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桥》教学案例
一、教材分析
《桥》是著名作家谈歌创作的一篇微型小说。
课文讲述了黎明时分,山洪咆哮,村党支部书记舍小家顾大家,从容镇定地指挥一百多号村民顺利跨越死亡的小木桥,最后自己和儿子却被洪水吞没的感人故事。
本文作者塑造了一位不徇私情,先人后己,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的老支书。
他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一座不朽的桥梁。
这座桥梁是我们党以老支书为代表的优秀共产党员密切联系群众的“桥”,这正是课文以“桥”作题目的深刻内含。
教学本课时,重点是引导学生抓住课文中令人感动的地方,体会课文中老汉高尚的精神品质,难点是理解题目所蕴含的深刻含义。
作为五年级的学生,他们不管是在认知还是情感、个性等方面都有所提高,所以在学习本课时,应注意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让他们在情感中领会老汉的崇高精神。
但学生情感的培养确却是本课教学中会遇到的困难,所以我设计了:对老汉说心里话、和老太太一起祭奠老汉、听歌曲等环节以激发学生的情感,让学生身临其境,亲自融入到这样的氛围中。
二、教学目标
1、有感情朗读课文。
2、抓住重点句子,体会老汉无私无畏、舍己为人的高尚品格,理解课题的深刻含义。
三、教学重点
抓住课文中令人感动的地方,感受老共产党员无私无畏、不徇私情、英勇献身的崇高精神
四、教学理念
学生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收集面临重大灾难时所出现的伟大人物的资料。
课前,我认真专研教材,分析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能力,力求在教学中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做到生生互动、师生互动。
教学时,我把学生分小组,这样便于学生之间的交流,同时也拉近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
教具使用上,我选择了鲜明的各种在灾难中所出现的伟大形象图片,以及洪灾视频、音乐等,让学生感受灾难面前所呈现的人物形象,从而体现文章所要表达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开门见山,揭示课题
1、读了课题,你想到了有关“桥”的哪些课文
2、这篇课文仅用一个字“桥”做题目,作者会写些什么呢?请同学们大胆猜测一下。
快速读课文,看看课文主要写的是什么内容。
(板书:画、桥、老汉、村民、洪水)
3、在读的过程中,你有什么收获?
我们平时在读文章的时候,要养成一个习惯,看见题目先想一想这篇文章可能会写些什么,如果让我来写,我会怎样写。
如果能够坚持这样做,阅读能力和作文能力提高得更快。
【设计意图:阅读教学首先要创造情境——引出主题,因此,在这个环节的设计,我主要从课题入手,这样,既激发学生阅读的欲望,又有助于培养学生根据题目
揣测课文内容的能力,为接下来的授课做好铺垫。
】
二、读中品文,感受洪灾
4、师:同学们,让我们走进那个可怕的黎明。
再读课文,分组画出关于洪水、村民、桥、老汉的描写,读一读,读出你的体会来吧。
这是一场()的洪水,一群()的村民,一座()的桥
5、师:这究竟是一场怎样惊心动魄的洪灾呢?我们先来感受(播放录像)
那就让我们一起合作读出此时的惊心动魄吧。
男生读洪“洪水”,女生读“村民”。
老师读桥。
注意接。
【设计意图:阅读教学要尊重学生的情感体验,所以我借助山洪视频创设山洪暴发时惊心动魄的场面,在激情音乐中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地读,设身处地地想,这也是学习这组课文的阅读要求。
因此,在这个环节,我主要让学生自读、自悟,合作读。
】
三、读中析人,情感共鸣。
6、师:洪水在狞笑,死亡在逼近,人们惊惶失措,而唯一的出路——桥,又窄小以不结实。
正在这万分危急时刻,一个重要的人物出现了。
请第4组同学介绍,画出描写老汉的句子。
师:请同学们选择你感受最深的句子,默读,可联系上下文,可联系插图,可联系重点词语,可联系人物的动作、神态、语主,想想:这是一位怎样的老汉?(小组交流)
结合练习:
师:老汉最终没有留下,和他的儿子一起:被无情的洪水(吞没了)。
其实:就在木桥前,在没腿深的水里,老汉完全可以一走了之,但是-------老支书选择了让村民先走
就在木桥前,在没腰深的水里,老汉完全可以一走了之,但是------在群众与党员面前,他选择了(群众)
就在木桥前,在没胸深的水里,老汉完全可以一走了之,但是----在自己与儿子之间,他把生的希望(儿子)
唯一没有想到的是(自己),
这真是一位(无私无畏,不徇私情,英勇献身的共产党员)!
这样的老汉能不受人拥戴吗?
7、就让我们用朗读来向老汉表达我们深深的敬意与感动吧!(出示句子。
师引读:当洪水疯狂袭来,人们惊慌失措的时候————(木桥前……)面对失去理智的人们————(老汉清瘦的……老汉沙哑地……)
当看到有的党员贪生怕死的时候————(老汉冷冷地……)
当看到自己的儿子混在队伍里想逃生时————(老汉突然……)
当洪水漫上胸膛,只有他和儿子,儿子推他上木桥的时候————(老汉吼道……)
回读:这真是一位(无私无畏,不徇私情,英勇献身的共产党员)!
8、师:生活中,也总有无数个老汉这样的党员,在演绎着伟大的奇迹,让我们向他们致敬!
(展示感动人物图片)
师:他们不是不爱自己的家人,不是不爱自己的孩子,而是他们做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这就是大爱无边啊!
【设计意图:老汉的伟大壮举是本文的学习重点,要体会老汉如山的共产党精神,需要从重点句品读,品悟。
因此这个环节,我先以过渡语巧妙地将学生的目光聚焦到老汉的身上,引导学生用心灵与文本对话,感受老汉的高大形象。
再通过反复的引读,让学生的心间溢满对老汉的敬仰之情,一个像山一样高大的、巍然屹立的老党支部书记的形象就树立起来了。
最后再拓展事例,这样整合教学资源,丰满了人物形象,深化了课题主旨。
】
四、情至深处,一吐为快。
9、我想说——(配乐)
五天以后,洪水退了。
一个老太太,被人搀扶着,来这里祭奠。
她来祭奠两个人。
她丈夫和她儿子。
看,云低垂着,风在呜咽着,河水在哭泣。
①如果你就是这位失去了丈夫和儿子的老太太,你会对逝去的亲人说什么呢?
②如果你是一位获救的村民,会对老汉说些什么呢?
③过些日子,就是清明节了,你会对老汉说什么呢?
生在音乐中说话。
【设计意图:读写迁移,顺势而导,情感渲染,笔触情发。
要做到这些,有感情的朗读必不可少,引导读出感情不可或缺;启发想象,总结升华,印象深刻,引起共鸣。
】
五、回顾课题,点明中心
10、诉不尽万语千言,说不尽心中思念,老汉的光辉形象永远活在我们心中,洪水退了,村民得救了,木桥塌了。
而另一座桥却立了起来,(擦去洪水和桥,边说边再板书)
师:这座桥就是——(老汉),这更是——(像老汉这样的共产党员关心群众、爱护群众的生命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