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林市王圪堵水库枢纽工程
土
料
掺
配
质
量
分
析
报
告
编制单位:葛洲坝集团榆林王圪堵水库项目部
编制日期:2013年11月23日
土料掺配质量分析报告
通过汇总分析王圪堵水库工程筑坝土料场复查及开采、制备过程中土料质量的试验检测资料,运用质量控制理论进行榆林王圪堵水库筑坝土料掺配质量分析,进而对筑坝土料掺配结果进行评价。
一、土料掺配的必要性。
根据招标文件C2料场最优含水率13.3%,最大干密度1.80g/cm3;C3料场最优含水率13.2%,最大干密度1.80g/cm3,而没有对土料场最优含水率和最大干密度的离差给以说明。
通过我们对料场复查的试验检测数据分析,C2和C3料场土料物理指标存在很大的离差,给坝体填筑质量控制带来了很大困难。
C2土料物理指标分析表
C3土料物理指标分析表
料场复查出两料场的天然含水率均小于最优含水率,需要补水。
由于土料最优含水率变化很大,所以我们按照料场复查时的百米方格网进行筑畦灌水,按照料场复查时该方格网内土样最优含水率进行控制。
料场复查探明土料存在夹层,而在开采过程中发现这些夹层呈鸡窝状分部,这不但在土料开采中带来了困难,而且容易使上坝土料不均匀,最优含水率变化更大,现场土料碾压后部分区域不合格或者翻浆。
通过C2料场19个探坑和C3料场41个探坑的试验检测资料(附表1、附表2)可以看出,各个探坑得出的最优含水率和最大干
密度不同,并且变化较大。
土料压实指标变化分析表
对于最大干密度和最优含水率变化比较大,而按照一个统一的标准来进行压实控制,这不符合质量控制理论。
由于最优含水率的波动,会造成土料制备时加水量不合适;由于最大干密度的变化,会造成碾压后的质量检查时盲目的认为压实度满足或不满足设计要求等质量控制难题。
根据以往的施工经验,有以下两种方法解决此问题:
1.对于不同的土料按照三点击实的方法进行控制。
2.使土料掺配相对均匀,按照同一个压实指标质量控制。
对于第一种方法,多次在会议上向监理、设计、业主提出按照此方法进行控制,没有经得同意。
我们为保证工程质量、进度采用土牛掺配调水的方法。
土牛掺配调水可以减小土料最优含水率和最大干密度变化波动,可以消除夹层土料的不利影响,采用土牛掺配调水的方法是必要的,也是有利于质量控制的。
二、土料掺配过程。
在料场复查的过程中,我们对探坑位置进行木桩标记,以标记木桩为中心按照百米方格网进行筑畦灌水,灌水量按照料场复查该
探坑的最优含水率为基准计算。
土料掺配调水工艺流程
在每个掺配好的土牛上我们检查土料含水率是否合适,土料是否均匀,取样检测颗粒分析、液塑限、最优含水率、最大干密度。
检测结果汇总见附表3。
掺配后土料物理指标分析表
在土料的掺配过程中按照计算好的加水量加水,含水率控制在W OP±2% ,对最大干密度按照质量控制的方法实施监控,中值取
1.81g/cm3,上值1.05*1.81 g/cm3,下值0.95*1.81 g/cm3。
对于最大干密度超出区间的土料分析原因重新掺配。
三、结论
通过土牛掺配调水的施工工艺,质量管理理论的运用,使土料的颗粒分布更有代表性;土料含水率更接近最优含水率,同时最优含水率更加集中;最大干密度更接近平均值。
采用土牛掺配调水的施工工艺是有必要的,易于施工进度,易于质量控制,提高了大坝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