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中地理 中国地形——特点(共77张ppt)

高中地理 中国地形——特点(共77张ppt)


评价 :
(1)有利影响:
地形多种多样,为我国因地制宜发展农业多 种经营提供了有利条件。 如平原具有发展种植业的优势,高原具有发展 畜牧业的良好条件,山区在发展林业、旅游业 和采矿业等方面具有优势。(我国山区面积广 大,森林、矿产、水力、旅游资源丰富,所以 在山区应大力发展林业,采矿业及旅游业。)
• 山区优点分析:
五岳:南—湖南衡山;北—山西恒山;中—河南 嵩山;东—山东泰山;西—陕西华山。
四大佛教名山:安徽九华山;浙江普陀山;四川 峨嵋山;山西五台山。
四大道教名山:湖北武当山;江西龙虎山;安徽 齐云山;四川青城山。
二、地形类型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大
五种基本类型都有, 但以山地33%为多, 高原26%,盆地19%, 平原12%,丘陵10%, 山区即包括山地、丘 陵、崎岖高原部分占 三分之二。
黄土高原的窑洞
地坑院
东北 平1原
华北 2平原 长江中下 游平原 3
三大平原:
我国东部地势低平,众 多东流入海的江河所携带 的泥沙在这里沉积形成一 条依山连海、纵贯南北的 平原带。
平原地势平坦,土壤肥 沃,是我国主要的农业区, 也是我国人口稠密,城镇 集中、经济繁荣的地区, 但面积仅占全国总面积的 12%。
110 °E
A
B
C
D

E
经 110 度
N
F



巴G
山黄土高原谷地
一、中国主要地形区及 分布
构成地形的骨架——山脉
1、主要山脉
——构成地形骨架,成为地形区之间的分界线
东西走向:
北:天山—阴山;中:昆仑山—秦岭;南-南岭 东北—西南走向: 东:台湾山; 中:长白山—武夷山;西:大兴安 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弧形山脉:
喜马拉雅山脉。喜马拉雅山世界最雄伟,主峰珠 穆朗玛峰位于中国、尼泊尔边境,海拔8848米。
青藏高原
①世界海拔最高的大高原, 平均海拔>4000米;有“世界 屋脊”之称,②多高山(波状起 伏),但相对高度较小,“远看 是山,近看成川(平地);③雪 山连绵、冰川广布,多湖泊,多 大河源头;④聚落(人口、农业) 主要分布在雅鲁藏布江谷地和湟 水谷地,盛产青稞,太阳能与水
①地势西高东低,海拔2000米下 降到1000米;②石灰岩广布-喀斯 特地貌典型(石灰岩长期受流水溶 蚀);③地表崎岖, 缺少地表水,地 质条件复杂,工程建设难度大,但 有利于发展旅游(云南路南石林、 广西桂林山水);④有许多称为 “坝子”的山间小盆地是人口、农 业主要分布区;⑤有丰富的铁、煤、 铜、汞、铝土、锡、钛等矿产资源。 制约因素:交通
除三大平原外,还零星分布着一些面积 较少的平原,如:四川的成都平原,广东 的珠江三角洲,台湾的台西平原等。
(1)东北平原
位置: 位于我国东北部,大小兴安 岭和长白山之间。包括黑、 吉、辽三省和内蒙古的一部 分。
组成部分: 三江平原、松嫩平原、 辽河平原
特征: ①我国最大的平原, ②广泛分 布着肥沃的黑土; ③海拔多在 200米以下,中部地势稍高, 大部低平,三江平原等地区多 沼泽。 ④热季短,热量是限制农
5、主要丘陵:
分布: 自北向南主要有 辽东丘陵、山东丘陵和东南 丘陵。
特点:① 丘陵海拔多在200米~ 500米;少数挺拔峻秀的山峰海拔超 过1000米,耸立在平原和低丘之上 成为东部名山:泰山、黄山、庐山、 井冈山、武夷山等;两广丘陵的石 灰岩地区,喀斯特地形发育较好 ; 一些地区有独特的地表地貌。②多 为梯田、果园、经济林。
青藏高原
我国笫二大 地面坦荡
黄土分布世界最广 地表千沟万壑、支离破碎
地面崎岖不平
四周高山环绕,内部平坦、沙漠广布、边缘多绿洲
典型的内陆高原荒漠盆 地,东部多沼泽、盐湖
四周山岭、高原环绕,内部多低山 、丘陵、西有成都平原
我国第二大平原,海拔多在50M以下,地势平坦
A
CB
D
E
F
东 经
阿 尔 泰



番 盆
90 度N

A
45山°B

C
青 阿藏 尔高 金原 山E
D 35°
雅 鲁 藏 布 江





F
25° S
内蒙古祁连山,巴颜喀拉横断山
100 °E
0 高
度N

A
祁 连 山青海湖
颜 喀 拉 山
横断山脉
B
CD
S
北起阴山贯秦岭,南过巫山越海南
青藏高原
阶梯 名称
第一级阶梯
海拔 4000米以上
阶 第三
梯 名
级阶
称梯
四川盆地 长江中下游平原
海 拔
500米以下
评价 :
(1)优点:
①有利于太平洋水汽深入 (气候) 地势西高东低,向海洋倾斜,利于海洋湿润 气流深入内地,受地形抬升,容易形成降水。 ②有利于东西向水运 (交通) 大河东流入海,成为我国东西水上交通大 动脉,沟通了内地与沿海的经济联系。
我国第三大平原,东西呈狭长形,地势 低平,典型的“水乡”和“鱼米之乡”
第二讲:中国的地形
课标要求
• 地形的总体特征 • 各类地形的特征和分布 • 地形对我国自然环境和经济发展的
影响 • 中国地震带和火山的分布
知识回顾
区别以下四个概念: • 地形 • 地势 • 地形类型 • 地形区 • 地貌
知识回顾
• ①山区是我国森林资源主要分布地区;
•②丘陵多己开辟为梯田、果园、或栽培经济林木; •③少数挺拔峻峭的山峰成为名山和重要旅游资源 • ④草山草坡是重要草场资源(如阿尔泰山、天山北坡、
南方草山草坡都是我国发展牧业的重要草场资源)。 • ⑤山区起伏大,气候垂直变化明显,提供多样化的作
物生长条件,世界任何作物都可以在我国找到适合种 的地方,也为我国因地制宜,发展农、林、牧、副多 种经营,建立生态农业提供了有利条件。
区别以下四个概念:地形 地势 地形类型 地形区
地形 地形一般也称地貌,是指地表各种各样的形态,如陆 地地形有高原、平原、山地、丘陵、盆地等类型。
地势 地势则是指地表高低起伏的总趋势,如我国地势特点是 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分布
地形类型 地形区 地形区,指以某种地形类型(陆地的地形类型有
五种:平原、高原、山地、丘陵、盆地)为主的 独立地形单元,不同的地形区之间往往以山脉和 河流作为分界线 。 地形区的命名方式一般为地名+地形类型
业发展的最主要因素,主产春小麦、 玉米、大豆、高梁、甜菜;北部的 三江平原和松嫩平原是我国重要的 商品粮食基地;
(2)华北平原
(黄淮海平原)
位置:位于我国东部 偏北,北至燕山,南 到淮河,西抵太行山, 东到渤海、黄海海滨 和山东丘陵。
特征: ①我国第二大平原,由黄河、海 河、淮河等河流冲积形成;黄河
(2)缺点: 东西方向的铁路、公路施工时难度较大
四、地质灾害
山区常见的自然灾 害
崩塌
滑坡
泥石流
主页
山脉名称 大兴安岭
太行山 巫山
横断山
天山 昆仑山
两侧地形区的名称
西侧
东侧
内蒙古高原 黄土高原
东北平原 华北平原
四川盆地 青藏高原
南侧
长江中下游平原
四川盆地云贵高原
北侧
塔里木盆地 准噶尔盆地
青藏高原 塔里木盆地
巫山-东 ①我国第三大平原由长江及其支流的泥沙冲 海、黄海, 积而成,东西呈狭长形,轮廓破碎; 淮河干- ②地势比华北平原更低,下游的长江三角洲 南岭。包 海拔在10米以下,河汊纵横交织,湖荡星罗 括江汉平 棋布,有“水乡”之称; 长江 原、洞庭 ③由于地势低平,土壤肥沃,气候高温多雨, 中下 湖平原、 盛产稻米、油菜、棉花,河湖众多,是我国 游平 鄱阳湖平 淡水渔业最发达地区,素有“鱼米之乡”的 原 原、长江 美称; 下游沿江 ④长中下游干流江阔水深与众多支流构成纵 平原、长 横广阔的水运网,被誉为“黄金水道”。加 江三角洲 上铁路网,水陆交通便利; (太湖平 原)
③有利于水能开发 两个阶梯交界处,河流落差大,水流湍急,
流速加快、水能资源集中便于开发
④有利于西部的冰川融水东送 西部大山的冰川,号称“固体水库”,淡水储 量丰富,将来如有必要利用西部冰川融水解决 东部淡水资源的话,西高东低的地势就能十分 便利地利用大江大河由西向东的流向,将冰川 融水顺流而下,可节约大量“运水”的费用。
(2)不利影响:
山区多,平原少,也给大规模商品化生产、 生产管理带来了困难;(农业)
山区由于地形崎岖,交通闭塞,经济文化 常常相对落后,并造成耕地资源不足。
地质灾害常见:崩塌.滑坡.泥石流等.
三、 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
准噶尔盆地
塔里木盆地
阶梯 第二级阶梯 名称 海拔 1000~2000米
青藏高原 1
2 内蒙古高原
黄土 3高原
云贵4 高原
四 大 高 原
①我国第二大高原;②地面平坦 广阔;③东部多草原西部多沙漠戈 壁;④海拔一般1000米左右;⑤有 丰富的铁、稀土矿,农业以畜牧业 为主。河套平原、河西走廊、宁夏 平原的灌溉农业发达。
黄土高原
①海拔1000-2000米; ②世界上黄土分布最广、 最厚的地区(由西北季风 吹来的);③因水土流失 造成地表千沟万壑,支离 破碎;④多煤、多梯田、 多窑洞(黄土直立性好和 气候较干旱),盛产小米 (主要粮食作物谷子)。 ⑤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
地形特征模板
1) 主要地形区的分布:在区域中有多种地形区时,要分别说明。 如“北部为××山地、中部为××平原、南部为××高原”等。 2) 地形类型:属于五种地形(山地、平原、高原、丘陵、盆地)中的哪一类 或几类。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