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七年级历史上册_第3课《华夏之祖》课件人教新课标版
七年级历史上册_第3课《华夏之祖》课件人教新课标版
一、炎黄战蚩尤
黄帝为什么叫“黄”帝呢? 这在古书里是有解释的。《淮南子》一书说:“中央土也, 其帝黄帝,其佐(帮助)后土(管土的神),执绳(法) 而制四方”。这是说因为黄帝是管理四方的中央的首领, 他专管土地,而土是黄色,故名“黄帝”。 黄帝为什么又名轩辕氏呢? 根据史料记载,黄帝曾发明一种车战法,打仗的时候, 将士都站在战车上;停战休息时,将战车连接起来,围 成一圈,指挥员在中间,只留一个空当作为出入的门, 起到了保护指挥员的作用。古人把带有布幕的战车叫“轩” 把两辆战车中间的空当叫做“辕”,因为黄帝是这种车战法 的发明者,所以后人便又把黄帝叫做轩辕氏。
版画
“禅让”是怎么回事? 读教材进行说明。 “禅让”的实质—— 原始社会时期的 一种民主推选部落 首领导的制度。
尧舜禅位图
“禅让”表现为: 1、通过部落联盟会议民主推选出来; 2、首领没有特权
问题探究
谈一谈什么样的人 才能被选为部落首领?
华夏形成过程
黄帝
炎黄
炎帝 蚩尤
尧帝
舜帝
大禹
夏
“炎黄子孙”
炎 黄 战 蚩 涿鹿之战 场面 尤 形 势 示 意 黄帝战蚩尤(画像砖) 图
二、黄帝—“人文初祖”
尝百草创医术
仓颉造字
制造指南车
养蚕织布
观察出天文星座
传说黄帝对中华文明的贡献
造船
建造宫室
人文初祖
黄帝的文德:
我国古史时期的衣食住行、农工矿商、 货币、文字、图画 、弓箭、音乐、医 学、药物、婚姻、丧葬、历数、阴阳 五行、伞、镜的创造发明,均始于黄 帝时代,这些都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
古书上说,黄帝办事公道,受到了周围许多邻近部落的拥戴。当时有一个 南方部落的首领蚩尤,勇猛善战,常常凭借自己的强大力量,进攻别的部落, 烧杀抢掠,使得人们不能安定生活。蚩尤把矛头指向了曾与黄帝结成联盟的炎 帝部落,把炎帝部落赶到了黄帝控制的河北省涿鹿地区。蚩尤乘胜追击,又跟 踪到了涿鹿。在这里,终于和黄帝部落展开了一场恶战。涿鹿之战是我国古代 传说中的一次相当激烈的战争。传说蚩尤请来了风伯、雨师施展法术,突然间 风雨大作,使黄帝部众迷失了方向。黄帝布下出奇制胜的阵式,又利用了风后 所制造的指南车,辨别了风向,才把蚩尤打败。黄帝乘胜追到山东,捉住蚩尤 杀掉,把蚩尤的头带回涿鹿,埋在那里。所以至今在河北省张家口市东南的涿 鹿县,还有一座蚩尤坟。
说黄帝时期已能建造宫室,制作衣裳,挖掘水井,制造舟车, 出现文字,编出乐谱等等,有可信的一面,如建造宫室,指能 造房子;出现文字,指原始文字。但说这些是黄帝、嫘祖、仓 颉或伶伦个人发明的,就带有神话的色彩了。实际上其中的任 何一项发明,都不会是一两个人的功劳,而是许多人长期探索 实践的结果。因此,历史上的这些记载,反映的应该是黄帝那 个时代我们祖先的聪明才智。但由于黄帝是公认的华夏始祖, 所以人们也就把这些发明都归功于他和他的妻子及其部属了。
三、尧舜禹的“禅让”
尧是接 黄帝的位吗?
这是哪里?由谁建立都城?
阳城,禹
历史常识解
尧是怎样的一个部落首领?
《韩非子》载:“尧之王天 下也,冬日鹿裘,夏日布, 茅茨不翦,采椽不 ,粝粢之 食,藜藿之羹,虽监门之养 不敌于此矣。”
尧帝像
说明尧生活俭朴, 克己爱民
山西临汾的尧庙
舜是怎样的一个部落首领?
黄帝的武功:
轩辕黄帝,一生共历经52战。在炎帝 后期,黄帝于乱世起兵,以德号召天 下,战败炎帝于坂泉,代炎帝为天子, 后又战胜蚩尤于涿鹿之野,结束了远 古战争,统一了中华民族。
后 世 尊 称 轩 辕 黄 帝 为 : 人 文 初 祖
中 华 文 明 时 代 由 此 产 生 了
动脑筋
你对黄帝的发明有什么看法?认为 哪些是可信的?哪些带有神话色彩? 怎样看更科学?
当堂检测
5、炎帝和黄帝是部落联盟的首领,他们主要生活在 A.黄河流域 B.长江流域 C.珠江流域 D.闽江流域 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炎帝、黄帝是我们的共同祖先 ,我们称自己为“炎黄 子孙” B、我们尊称黄帝为“华夏之祖”“华夏始祖” C、我们尊称炎帝为 “人文初祖” D、华夏族是汉族的前身
小结
当堂检测
1、“华夏子孙齐参拜,脉血胜于清水浓”。2005年5月,台湾 亲民党主席宋楚瑜到陕西祭拜“天下第一陵”,你知道他祭拜 的是谁吗?( ) A、炎帝 B、黄帝 C、舜 D、尧 2、在涿鹿之战中被打败的东方部落首领是( ) A.黄帝 B.炎帝 C.大禹 D.蚩尤 3、标志着我国漫长的原始社会结束,奴隶社会开始的事件是 () A.禹建立夏朝 B.涿鹿之战 C.实行禅让制 D.文字的 出现 4、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建立于 A.约公元前3070年 B.约公元前2070年 C.约公元前1800年 D.约公元前1600年
华夏民族
原始社会的终结
生产发展 剩余产品出现 私有财产出现 贫富分化 氏族贵族 早期奴隶主
战俘、犯罪 的平民
早期奴隶
约前2070年,进入奴隶社会
活动与探究
议一议:远古传说与 历史事实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远古传说:在文字发明以前,口耳相传的神话传说, 是先民们对上古洪荒时代历史的一种夸张的记述。不可 否认这里有神话的成分,但不难发现这其中蕴藏着某些 比较可靠的历史资料。炎帝黄帝时代的传说,不仅在 《史记》中的《五帝本纪》中有记载,而且已被裴李岗 文化、仰韶文化的考古发掘所证实。 历史事实:完全真实存在的客观事实。 区别:传说与史实的最终区别在于有没有地下发现的 文字证据。
黄帝战胜蚩尤后,威信更高了,被中原各部落尊为共同的领袖。后来黄帝部落和 炎帝部落合并,统称为华夏族。华夏族就是中华民族的前身。中华民族世世代代把自 己叫做“炎黄子孙”。古书记载说,黄帝以后我国历史上出现的尧、舜、禹,和后来 的夏、商、周三代,都是炎黄的后代。不仅中原的汉民族这样说,北方的匈奴、西边 的羌族(羌族,我国西北地区的少数民族,居住青海一带)、南方的一些少数民族,也 都自称是炎黄的子孙。 关于黄帝之死,还流传着一个美丽的神话。据说,他并没有死,最后的归宿是乘 龙升天了。因此,现在陕西黄陵前的围墙正面,还有一块石碑,上面刻着四个大字, 叫做“桥山龙驭”,就是指的这个故事。这更说明黄帝受到人们无比的崇敬,人们不 希望他死,希望他永生。这个神话,表达了他的部族和后代们的美好愿望。
《史记》载:“舜耕历山, 历山之人皆让畔;渔雷泽 ,雷泽之人皆让居;陶河 滨,河滨器不苦窳。一年 而所居成聚,二年成邑, 三年成都。”
说明舜宽厚待人, 以身作则谦让的品德 对周围人产生好的影响
禹是怎样的一个人?
禹领导人民治理洪水, 与群众同甘共苦,在外 13年,三次路过家门而 不入。
大禹治水像
禹王治水
同学们: 本节课到在陕西省延安
市南部的黄陵县,是中华 民族始 祖轩辕黄帝陵墓的 所在地。 传说黄帝生于山东寿 丘,逝世于河南荆山,葬 在陕西桥 山。山顶立 一石 碑,名为下马石,上“文 武百官至此下马”字样。 古代凡 祭陵者,均须在此 下马,步行至陵前,陵前 有一祭亭,亭中立 一高大 石碑,上有郭沫若题“黄 帝陵”三个大字。祭亭后 面又 有一块石碑,上书 “桥山龙驭”四字。
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第三课 华夏之祖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比较清楚地了解远古传说时代中华 文明起源的基本情况,包括黄帝其人及他对华夏族的形成所 做的贡献、尧舜禹的“禅让”和原始社会走向终结的有关史 实。 2、学习和思考本课所叙述的远古传说时代的发展进程,培养学 生进行历史感知、历史想象的形象思维能力;初步培养学生 全面、系统地思考问题和追踪历史发展线索的能力。 3、通过本课的学习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社会发展观,激发学生的 爱国之情,增强民族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