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公基公基法律100题

公基公基法律100题

常识判断法律部分练习题1.遗产是指公民死亡时遗留下来的()。

A.个人所有财产 B.依法规定享有的财产C.个人合法财产 D.公民收入和储蓄2、共同历史传统的国家或者地区的法律的总称,在法学上,称为()。

A.法律体系 B.法的历史类型C.法系 D.法律制度3.委任状、逮捕证、营业执照都属于()。

A.规范性法律文件 B.非规范性法律文件C.司法机关公文 D.证据4.法系的分类标准是()。

A.法的历史类型 B.法的历史传统C.法律体系 D.法律部门5.以判例作为正式意义上的法律渊源的有()。

A.罗马法系 B.社会主义法系C.罗马法系和普通法系 D.普通法系6.根据《宪法》的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有权制定()。

A.基本法律 B.行政法规C.特别行政区的基本法 D.除基本法律以外的其他法律7.原始社会的社会规范是()。

A.自然法 B.习惯性C.不成文法 D.习惯8.大陆法系在法的形式主要采用()。

A.判例法 B.习惯法C.法典 D.不成文法9.在我国,专门的法律监督机关是指()。

A.人民法院 B.人民检察院C.公安机关 D.纪律检查委员会10.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中心环节是()。

A.有法可依 B.有法必依C.执法必严 D.违法必究11.司法解释是指()。

A.司法机关在适用法律时对法所作的解释B.最高司法机关在适用法律过程中对具体应用法律问题所作的解释C.各级人民法院在审理案件中对法律的解释D.各级人民检察院在检察工作中对法律所作的解释12.划分国内法与国际法的标准为()。

A.法律效力范围的不同B.法律关系的主体的不同C.法律规定的内容的不同D.法律地位、法律效力、内容和制定程序的不同13.违法客体是指法律所保护的而为违法行为所侵害的()。

A.人和物 B.违法对象C.社会关系 D.社会秩序14.法律事实包括:一法律事件,二()。

A.法律后果 B.法律制裁C.法律行为 D.法律责任15.社会主义法产生的特点是()。

A.在没有自己的经济基础的条件下产生的B.在已有自己的经济基础的条件下产生的c.最初以资本主义作为自己的经济基础而建立起来的D.不需要有自己的经济基础16.社会主义法与社会主义道德的共同点是()。

A.调整范围相同 B.规范内容相同C.要求相同 D.历史使命相同17.法典编纂是指()。

A.是对原有全部规范性文件进行整理B.是在不改变原有规范性文件内容的前提下进行加工C.是对属于某一法律部门的规范性文件进行整理加工,编制成新的系统化的法律文件因而是一种立法活动D.不是一种立法活动18.根据法律效力的强弱程度,可将法律规范分为()。

A.确定性规范和准用性规范 B.委任性规范和准用性规范C.强行性规范和任意性规范 D.授权性规范和义务性规范19.法律规定的不以当事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能引起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和消灭的属于()。

A.法律解释 B.法律事件C.法律行为 D.法律部门20.作为我国社会主义法律渊源之一的国际条约是指()。

A.国际宣言B.国际公约C.国际协定D.我国同外国缔结或我国加入并生效的国际规范性法律文件21.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对法律所作的解释属于()。

A.立法解释 B.司法解释C.审判解释 D.行政解释22.社会主义法同一切剥削阶级法的一个根本区别,就在于社会主义法体现了()。

A.阶级性与社会性的统一 B.阶级性与人民性的统一C.阶级性与强制性的统一 D.阶级性与规范性的统一23.法律关系参加者能以自己的行为享有权和承担义务的资格在法学上,称为()。

A.权利能力 B.行为能力C.法律事实 D.法律关系内容24.在我国,16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应视为()。

A.限制行为能力人 B.无行为能力人C.完全行为能力人 D.部分限制行为能力人25.法律对社会发展能否起进步作用,决定于()。

A.是否适用一切经济基础的需要B.是否能积极地为自己的经济基础服务C.法律所服务的经济基础是否适应生产力的需要D.是否适应国家的需要26.最高人民法院对在审判过程中如何具体应用法律、法律规范所作的解释()。

A.对下级法院具有普遍约束力 B.没有普遍约束力C.对下级法院没有约束力 D.有普遍的约束力27.法律调整的对象是划分部门法的()。

A.客观标准 B.唯一标准C.唯一的客观标准 D。

首要标准28.贯彻“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这一原则,适用法律时()。

A.不应以党的政策为指导 B.应该以党的政策为指导C.有时也要以党的政策为指导 D.法律应无条件地服从党的政策29.法律规范生效的时间,如无明文规定时,其生效时间应是()。

A.法律通过之日 B.法律公布之日C.法律批准之日 D.法律签署之日30.允许法律关系参加者自行确定其权利和义务具体内容的规范,属于()。

A.任意性规范 B.授权性规范C.委任性规范 D.准用性规范31.监察机关有权对下列哪种对象实施监察活动?()A.国家司法机关。

B.国家立法机关及其工作人员。

C.司法机关及其工作人员。

D.国家行政机关、国家公务员和国家行政机关任命的其他人员。

32.对违法行为给予行政处罚的规定必须公开,未经公开的,不得作为行政处罚的依据,这属于《行政处罚法》规定的行政处罚原则中的哪一项?()A.处罚法定原则。

B.处罚公正公开原则。

C.处罚与教育相结合原则。

D.保障相对人权利。

33.行政机关作出责令停产停业行政处罚决定前,当事人要求听证的,应当在行政机关告知后几日内提出;行政机关应当在听证前几日通知当事人举行听证的时间,地点?对此,依次两个日期都正确的选项是哪项?()A.5日,10日。

B.7 日,15 日。

C.3日,7 日。

D.5日,7 日。

34.部委规章可以创设行政处罚的范围是下列哪个选项?()A.警告与罚金。

B.警告与一定数额的罚款。

C.警告、罚款与没收财产。

D.限制人身自由、吊销营业执照以外的行政处罚。

35.限制人身自由的行政处罚()。

A.只能由法律设定B.只能由行政法规设定C.可以由国务院部、委员会制定的规章设定D.可以由地方性法规设定36.下列关于行政裁决特征的表述,()是不正确的。

A.行政裁决的对象是特定的民事、刑事纠纷B.行政裁决的主体是法律授权的特定行政机关C.行政裁决在形式上具有准司法性D.行政裁决在效果上具有强制性37.下列有关我国国家公务员的论述,正确的一项是()。

A.国家公务员就是我国行政机关的一切工作人员B.国家公务员包括行政机关、司法机关报中执行国家公务的人员C.国家公务员分为政务类公务员和业务类公务员D.国家公务员分为各级人民政府组成人员的公务员和一般公务员38.行政制裁,是指国家行政机关对行政违法者依其行政责任所实施的强制性惩罚措施。

行政制裁不包括()。

A:行政处罚 B.行政处理C.行政处分 D。

劳动教养39.根据《立法法》的规定,法律案审议的结果不可能是()。

A.签署公布 B.终止审议C.进一步审议 D.提请表决40.行政诉讼中的原、被告一般是()。

A.原告为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被告是国家行政机关B.原告是国家机关,被告是国家行政机关工作人员C.原被告均是国家机关行政工作人员D.原告是国家行政机关,被告是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41.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是()。

A.1954年宪法‘ B.《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C。

1957年宪法 D.《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42.欧洲大陆上第一部成文宪法是()。

A.1689年英国《权利法案》 B.1791年法国宪法C.1789年法国《人权宣言》 D.1919年法国《魏玛宪法》43.新中国成立后,从()起宪法以根本法形式确认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政权组织形式。

A.1954年 B.1975年 C.1978年 D.1982年44.将宪法划分为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和资本主义类型的宪法,这种分类的科学性,是因为它()。

A.指出了宪法的内容 B.总结了宪法形式上的特点C.揭示了宪法的本质属性 D.指出了国家的不同类型45.1954年宪法所确认的基本原则是()。

A.政治协商原则 B.民主集中制原则C.本国经验和外国经验相结合的原则 D.人民民主原则与社会主义原则46.世界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成文宪法是()。

A.1689年英国《权利法案》 B.1776年美国《独立宣言》C.1787年美国宪法 D.1791年法国宪法47.我国现行的宪法是新中国建立以来的第()部宪法。

A.2 B.3 C.4 D.548.世界各国普遍重视对宪法实施的保障,其根本原因是()。

A.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B.宪法确认、维护统治阶级的根本利益C.宪法有严格的修改程序D.宪法规定了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49.《共同纲领》规定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是当时的()。

A.最高国家政务机关 B.最高国家管理机关C.最高国家行政机关 D.最高国家权力机关50.《宪法》规定今后国家的根本任务是()。

A.进行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改革 B.进行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C.进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D.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51.《宪法》规定,我国行使宪法解释权的机关是()。

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B.全国人大常委会C.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 D.全国人大法工委52.把宪法划分为成文宪法和不成文宪法的依据是()。

A.是否有统一的法典形式 B.是否有最高法律效力C.是否容易修改 D.是否是书面形式53.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的历史时期,统一战线称为()。

A.社会主义统一战线 B.爱国统一战线C.民族统一战线 D.广泛的统一战线54.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核心内容和实质是()。

A.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B.少数服从多数原则C.平等原则 D.集体行使职权55.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机构实行()原则。

A.首长负责制 B.少数服从多数C.民主集中制 D.议行合一56.全国人大开展工作的基本形式是()。

A.组成代表团视察工作 B.组成特定问题调查委员会C.召开全国人大会议 D.听取全国人大常委会的工作报告57.全国人大代表按照()组成代表团。

A.民族 B.选举单位C.地域 D.职业58.全国人大常委会的重要日常工作,由()处理。

A.专门委员会 B.委员会C.委员长会议 D.秘书长59.我国现行《宪法》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委员会的组成人员中,应当有适当名额的()。

A.少数民族代表 B.妇女代表C.华侨代表 D.军队代表60.()以上的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设立审计机关。

A.设区的市 B.县级C.自治州 D.省级61.地方各级人民法院对()负责。

A.上级人民法院B.本级人民法院C.本级人民代表团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D.上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62.我国现行《选举法》规定,选区划分的原则()。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