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教学常规试题

教学常规试题

一、填空。

1.教学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和实现教育目标的根本途径。

教学工作是教育工作的中心。

2.你的任教学科是,你手中必须备有本学科的,其课程标准的全名是:。

3.经国家教育部审查通过并批准使用的教材以及经省教育厅审查通过的地方教材是学生学习的基本资源和依据。

4.学校要根据课程计划认真开设课程课时,科学设置校本课程和选修课程,深入探索、落实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5.学校要有健全的以教师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形成崇尚学术、崇尚研究的氛围。

要加强学校教研组建设,充分发挥教研组的作用。

教研组要积极开展教学研究和教改实验。

6.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主渠道,是课程改革和教学改革的关键环节。

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和质量是实现课程教学改革目标的主要途径。

7.写教案一般应列出教学内容的知识结构、技能和能力发展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分析。

同时要对学生情感态度、学习策略方面的发展目标进行描述。

8.教师在课堂上要使用普通话。

教学用语要准确、简练、生动,板书要规范、条理、清晰。

9.课堂教学方法要有启发性、激励性,通过运用灵活、正确的教学方法,努力实现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维”目标的有机结合和统一。

10.教学辅助手段的应用必须科学、简便、有效,不搞形式主义。

?
11.课外作业的布置要关注学生的差异,注意作业的开放性和自主性,增强作业对不同学生的适应性和选择性,做到适时、适量和科学,注意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

12.教学评价在教学中起着导向、激励、促进发展和质量监控的作用。

评价体系要体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和评价形式的多样化。

13.要根据学期目标和单元目标确定每节课的教学目标。

14.教学内容的组织与安排,既要符合学科本身的内在逻辑,又要符合学生认知发展的规律。

15.学校教学(教研)计划由主管教学的校长主持、教导处(教研室)制定,经校委会和各教研组讨论通过后组织实施。

16.学校教学(教研)计划一般应包括指导思想、目标要求、活动安排、检查检测等,计划中要突出校本教研和校本培训。

17.教研组工作计划在教研组长主持下,由教研组全体教师根据学校教学教研计划要求共同制定。

教研组(备课组)教学工作计划应于开学前一周内交教导处审定存档。

教研组长为计划执行的具体负责人。

18.个人(学科)教学计划由各任课教师制定,在开学前三天内完成。

19.各项计划制定后,打印一式两份,一份交学校教导处存档,一份由计划执行人保存,用以控制教学进度。

20.集体备课应做到“四定一交流”,即定时间、定地点、定内容、定中心发言人、交流教学体会。

集体备课每周至少要进行一次。

21.教案检查采取定期普查或不定期抽查两种方式,学科组每周要检查1次,教导主任每月要检查1次。

校长和分管校长每学期期中、期末要分别集中组织两次检查。

22.备课应做到“五有”、“五备”、“五突出”。

“五有”包括脑中有“标”(课程标准)、胸中有“本”(教材内容)、目中有“人”(学生)、心中有“数”(学生个体差异)、手中有“法”(方法)。

“五备”包括:(1)备课标、教材(2)备学生。

(3)备教法。

(4)备作业。

(5)备资料。

“五突出”包括:突出学习活动的设计、突出学习活动的有效、突出学习过程的预设、突出练习的设计、突出教学行为的反思。

23.备课的程序为:个人钻研—集体讨论—修改教案。

24.单元教学设计的基本内容包括单元名称、单元教学目标、单元知识结构、重点、难点、课时划分等。

25.课外作业内容可根据学生实际进行分类,因人而异,分为选做题和必做题。

26.小学生课外作业量:三至六年级每天不超过1小时;一、二年级原则上不布置课外作业。

27.教师要积极参加课堂教学研讨活动,35岁以下的青年教师每学期要上一堂研讨课,各级名师、各级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每学期要上一堂示范课或观摩课。

28.严格建立听课学习制度,三年教龄以内的青年教师和教研组长,每学期听课评课25节以上;一般教师听课评课20节以上;学校校长和负责教学的中层以上干部,每学期听课评课30节以上。

29.听课时,必须有听课笔记和评议记录。

30.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统一考试的命题,按7:2:1的比例,即基础题占70%,小综合题占20%,难度较大的题占10%的原则组织命题。

31.学期期末成绩的评定,不能只注重对最终学习结果的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含学习态度、学习习惯等)也应成为学习评价的重要依据,应严格按5:3:2进行评定,即期末考试成绩占50%,期中考试成绩占30%,平时成绩(含小考、课堂提问、作业、实验及平时表现等)占20%。

32.试题分析包括试题的题型、主体知识覆盖面、试题分值合理程度、试题难度、试题的主要优缺点等。

33.学生学业成绩分析应从定性和定量两个方面进行。

定量分析包括“二率”(即优秀率、合格率)和班平均分,这是反映学生成绩的基本数据。

34.教师课堂教学抽赛的时间:原则上每年1次,一般安排在新学年的第一学期。

抽赛的学科为国家课程方案规定的所有学科。

抽赛的比例:原则上按任课教师的10-20%的比例抽取。

抽赛办法:采取随机抽课、随堂听课、当堂打分、即时写出评语的方式进行。

35.教学质量抽测的目的:通过质量抽测,调整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引导学校树立正确的质量观,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小学教学质量抽测每次抽测学生数为中高年级的一个班,测试学科为语文、数学。

二、判断题
1.严格按课程表上课,未经教导处同意,不得随意调课,更不准随便缺课。

()
2.教师应准时授课,严禁迟到,严禁课前饮酒、可以上课吸烟。

(×)
3.教师上课可以小声接听电话。

(×)
4.教师在预备铃响时应站在教室门口,目视学生做好上课准备。

()
5.教师在上课前要清点学生人数,弄清学生缺席情况,对非正常缺席学生应及时报告学校教导处。

()
6.教学过程中,对不同学习基础的学生,在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上应尽可能体现不同的层次要求,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
7.教师上课要讲普通话,语言要精炼、准确、生动、富有启发性和吸引力,声音要响亮。

8.教师上课可以穿透明装、短裤、背心、拖鞋进入教室,不化浓妆。

(×)
9.体育教师必须穿运动服、运动鞋上课。

()
10.上课时,教师不得把学生赶出教室。

()
11.课堂内发生的问题不能及时处理的,应由任课教师负责在课后处理。

()
12.课件作为教学辅助手段,可以代替教案使用。

(×)
13.对网络课件或其他音像资料要结合教学实际,通过处理后才能使用。

()
14.教师应督促每位学生及时上交作业,如学生拖欠或不做作业,教师又没及时发现或没有采取补做措施,不究该教师的责任。

(×)
三、简答题
1.什么是教学工作常规?
2.山东省中小学教学常规的实施目标是什么?
3.教学工作计划内容一般应包括哪些内容?
4.教学研究的内容包括哪些?
5.备课内容有哪些?(省市县)
6.集体备课的内容和要求有哪些?。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