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西方音乐NOTES (1)西方音乐史纲1、西方音乐是一个历史与地理共同作用下的文化体。
2、西方音乐文化特点:——散(地域散点移动)而有序(时间发展连续)、乐以表情3、七个阶段①古希腊古罗马时期BCE11-BC5古希腊古罗马音乐表情克制含蓄感伤塞吉洛斯的墓志铭(BC1)生便乐之,遇事莫怨人生苦短时运自转as long as you live,be lighthearted.let nothing trouble you.life is only too short,and time takes its roll.②中世纪时期BCE5-BC15 法国神权时代教会音乐音乐成为礼仪的一部分分为圣乐与俗乐office+mass圣咏格里高利一世《唱经歌集》单声古谱发展为复调多声部单声圣咏:《慈悲经》奥尔加农(最晚在BC9)表情肃穆排斥激情男声咏唱③文艺复兴时期BC16-BC17 意大利原为复古,实际弘扬资本主义文化精神,反对神权文化表情愈发鲜明多声音乐成主流器乐发展④巴洛克时期1600-1750 德奥神权过渡到君权声乐器乐并驾齐驱复调大发展歌剧出现主旋律清晰表情更加丰富第一部歌剧《优丽迪茜》晚期三杰巴赫(德)亨德尔德维瓦尔第意⑤古典主义时期1750-1810 奥地利维也纳君权过渡到人权克制的激情交响曲协奏曲室内乐歌剧感官愉悦维也纳古典乐派海顿贝多芬莫扎特⑥浪漫主义时期1810-1900 整个欧洲感性理性双重特点泛欧洲浪漫主义风潮抒情激情奔放艺术歌曲交响诗标题音乐后期世纪末风潮德彪西转型施特劳斯马勒结束浪漫主义开始表现主义)⑦二十世纪1900至今美国纽约古典流行民间电影电子1945年为界现代后现代结合古典与流行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4、20世纪西方音乐是距离我们最近的一百年,一方面这一百年是西方音乐进程的阶段成果和组成部分,另一方面这一百年的价值也是千百年历史进程的积累和体现。
NOTES (2)音乐的风格1、风格划分历史、区分乐种,来源于感觉,某地某时当时人多数接受的表达样式,是美感的积淀。
2、风格(style)拉丁文词源stile,尖头笔。
风:民歌(秦代建立乐府收集民歌,采风即收集民歌)格:样式原指民歌样式,后来范围扩大。
3、风格体旋律(melody,希腊语歌曲)节奏(节拍,固定时间值,2,3,4,6拍。
节奏rhythm,单点内不同变化。
)和声(harmony,悦耳/刺耳)织体(texture,单声、主调、复调。
20世纪流行歌曲通行风格织体:低音线条+节拍线条+人声线条)音色(timber,木管铜管弦乐打击)曲式(form,音乐结构,A段B段两段体)4、音乐时间:节拍节奏音乐空间:其余五个。
NOTES (3)音乐的空间1、谢林(德):音乐是流动的建筑,建筑是凝固的音乐。
2、空间艺术,音乐是听觉的,建筑是视觉的。
空间——线条+段落运动的线条是音乐空间形成的第一要素3、段落是作曲家有组织的使用音乐线条(即旋律)形成的结果。
canon:轮唱声音线条按照固定时间差先后进入齐头并进交织错落一起结束。
canon in D:固定低音与轮唱结合的技术,由8个低音构成低音线条形成音乐空间的8根柱子,循环往复在低音线条上也基于8设计三个新线条,再形成垂直分布点对点空间关系;水平运动方向上四个线条轮流出现各自运动,形成了四个线条层的空间运动关系。
上方声音变化,下方声音稳定。
4、基础八音:D A B #F G D G ANOTES (4)音乐的时间1、【音乐的时间】音乐的节拍和节奏。
西方人在十四世纪通过数学技术以计算的思维解决了关于音乐定量的问题。
多声音乐发展,音乐越来越复杂,容易出现荒腔走板不搭调,很难听,所以开始解决时间问题。
2、【梳理音乐时间】1.节拍型meter pattern 1-2-3变化音乐的心跳、脉搏2.时值型duration pattern 音符时值长短3.节奏型rhythm pattern 节拍和时值共同形成,规则的是节拍,不规则的是节奏。
十种节奏型猫(四分)老鼠(八分)没错(大附点)你的(小附点)噼里啪啦(十六分)大萝卜(前八后十六)萝卜大(前十六后八)电灯泡(三连音)去你的(大切分)去你的(小切分)4.重拍型accent pattern 重拍——重音板:强拍,眼:弱拍。
《春之祭》20世纪音乐标志作品,重拍换成了重音。
5.速度型tempo pattern 单位时间长度的固定,音乐时间感觉的变化,使用节拍器(1816梅尔采尔专利,1817贝多芬认可,四分音符-M.M60)3、14世纪之前1:3,三位一体之后为1:24、巴赫:英国组曲-法国舞曲-德国舞曲创作组曲对音乐时间做大规模系统化处理5、阿拉曼德萨拉曼德6、声音要内化感觉要锐化NOTES (5)多元新秩序1、20世纪是离我们最近的时代,也是我们最不了解的时代。
音乐在倒退。
2、噪音也是音乐,古典音乐在20世纪初进行了探索。
重视噪音的作用是古典音乐在20世纪的最重要贡献。
法国作曲家瓦雷兹:音乐是有组织的声音,第一部纯打击乐作品《电离》约翰凯奇发展了此观点。
1.噪音音乐是未来方向2.电子音乐是噪音音乐的下一阶段3.音乐遗产是人的思考能力3、两个高峰:20年代二战后新音乐1945 试验音乐现代主义1970 后现代主义1.用易经创作偶然音乐2.空白也是音乐《4分33秒》无声音乐是噪音音乐发展的极致。
4、20世纪:多元新秩序听觉演进史上最具集成意义的百年音乐风格史上最具多元意义的百年文化探索史上最具折射意义的百年美学建构史上最具争议意义的百年未来创新史上最具试验意义的百年艺术发展史上最具转折意义的百年文明进程史上最具当下意义的百年NOTES (6)世纪末情结下的法国音乐:德彪西*难听:unpleasant-listening and hard-listening and aesthetically古典音乐的线条清晰,可以被记住的。
1、【世纪之交法国音乐】19世纪的法国音乐在柏辽兹之后出现了一个相当长的空白时期,由于法国公众崇拜德国瓦格纳,影响了法国音乐发展。
在标题音乐作品《幻想交响曲》1830年首演后近半个世纪中,只有1875年比才的喜歌剧《卡门》是一个亮点,但卡门首演失败,没能带法国摆脱德国音乐影响。
世纪末法国音乐家的时代任务是改变旧有局面,复兴法国音乐。
此任务在19世纪落在了弗兰克和圣桑身上(他们的探索是重视音乐的色彩性,为法国音乐的突破打下基础,成为后世新风格的先声),后继者德彪西和拉威尔在20世纪彻底完成任务。
2、【印象主义音乐】代表人物德彪西使法国音乐摆脱德国束缚,也带来一场改变西方音乐史进程的革命。
产生过程与发展与印象主义画派有紧密关联。
印象主义画派排除明晰的线条和轮廓,追求色彩的清淡朦胧及对瞬间感觉凭借印象重现的做法都深刻影响了印象主义音乐。
开创者和集大成者德彪西的音乐最突出代表了印象主义音乐的总体特征。
美学上的反德国话语是德彪西音乐风格探索的直接方向。
印象主义音乐处处反德国,反贝多芬传统。
1.排斥清晰的旋律线条,旋律不再具有传统的主导地位,趋向于简短化片段化。
2.和声突破了过去的理论和规则,运用传统理论所限制的所有不谐和音,频繁使用各种德国音乐不允许的和声技法。
3.德国总结确立大小调音阶系统,印象主义作曲家则重视各种中古调式音阶、五声音阶、全音阶,一心摆脱大小调音阶的禁锢。
4.音乐的色彩和氛围成为音乐最重要的表现对象。
5.节奏复杂多变,区别于传统意义上的规则节奏。
6.音乐的结构趋向于松散,段落划分界限不清楚。
7.音乐织体丰富多彩,音响效果新颖独特。
8.音乐的表现对象模糊抽象很难琢磨,即便有标题,有时也不容易像德国人一样喜爱人生、哲学、思考等主观理念,而是高度重视瞬间印象。
3、德彪西的最大对手是法国听众。
德彪西的性格特点也是成就其音乐的重要因素。
1.自幼家贫,得到富人赞助。
迅速提高其音乐知识和鉴赏水平。
2.充满创意,离经叛道,对和弦有个人创见,教师评价两极化。
3.以法国精致生活为灵感来源和素材来源,在蒙马特里区咖啡馆中找到伙伴。
4.19世纪末法国是国际交流中心,东西方文化交流也为德彪西带来创造力。
1891年邂逅钢琴家萨蒂,其简洁克制的思想影响了德彪西;艺术史上两大运动,绘画中的印象主义与诗歌中的象征主义也以19实际80年代后的巴黎为主要舞台。
莫奈为代表的印象主义画家讲求对瞬间感觉的描摹,强调走出画室接触大自然,表现自然光线下的美感;马拉美为领袖的象征主义诗人试图打破传统平铺直叙的写作方式,通过描绘、联想、暗示和象征等手法唤起读者的艺术共鸣和审美体验。
德彪西1887年与马拉美成为挚友,印象画派色彩斑斓光影变幻的视觉为德彪西开创属于自己的听觉世界提供了直接范本,象征主义诗歌中朦胧模糊的意境,难以捉摸的情绪成为其音乐创作追求的最高理想。
4、【德彪西聆听顺序】钢琴-乐队器乐-人声5、【德彪西钢琴音乐特点】1.钢琴是德彪西创造的主要乐器。
德彪西对钢琴的主要贡献表现在对钢琴音色和声音效果的发展方面,他废弃了大量创作手段,如音阶、琶音、八度等,代之以高度个人特点的和弦、和声进行、非常规琶音等。
2.重视色彩变化,利用全新的旋律和伴奏素材,广泛使用各种不谐和音创造新和弦,体现了印象主义音乐的美学理念。
3.无鸿篇巨制,都是精炼的短曲,题材广泛,很多有标题,有很强的描绘性。
6、1893年弦乐四重奏,杰出作品,采用传统四章结构,所有旋律素材都从一个单一主体发展出来,而其色彩效果前所未有。
1917年《小提琴奏鸣曲》交响乐作品《牧神午后》感官美色彩美,宣告法国器乐艺术的新生。
《大海》歌剧《佩利亚斯和梅丽桑德》受比利时象征主义文学家梅特林克感动而创作。
NOTES (7)世纪末情结下的法国音乐:拉威尔1、拉威尔简介祖籍瑞士,生于西班牙,极小就显露出音乐天赋,14岁入巴黎音乐学院是从著名音乐家福雷,先后对肖邦、舒曼、夏布里埃、萨蒂、俄国“强力集团”等人的音乐深感兴趣,模仿并学习他们的风格。
毕业后进入成熟期,有钢琴套曲《镜》、《夜之幽灵》,管弦乐曲《西班牙狂想曲》、歌剧《西班牙时刻》、舞剧《达夫妮和克洛埃》。
一战后再次达到创作高潮,有钢琴套曲《库普兰之墓》、舞蹈诗《圆舞曲》、歌剧《孩子与魔法》、管弦乐改编曲《图画展览会》、管弦乐曲《波列罗》及两部钢琴协奏曲。
拉威尔在德彪西独创的音乐语言的基础上,使印象主义音乐更加丰富。
拉威尔是富于个人创造的借鉴德彪西。
钢琴作品《古风小步舞曲》、《为死去的公主而作的帕凡舞曲》、《库普兰墓前》等作品,旋律清晰、节奏规整、有明确的古典主义结构,和声更复杂精致,有清晰的功能性。
《鹅妈妈组曲》温情感伤质朴动人,《镜》《夜之幽灵》2、技巧无与伦比色彩斑斓夺目拉威尔善于驾驭管弦作品,配器才能非凡。
《达夫妮和克罗埃》改编自同名芭蕾舞剧,在三管编制的乐队基础上加入多种打击乐器,使用各种非常规的弦乐器演奏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