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初中化学经典教学案例赏析

初中化学经典教学案例赏析


点燃一根蜡烛,可以去除房间里的烟味
活动2
实验Ⅰ 蜡烛折断 实验Ⅱ 蜡烛燃烧 发出白光
变化细探究
放出热量
瓶壁上有水雾
生成的气体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思考1:蜡烛折断和蜡烛燃烧的本质区别是什么? 没有生成新物质 生成了新物质
活动2
变化细探究
思考2:蜡烛熔化是什么变化?如果用“一定”或 “不一定”来描述蜡烛熔化和蜡烛燃烧两者之间的伴随
《溶解度专题复习》过程呈现
环节一
说出下列说法错误的原因—— 问题 1:如何理解固体溶解度的概念? l00g水中最多溶解 36g氯化钠,所以氯化钠在水中的溶解度 固体溶解度与溶解性的对应关系 是36g。 问题2:为什么要建立固体溶解度的概念? 在10℃时,一定量水中最多溶解140g硝酸铵,所以硝酸铵 20℃时的溶解度 /g 。>10 1-10 1-0.01 < 0.01 准确地表示固体溶解性的强弱 在水中的溶解度是 140g 溶解性 易溶 微溶 难溶 在60℃时, 100g水中溶有 75g可溶 硝酸钾,所以60℃时硝酸钾的 问题 3:20℃时, 68g 的氯化钠饱和溶液中含氯化 溶解度为 75g。 钠18g,则该温下氯化钠的溶解度为多少? 60℃时,100g水中最多溶解114g硝酸钾,所以硝酸钾在该 36g 温下的溶解度是114。
中学化学特级教师
教授级中学高级教师
缪徐
对经典课的基本认识
执教主体:可以是自己,也可以是他人 执教背景:比赛课、研究课、展示课等 设计理念:符合新课程标准的相关论述 教学特征:有亮点,能反映自己的风格或某一时期的最高水准 教学影响:评价好或引发的讨论较多,有放大影响的后续措施 ……
3年来执教或指导的经典课清单
《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过程呈现
七年级科学上册第四章
第8节 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江苏省苏州市高新区实验初中 缪徐
老师在给同学们的评语中常常会用到——
文静 随和 活跃 稳重
人有性格 性格
物有性质 ?
活动1
蜡烛知多少?
性质
白色(黄色、红色)固体
质地比较软
密度比水小 难溶于水
成分
可以燃烧
……
用途主要成分是石蜡氯化钠中钠离子、氯离子的形成
Na
+11 2 8 1
Cl
+17 2 8 7
失去1个电子
得到1个电子
Na
+
+11 2 8
Cl

+17 2 8 8
《闪闪的红星》第二片段
看影片提问题(2):潘冬子用什么方法将食盐带过哨卡的?
宏观含义
溶解能力
溶解
微观含义 能量变化
NaCl 、______ 蔗糖 等 溶解时溶液温度无明显变化:如______ 定性描述:易溶、可溶、微溶等;定量描述:溶解度 溶解:物质以分子或离子形式均匀分散到另一种物质中的过程 溶解: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中形成均一、稳定混合物的过程 浓硫酸 、__________ NaOH固体 等 溶解时放热(温度升高):如_______ NH4NO3 等 溶解时吸热(温度降低):如__________
《氯化钠专题复习》过程呈现
化学专题复习 —— 氯化钠
苏州新区实验初中
缪徐
《闪闪的红星》第一片段
看影片提问题(1):食盐对人体有什么重要作用?
氯化钠中的钠离 子对维持细胞内 外正常水分分布 和促进细胞内外 物质交换起主要 作用;氯离子是 胃液中的主要成 分,具有促生盐 酸、帮助消化和 增进食欲的作用。
活动3
性质再认识
思考3:“铁生锈”与“铁会生锈”表述的含义有何不 同? 铁生锈:描述的是一个化学变化的过程
体 决 现 定 铁会生锈:是通过铁生锈这一化学变化的过程得出的结论
描述方 式的转换 化学变化 (过程) 蜡烛燃烧 碳酸分解
会、 能、易等
化学性质 (结论)
蜡烛能燃烧 碳酸易分解
活动4
小荷露尖角
生成沉淀、放出气泡等现象。
活动2
变化细探究
思考4 两类变化的系统梳理
物理变化 概念 本质区别 伴随现象 联系
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
化学变化
生成新物质的变化
有没有新物质生成 外形、状态等 光、热、变色、沉淀等
物理变化中不一定伴随化学变化;
化学变化中一定伴随物理变化。
活动3
性质再认识
性质
白色(黄色、红色)固体 密度比水小 质地比较软 难溶于水 可以燃烧
问题1:使A、B、C三种物质 的不饱和溶液转化成饱和溶 液的共同方法有哪些? 加溶质;蒸发溶剂 问题2:降低温度可能使哪 些物质的不饱和溶液转化 成饱和溶液?为什么? A、B
温度/℃
问题3:升高温度可以使哪些物质的不饱和溶液转化成饱 和溶液?为什么? C
巩固题一
结合图1通过口算回答两个问
溶 题: 解 (1)t1℃时将8g的B溶解于40g 度 g 水中,如何使所得溶液变为该温下 B的饱和溶液? (2)0℃时将5gC溶解在25g水 中,t2℃时将5gA溶解在25g水中, 在溶质和溶剂的量都不改变的前提 下,如果使两份溶液转化成饱和溶 液? (2)将A溶液降温至t1℃ (1)加入8克B恒
1.上述实验中主要运用的探究方法是什么?运用该方 法探究问题时要注意些什么? 2.请你猜想影响铁锈蚀速率的因素还可能有哪些?并 针对猜想设计实验方案。 3.铜锈蚀后形成的铜绿中含Cu2(OH)2CO3,由此可知, 铜在空气中锈蚀的实质是什么?
【讨论】 1.由铁生锈的主要条件,你能得出防止 铁生锈的主要原理是什么? 使铁与氧气、水等物质隔绝
环节五
问题1:使A从饱和溶液 中析出最好采用什么方 法? 降温结晶 问题2:使B从饱和溶液 中析出最好采用什么方 法? 蒸发溶剂
溶 解 度 g
温度/℃
问题3:要除去A、B混合物中含有的少量B,应采用什么方 法?具体步骤有哪些? 降温结晶 溶解 降温 过滤
巩固题二
右图为A、B、C三种固体物质(不 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 法错误的是( D ) A.t1℃时,三种物质的饱和 溶液中B的溶质质量分数最大 B.t2℃时,取三种物质各ag 分别放入100g水中充分溶解,所得 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同
解析《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蜡烛知多少(调动学生对蜡烛的已有认知)→变化 细探究(利用蜡烛折断和燃烧两个变化建立物理变 化和化学变化的初步概念;感悟两种变化的伴随关 系;利用教材中铁锈的讨论以及氯化铁和氢氧化钠 反应两个教学素材,巩固和深化对变化的认识 ) →性质再认识(用回头看的方式,重新认识性质的 分类,初步学会辨别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化学变 化和化学性质 )→小荷露尖角(巩固练习)
溶 解 度 g
温度/℃
结合图示通过口算回答两个问题: 20℃时, 68g的氯化钠饱和溶液中含氯化钠 18g, (1)t1℃时将 8g的B溶解于40g水中,如何使所得溶 液变为该温下B的饱和溶液? 则该温下氯化钠的溶解度为多少? (2)0℃时将5gC溶解在25g水中,t2℃时将5gA溶解 在25g水中,在溶质和溶剂的量都不改变的前提下,如 果使两份溶液转化成饱和溶液?
环节二
溶 解 度 g
问题1:t1℃时B的溶解度小 于t2℃时A的溶解度,对吗? 为什么? 问题2:t2℃时三种物质溶 解度的大小关系? 0℃时三 种物质溶解度的大小关系?
温度/℃
A B C
B C A
问题3: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B、C、A的顺序逐渐减小的 温度范围是多少? 0℃-t1℃
环节三
溶 解 度 g
1.《溶解度专题复习》 ——2012年12月 天津展示课 2.《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013年11月杭师大“浙派名师”展示课 3.《金属锈蚀与废旧金属的回收》 ——2013年12月省教育学会展示课 2014年3月浙大“千课万人”展示课 4.《氯化钠专题复习》 ——2014年3月南京沿江工业园区示范课 5.《化学方程式计算复习》 ——2015年5月南京某校示范展示课 6.《常见的化学反应—燃烧》 ——2013年10月 工作室成员研究课 7.《构成物质的微粒—离子》 ——2013年10月 工作室成员参赛课 8.《给力注射器》
2.围绕上述原理,说一说防止铁生锈有 哪些具体的方法?
加保护膜: 刷漆、涂油、搪瓷、镀其它金 属、烤蓝工艺(化学方法)
【应用】
(1)三角架
涂油漆

烤 蓝 镀耐腐蚀的金属 (2)钢丝和钢圈 ; 过 的 螺 涂防锈油 (3)链条 。 丝
【实践】
用砂纸打磨
除去铁锈
用酸液去除
【反思】 铁锈要及时去除,铝制品表面的“铝锈” 却不宜去除,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金属锈蚀与废金属回收》过程呈现
江苏省苏州新区实验初中
缪徐
【实验现象】
1.银白色的铁丝生锈 2.红色墨水被压入右侧导管
【原因分析】
铁生锈消耗氧气使密闭容器里的压强变小
【触类旁通】
细铁丝

【观察】 实验1 第 1天 第 2天 第 3天 第 4天 第 5天 实验2 实验3 实验4 实验5
无明显变化 无明显变化 无明显变化 无明显变化 无明显变化 无明显变化 无明显变化 稍有变化 开始生锈 开始生锈
……
思考1:蜡烛的这些性质中,有哪些需要通过化学变 化才能表现出来?有哪些性质则不需要?
活动3
性质再认识
思考2 物理性质涵盖了物质哪些方面的性质? 为何不把物理性质定义为“在物理变化中表现出来 的性质”? 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 延展性、导热性、导电性、溶解性、挥发性等
色;态;味;两点;两度;五性
无明显变化 无明显变化 无明显变化 无明显变化
无明显变化 无明显变化
开始生锈 生 锈
生 锈
生 锈 生 锈
生 锈
生 锈 生 锈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