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新人教版生物选修一课题1-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

新人教版生物选修一课题1-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

在100℃煮沸5-6min。
2、巴氏消毒法:
在70-75℃煮30min或在80℃煮15min。
3、化学药剂消毒法:
用75%酒精、新洁尔灭等进行皮肤消毒;用氯气消毒水源等。
4、紫外线消毒:紫外线照射30min。在照射前,适量喷洒
石炭酸或煤酚皂溶液等消毒液,可以加强 消毒效果。
……
(2)灭菌的方法:
1、灼烧灭菌:
蛋白胨等) 无机氮源(氨水、铵盐和硝酸盐等)
1000mL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的营养构成
培养基组分
提供的主要营养
牛肉膏 5g
碳源、磷酸盐和维生素
蛋白胨 10g
氮源和维生素
NaCl 5g H2O 定容至1000mL
无机盐 氢元素、氧元素
在提供上述几种主要营养物质的基础上, 培养基还需要满足微生物生长对__pH__、 _特__殊__营_养__物_质__以及__氧_气__的__要_求__,例如:
(1)概念:无菌技术泛指在培养微生物的操 作中,所有防止杂菌污染的方法。
(2)获得纯净培养物的关键: 防止外来杂菌的入侵。
(3)避免杂菌污染的方法
1.对实验操作的空间、操作者的衣着和手,进行清 洁和消毒。
2.将用于微生物培养的器皿、接种用具和培养基等 进行灭菌。
3.为避免周围环境中微生物的污染,实验操作应在 酒精灯火焰附近进行。
病毒 病毒界
五类 微生物
细菌 放线菌
原核生物界
真菌
真菌界
原生动物 原生生物界
原核类: 细菌、放线菌、蓝藻等

原生生物:显微藻类、原生动物
生 真核类
(如草履虫、变形虫等)
物 真菌:酵母菌、霉菌、食用菌等
非细胞类:病毒、朊病毒等
◆微生物的共同特点:个体微小、结构简单
放线菌
1、结构: ➢单细胞原核 ➢分支状的菌丝(基内菌丝、气生菌丝)
菌落:
❖ 单个或少数细菌在固体培养基上大量繁殖时, 就会形成一个肉眼可见的,具有一定形态结 构的子细胞群体,叫做菌落。
❖ 菌落是鉴定菌种的重要依据。
菌落
细菌的菌落 特征因种而异
3.培养基的营养构成:
培养基一般都含有水、碳源、氮源、无机盐(包括微 量元素)。
归纳
碳源 氮源
有机碳源(葡萄糖、果糖、蔗糖等) 无机碳源(二氧化碳,碳酸氢钠等 ) 有机氮源(花生饼粉、黄豆饼粉、酵母粉、
高二生物
选修一 生物技术实践 专题二 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
2019.12.6
导入新课
在缤彩纷呈的生物界,微生物似乎显得 过于微小与沉寂。然而,它们在自然界却作 用非凡。微生物有哪些种类呢?
大肠杆菌
葡萄球菌
放线菌
SARS病毒
禽流感病毒
朊病毒(蛋白质病毒)
蘑菇
黑曲霉 青霉菌
酵母菌
原生动物
草履虫
4.实验操作时应避免已经灭菌处理的材料用具与周 围的物品相接触。
•无菌技术除了用来防止实验室的培养物被 其他外来微生物污染外,还有什么目的?
答:无菌技术还能有效避免操作者自身被 微生物感染。
2、消毒与灭菌
消毒是指使用较为温和的物理或化学方法 仅杀死物体表面或内部一部分对人体有害的微 生物(不包括芽孢和孢子)。
直接在酒精灯火焰的充分燃 烧层灼烧。
2、干热灭菌:
在160-170℃加热1-2h。
3、高压蒸汽灭菌:
100kPa、121℃下维持 15-30min。
(1)接种环、接种针、试管口等,使用
细菌、原生动物、真菌和 植物等产生的一种有繁殖或休 眠作用的生殖细胞。能直接发 育成新个体。
消毒与灭菌的比较
比较 理化因素的 项 作用强度 消毒 较为温和
灭菌 强烈
消灭微生物 的数量
部分生活状 态的微生物 全部微生物
芽孢和孢子 能否被消灭
不能

3.常用的消毒与灭菌的方法
(1)消毒的方法:
1、煮沸消毒法:
3、获得纯净培养物的关键是什么?
4、避免杂菌污染的方法主要包括哪四个 方面? 5、什么是消毒、灭菌,常用方法有哪些?
一、培养基
1、培养基的概念:
培养基是人们按照微生物对营养物质的不同 需求,配制出供其生长繁殖的营养基质。
2、培养基分类:
(1)液体培养基:配制成的液体状态的基质。2来自培养基的分类:2.应用:
抗生素:链霉素、土霉素、四环素、 氯霉素、红霉素、庆大霉素等。
微生物中发现了几千种抗生素, 其中2/3是由放线菌产生的。
细菌的营养类型
❖ 根据细菌所利用的能源和碳源的不同, 将细菌分为两大营养类型。
自养菌 异养菌
腐生菌 寄生菌
想一想
这些肉眼看不到的微生物是怎样获得的呢?
专题2 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
培养乳酸杆菌时需要在培养基中添加 __维__生_素___,培养霉菌时需将培养基的pH
调至_酸__性___,培养细菌时需将pH调至 _中__性_或__微_碱__性_,培养厌氧微生物时则需要
提供_无__氧___的条件。
4.培养基的用途
液体培养基:增菌 固体培养基:纯化,增菌
二、无菌技术
1、什么是无菌技术
(2)固体培养基:在液体培养基中加入凝固剂 琼脂配制成的固体状态的基质。
你知道固体培养基的来历吗?
为了能直接观察培养物的形态及生长情况,科 学家希望能将微生物培养在固体表面上,就像微生 物生长在橘子皮或土豆上一样。最初,德国医生罗 伯特·科赫试着用明胶作培养基的凝固剂。 但是, 人们很快发现,明胶在20 ℃以上就变软了,很难进 行分离微生物的划线操作。而大多数细菌的培养温 度都不低于25 ℃。科赫的同事Walter Hesse发现琼 脂比明胶更适合做培养基的凝固剂。这个改进的方 法很快就被大家采纳。
课题1 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
教学目标
一、了解有关培养基的基础知识,进行无菌技 术的操作,进行微生物的培养。
二、 掌握培养基的制备、高压蒸汽灭菌和平板 划线法等基本操作技术,熟练、规范地进行无 菌操作,成功地培养微生物。
一、基础知识 二、实验操作 三、结果分析与评价 四、课题延伸
1、培养基可以分为哪两类? 2、培养基一般都含有哪些营养物质, 此外还要满足哪些要求?
灭菌是指使用强烈的理化因素杀死物体内 外所有的微生物,包括芽孢和孢子。
有些细菌在一定的条件下,细胞里面形成一个椭圆形的休眠 体,叫做芽孢。芽孢的壁很厚,对干旱、低温、高温等恶劣的环 境有很强的抵抗力。例如,有的细菌的芽孢,煮沸3小时以后才 死亡。芽孢又小又轻,可以随风飘散。当环境适宜(如温度、水 分适宜)的时候,芽孢又可以萌发,形成一个细菌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