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识记词中的字词。
能力目标:1、能当堂背诵全词;积累咏月名句。
2、了解阅读对话的三条基本途径。
德育目标:理解作者借咏月表达的人生感触,学习词人乐观旷达的生活态度。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背诵全词;积累咏月名句。
难点:理解词人借咏月表达的人生感触,学习词人乐观旷达的生活态度。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
(播放王菲的《但愿人长久》)
古往今来,不少文人骚客以中秋月亮为题材来吟诗赋词,苏东坡也以中秋月亮为题材,写下了这首千古绝调。
苏东坡的词,境界开阔,想像奇特,在宋词中有着特殊的地位。
今天要学习的这首《水调歌头》,更是不同寻常。
请看清代评论家胡仔对它的评价:“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一出,余词尽废”。
(二)诵读欣赏
1、放录音泛读,学生在听的同时画出停顿,揣摩语气、语调。
2、学生有感情的自由朗读全词,进一步了解全词的内容。
3、找同学泛读,其他同学认真听,并画出词中的生字词。
4、全班齐读,记忆好的同学可以背诵。
(三)文章分析、理解
今天我们的学习采取一种新的方式,希望同学们积极参与。
开展阅读对话。
有一句话说得好: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就是在和文学大师进行意味深长的对话。
阅读的过程,应该成为对话的过程。
如何开展阅读对话呢?我们可以尝试从这三条途径入手:
与文本对话;与作者对话;与环境对话。
(板书)
1、与文本对话
(1)学生对照课下注释解释全词,理解全词大意(小组讨论)。
重点几句话的理解:“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
其他同学还有疑难句子请提出来,大家讨论。
(2)解决了文句的疑难,让我们整体把握一下词的上下两阕的主要内容上阕:望月-思归(写景)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板书)
下阕:责月-怀人。
(抒情)
(3)诗词总是以最精炼的语言表达最丰富的内容,因此对其中精美的词句要会赏析品味。
让我们再来朗读这首词,整体感知词的内容,仔细品味精美的语言。
(4)学习诗词得触类旁通,举一反三
如:《月夜》杜甫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板书)
1.听认真听朗诵,正字音,划节奏
2.读对照注释读懂诗歌
3.找找出两首诗歌意境相通的诗句
4.说请说出你最喜欢的诗句,并简要赏析
2、与作者对话
想必大家多多少少都了解一些苏轼。
下面老师来对苏轼做一下系统的介绍。
(苏轼(1037 - 1101 )北宋文学家、书画家。
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与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合称“三苏”。
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宋仁宗时中进士,官至翰林学士。
在政治上属于旧党,但也有改革弊政的要求。
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其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风格。
在散文、诗词、书画方面均有较高成就,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
《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传诵甚广。
才比天高却命运坎坷,常被贬谪异乡。
这首词写的是他41岁被贬谪到任山东诸城知州时在中秋之夜怀念弟弟苏辙(字子由),词中表达的美好情感的词句既表现了他的旷达情怀也表达了人类共同的祝愿,因此流传千古。
)
语言,是情感的外壳。
欣赏古代诗词,应该经过语言这条通道,走进作者的内心,领会词人的情感,这就是与作者对话。
这里,老师提供两个参考话题,同
学们可以据此展开想像:假如你通过时间旅行站在东坡大师面前,和他谈起这首词,你将对他说些什么?
出示话题:读你的词,其实是在读你。
对你的情感,我能理解的是……对你的人格,我最欣赏的是……
例1:我能理解“我欲乘风归去,又恐……”一句的情感,你政治上不得意,感到非常孤独郁闷,酒醉后幻想超脱人世间,但心中又十分的矛盾。
例2:我最欣赏你“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一句中表现出来的人格。
你和弟弟多年不见,饱受离别之苦,但你还能想到天下更多的离别之人,并祝愿他们,你有一种旷达的胸怀。
让我们第三次来朗读这首词,注意领会词人情感的变化过程。
(师生齐读全词。
)
3、与环境对话
问题(1)这首词的想象与抒情都是围绕着什么来进行的?(明月)(2)“月下”这一特定的自然环境,不知触发了多少文人墨客的情怀!你能联想一下,课文以外,还有哪些咏月抒怀的古诗文名句,你能对它们进行简要的评析吗?
例1:“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由海上升起的明月想到了远在天涯的亲人,表达了对亲人的思念。
师:这句和课文中哪两句异曲同工?
生:“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
例2:“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遥望一轮明月,想起了自己的家乡。
写得很平实。
师:真实的情感往往不需要任何的粉饰。
例3:“星汉灿烂,若出其中;日月之行,若出其里。
”用夸张的手法描写沧海的壮美,表现了曹操收复中原的雄心壮志。
写得气势宏大,气魄雄伟。
例4:“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以月下登楼所见表达了词人亡国的忧愁和对故国的思念。
(3)让我们从古人笔下的优美意境中,回到自己生活的现实环境中来。
当你在生活中,遇到挫折、失落与苦闷时,你是怎样面对的,或你将怎样面对?
同学们的发言让老师深受启发。
读东坡的词,我总想到李白。
李白说“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东坡则说“明有几时有,把酒问青天”;酒醉以后,东坡“欲乘风归去”,李白则“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两位大诗人的浪漫何其相似!李白还说:“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这
里,老师斗胆将这两句窜改为:“人生失意仍须欢,莫使年华付水流!”大家同意老师的观点吗?生:同意!
师:让我们集体将这首词朗诵一遍。
(师生齐背全词。
)
(四)阅读方法小结
师:现在我们一起回顾一下开展阅读对话的途径和方式:
1、与文本对话:感知内容,品味语言。
2、与作者对话:展开想象,领会情感。
3、与环境对话:拓宽视野,加深体验。
十年以后,你还会再读这首词吗?二十年以后,若干年以后呢?优秀的作品值得我们用一生去解读。
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如同畅饮陈年美酒,总让人口齿留香,久而弥笃。
东坡的这首词,从千年以前的宋代向我们飘来,它的芳香,还将向遥远的未来飘荡,飘荡……以后,无论在何时何地,只要能再一次与它相逢,我们都会从心底迸发出一个声音:我爱东坡!
四、板书: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苏轼
上阕:望月-思归(写景)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下阕:责月-怀人(抒情)
五、布置作业
1、苏轼虽是豪放派词人,其作品中也不乏有婉约柔美的。
课后将本文同《念奴娇赤壁怀古》、《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作比较阅读。
2、背诵这首词,并写一篇赏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