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导学案全册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导学案全册

知识点一、地理差异明显1、读图·析图秦岭-淮河一线以北秦岭-淮河一线以南自然差异一月平均气温(高于0)年降水量主要地形河流冬季结冰河流流量河流汛期人文差异农田类型主要粮食作物传统交通方式民居特点总结导致秦岭-淮河南北自然要素差异的主导因素是;( ) 2、分析导致秦岭-淮河一线以北地区和以南地区自然差异的主导因素。

3、人类活动深受自然环境的影响,请举一例说明“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

可以从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文化风俗等方面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展开描述。

反馈练习一、选择题1、与我国一月0℃等温线大致接近的界线是()A、横断山脉B、天山—阴山一线C、巫山—雪峰山一线D、秦岭—淮河一线2、关于我国冬夏气温的说法,正确的是()A、冬季最低气温出现在青藏高原B、冬季最低气温出现在漠河镇C、夏季我国南北温差大D、夏季最高气温出现在海南省3、宜宾市主要的气候类型是()A、热带雨林气候B、亚热带季风气候C、温带海洋性气候D、热带草原气候4、按我国温度带和干湿区的划分,宜宾市属于()A、暖温带、湿润地区B、亚热带、湿润地区C、亚热带、半湿润地区D、暖温带、半湿润地区5、关于我国气候的叙述,正确的是()①气候复杂多样②夏季南北气温差异很大③季风气候显著④降水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逐渐减少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6、与秦岭——淮河一线大体相一致的是()①一月0℃等温线②400毫米年降水量线③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界线④亚热带季风气候与温带季风气候的界线A、①②B、③④C、①③D、①④读右图,完成7-8题。

7、除纬度因素,加剧图中对话双方气温差异的直接因素是()A、人类活动B、降水C、海陆分布D、地形8、如果此山脉是秦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此山脉与我国1月份0℃等温线分布大体一致B、此山脉与我国400mm等降水量线分布大体一致C、此山脉以南是亚热带,以北是暖温带D、此山脉以南是湿润地区,以北是半湿润地区9、我国年降水量分布的总趋势是A、从南向北递减B、从东向西递减C、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D、从东北向西南递减10、小刚参加《三星智力快车》比赛时,选择了一道400分的地理知识题,题目是:我国地势二、三级阶梯的分界线是什么。

你认为小刚应选哪一项()A、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B、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C、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D、长白山—武夷山11、粤菜、鲁菜、湘菜都是我国著名的菜系,其正宗来源地分别是()A、广东省、山东省、湖南省B、四川省、广东省、山东省C、广东省、河北省、湖南省D、广东省、山东省、湖北省12、该图反映出我国地势总的特征是()A、中部低四周高B、东部高西部低C、中部高四周低D、西部高东部低13、图中为我国地势第二、三级阶梯分界线的山脉在()A、甲地B、乙地C、丙地D、丁地14、山脉常常成为我国省级行政区的天然分界线。

下列对四幅示意图中山脉名称的判断正确的是()A ①太行山脉②武夷山脉③昆仑山脉④祁连山脉B ①大兴安岭②台湾山脉③天山山脉④阿尔泰山脉C ①雪峰山脉②长白山脉③秦岭山脉④大别山脉D ①巫山山脉②武夷山脉③阴山山脉④横断山脉教学反思课题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初步理解区域划分的原因及相应的地理区域类型;2、在地图上指出四大区域的地理位置、范围及划分原因。

重点难点1、我国四大区域的地理位置、范围及划分原因;2、结合地图,使学生形成地理事物的空间概念。

步骤问题设计、知识要点(含分工)导入新学期开始几位同学凑到一起,畅谈自己游览过的地方,大家想想他们去的什么区域呢?自主学习1、地理区域不仅可以划分为多种类型, 而且同一类型的区域, 还可以划分出不同______或不同______的区域。

2、根据各地的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特点的不同, 可以将我国划分为四大地理区域, 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3、我国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的分界线大致与(山脉)、(河流)一致。

4、我国西北地区与北方地区的分界线大致是影响的界线,大致与mm 等降水量线一致。

团队合作及展示探究一:同一个区域是否具有多重身份?探究二:(课本第6页活动题)1、(1)A界线大致与哪条等降水量线的分布最接近?(2)确定接线A考虑的主导因素是什么?2、(1)B界线与1月哪条等温线分布最接近?(2)B界线大致与哪条等降水量线最接近?(3)确定B界线考虑的主导因素是什么?(4)B界线是我国重要地理分界线,看图5.5它与哪列山脉、河流大体一致?3、(1) C界线与我国阶梯分界线中哪条分界线接近?(2)确定界线C考虑的主导因素是什么?小结提纲思维导图反馈练习1、下列各组区域是描述自然区域的一组是()A、城市、乡村、农田、林地B、四川盆地、长江三角洲、洞庭湖平原 CC、黑龙江、黄河、长江、珠江D、福建、广东、湖南、河北2、下列区域属于不同级别的,并由大到小顺序排列的是()A、省(自治区)、市(直辖市)、县(自治县、市)B、温带、亚热带、热带C、省(自治区、直辖市)、县(自治县、市)、乡(镇)D、暖温带、中温带、寒温带3、下列河流中流经四大地理区域最多的是:()A、黑龙江B、黄河C、长江D、珠江4、下列区域中,属于我国一级行政区域的是:()A、长春市B、东北地区C、内蒙古自治区D、北方地区5、我国四大区域中,平均海拔最高的是:()A、北方地区B、西北地区C、南方地区D、青藏地区6、不属于秦岭-淮河的意义的是:()A、湿润地区和干旱地区的分界限B、亚热带与温带地区的分界限C、800毫米等降水量线通过的地方D、我国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分界线1、北方地区东临( )A 、渤海和黄海B 、东海和南海C 、黄海和东海D 、渤海和东海 2、下列属于北方地区地形区的是( )A 、内蒙古高原B 、四川盆地C 、黄土高原D 、长江中下游平原 3、 下列不属于北方地区农业发展有利因素的是 ( )A 、平原面积大B 、土壤肥沃C 、降水偏少D 、耕地集中连片 4 、下列属于北方地区气候类型的是 ( )5、 为缓解华北地区淡水资源不足的问题,国家采取的措施是( ) A 加大开采地下水 B 跨流域调水措施 C 兴建水库 D 海水淡化技术的广泛应用 6 、华北地区面临的最严重的自然灾害是( )A 、地震B 、滑坡和泥石流C 、台风D 、干旱 7、读图完成。

(2)本区降水偏少,耕地多为 ,粮食作物以 、 、 为主,经济作物有 、 、 。

B AC DBL(1)填出字母所代表的地理事物:山脉:A ;B ;E ;地形区 C ,有“ ” 之称;D ;L 和F 又常被称“ ”,F 地形其特点是 ;濒临海洋G ;H 。

读图·析图1、读图 6.11“东北三省的地形图”,完成下列各题。

(1)找出大兴安岭、小兴安岭、长白山脉。

(2)找出东北平原、松嫩平原、三江平原、辽河平原。

(3)找出黑龙江、松花江、乌苏里江、辽河、鸭绿江、图们江。

(4)找出俄罗斯、朝鲜、韩国。

2、读图 6、13“东北三省年平均气温和降水量分布图”,完成下列问题。

(1)气温:从图中等温线的分布,可以看出东北三省气温的分布规律是,原因是 __ 。

图中一4℃等温线中部向南弯曲的原因是__ 。

(2)降水:从图中年降水量的分布,可以看出东北三省的降水分布规律是,原因是。

辽东丘陵东侧降水量大约为 _毫米,为什么降水多?。

(3)气候特征:东北三省气候。

由于纬度,又紧邻着亚洲北部寒冷的源地,大部分地区冬季,夏季。

东北三省降水集中于季,冬季降雪较多。

3、探究·思考读图6、14“东北三省雪期始期、终期和雪厚的分布”图,认识东北三省的冷湿气候。

(1)北极村、齐齐哈尔、沈阳的雪期,归纳三地雪期由南向北的变化规律。

(2))分别比较延吉和长春、北极村和长春的积雪厚度,并说明导致这种差异的原因。

(从地形、纬度位置和距海远近三个方面考虑)(3)东北三省的传统民居具有房顶坡度大、墙体厚、窗户小等特点,说说这种传统民居特点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1、下列表述东北三省气候正确的是( )A 、气候冷湿B 、雪期自北向南越来越长C 、冬短夏长D 、降水集中于 2 、在春秋季节,东北三省经常受到哪种灾害的影响 ( ) A 、 干旱 B 、寒潮 C 、台风 D 、洪涝 3、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ABCDEFK(1)写出下列字母所代表的省级行政区的名称:A 为 ,B 的简称是 ,C 为 。

(2)写出下列山脉的名称:D ; E ;河流F 为 ,它是两国的界河。

(3)K 所代表的地形区是 ,此地作物熟制为 ,盛产 、 、 等。

一、从"北大荒"到"北大仓"读图·析图1、读教材图6、19,探究东北三省成为我国重要商粮基地的原因二、我国最大的重工业基地读图·析图1、认识东北三省工业分布的特点。

(1)读图6、21 “东北三省铁路与城市的分布”,写出哈尔滨、长春、沈阳、大连这些东北三省重要的综合性工业中心各自的交通优势。

(2)东北三省是我国铁路网最稠密的地区之一,对照图6、21和图6、20,看看主要矿产地与铁路线的关系,讨论铁路修到甲、乙两地的可能原因。

2、东北三省的工业中心是依托自然资源发展起来的,读图6、22大庆、伊春、鞍山的工业结构,说出大庆、伊春、鞍山工业特点,并对照图6、20东北三省主要矿产资源和工业的分布分别说明这种工业特点的形成原因。

一、从“北大荒”到“北大仓”③①②④知识点一、文明的摇篮读图·析图1、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在图中填出:内蒙高原、秦岭、太行山、鸟鞘岭。

(2) 在图填出:陕西省、山西省、宁夏回族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甘肃省。

(3)黄土高原东起山脉,西至,北连高原(大致以为界),南抵。

(4)黄土高原因覆盖着身后的而得名,地表、,水土流失严重。

知识点二、风吹来的黄土运用黄土“风成说”,解释下列现象1、下列现象被认为是支持黄土“风成说”的证据,写出它们分别说明了什么问题。

2、关于黄土的来历,你还有其他的推测吗?3、探究·思考读图6、29,试解释由“塬”到“梁”再到“峁”的原因。

(4)黄土高原从温度带看,属于___________带;从季风区看,属于___________区;从四大区域位置看,位于___________地区;从阶梯位置看,位于___________阶梯。

教学反思1、读图6-3-5在相同条件下植被对水土流失的影响,完成下列问题。

图6-3-2-1在相同条件下植被对水土流失的影响①图中的黑色箭头表示什么?箭头的多少与植被有何关系?②三个烧杯中的水土流失量与植被多少有何关系?③结论:三幅图片由左向右说明,随着植被的减少,水土流失越来越。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