色Kg
10 直线笔小号支(同上)
11 电池R6 1.5V 节
12 电缆牌40×25m m 个
1.8 设备机具配置表AH-14-02
序号名称规格单位数量备注
1 号码打印机台 1
2 校线电话付 1
3 蜂鸣器只
4 校线
4 剥线钳165型把实需
5 压接钳把与压接端子配套
6 手电钻6mm 把实需
7 手工钢锯把实需
1.9 质量控制及检验
1.9.1 质量控制
1 引进盘、柜的电缆应排列整齐,避免交叉,并固定牢固。
2 电缆的接地应牢固可靠,符合规范规定。
3 电缆芯线的端部应标明回路编号,接线正确可靠。
1.9.2 质量检验
按照《铁路电力牵引供电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421-2003)中的规定进行检验,填写质量验收记录。
1 各种接线端子的排列顺序及绝缘间隔与端子排接线图统一。
2 设备上元器件完好,固定牢固;二次回路接线正确,连接可靠。
3 二次回路采用线把或线槽布线,线芯排列整齐,回路编号正确、清晰。
1.10 安全及环保要求
1.10.1 安全要求
1使用汽油、香蕉水等易燃物品时,要有防火措施,周围不得有明火作业,用后要妥善保管。
2进行配线作业前,要将电缆沟盖板全部盖严,防止踏空摔伤。
3当在盘、柜内作业采用灯光照明时,接引的临时电源线应绝缘良好,无破损现象。
人员离开时应随手切断电源。
4禁止蹬踏盘、柜内的设备进行作业。
1.10.2 环保要求
施工过程中的废弃物应及时分类妥善处理,运至当地环保部门指定地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