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地理复习专题讲解:地质剖面图的判读技巧(1) 岩层新老关系的判断① 根据岩层层序确定:沉积岩是受沉积作用形成的,因而一般的规律是岩层年龄 越老,其位置越靠下,岩层年龄越新,其位置越靠上(接近地表)。
如上图中沉积 岩I 的形成时间晚于沉积岩1【。
② 根据岩层的接触关系确定:岩浆岩可以按照其与沉积岩的关系来判断。
喷出岩 的形成晚于其所切穿的岩层,侵入岩晚于其所在的岩层。
如上图中岩浆岩的形成 时间晚于沉积岩I 和沉积岩II 。
变质岩是在变质作用下形成的,且多是在岩浆活 动的影响下形成的,因而变质岩的形成晚于其相邻的岩浆岩。
(2) 地质构造和构造地貌的判断① 根据岩层是否连续判断褶皱或断层。
② 根据岩层弯曲形状或新老关系判断背斜和向斜。
如上图中屮处的地质构造为背 斜。
③ 根据地表起伏状况判断地貌类型,如背斜山(谷)、向斜谷(山)、断块山、断层 谷、陡崖等。
(3) 地壳运动过程的判断① 根据岩层上下关系。
若岩层呈水平状态,并且从下到上依次曲老到新连续排列, 说明在相应地质年代里,地壳稳定,地理环境没有发生明显变化。
② 根据岩层的弯曲。
若岩层出现弯曲、倾斜甚至颠倒,说明岩层形成后,因地壳 水平运动使岩层发生褶皱运动。
如上图中屮处岩层弯曲说明其受到了水平挤压作 用。
③ 根据岩层的缺失。
若岩层出现缺失,可能是缺失岩层所代表的时代地壳发生隆 起,使当地的地势抬高,终止了沉积过程;或者原沉积物层剥蚀完毕;也可能是一、专题讲解图例 口沉积卅I 旦沉积洱Il EZI 花岗岩≡侵蚀面当时当地气候变化,没有了沉积物来源。
④根据侵蚀面。
若上下两岩层之间有明显的侵蚀面存在,说明下部岩层形成后, 遭受到外力侵蚀。
若侵蚀面上覆新的岩层,是因为之后该地乂经历了沉积作用。
如上图屮处上部岩层的不完整说明经历了侵蚀作用,沉积岩1的覆盖说明乂经历了沉积作用。
⑤根据侵入岩。
若地层中有侵入岩存在,说明围岩形成之后乂发生了岩浆活动, 岩浆活动晚于围岩形成时代。
如上图中花岗岩的存在说明经历了岩浆侵入。
二.同步训练下图为某地区的地质剖面示意图。
读图回答广2题。
图例口砂岩目页岩石灰岩浸蚀Ia1.地质构造和岩层形成的先后顺序是()A.甲、乙、丙B.乙、丙、甲C.丙、乙、甲D.丙、甲、乙2.在地质演化过程中,形成褶皱的次数是()A.1B. 2C. 3D. 4[解析]1.B 2. B第1题,本题主要考查地质构造与地壳运动。
从该地区的地质剖面示意图可以看出,乙处岩层出现断裂、错位,为断层构造;丙为侵入型岩浆岩层,为岩浆侵入乙所在岩层形成的,丙岩层上方为侵蚀面,再往上才形成沉积岩层屮。
所以B正确。
第2题,本题主要考查地质构造与地貌。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 未形成褶皱的沉积岩层应与地平面平行,而形成褶皱后沉积岩层发生弯曲变形。
从该地区的地质剖面示意图中的岩层倾斜状况可以看出,中、乙附近沉积岩层与地平面相比,发生倾斜,且甲、乙附近沉积岩层倾斜角度不同,因此该地区在地质演化过程中,形成两次褶皱,所以B正确。
下图为某地地质剖面图,图中(Ir⑧为岩层编号,其年代山老到新。
完成3~4题。
3.图中中、乙两地有关地质地貌的叙述,正确的是()A.甲一背斜岩层受到水平挤压成山B.屮一向斜槽部岩层向下弯曲成谷C.乙一背斜顶部受张力被侵蚀成谷D.乙一向斜上覆岩层差别侵蚀成谷4.有人称丙处山峰为“飞来峰”,其岩石可能是()A.石灰岩、砂岩B.花岗岩、流纹岩C.大理岩、石英岩D.安山岩、玄武岩[解析]3.C 4. A第3题,主要考查地质构造中背斜和向斜的成因。
屮地岩层向下弯曲,且岩层中间新、两翼老,可判断为向斜,从地貌特征看为山岭,即向斜槽部受挤压,岩石坚硬不易被侵蚀,形成山岭。
乙地岩层向上拱起,且岩层中间老、两翼新,可判断为背斜,从地貌特征看为谷地,即背斜顶部受张力,被外力侵蚀,形成谷地,即背斜谷。
第4题,本题主要考查三大类岩石的形成。
结合图中岩体运动方向,可以判断⑤岩层属于原来背斜(现已被侵蚀成谷地)顶部的岩层,即丙处应为沉积岩,A项中石灰岩、砂岩都属于沉积岩;B项中花岗岩、流纹岩都属于岩浆岩;C 项中大理岩、石英岩都属于变质岩;D项中安山岩、玄武岩都属于岩浆岩。
某地煤炭资源丰富,该地中学生在考查古生物化石的过程中绘制了一幅地形剖面图。
读图,完成5〜6题。
5.B处地貌为()A.断块山B.火山C.背斜山D.向斜山6. 下列关于该地的叙述,正确的是 ()A. B 处地下采煤易发生瓦斯爆炸B. D 处地下适合修建隧道C. 该地岩层主要山岩浆岩构成D. 该地地质构造受东西方向的挤压作用形成[解析]5.D 6. B 第5题,B 处地貌为山地,岩层中间新、两翼老,为向斜构造。
笫6题,岩层中的天然气等可燃性气体易在背斜顶部集聚,而B 处是向斜构造,故 该处不易发生瓦斯爆炸;D 处岩层中间老、两翼新,为背斜构造,岩层上拱,具有良 好的支撑作用,且地下水沿岩层向两侧渗流,有利于保持隧道的干燥,适合修建隧 道;该地岩层含有化石,故主要山沉积岩构成;结合指向标可知,该地地质构造受 南北方向的挤压作用形成。
7. 下图为某区域地质剖面示意图。
图中甲地层褶皱后,该区域先后发生了()解析 山图中可以看岀,屮地褶皱后沉积层Il 顶部岩层被侵蚀掉,说明出现了侵 蚀作用;后出现了沉积岩层I ,说明乂发生了沉积作用;而I 、【I 岩层都被岩浆 岩破坏,说明最后岩浆侵入沉积岩层1【和沉积层I 。
答案D8•下图为我国北方某区域地貌景观和地质剖面示意图。
图中I 、II 、III 、【V 处主 要由内力作用形成的是()A •沉积作用、 侵蚀作用、 B.岩浆侵入、 侵蚀作用、 C.岩浆侵入、 沉积作用、 D.侵蚀作用、 沉积作用、 岩浆侵入沉积作用侵蚀作用岩浆侵入 IflM≡ftiWV: I ^3沉枳2:11 旺花卤岩A. I 、 IIB. IlL IV C ・ I 、 III D ・ II 、 IV[解析]D 图中显示,II 处是断层,IV 处是岩浆侵入,均为内力作用所致。
下图是某流域地质简图,屮、乙、丙三地有砾石堆积物(见下图右下角照片),在 甲地砾石堆积物中发现了金刚石。
读图回答9〜10题。
9. 含金刚石堆积物的成因是()A.冰川沉积B.流水沉积C.风力沉积D.风化残积10. 图中可能找到金刚石矿的地点是()A. ®B.②C.③D.④[解析]9. B 10. B 第9题,甲地处于河流弯曲处的凸岸,流速较慢,流水沉积 作用显著。
第10题,金刚石堆积物是曲流水搬运而来的,故金刚石矿一定位于 甲地上游,排除A 、D 两项;含金刚石堆积物多为砾石等大颗粒沉积物,而③地 为砂粘土堆积物,颗粒较小,②地为岩浆岩,且周圉多断层发育,岩石破碎,故 在②地可能找到金刚石矿。
读我国某瀑布地质剖面示意图,该瀑布大约以每年一米的速度后退。
回答11〜 12题。
11. 该瀑布形成的地质作用过程是()A. 岩浆活动一固结成岩一地壳抬升一侵蚀作用a⅛β⅛i 河洗冲枳物 f*∙乙JXtHW F≈3沁岩β炳层B.岩浆活动一冷却凝固一地壳抬升一侵蚀作用C.沉积作用一固结成岩一地壳抬升一风化作用D.沉积作用一固结成岩一地壳抬升一侵蚀作用12.该瀑布可能会影响其下游河流的()A.含沙量B.流量C.汛期D.结冰期[解析]11.D 12. A第11题,该瀑布形成过程中,先有沉积作用形成沉积层, 然后经过固结成岩作用,形成沉积岩,即图中的砂岩。
再经过地壳的抬升,隆起成为高地,水流下泻时,受流水的侵蚀作用形成瀑布。
D对。
第12题,该瀑布每年因侵蚀后退,砂岩被侵蚀成细沙,导致河水的含沙量增加,可能会影响其下游河流的含沙量,A对。
瀑布不会影响流量、汛期、结冰期,B、C、D错。
下图为某河谷地质、地貌剖面图,图中地层年代由①到③变老。
图中阶地(用T 表示,数字下标表示阶地的级数)指山河流作用形成的高出洪水位的阶梯状地貌。
此河段阶地主要由于地壳抬升形成。
完成13〜14题。
O 5<H) 1 (X)O 1500 2 O(X) (m)≡ ≡(I)砂岩②页岩③石灰岩沙、卵石粘土13.对河谷处的地质构造类型两侧地壳抬升幅度的判断,正确的是()A.向斜东侧大B.背斜东侧小C.向斜西侧大D.背斜西侧小14..矿产调查发现,在此河段的河床沙中有某种贵重金属矿产,但山于河水深不宜开采。
图中所示地点可能找到这种贵重金属矿物的是()A.甲B.乙C.丙D. T[解析]13. C 14. B第13题,河谷处最外侧是石灰岩、向里依次是页岩、砂岩,河谷处岩层地层年代表现为中间新、两翼老的分布规律,据此判断地质构造为向斜,图中河谷西侧的阶地较东侧陡峻,说明西侧地壳抬升幅度大,C项符合题意。
第14题,从题干提供信息可知,该种贵重金属矿产在河床沙中,只有乙处沉积有厚卑的沙、卵石,沉积环境最好,最有可能找到这种贵重金属,B项符合题意。
屮处离河流太近,粘土结构,丙、丁两处地势太高,都不符合贵重金属矿产的存在环境。
读图,完成15〜16题。
15.图中屮地地质构造和地貌成因分别是()向斜内力作用后,流水沉积背斜内力作用后,外力侵蚀断层外力作用后,地壳抬升海沟板块运动后,外力侵蚀16.若只考虑岩层的软硬程度,依地形的高低起伏来判断,图中乙、丙、丁三种岩层由硬至软排列应为()A.乙、丙、丁B.乙、丁、丙C.丙、乙、丁D.丙、丁、乙[解析]13. B 16. A第15题,读图可知,甲地从岩层形态上看,岩层向上拱起,所以屮地地质构造为背斜;其地貌为谷地,成因是地壳运动形成褶皱后,背斜顶部被外力侵蚀。
第16题,不同性质的岩层软硬程度不同,岩性较软的容易被侵蚀,而岩性较硬的不容易被侵蚀,保留在地表海拔较高的位置。
读图可知,乙岩层露出地面最高,说明岩石最坚硬;丁岩层露出地面最低,岩层最软。
下图为我国某地地质、地形剖面图,图中1、2、3、4、5为地层编号,并表示地层年代Ill老到新。
读图完成17〜18题。
17.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该地地貌主要是受外力作用形成的B.该地水资源贫乏是制约其经济发展的长期性因素C.该地曾经发生过强烈的地壳运动D.该地的地质构造为:中处是背斜,乙处是向斜,丙处是地堑18.若图中4号地层为含油层,则开釆石油的最佳地点是()A.甲B.乙C.丙D. T[解析]17. A 18. A第17题,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地的岩层受挤压弯曲变形,并且有些地区还形成了断层,这些都是地球内力作用的结果。
第18题,读图可知,屮处是开采石油的最佳地点。
“飞来峰”即外来岩块,常见老岩层覆盖在新岩层上,通常是老岩层自远处推移而来,上覆于相对停留在原地不动的原地岩块之上。
读某地飞来峰附近的地质剖面图,其中⑤岩层形成年代比⑥岩层早。
据此完成19〜21题。
□① □② □③盪④ □⑤ 口⑥ *斯层19.下列岩层中,形成年代最早的是()A. ΦB.②C.③D.④答案A解析结合材料“其中⑤岩层形成年代比⑥岩层早”可推测出,①岩层形成年代早于④岩层;沉积岩先形成的在下,后形成的在上,可判断出③岩层形成晚于②,②岩层形成晚于⑥,⑥岩层形成晚于⑤,⑤岩层形成晚于④,可知形成最早的岩层是①,A项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