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ppt课件
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ppt课件
17
(二)教学流程
3、通过课本P91中的“问题探讨”中的拉瓦锡发现物质燃烧 需要氧气,并把呼吸作用比作碳和氢的“缓慢燃烧过程”这一观 点,提出呼吸作用和燃烧两者有何区别?并从燃烧的特点如条件 (需氧)、用途、物质来源等方面,加以生活实例,来引导同学 比较细胞呼吸是否也具有相同的特点。
4、通过上面的介绍,总结细胞呼吸。
10、通过馒头膨胀的现象并结合制作过程得出第一个结论: 酵母菌细胞呼吸生成CO2;通过米酒的酿造过程得出第二个结论: 酵母菌能使葡萄糖发酵产生酒精。通过这两个结论结合前面提及 的酵母菌是兼性厌氧菌这一特点,一步步引导学生提出要探究的 问题:(1). 酵母菌细胞呼吸是在有氧还是无氧的条件下产生 CO2的?(2).如果酵母菌细胞呼吸在有氧和无氧的条件下都产 生CO2,那么两种条件下产生的CO2是否一样多呢?(3).发酵 产生酒精是在有氧还是无氧条件下进行的?
5
(二)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6
(二)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根据高中生生物课程的指导思想和新课程标准的提高生物科 学素养、面向全体学生、倡导探究性学习、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 系的四个基本理念,将教学目标制定如下:
7
(二)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1.1、知识目标: 阐明细胞呼吸的概念。 1.2、能力目标:(1)通过学生阅读和教师的讨论活动,提高主
10
三、教法与学法分析
11
(一)教法分析
根据学情分析,以及教材的结构,采取教学方法有:讲授法、 讨论法、谈话法、自主阅读法、归纳法。
在教学中,学生是课堂活动的主体,但“教师是平等中的首 席”。课堂应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教 师在课堂活动中也须起主导、引导作用。所以本教学片段利用直 观教学手段,采用自主阅读法,归纳法等教学方法,这样既可以 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又培养了学生的分析归纳、 阅读能力。
必修一第5章第3节
ATP的主要来源 —— 细胞呼吸
1
一、教材分析 二、学情分析 三、教法与学法分析 四、教学过程 五、板书设计
2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3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一《分子与细胞》是以细胞作为主线, 讲述了细胞的分子组成,细胞的结构,细胞的代谢,细胞的增殖, 细胞的分化以及衰老和凋亡五个部分。细胞作为生物体结构与生 命活动的基本单位,使得研究细胞的学科成为了生命科学的重要 基础学科,由于分子生物学的发展,细胞生物学的研究也进入了 分子水平。
12
(二)学法分析
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引导学生进行类比迁移,对照学习。学 生在教师营造的“可探索”的环境里,积极参与,生动活泼地获 取知识,掌握规律,主动发现,主动发展。
13
四、教学过程
14
(一)教学流程图
导入
讲授新知识
问题探讨
燃烧过程与细胞呼吸类比 引出
细胞呼吸
细胞呼吸方式探究
15
(一)教学流程图
(二)教学流程
8、通过简单介绍蒸馒头的步骤,引出两个问题: (1)、和面时为什么要多搓几下? (2)、蒸出的馒头为什么松软?提出这两个问题的目的为了让学 生领悟出是酵母菌作用产生CO2气体的原因。
9、简单介绍酿酒的概念及流程工艺,目的在于引导学生注意 酵母菌加入的时间和发挥的作用。
20
(二)教学流程
动理解新知识的能力。 (2)通过自主学习,具有提出问题与作出假设
的能力。 1.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联系生产、生活等实际,激发
学习生物学的兴趣,养成关心科学发展,关心社 会生活的意识和生命科学价值观。
8
Hale Waihona Puke 二、学情分析9二、学情分析
本节的授课对象是高一的学生,通过初中的生物课学习和高 中前阶段的生物课程学习,不仅已经对细胞呼吸知识有一定的了 解,也已经掌握线粒体的结构、功能以及糖类的功能等,但对细 胞怎么样利用糖类还不清楚。细胞呼吸是一个微观的化学反应过 程,抽象,学生理解起来可能有一定的困难,现在通过对酵母菌 细胞呼吸方式的探究让学生从中获得直接经验。同时在前面的 《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一节的学习中已经学习过简单的对 照实验和相关的实验设计原则,使本节课的实验设计得以顺利进 行。
细胞呼吸方式探究
1、为何选酵母菌 2、关于酵母菌的知识
做馒头 酿酒
作出相关假设
提出思考问题
16
(二)教学流程
一、导入 以提出“细胞的能量通货一ATP是如何产生的?”这一问题作为
切入点引入本节课的“ATP的主要来源一细胞呼吸”。 二、讲授新知识
1、先利用一幅图片介绍呼吸作用与我们平时说的呼吸的区别。 2、介绍拉瓦锡和其著名的“燃烧的氧学说”的提出。
21
(二)教学流程
11、在作出假设的训练中,引导学生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对上 述三个问题进行一一假设,比如在酿酒过程中酒罐要密封,目的是 隔绝氧气,让学生做出:酒精是酵母菌细胞在无氧条件下产生的; 生产出来的啤酒有气体,是CO2,让学生做出酵母菌在无氧条件下 产生CO2;酵母菌在无氧条件下会产生酒精,但馒头并没有酒味, 让学生做出面团中的CO2是酵母菌在有氧条件下产生的假设。对于 哪种情况下产生的CO2量多,在这里选择让学生假设。 三、结束
18
(二)教学流程
5、通过与学生互动:大家是否对细胞呼吸的不同方式产生好 奇?引入本次的探究性试验: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
6、在介绍为什么选用酵母菌作为探究对象,主要是从有机体 排除过渡到单细胞生物,通过比较几种单细胞生物来重点强调酵 母菌的特点;
7、引导学生举例说出酵母菌在生活中的应用。
19
本模块选取了细胞生物学方面的最基本的知识,是学习其他 模块的基础。通过本模块的学习,学生将在微观层面上,更深入 地了解生命的本质。
4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细胞呼吸”选自人教版新课程必修一《分子与细胞》第五 章第三节。本节内容介绍了普遍存在于生物体中的有氧呼吸和无 氧呼吸,以及细胞呼吸原理在生产生活实践中的应用。通过学习 呼吸作用,让同学了解细胞呼吸的本质是通过有机物的氧化分解 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维持细胞的正常生活。有氧呼吸的过程及 原理与前面所学的线粒体的结构和功能、主动运输、ATP等内容有 密切的联系,也为后面学习光合作用等其他生命活动的规律奠定 基础,因此是本章的重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