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作文指导方法如何让小学生在掌握好基础知识的同时,奠定良好的作文基础是小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也是学生及家长积极关注和寻求解决的问题,这里浅谈我在作文教学中的几点体会:一、从“仿”起步,引导写作我们首先可以通过让学生仿照课文中精彩的句子、段落来练习写作,在课给予点拨,课外阅读中给予引导,并鼓励学生进行仿写,使学生掌握句子修辞手法的运用、开头结尾的呼应描写、人物心理活动的刻画、环境描写的衬托等知识;其次我们根据学生的思维发展,逐步引导从机械仿写过渡到变通仿写,最后发展成创造性仿写,在“仿”中求“创”,“仿”中求“活”,“仿”中求“新”,以提高写作能力。
二、拓宽阅读,积累素材对小学生而言,作文难,怕作文是普遍存在的问题,因此我们要培养学生阅读的积极性,并将阅读变成每个学生的自觉行动。
首先,我们可以通过在班开展读书活动,指导学生读书的方法,让学生把优美的词句、精彩的段落抄到读书笔记上,养成读书必动笔的习惯;同时还要求学生挤时间背下来并写下心得体会,从而为作文积累大量的语言材料和写作材料,为写好文章打下坚实的基础。
其次,通过搞课外阅读知识竞赛,激发学生阅读的积极性,培养学生自觉阅读的习惯。
三、观察生活,开掘源泉学生通过广泛阅读,积累了大量素材,但是我们还必须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否则,学生还会出现作文提笔难、容空泛的问题。
小学生智能发展还处于低级阶段,“无意注意”占主导地位,意志的控力弱,我们要根据儿童“情绪性”的特点,先指导定向观察,把学生带进特定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并创造性表达的欲望。
例如教学生作文《春天的发现》,在习作前,安排学生到田野、村庄、校园等地方观察和体会春天的变化,并组织学生春游,到实地欣赏春天的景观。
春游前,提出观察要求:注意观察山水草木、游人、飞鸟等特点,并把自己游览过程中的所见、所闻、所感的材料及时地记下来,为描写春天的美景作好准备。
观察时,教师给予导向观察指导,学生有了明确的目标,在观察时便会有的放矢,充满兴趣,从而激发了学生写作的欲望。
当学生写出了一篇描写细致、富有真实感的作文时,教师可在其习作成功之处,写下醒目赞语,当众宣读,表示赞赏,进一步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和动力。
在此基础上,我们继续引导学生把目光投向广阔的生活天地,随机观察,随时注意观察日常生活中有意义的、有趣的事物。
学生一旦养成了随机观察的习惯,他们捕捉生活素材的能力会不断地增强,从而头脑里的材料也就越来越丰富,作文时便会“文思泉涌”,得心应手。
如何才能快速提高小学生的作文水平作文是一种高难度的脑力劳动,而写作过程又是一种极其抽象的难以解说的思维过程,何况是小学生。
那么,如何才能快速提高小学生的作文水平?关键词:指导作文欲望写作提高在作文教学中,由于学生的生活经历不同、活动的环境不同、感受不同、思维的差异、表达事情的方式也不尽相同。
因此教师指导学生真实地写自己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所想,变作文容的千篇一律为五彩缤纷,充分地体现出学生在作文方面的个性来。
叶圣先生在《对于小学作文教授之意见》中指出:“小学生练习作文之要求,惟在理真情切而意达”。
“心有所思,情有所感,而后有撰作”。
我在小学作文教学中,对此深有感受,我认为要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让学生写出好作文,除了教给学生各种文体的写作方法外,更主要的是必须在教学中让学生积极参与活动。
写真人真事,这样写出的文章才有真情实感。
一、从指导学生写日记入手提倡学生写日记,开始多数学生积极性不高,即使少数写,也多流于形式。
针对这一实际,我采取试讲、读、写的方法,激发他们写日记的爱好。
讲,是有预备地向学生讲述一些名人英雄人物,通过写日记而成长起来的过程。
如:鲁迅、雷锋、王杰等。
让学生熟悉到经常写日记对于提高写作能力和思想品德修养都有好处。
同时有计划地向他们介绍写日记的方法。
读,就是提供一些合适儿童知识水平的优秀日记,让他们认真阅读。
从中吸取好的营养,逐步提高写日记的能力。
写,则是人人动笔,把自己做过的,看到、听到、想到的人或事,景或物写出来。
开始要求短小,真实,具体,然后逐步提高。
为了解决少数学生基础差,写作难的实际问题,答应摘抄与写作相结合。
但摘抄必须注明,且不得超过总篇数的三分之一,这样一来,每个学生都能动笔,而且可以天天坚持。
二、激发爱好,让学生写出真情实感教师在教学中因势利导,启发点拨。
激发学生表达的愿望,产生勤于思考,乐于动笔的热情,这是作文教学努力的方向。
如教材要求练习:“注重观察四周事物”,我就布置学生各人选择一种自己所喜爱、熟悉的动植物,进行连续观察活动,要求经常写观察日记,最后写成一篇连续观察作文,还注重儿童的心理特点和要求,在“观察一物”后,鼓动大家开动脑筋,从容想开去,自己拟写题目,使学生在两个多月的观察,练笔的过程中,始终布满高涨欢快的情绪。
学生爱好爱好广泛,写作的题材也很丰富,如写植物的有《大蒜》、《迎春花》、《玉米》等题目;写动物的有《可爱的大白鹅》、《金鱼》、《母猪和它的孩子们》等。
开展这类活动,由于学生观察的对象是自己所喜爱的东西感情要深了,要把观察到的这些东西用文字记下来的欲望也更强烈了。
所以,学生在作文时普遍从过去的“要我写”变为现在的“我要写”。
这样的作文容就很具体、生动、富有情感。
三、充分发挥教师“指”和“导”的作用学生作文质量的高低与教师的指导是密切相关的。
教师指导不是简单的包办代替,而是要真正起到“指点”和“疏导“的作用。
教师相对于学生来说,写作水平要比学生高得多,那么,教师怎样把自己的高水平通过学生的作文体现出来呢?这关键取决于教师的“指”和“导”。
任何教师指导学生写作文都是按搀、扶、放这三个步骤来实现的。
当学生手拿作文题目不知所措时,教师就应该“搀”着学生,把自己丰富的写作经验过渡给学生,为学生指明一条写作道路;当然,在具体的写作过程中,学生还会碰到一些困难,这时,教师要“扶”着学生,为学生排除困难,疏通道路;在“搀”和“扶”的基础上,教师还要充分放手让学生动脑筋自己去想去写,使之思维得以练习。
综合搀、扶、放的过程其实也就是教师指导写作的过程,教师只有充分发挥了“指”和“导”的作用,把学生搀稳了,扶正了,放开了,才能使他们走上自己的写作轨道,发挥最佳的写作水平。
四、调整学生心理,诱导其身心融入由于作文本身固有的难度和学生写作水平的个性差异等原因,不少学生经常会产生某些心理障碍,从而影响作文水平的提高。
这些心理障碍大致有:自卑心理、畏惧心理、无所谓心理、速胜心理等。
要针对其心理的不同特点,引导学生逐一消除。
使学生真正理解:畏惧、自卑,大可不必;只要努力写作,全身心融入,又能注重运用以上巧妙方法,定会有长足进步;无所谓和自大,是一种盲目思想的表现,是一种错误思想的熟悉,作文是一种技能,多练就会进步;速胜心理是一种不切实际的急燥心理,作文是一种综合性较强的语言表达项目,写作水平的提高需要一个过程,更需要具备多方面和综合能力。
因此,作文水平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挥之即成的问题,而是在长期的精读、多思、勤练相交融的潜移默化中实现的,只有巧妙地诱导学生,轻装上阵,身心融入,持之以恒地坚持一段较长时间的读练结合,学生作文水平才会快速提高。
小学生作文指导从何下手这是长期以来广大语文教师既关心又感到困惑的问题。
大部分的教师都会这样教学:首先,我们要审题立意,题目让我们写什么;其次,怎样选取材料;再有,怎样组织材料等等。
这样教学不但教师讲着枯燥无味,学生写起来也是绞尽脑汁,仍然觉得写不出什么来;既使写出来了,也会趋于形式,缺乏真情实感。
正是这样造成了作文难,学生学着难,教师教着更难。
那么如何使作文“简单”起来呢?我认为使作文“简单”的最行之有效的办法是:从容入手,情趣教学。
小学生自我约束能力差,习惯注意于自己感兴趣的事情。
因此,如果作文指导也能把重点放在引发学生作文的情趣上,往往会事半功倍。
另外,学生作文以命题作文为主,因此,还要指导学生把握作文容,防止偏题、跑题。
下面,依作文步骤,简单谈谈如何引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1)课前准备。
在作文课前,让学生收集有关的写作素材,学生对此非常有兴趣,往往会准备很多材料。
学生在收集材料时,会去观察事物,这时需要指导学生,在观察事物时要细致地、有条理地观察,可以从他们感兴趣的地方着手,但也要求观察全面。
有了充分的准备,课上就会有写不完的容,当然,教师要在课上指导学生取舍材料,这样才能在作文时才能找到事物的特点,言之有物,言之有序。
也可以专门用一节课交流收集来的材料。
与此相反,有的教师上作文课常常搞“突然袭击”,要到上课时才亮出作文题目,学生在缺乏生活积累和思想准备的情况下作文,不陷入困境才怪呢!2)产生雏形。
作文是一种创造性的脑力劳动。
一篇文章的写作,是从思维到表达的过程。
正如语文教学的老前辈叶圣所说的“心有所思,情有所感,而后有所撰作”。
作文必须“想清楚然后写”。
在教学中要重在引导思路,想清楚为什么要写,该怎么写,包括哪些要写,哪此不用写,哪些写在前,哪些写在后等等。
还要引导学生打开思路,尽力帮学生敞开思路,而不是按照自己事先设计好的一套“请君入瓮”。
要启发学生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思想。
这样写学生所想的,也正是使学生产生兴趣的一种很好的方法。
在学生认真观察的基础上,学生就可以产生一个作文的雏形,也就是找到了他想写的作文的“魂”。
3)接下来,学生就要动手写作了。
小学生写作要培养良好的写作习惯。
拟定提纲可以使作文整齐、完整。
根据提纲分好大段,分段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个段落,好比一块块骨头,和骨骼一样,一个个段落通过有序的排列、连接,形成一篇完整的作品,这对初学作文的人来说是一个非常必要的步骤。
再下去就可以把学生收集到的自己感兴趣的材料一一填补上去了,那么这一步也就显得非常简单了。
4)最后检查。
可不要小看这一步,作品完成后,反复修改是一篇文章必有的过程。
往往写作时没有想到的佳句,在修改时会突然想到,这时就需要反复斟酌,看一看究竟用哪一个更好了。
当然,教学中还要多鼓励、少批评。
这样可以发展自己的风格,对学生今后的学习、工作都有益无害。
如何辅导小学生写作文一、确立正确的作文教学理念1、进一步明确小学生作文的性质。
小学生作文的性质是练笔,是习作,不是创作。
课程标准规定,低年级写句子、写话,中高年级习作。
作文一点也不神秘,只要会说话,会写字,就能写文章。
高玉宝、高尔基等人没上过多少学,却写出了著名的作品,便是证明。
“作文就是用笔写话”“我手写我口,我手写我心”。
作文是生活的需要,它不是一种点缀,一种装饰,而是生活本身。
作文“如同衣食一样,成为生活上不可缺少的一个项目”,它能够使生活更加丰富,更加充实。
明确了小学生作文的性质,就不会要求过高、急于求成,就不会让所有学生的习作向“优秀作文”看齐,揠苗助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