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社会学原理 文化的结构与功能
社会学原理 文化的结构与功能
基督教文化/强调个人 主义/尚规则法制个人 成就/创新精神/自我中 心/追求自身价值
社会关系
注重业缘关系/个性自 主/平等意识 不拘礼节/直接表达/尊 重隐私/守秩序 尊重女性/注重女性的 独立/婚姻观外向/要求 子女独立 异性交往在公众场合亲 密/同性之间保持距离
社会礼仪
社会习俗
交往方式
经济模式
产业特点
3、整合功能
使社会团结有了重要的基础,使得社会形成一个整体。
4、涵化功能
指个人社会化的过程,实质上是学习和运用文化的过程。
思考问题
1.什么是文化? 2.怎样理解文化的基本特征? 3.文化可分成哪些类型? 4.文化有哪些要素构成? 5.怎样理解文化的社会功能?
4、评比性文化与非评比性文化
(1)评比性文化是指有好坏、高下之分的文化,即在两种 文化的比较中,可以评出孰优孰劣的文化。评比性文化 是比较容易鉴别其价值的文化。如优性文化与劣性文化。 (2)非评比性文化,也称中性文化,指在文化比较中没有 明显优劣之分的文化。多与人们的行为方式、习惯、习 俗相联系。如庆典方式、礼仪方式等。
三、 文化的构成
文化虽然是复杂的系统,各种文化之间存在着各 种各样的差异,但是各种文化系统都有一些基本 的构成要素,这些要素主要是:象征符号、价值 观念、规范体系和物质文明。
1、象征符号
象征符号是人类通过意识控制而创造或建构起来的象征 体系,用来引导人们的互动、学习、交流、情感、思维等。 象征符号的基本特征:意义的建构。 常见的象征符号:最重要的象征符号是作为人类交流互动的媒 介和工具的语言;姿态和行动也是文化象征符号的组成部分。 物质象征符号:人类赋予某种物质以超越于物质本身的意义时, 就建构起物质象征符号。
日本
标准的学习型文化/儒家 思想/集体主义/集体成就 /很强的集团意识/重诚信 /讲感情/重效忠/讲求合 作/很强的团队精神 泛血缘特殊主义/讲和谐/ 等级观念 谦逊有礼/含蓄内向/守秩 序 对女性有隐性歧视/以贤 妻良母为模范/婚姻观保 守/家庭稳定 异性交往在公众场合含蓄 /同性之间保持距离
美国
2、价值观念
每一种文化都有自己的核心价值观念,不同的价值观 是文化差异的重要体现。文化价值观是指社会成员共同持 有的关于是非、善恶、好坏、自我与他人利益关系的观念 和倾向。
不同文化之间的价值观存在着差异
不同文化之间的价值观存在着相通之处
文化价值观和社会成员的行动有着密切的关系:一方面,价值观决定 着行动;另一方面,人们的行动影响着价值观。
(二)文化的功能
1、认同功能
在不同国家和群体之间,文化表现出来的内在本质的 区别。 文化不是一种个体特征,而是具有相同社会经验、受过 相同教育的许多人所共有的心理程序。不同的群体,不同的 国家或地区的人们,这种共有的心理程序之所以会有差异, 是因为他们向来受着不同的教育、有着不同的社会背景,从 而也就有不同的思维方式。
3、主文化与反文化
这是根据文化在社会中的地位、作用,从对立、冲 突的角度对文化做的区分。 (1)主文化:指在社会上占主导地位,对现存社会秩序起 着维持、支持作用的文化。 (2)反文化:指对现存秩序的背离和否定,是对现存主文 化的抵制和反抗的文化。特指产生于资本主义社会的青 年人追求并创造的与主文化不同的一种文化现象。反文 化的嬉皮士(hippies)运动是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物。
二、文化的分类
1、物质文化与非物质文化
(1)物质文化指物质世界中,一切经过人的加工、体现了人 的思想的产品。属于可见的显性文化。是表层次文化。 (2)非物质文化,又称精神文化,指制度、规范、观念等。 属于不可见的隐性文化。
观念文化:指处在思想观念状态的文化,如思维方式、审美情趣等。属 于无形的、非正式的、不成文的深层次文化。 制度文化: 已成为多数人遵循的规范,反过来对人们的行为具有约束力, 如各种社会制度。属有形的、正式的、成文的中层次文化。
(例) 中国日本美国文化认同比较
文化内容
价值观念
中国
儒家文化/三纲五常/强 调集体主义/从众心理/ 尚道德伦理/轻规则法制 /崇拜权威/中庸之道/注 重奉献精神 注重血缘关系/团结协作 /等级观念 礼仪之邦/重人情/行为 方式随意 对女性有隐性歧视/以贤 妻良母为模范/婚姻观保 守稳定/尊老爱幼 异性交往在公众场合含 蓄/同性之间随意
普遍文化模式指各种文化模式虽各具特点,但其 基本结构却有着共同的东西。如语言、习俗等等。
2、文化中心主义与文化相对主义
文化中心主义也称种族中心主义,指各个国家、各个民族、 甚至各个地区、各个群体都常常带有一种倾向,常将自己 的生活方式、信仰、价值观、行为规范看成是最好的,是 优于其它民族的。
文化相对主义(文化中立)认为,各种不同的文化模式是 不能评价和比较的。
3、文化震惊和边际文化
文化震惊(文化冲击)指生活在某一文化模式当 中的人,当他初次接触到另外一种文化模式时所 产生的思想上的迷惑、混乱与心理上文化区域的交汇处出 现的一种混合文化。是文化的边缘地带,或两种 文化的交界地带。如新加坡文化。
4、物质文明
每一种文化都包含各自的物质文明,它是由该文化 中的社会成员所共同创造的物品集合体,包括技术、工 具、住宅、食物、服饰、书籍等人工制品。 具有实用、功利的价值。 与非物质文化相互影响、相互作用。
四、文化模式与功能
(一)文化的模式
1、文化特质、文化丛和文化模式
文化特质是组成文化的基本要素或最小单位。
3、规范体系
文化的规范体系为社会秩序奠定了基础。文化中的规范 体系是按照一定的价值原则建构起社会行动规则系统,包括 正式规范和非正式规范。 非正式规范:主要指社会习俗。人们自发形成,并为社会大多 数人经常重复的行为方式。对人们行为的控制是非强制性的, 是潜移默化的特定社会的产物。如观念文化。 正式规范:主要指规章制度和法律。规章制度是社会团体和组 织中的基本行为规范;法律是通过国家机器来制定、推行和 执行的规范。如制度文化。
2、主文化与亚文化
(1)主文化是在社会上占主导地位的、为社会上多数人所 接受的文化。主文化对社会上大多数成员的价值观、行 为方式、思维方式影响极大。 (2)亚文化指仅为社会上一部分成员所接受的或为某一社 会群体特有的文化。
民族亚文化:为社会群体中少数民族群体所特有的文化。 职业亚文化:指为各种职业群体特有的文化。 越轨亚文化:指为一些反社会集团所特有的文化。
文化的重要性
文化是人类的第二本性,是人类与动物相区别的主 要标志。 文化涉及面广。
文化是社会形态,许多人或大多数人行动的事实。 文化与社会融合在一起,是社会的构成要素。
2、文化的特征
文化的可习得性:文化具有超生物性,人们通过后天习 得和创造;文化又具有超个人性,通过社会性的个体主 动学习并综合。学习文化包括符号性学习和意义性学习。 文化的共享性:由所有社会成员所共享。 文化的象征性:指人类在创造文化时总是赋予其丰富的 象征意义。 文化的变迁性与文化堕距:文化变迁是指由于族群社会 内部的发展或由于不同族群之间的接触而引起的一个族 群文化的改变。文化堕距指社会变迁过程中,文化集丛 中的一部分落后于其他部分而呈现呆滞的现象,亦称文 化滞后或文化落后,如非物质文化落后于物质文化变迁 的现象。 文化的全括性:文化涵盖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文化的整体性:文化的各构成要素之间按照一定的文化 法则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 文化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
重储蓄/惯例经济
农业和工业占主导/位于 经济转型期
重储蓄/市场经济
经济结构稳定/第三产业 信息业高科技产业占主导
重消费/市场经济
经济结构稳定/第三产 业信息业高科技产业占 主导
2、规范功能
使社会有了系统的行为规范,文化集合、解释着一个社会的全 部价值观和规范体系。 风俗:是人们在长期社会生活中自发形成的、历代相传的日常行为规 范的总和。 道德:是调整人们之间相互行为的一种较为长期、稳定的规范体系。 价值观念:是人们评价、判断事物的思想标准。 规章制度:是社会团体和组织中的正式的行为规范。 法律:是由国家制定、强制实施的规范体系。
文化丛亦指文化特质丛,指因功能上相互联系组成的一组 文化特质,通常是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的特殊组合。 文化模式是一个社会中所有文化内容组合在一起的特殊形 式和结构。
文化模式分为特殊文化模式和普遍文化模式: 特殊文化模式指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甚至不同 地区、不同社会群体的多样的文化结构与文化内 容。
文化的结构与功能
文化及其特征 文化的分类 文化的构成 文化模式与功能
文化是人类所特有的社会现象,是长期创 造形成的产物。文化联系着社会生活和社会运行 的各个方面,因此,文化是考察和理解社会的重 要维度,是社会学中的重要概念。
一、文化及其特征
1、什么是文化
“文化”一词英文为culture,来源于拉丁语,原意是指 “耕耘”、“耕作”,其最初含义与农业文明有直接的 联系。 广义的文化:文化是与自然现象不同的人类社会活动的 全部成果,包括人类所创造的一切物质的与非物质的产 品的综合。 狭义的文化:指意识形态创造的精神财富,包括宗教信 仰、风俗习惯、道德观念、科学技术、法律制度、文学 艺术等成果。 英国人类学家爱德华·B·泰勒在1871年认为,文化是一 个复杂的综合体,其中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 法律、风俗以及人作为社会成员之一所获得的各种能力 和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