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25-多发伤的现场急救及转运ppt课件
25-多发伤的现场急救及转运ppt课件
• 5.骨折须妥善固定,常用各种夹板或就地取材 替代之。
•
• 6.对合并胸腹腔大出血者,需快速补充血容量, 建立两条静脉通道,必要时使用血管活性药物。
• 7.离断指(肢)体、耳郭、牙齿等宜用干净敷料包 裹,有条件者可外置冰袋降温。
• 8.刺入性异物应固定后搬运,过长者应设法锯断 ,不能在现场拔出。
• 9.胸外伤合并张力性气胸者应紧急胸穿减压。 • 10.有脏器外露者不要回纳,用湿无菌纱布包扎。 • 11.严重多发伤应首先处理危及生命的损伤。
转运原则:
• 1.创伤经包扎、止血、骨折固定后方可转送。 • 2.途中继续给氧,确保静脉通道通畅。 • 3.必要时心电监测。 • 4.严密观察病人的生命体征,继续途中抢救。 • 5.对于无法控制的胸、腹腔内脏出血导致的低血
压状态,不要把血压升到正常作为复苏目标,以 收缩压80 mmHg,平均压50~60 mmHg,心率 <120次/分,Sa02>96%(外周灌注使氧饱和度监 测仪可以显示结果来)即可。
感谢亲观看此幻灯片,此课件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 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谢谢配合!
多发伤的现场急救及转运
长沙市中心医院急诊科
一、概 述
• 多发伤:由机械致伤因素造成的大于两个部位的 损伤,其中一个部位达到严重程度损伤,称为多 发伤。如果各部位均不严重时称为多处伤。
• 复合伤:由机械、化学、热力、电流、核等两种 以上因素致伤称为复合伤。
• 现代创伤以高能量的高发生率为特点,而高能量 损伤使多发伤在创伤中所占比例越来越高。
• ●C=cardiac(心脏) • ●R=respiratory(呼吸)髓) • ●H=head(头颅)
●P=pelvis(骨盆) ●L=limb(四肢) ●A=arteries(动脉) ●N=nerves(神经)
六、实践要点:
• 现场急救:
• 多发伤常伴休克或迅速死亡,对创伤急救提出了 更高要求。
• 如果院前时间不太长,现场急救以基本生命支持 为主。
二、多发伤的特点
损伤机制复杂
伤情重、变化快
并发症
多发伤
生理紊乱严重
处理顺序与 原则的矛盾
诊断困难, 易漏诊、误诊
三、3个死亡高峰
• 第一死亡高峰
出现在伤后数分钟内,为即时死亡。死亡原因 主要为脑、脑干、高位脊髓的严重创伤或心脏主 动脉等大血管撕裂,往往来不及抢救。
如院前急救时及早的将病人从重物埋压下解救 出来;院内抢救时,早期有多次的抗休克,都可 以预防和减轻肾功能衰竭。
四、批量伤员分拣方法
适用于有生命危 险需立即救 治的伤员, 用红色标记
所有轻伤, 用绿色标记
A 危重伤
B 重伤
伤员分拣
C 轻伤
D 濒死伤
伤情并不立即危 及生命,但又必 须进行手术的 伤员,可用黄 色标记
•
1.迅速脱离致伤因子,判断伤员有无威胁生命
的征象。如心跳呼吸骤停,立即施行心肺复苏术。对 休克者予以抗休克治疗。
• 2.保持呼吸道通畅,吸氧,必要时气管插管。 • 3.伤口的处理:用无菌纱布或敷料包扎伤口,
对开放性气胸或胸壁塌陷致反常呼吸者需用大块棉垫 填塞创口,并予以固定。
• 4.疑有颈椎损伤者应予以颈托固定,胸、腰椎 损伤者应用平板或铲式担架搬运,避免脊柱的任何扭 曲。
三、3个死亡高峰
• 第二死亡高峰
出现在伤后6-8h之内,这一时间称为抢救的“ 黄金时间”,死亡原因主要为脑内、硬膜下及硬 膜外的血肿、血气胸、肝脾破裂、骨盆及股骨骨 折及多发伤大出血。如迅速及时,抢救措施得当 ,大部分病人可免于死亡。这类病人是抢救的主 要对象。
三、3个死亡高峰
• 第三死亡高峰
出现在伤后数天或数周,死亡原因为严重感染 或器官功能衰竭。无论在院前或院内抢救多发伤 病人时,都必须注意预防第三个死亡高峰。
抢救费时而又困 难,救治效果 差,生存机会 不大的危重伤 员,用黑色标记
步骤
五、临床特征及诊断
要求在最短的时间内明确脑、胸、腹等部位是否存在致命 性损伤。主要包括:
1
简要询问病史,了解伤情
2
监测生命体征,判断有无致命伤
3
按照“CRASH PLAN”顺序检查
4 必要的辅助检查
“CRASH PLAN”顺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