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户型住宅内部空间适应性设计研究
本文通过对目前国内外中小户型住宅内部空间适应性设计现状进行深入的比较分析,找出我国在此方面研究存在的问题,借鉴国外先进的设计方法与技术成果,结合我国中小户型住宅内部空间特点及适用人群的特征,分别从空间尺寸的精细化设计、水平空间功能的可变性、垂直空间的利用以及收纳空间设计四个方面总结出可行的设计策略。
引言
本文提出的中小户型住宅是指居住面积在90m?以下的户型。
这种户型的使用者多为单身的年轻人或新婚家庭,将来会面临家庭结构及空间使用人数的变化。
中小户型住宅不能是大户型住宅的缩小版,不能因面积小而失去居住环境的舒适性和宜居性。
一方面,从一个家庭的建立开始,渐渐会从两口之家过渡到三口,将来还会面临父母养老问题;另一方面,随着时代的进步,城市生活中出现了多元化,单身、丁克、海归、老年人等等。
不同的家庭结构、职业、爱好、年龄和生活习惯的居住者对居住空间功能的要求也出现多样化需求。
有限的居住面积与人们对住宅空间宜
居性与舒适性以及使用者多样化需求之间存在一定的矛盾,怎样解决在有限的居住空间内满足不同的家庭结构的生活需求,成为有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本文对中小户型住宅内部空间适应性的研究即是解决使用者不断变化的需求,使空间使用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和可持续性。
国内外研究现状
以日本为例,日本的商品房面积以70m?左右的最多,而且许多富人也青睐这样的小户型。
日本在住宅建设方面长期坚持小面积、适用、舒适的理念,对居住行为和家庭人口结构有着深入细致的研究,无论是住宅空间设计还是居住产品都做得很精细,这无疑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在我国香港,绝大部分人都居住在90m?以下的中小户型中,并且常常祖孙三代生活在一起。
在户型设计上,他们采用“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的设计理念,以“按需分配”、“一寸空间也不浪费”为原则。
多以屏风代替隔墙,在有限的空间内强调布局的精巧性。
我国现阶段,面对紧张的住房问题,多数房地产企业缺乏大面积开发中小精品户型的经验。
在人口增长和土地资源急度紧缺的现状下,城市住宅需求和户型设计都发生着变化。
如果人们根据家庭结构变化的
需要,不断对室内空间进行改造,将造成大量社会资源的浪费。
那么,对中小户型住宅内部空间进行高度适应性设计,尽可能的满足使用者的多样化需求,可以节约大量的社会资源,符合当下构建节约型经济增长模式的要求。
中小户型住宅内部空间适应性设计策略
1.空间尺度的精细化设计
住宅内部空间可以看作是一个特定尺寸的立方体盒子,其长、宽、高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对空间及家具设备尺度的精细化研究,可以保证各个功能空间大小的合理分配,进而提升空间的舒适度。
通过对各种尺度特点的分析和归纳,为空间功能设计提供研究基础。
2.水平空间功能的可变性研究
①设置可移动的墙体
为了实现中小户型空间运用的灵活性,可以合理的利用结构设计实现空间运用的灵活性。
例如,滑轮的运用与轻质隔板的结合,形成“移动墙体”[1]。
这个移动的墙体只需简单推拉便可以根据需要调整空间的大小与格局;利用空间的使用时差,实现一个空间多种功能。
运用可移动的墙体对住宅内部空间进行合理的整合与拆分,实现空间功能的可变性,进而提高
住宅空间的适应性。
②减少空间的绝对分隔
大多室内空间都利用完整的墙体进行分隔,这样就降低了空间利用的灵活性,同时减弱了居住空间的通透性。
户主家庭结构相对稳定时期,除对关系密切的空间进行复合设计,使同一空间能够满足多种需求,还可以通过减少空间的绝对分隔,实现局部空间的快速置换,达到空间功能的快速转变。
例如,将空间分隔的墙体预留通道,形成各个空间的联通,当通道关闭时,则形成两个完全独立的空间;当打开时,则成为整体,实现空间尺度的需要。
一些非私密空间的划分可以采用相对通透的隔断进行区分,既美观又利于空气流通。
3.垂直空间的复合利用
许多小户型的层高可达4.5米,可做夹层处理,将其打造成更具艺术性,通透明亮的小型LOFT空间。
在屋顶之下,打造出一个小阁楼,使得我们的居住空间更具一份神秘感。
这个空间的功能会很多样化,可用于阅读、休闲娱乐,甚至可以是卧室。
室内设计大师梁志天设计的一个小LOFT空间,将一层空间功能定位为玄关、卫生间、厨房、餐厅、客厅,将书房和卧室放于二层的小阁楼中。
这样一来,一层空间因为
去除了卧室所占的面积而变得宽敞舒适,充分利用了高层高这一特点,使空间向垂直方向延伸,创造出丰富多样的空间形式。
4.收纳空间的精细化设计
收纳空间是住宅内部空间中必不可少的功能空间,但储物柜等收纳空间会占用一定的面积,可以充分利用垂直空间、边角空间,尽可能多的设置收纳空间,并要设置不同大小的容量,对物品进行分类储藏。
储藏空间在竖向的巧妙设计无疑会提升居住空间的舒适度。
例如,利用卫生间和卧室吊顶的高差,将卫生间吊顶延伸,形成一个置物平台,利用这个平台可放置整齐的收纳箱或者打造收纳柜,既不影响空间尺度也不影响美观。
结语
总而言之,目前我国正大力发展中小户型住宅,提高中小户型住宅内部空间的适应性,满足使用者长久、多样化的需求,能够使中小户型住宅空间更具生命力和可持续性。
通过对住宅内部空间设计手法的创新,探索中小户型住宅空间适应性设计的新思路,开拓一种更加经济、实用的居住模式。
(作者单位:大连理工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