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谈中学生英语口语学习中出现的心理障碍及解决方法

浅谈中学生英语口语学习中出现的心理障碍及解决方法

浅谈中学生英语口语学习中出现的心理障碍及解决方法
关键词:出现的原因、解决方法
内容摘要:
本文就中学英语口语学习中学生出现的各种心理问题进行分析,并根据笔者多年的教学经验提出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法。

语言学家Hymes认为,语言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培养交际能力,只有获得交际能力的学习者,才能同时具备该语言的基础知识和使用能力。

然而在我国,学生接受英语学习的时间虽然比较长,可是实际运用能力却比较弱,尤其在交际活动中,表现出交际的失败与交际能力的缺乏。

原因除了对教学模式不满之外,还有对自己英语水平及英语口语水平的不自信。

许多学生普遍存在不愿意、不好意思开口说英语的现象,他们害怕“失败”、唯恐“出丑”、丢不起“面子”,甚至于恐慌,这种惧怕的心理阻碍了他们英语应用能力的提高。

那么,出现这样的情况的原因是什么呢?
一、学生在英语口语训练中存在心理障碍的原因分析
(一) 文化背景的影响。

我国的传统文化提倡谦虚、谨慎,所以大多数中国人都比较含蓄。

与西方国家的开朗、外向、张扬、表现自我的个性相比,我国学生显然内向多、外向少,在英语口语活动中的表现就是会说的不想说、想说的却不好意思说。

(二)教学模式导致学生不敢说。

我们学生所受的教育,大都是封闭式课堂,老师唱主角,学生很少有机会自由发挥。

老师与学生交流的少,师生关系不够融洽,学生在老师面前放不开,生怕出错,或者怕自己的发音、语调不对,受老师的批评,以至于不敢发言。

(三)经不起挫折心理导致学生不愿说。

现在的学生大部分是在条件比较优越的环境中长大的,并且学校和家庭常常忽视了意志的磨练,特别是抗挫折能力的
培养,从而导致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较差。

在英语口语训练中就表现为怕在同学面前出丑、丢面子,怕同学们嘲笑,以致于只想成功不想失败,再加上没有奋勇争先的课堂氛围,所以口语课经常冷场。

二、针对上述情况,我根据这几年的教学经验,初步探索出了一些消除学生心理障碍的方法。

(一)从了解西方文化着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表现自我。

众所周知,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它记载着一个国家的文化,传递着文化,因此,要学好一门外语,必须对所学语言的历史背景和文化知识要有一定的了解,而学习英语当然就应该多了解英美国家人民的生活习惯、生活方式、文化背景、风土人情等等。

文化背景知识在跨文化交际中是至关重要的。

因此, 在以后的教学中应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通过文字、声音、图像等生动地展现西方文化的各个方面, 尤其是西方国家的开朗、外向、张扬、表现自我的文化特质,要鼓励学生学习这种特质,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地展示自我,表现自我的个性。

(二)要增强学生对自己所掌握知识的自信心。

学生对于自己有没有足够的能力参与口语活动往往没有把握,因此给学生们这方面的打气是必要的。

一方面要告诉学生,只要有一定的词汇量,就可以进行简单的交流。

另一方面,还要告诉学生,充分的准备是增加信心的好方法,使他们认识到要“能开口、说得好”,并非难事.
(三)关爱学生,融洽师生关系。

教师首先要加强师生间的情感沟通和交流,融洽师生关系。

教师在了解学生的同时,也应该让学生对教师有所了解,缩小师生间的距离。

让学生对教师有一种亲近感和信任感。

其次,需要教师放下架子,卸下严肃的面具,常带着微笑融入学生中,给学生创造一个愉悦的开放式的课堂。

在这种课堂氛围下,学生也才能真正的放下顾虑,敞开胸怀热情投入到课堂学习中。

(四)教师正面合理的评价对学生的参与具有积极的作用。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曾经说过:“教育的艺术不是传授的能力,乃是鼓励、唤醒和鼓舞。

”在课堂上,教师对先参加活动学生的褒贬,直接影响着全体学生参与以后的课堂活动的积极性。

当老师持批评、指责的态度,学生们就都害怕、畏缩了,这种负面的泛化会影响接下来的活动效果。

当老师的态度是温和的,言语是鼓励、肯定的时候,学生经常获得成功的体验,有成就感。

也就是说,这是在泛化他们参与的喜悦心情,同时也在逐渐消退他们的畏惧心理,就能不断地增强学生口语表达的自信心和主动性。

比如在学生训练口语时,教师应及时给予鼓励,说些表示赞赏的话语,如“Good”、“Wonderful”、“Excellent”等等,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

对那些说话腼腆、开口有困难的学生,要不断增加他们锻炼的机会,即使他们表现得很糟糕,也应先表扬他们的勇气和胆量,然后才提出建议和希望。

如“下次继续努力,一定会好的,我相信你们能做的更好”等等。

当学生有些许进步时,教师也应及时予以充分的肯定,使他们信心渐增。

教师的每个评价对于学生都是非同小可的,所以,做教师的要不吝惜表扬,多赞扬学生。

当学生收到这种正面信息时,这种向上、积极的暗示会使他们积极性倍增、智力潜能得以最大的发挥,做老师的自然也就不用担心他们以后参加活动的热情了。

(五)教学过程交际化。

为每一个学生创造听说英语的机会是英语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职责,英语教学应努力使课堂教学交际化,将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单向交流变为师生之间的互动交际。

学生在交流信息的过程中既学到了英语知识,又培养了交际能力。

1、坚持让学生用英语做值日生汇报。

为了培养学生在公开场合运用英语的能力,每天利用课前5分钟,轮流让两位学生用英语做值日生报告。

为每个学生提供在众人面前说英语的机会,学生愿意听,乐于说,其乐融融。

提高了学生的口语表
达能力,效果极佳。

2、创设尽可能真实的交际环境。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创设尽可能真实的交际环境,围绕所学语言内容和知识进行具有交际性特征的语言实践活动。

它虽不是完全自然的交际性活动,但与机械的语言操练相比,更贴近生活、真实自然。

(六)教师对口语的表达不设限制,采用循序渐进原则,不给学生过多、过高的要求。

在口语教学中,许多时候会牵涉到学生个人对社会、对生活的看法。

这种时候教师应着力于学生语言运用的能力训练,不应在观点上限制学生的思维,或者给出一个标准答案。

相反,应当开阔他们的思路,从多方面、多角度进行阐述。

在语言能力的运用方面,在分步教学的初期,不要求他们在各种语法、用词上的高准确率,只需要达到交流的目的,理解对方的意图,并且表达出自己的意思,在这个阶段,当学生表达出现一些错误时,教师要忽略错误,让他们能把本阶段的目的大体上达到就可以。

这样就避免学生担心自己的回答是否合乎社会公共标准,也避免因频繁的被纠错而产生压力与紧张感,这也是消退心理障碍的一个方法。

(七)教师要善于营造一个愉快、生动、友好、和谐的课堂气氛。

这是消退学生心理障碍、降低焦虑,从而培养学生勇气的一个重要方面。

这是对教师能力的要求,除了正常的课堂教学外,教师还应该是积极课堂氛围的创造者,引导者。

教师要树立欢乐课堂观念,使课堂有教学内容引发的笑声,有教学情境设置引发的笑声,有教师幽默语言引发的笑声,有学生机敏语言动作引发的笑声……有笑声的课堂,师生关系和谐,学生学习参与度更大。

此外,教师还应引导学生建立彼此尊重、相互鼓励的机制。

一方面,在开课之前就要告知全班,每个班级成员都会、也一定会在学习中犯各种错误,出错是正常的,但是不要怕出错;另一方面,要教育学生学会在别人卡壳时说一句“Take it easy", "Don’t be nervous",就会使同学的紧张感消失,增加了说话人的勇
气;还要告诉学生,你如何对待别人,别人也就如何对待你。

这样,才能保持班级活动的良好心理氛围,消除同学中的心理压力与羞怯感。

总之,教师要正视学生由于各种因素导致课堂活动时产生畏惧心理的现象,要通过课堂活动中的鼓励机制泛化他们的参与喜悦感和积极性,使用各种方法努力消退他们的畏惧心理,建立正常的心态参加活动。

这样,才能上好我们的口语课,提高学生的口语能力。

参考书目:
[1] 吴祯福《英语口语教程》,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6
[2] 小雅选译,《英语口语学习的十个有效方法》,2007
[3]《英语沙龙》,2007.06。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