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科学社会主义常识》教学大纲

《科学社会主义常识》教学大纲

《科学社会主义常识》教学大纲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科学社会主义常识》社会主义相关政治知识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选修的一门政治课。

本课程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相关基本观点教育和我国社会主义政治、文化与社会建设常识教育。

其任务是使学生认同我国的经济、政治制度,了解所处的文化和社会环境,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积极投身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

二、课程教学总体目标
引导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相关基本观点和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有关知识;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提高辨析社会现象、主动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及具体教学目标和要求
(一)透视政治现象
教学目标
使学生透过常见的社会现象,掌握有关的政治知识,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及价值观,增强创新、诚信、效率、公平等意识,树立依法纳税的观念,提高参与经济生活的能力。

教学要求
认知:了解有关空想社会主义知识、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第一国际及俄国十月革命的相关知识、毛泽东思想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情感观念:正确看待社会主义,历史兴衰、共产主义理想。

运用:正确辨析常见的社会现象,政治现象。

教学内容:
1.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

(1)透视乌托邦,了解其产生的历史背景。

(2)了解科学社会主义诞生的历史背景。

2.社会主义从理想到现实的转变
(1)列宁为俄国无产阶级革命的奋斗历程。

(2)俄国经历“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社会主义在俄国的诞生。

(3)俄国的社会主义建设过程。

3.社会主义是中国人民的历史性选择。

(1)资本主义在中国走不通。

(2)中国共产党的建立。

(3)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和实践。

(4)中国社会主义的基本确立。

(5)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4.成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1)中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3)社会主义的本质
5.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1)“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

(2)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前进。

(3)为实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而奋斗。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在教学中教师经常用到以下几种教学方法:
1、阅读法:朗读和背诵
2、讲授法:讲演法和讲练法
3、对话法:讨论法和辩论法
4、实践法:实践和练习
五、学时分配
学时分配表
六、成绩考核测验
根据学生课堂表现、学期测验成绩以及学期期末考试成绩进行综合考核。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