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搭建学生与文本有效对话的台阶

搭建学生与文本有效对话的台阶

搭建学生与文本有效对话的台阶
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阅读中的对话和交流,应指向每一个学生的个体阅读。

”可以说,“对话”已经成为当下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理念之一。

这一阅读理念,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精神联系,阅读行为意味着在人与人之间确立了一种对话交流的关系。

然而小学生由于受知识、智力、生活经验等的限制,往往缺乏与文本对话的能力,从而影响到与文本对话的有效性,所以,在阅读教学中小学语文教师特别要教会学生掌握与文本对话的本领,才能真正提高学生通过阅读与文本进行有效的交流、沟通和对话的能力。

一、鼓励自主体验
文章是情感的载体,所以情感成了文章的内核。

小学课文大多饱含深情,这些课文就像一首首或优美或雄壮的歌曲,一打开书本就会让人不由自主地读出声来,非常适合小学生的性格特点。

教师应该鼓励学生走进课文的词语丛林中完成自主体验,鼓励学生与课文深入对话,找准并撞击学生与课文情感的触发点,设置悬念,激发学生对课文深入探索的兴趣,让他们敞开自己的心扉,将自身的体验和理解融注到课文的表达之中,走近作者,与课文作者进行心与心的交流和融通。

初读课文时,教师一定要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进行自主阅读,创造平等的对话环境。

只有教师从容地教,学生才能从容地学,让学生充分体验课文,作出自主的解读,他们才能关注课文的语言形式,初步培养起自己的语感,这就像朱熹的诗句:“半
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学生的自主阅读正好能够冲撞课文中那些静止不动的文字符号,对语言情境的感受也更加具体,更加真切,与课文作者进行着心灵的交流和思想的碰撞。

其实,学生阅读课文是一个课文语言、意义与自己内心体验互动的过程。

让学生充分自主体验后,教师可以从学生交流的众多词语中拎出一个可以打开课文密码的词语,拨动学生的情感之弦,把学生与课文的对话巧妙地引向纵深处。

如苏教版课文《詹天佑》的开头:“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

从北京到张家口的铁路最早就是在他的主持下修筑成功的。

这是第一条完全由我国工程技术人员设计施工的铁路干线。

”你对詹天佑的“杰出”和“爱国”感受到了多少?拿起笔来写下自己的感受。

苏教版课文《林冲棒打洪教头》中:洪教头使出浑身的功夫,拿出最厉害的招式,恨不得立刻打败林冲,林冲却只是“一横、一退、一扫”,就打垮了洪教头,透过这三个“一”,你能说出林冲获胜的原因吗?你能读出作者对文中两个人物的态度吗?
二、着力语言训练
课文中那些精辟的见解、深邃的思想、丰富的情感,都需要准确借助丰富的语言文字表达。

只有真正体会到课文中语言文字的精湛,体味到它的艺术魅力,才会触摸到作者思想情感的深处。

陶行知说:“教法乃为教之第一要义。

”在引领学生与课文对话的时候,不能只满足于对课文内容的一般感悟和理解,还要教给学生感受语言的方法,帮助他们对语言文字获取更多的认识和吸收。

阅读教学
要重视对课文语言的揣摩、理解和积累,教师要教会学生掌握组织语言的方法和技巧,引导学生对课文中关键的词句细嚼慢品,嚼到文字的深处,品出文字的滋味;同时教师要尊重学生对课文独特的解读和感受,只有这样,学生的言语智慧才会生长,为与课文有效对话打下良好的基础。

在教会学生掌握一定的组织语言的方法和技巧的基础上,教师需要着力语言训练,提升他们与课文有效对话的水平。

如苏教版课文《轮椅上的霍金》:“霍金的魅力不仅在于他是一个充满传奇色彩的物理天才,更因为他是一个令人折服的生活强者。

他不断求索的科学精神和勇敢顽强的人格力量深深地感动了大众。

”这个过渡句语言含量巨大:为什么说霍金是充满传奇色彩的物理天才,为什么说霍金是令人折服的生活强者?作者在几个分句中强调的重点分别是什么,整句话强调的重点又是什么?鼓励学生用精准的语言回答这些问题,就可以从细微处领会到课文中人物的独特的精神气质,察觉到作者语言表达的精妙。

三、引导挖掘课文
文章“留白”是文学的一种艺术,体现了作家的艺术匠心。

一篇篇小学课文大都出自名家之手,“留白”非常巧妙,在教学中,教师善于引导学生通过对文章中的“留白”进行大胆的填补想象,这个过程其实也就是引导学生与课文进行对话的过程,其间一定会伴随着丰富的想象活动,蕴涵着创造的契机,就会使学生与课文的对话更有情趣,让学生与课文的对话更具有创造性,也就教会了学
生挖掘课文的本领,真正地为学生架起一座通向课文有效对话的桥梁。

要教会学生学会挖掘课文的本领,就需要教师善于从课文中梳理出可供导读的不同的角度的问题,并深入研究具体的课文内容,然后根据课文特点与学情需要筛选提炼有教学价值的问题,进一步借助这些问题引导学生深度感悟句段,着眼于谋篇布局的整体性去思考课文“留白”,让学生拥有一双慧眼,找到通往课文宝藏的路径。

如苏教版课文《夹竹桃》的第三段使用了大量笔墨描写庭院中一年三季花开不断的景象。

这段文字是不是跑题了呢?“这样的韧性,又能这样引起我许多的幻想,我爱上了夹竹桃。

”这个结尾段实际上有三处“留白”:夹竹桃的韧性体现在哪里?夹竹桃引起“我”哪些幻想?我对夹竹桃的感情经历了怎样一个过程?又如苏教版
课文《烟台的海》中:描写烟台海景打破了春夏秋冬这一常规的季节顺序,把冬天的景色前置了,这一处特殊的表达顺序凸显,作者的这个“留白”透露出什么信息呢?
总之,在新课程的时代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师要运用新的课程理念,在阅读教学中教会学生与文本有效对话的本领,为他们搭建好进步的台阶,让学生通过真正的阅读与文本进行有效的交流、沟通和对话,为阅读教学中“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