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寒地水稻高产栽培技术

寒地水稻高产栽培技术

寒地水稻高产栽培技术
[摘要] 介绍了寒地水稻栽培技术,主要包括品种选择与种子处理、苗床准备、培育壮苗、插秧、水肥管理、病虫害防治、收获等内容,以期为寒地水稻高产栽培提供技术参考。

[关键词] 水稻高产栽培技术寒地
[中图分类号] s51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3)01-0090-01
一、产量目标
水稻产量的构成由单位面积上的穴数、穗数、每穗结实粒数和千粒重几个部分构成,要求达到的标准:穴数17~22穴/平方米;穗数 450~500穗/平方米;实粒数 85~90 粒/穗;千粒重 24~26 克;产量 9000~10000 公斤/公顷。

二、基地与良种选择
1.自然条件
黑龙江垦区位于东经 123°40′~134°40′和北纬 40°10′~50°21′之间,总面积 5.43 万平方公里,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 12.2%。

分布在黑龙江省 12 个地(市)69 个县(市、区),横跨小兴安岭南麓、松嫩平原和三江平原地区。

2.种子质量标准
纯度≥98%;净度≥98%;发芽率≥95%;水分≤14.5%。

3.品种要求
选择品种要根据垦区的自然条件,土壤条件,品种的品质、抗逆
性、产量等综合选择。

产量 9000~10000 公斤/公顷,品质口感好,抗倒伏、抗病害、耐盐碱、分蘖力强的中早熟品种。

三、适时旱育苗、旱育稀植,培育壮秧
1.壮秧标准
秧龄 35~45 天,叶龄 3.5~4.5 叶,苗高 13~17 厘米,根数13~15 条,百株千重 3.5~4 克以上,20%的秧苗带 1~2 个分蘖,叶色绿中带黄,根系盘根好,插后返青快。

2.营养土配制
营养土的选择与配制关系到秧苗的长势,因此要选择
含盐少、ph 值低、草籽少、土质疏松肥沃的土壤,一般要采用灌区干的渠干土方宜配制比例用 95%的渠干土过筛(3~4 口径)加 5%的优质腐熟的马粪或猪粪作育苗土。

配制床土、化肥、农药、调酸剂要准、要均匀,配制后要过筛,使ph 值为 4.5。

四、插秧
秧苗移栽当天,起苗前施入磷酸二铵 100g/m2作移栽送嫁肥,此肥不可早施,过早施用会产生肥害。

机械插秧规格为 26 cm×13 cm、30 cm×10 cm,机械插秧株行距保持整齐一致,确保 24 万~28 万穴/hm2,为水稻丰收打下坚实基础。

在旋耕整地前施入水田基肥,通过旋耕搅拌,达到全程施肥、深层施肥目的。

五、水肥管理
灌溉方法以浅水为主,增温促进水稻生长发育,同时根据水稻各个时期的生理生态要求,采取晒田、间歇灌溉和深水灌溉相结合的
方法,调节和促控水稻生长发育。

立秋后,田间昼夜温差较大,白天浅水增温,晚上深水保温,增强根系活力,加快生育进程,实现安全成熟。

根据当地土肥站测验数据,结合水稻栽培所需的不同营养元素科学施肥 225~300kg/hm2,一般施优质腐熟农家肥 15
t/hm2,水田基肥施用优质复混水稻专用肥,水稻插秧后 3~7 d,结合水田灭草,将丁草胺、草克星等灭草剂与尿素混拌施用,施尿素 75 kg/hm2。

7月 15~20 日即水稻抽穗前 18 d,幼穗长 1.0~1.5cm 时施尿素37.5 kg/hm2、硫酸钾 75 kg/hm2作穗肥,以满足水稻幼穗生长。

粒肥可提高叶片含氮量和水稻的光合同化能力,延长叶片功能和维持根系活力,使水稻活秆成熟不早衰,籽粒饱满;为保障水稻米质,在水稻齐穗后 14 d、8 月 23 日前后施尿素7.5 kg/hm2,或结合喷施磷酸二氢钾 37.5 kg/hm2加尿素 7.5kg/hm2,叶面喷施 2 次。

六、病虫害防治
1.农业防治
品种定期轮换,保持品种抗性。

采用合理耕作制度,培育壮苗、适时插秧、合理密植、配方施肥、科学灌溉,消除病稻草及池埂上杂草。

2.生物防治
通过选择对天敌杀伤力小的中低、毒化学农药,避开自然天敌对农药的敏感时期,创造适宜自然天敌繁殖的环境等措施,保护天敌;利用及释放天敌控制病虫草害的发生。

3.物理防治
采用黑光灯、震频式杀虫灯等机械物理装置诱杀、捕杀害虫。

4.主要病虫草害的药剂防治
4.1稻瘟病
依据gb/t15790的规定,当稻瘟病的中心病团出现时,40%富士一号乳油或可湿性粉剂,每公顷l0-1.25kg对水500倍喷雾;也可用13%灭稻瘟一号或三环哇可湿性粉剂,用量每公顷1.5kg,对水500倍喷雾。

4.2稻曲病
在孕穗中后期每公顷用井岗霉素15。

一2008兑水750kg喷雾,或用dt杀菌剂在出穗前兑水喷雾在抽穗前10日内喷施。

4.3水稻二化螟
依据nylf59水稻二化螟防治标准规定,在7月上旬二化螟产卵盛期和孵化期用杀虫双、杀虫单、三哇磷、杀螟松等进行喷雾或喷浇。

但对稻田养殖的地块不宜使用伤害养殖物的药物。

4.4杂草防治
根据稻田杂草类型,移栽后5~7d选择低毒高效的化学除草剂进行化学除草。

每公顷60%丁草氨乳油1.5ks+10%草克星可湿性粉剂200克拌300kg细沙子或潮土撒施,施药后保持水层4~5cm一周,主要防治稗草、野慈菇、鸭舌草、泽泻;如果杂草防效差,可每公顷48%苯达松乳剂1.5ks+25 %敌稗乳油7.5kg 兑水250kg,在6月中下旬排干稻田水进行叶面喷雾,两天后灌水,主要防治三棱草
与稗草。

参考文献
[1]张海军,乔丽英,刘春玲等.寒地水稻综合栽培技术[j].黑龙江农业科学,2008(3):141-142.
[2]张小明.寒地水稻机插高产栽培技术[j].农村科技,2008(10):7-8.
[3]宋玉华. 寒地水稻大钵体超早育苗高产栽培技术[j].农业科技通讯,2009(5):150-151.
[4]王江.寒地水稻超高产栽培技术[j].中国种业,2007(5):65-66.。

相关主题